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4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改进。
技术背景作为现有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公知有在空气滤清器壳体 内设置有副燃烧室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90623 7>报。 下面说明专利文献1的图3、图4、图6。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通过过滤器元件43划分成作为污染侧的元件前 室44和作为清洁侧的元件后室45,通过隔壁46分隔清洁侧的空间的一部 分而形成副燃烧室48,使来自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窜漏气体还原的窜气软管 34连接该副燃烧室48,将该副燃烧室48作为挡油槽及降低进气声用谐振器。在副燃烧室48设置有燃烧室盖64,该燃烧室盖64通过螺钉65、 65 固定,使副燃烧室48可以开关,但是,被堵塞的开口通过燃烧室盖64设 置在扁平状的副燃烧室的宽度窄的侧面,因此,例如,可能产生在清扫副 燃烧室48内时手不容易进入到内部、难以进行作业的问题。另外,在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中,与其他部件相同,为了 提高组装线的组装性,希望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的几个部件预先作为组 装体,进一步,为了增加设计自由度,希望对发动机性能或进气声音产生 影响的副燃烧室48的容量、过滤器元件43的技术参数可以容易地进行变 更。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副燃烧室内的清扫等的作业性,而且,提高空 气滤清器的组装性,进一步,增加设计自由度。本发明的第 一 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空气滤清器壳体内由空气滤清器元件划分成污染侧和清洁侧,在清洁侧形成副燃烧室,该 副燃烧室通过窜气软管与发动机曲轴箱内连通,其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 壳体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对接在壳体主体的对接结构,且在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正交的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发动机侧的连接管连接 壳体主体,以使其指向通过对接面的平面,将用于形成副燃烧室的分离器 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以使其覆盖该连接管连接到壳体主体 的连接部且与连接管的端部相对,空气滤清器元件为筒状,可以拆装地嵌 合在分离器上设有的孔中。作为作用,由于将分离器安装在扁平的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壳体主体上, 在与对接面正交的方向可以形成扁平的副燃烧室。只要从空气滤清器壳体拆下空气滤清器罩,从分离器拆下空气滤清器 元件,进而从壳体主体拆下分离器,扁平的副燃烧室的内壁就被较大地开 放。另外,分离器与能拆装地嵌合到该分离器的孔中的空气滤清器元件可 以构成组装体。另外,通过变更分离器的形状、孔的直径等,可以变更副燃烧室的容 积或空气滤清器的技术参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在后轮的侧方, 空气滤清器以跨过后轮用后减震单元的方式在车身前后方向呈长形地配 置,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连接管在后减震单元的前侧从车身宽度中央侧与壳体主体连接,分离器配置在后减震 单元的前侧整体上。作为作用,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为了指向车身前后方向, 空气滤清器在车身宽度不伸出,通过空气滤清器在车身前后方向呈长形地 形成,空气滤清器的容量变大。另外,通过将分离器配置在后减震单元的前侧整体上,可以使分离器 的面积变大,当拆下分离器时副燃烧室内就被较大地开放。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 离器以包围连接壳体主体的连接管连接部而形成。作为作用,可以将壳体主体内侧的围绕连接管连接部的凹凸的死区空 间作为副燃烧室有效地利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 离器通过螺钉与壳体主体连结,螺钉配置在从空气滤清器元件的轴向看时 与空气滤清器元件不重叠的位置。作为作用,在从空气滤清器元件的轴向看,空气滤清器元件与螺钉不 重叠,因此,空气滤清器元件在车身宽度方向不伸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由 上下延伸的垂直部及水平延伸的水平部构成的L字形状的排出管连接副燃 烧室,在水平部设置有卡合保持在壳体主体的卡合部。作为作用,在保养时或者车身振动时,有时对排出管产生作用力,但 是,通过将设置在排出管的卡合部卡合保持在壳体主体上,即使在排出管 作用力,也不用担心过度振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卡 合部是连接排出管的上游部与下游部的连结部。作为作用,由于将排出管分割成上游部和下游部,因此, 一个一个的 部件变短。另外,上游部和下游部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本发明的第 一方面中,由于空气滤清器壳体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对接 在壳体主体的对接结构,且在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正交的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发动机侧的连接管连接壳体主体,以使其指向通过对 接面的平面,将用于形成副燃烧室的分离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主 体上,以使其覆盖该连接管连接到壳体主体的连接部且与连接管的端部相 对,空气滤清器元件为筒状,可以拆装地嵌合在分离器上设有的孔中,因 此,副燃烧室在与对接面正交的方向也是扁平的,只要从壳体主体拆下空 气滤清器罩,从分离器拆下空气滤清器元件,进而从壳体主体拆下分离器, 副燃烧室的内壁就被较大地开放,因此,在清扫时手可以容易地进入到副 燃烧室内的整体,提高作业性。另外,只要将分离器与空气滤清器元件作为组装体,通过预先将分离 器与空气滤清器元件作为小的组装体,可以消减在组装线上的组装工时, 提高生产性。因此,可以消减空气滤清器的成本。另外,例如通过使分离器的形状相对平板而膨胀,或者成下陷的形状, 可以变更副燃烧室的容量,可以变更对车辆的发动机性能、驾驶性能产生 影响的清洁侧容量、或者影响进气声音的谐振器容量,另外,通过仅仅变更分离器,可以变更空气滤清器元件的技术参数,增加空气滤清器的设计 自由度。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由于在后轮的侧方,空气滤清器以跨过后轮 用后减震单元的方式在车身前后方向呈长形地配置,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 器罩的对接面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连接管在后减震单元的前侧从车身宽 度中央侧与壳体主体连接,分离器配置在后减震单元的前侧整体上,因此, 可以抑制空气滤清器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伸出,同时可以增大空气滤清器的 容量,而且,由于可以增大分离器的面积,因此,在拆下分离器时,副燃 烧室内就较大地开放,可以在进一步提高副燃烧室的清扫等的作业性的基 础上,进一步增加副燃烧室的形状的自由度。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分离器以包围连接壳体主体的连接管连接部 而形成,因此,利用连接管连接部的死区空间进一步增大副燃烧室的容量, 由此,可以抑制空气滤清器的大型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由于分离器通过螺钉与壳体主体连结,螺钉 配置在从空气滤清器元件的轴向看时与空气滤清器元件不重叠的位置,因 此,利用螺钉,空气滤清器元件在车身宽度方向不伸出,可以使车身小型 化,而且,可以使车宽变小。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由上下延伸的垂直部及水平延伸的水平部构 成的L字形状的排出管连接副燃烧室,在水平部设置有卡合保持在壳体主 体的卡合部,因此,即使在保养时或者车身振动时对排出管产生作用力, 利用卡合部也可以抑制排出管的振动。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由于卡合部是连接排出管的上游部与下游部 的连结部,因此,可以将排出管分割成上游部和下游部,可以缩短一个一 个的部件,在工厂的保管或搬运变得容易。另外,可以使上游部通过树脂成型、下游部为橡胶管等,增加材料选 择的自由度。另外,保养时或车身振动时即使对排出管产生作用力,也可以利用卡 合部限制上游部的过大的变形。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剖面图;图4(a) ~ (c)是本发明的排出用配管及配管支承部的说明图;图5(a) ~ (d)是表示本发明连结管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车身罩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车身罩的背面主要部分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两轮机动车24:后减震单元38:发动机38a:曲轴箱48:连接管51C:清洁侧51D:污染侧81:空气滤清器壳体81A:对4妄面81B:平面82:壳体主体84:空气滤清器罩86:排出管(排出用配管)86a:水平部87:上游部(L字管)87a:垂直部88:卡合部(连结管)91:下游部(排出软管)101:分离器101b:孔(元件连接孔)103:空气滤清器元件104:螺4丁105:连接管连接部 106:副燃烧室 107:窜气软管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 是从符号指向看到的图。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侧面图,两轮机 动车10是如下结构的小型摩托车车辆,前叉13才喿舵自如地安装在构成车 架11的前端的前管12上,操作手柄16安装在设置在该前叉13上的转向轴 14上,前轮17安装在前叉13的下端,动力单元22经由连杆21上下摆动 自如地支承在构成车架11的主框架18的中间部,后轮23安装在动力单元 22的后端,后减震单元24跨过动力单元22的后端与主框架18的后部而4皮 安装。车架11由前管12、从该前管12向下方延伸的下架26、 /人该下架26 的下部向左右后方延伸、在后部向后方斜上方延伸、左右的后端〗皮此连结 的主框架18构成。另外,27是支承主框架28的下部框。主框架18的前部经由支承部件(未图示)支承踏板31,在主框架18 与踏板31之间设置有制动器踏板33的支轴34,该制动器踏板33使制动后 轮23的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动作。另外,35是连结制动器踏板33与后轮 用制动器装置32的制动器拉线,36是保持或解除踏下制动器踏板33的状 态而维持后4仑23的制动状态或者解除制动状态、所谓用于"驻车制动"的 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a是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具有的操作部, 36b是连结操作部36a与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动力单元22由构成其前部的发动机38、 一体地设置在该发动机38.的 后部的无级变速器39构成,发动机38是上部连接进气装置41、下部连接 排气装置42的驱动源。另外,38a是发动机38的曲轴箱。进气装置41由连接发动机38的缸盖44的上部的进气管46、连接该进 气管46的节气门主体47、经由连接管48连接在该节气门主体47的空气滤 清器51构成,空气滤清器51安装在动力单元22的后部上部。排气装置42由连接缸盖44下部的排气管54、连接该排气管54的后端的消声器55构成,在消声器55上连接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该二次空 气供给装置57将空气供给到消声器55内的排气中使未燃烧的气体燃烧。图中的61是手把罩,62是前罩,63是车牌照,64是腿部保护罩,66 是前后双人座,67是车身罩,68是在车身罩67上形成的开口, 71是尾灯, 72是后挡泥板。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侧面图(图中的箭头FRONT表示车辆 前方,下面相同),空气滤清器51具有空气滤清器壳体81,该空气滤清器 壳体81由配置在后4仑23 (参照图1 )侧的壳体主体82 (未图示)和通过多 个螺钉83安装在该壳体主体82的车身外侧方的空气滤清器罩84构成。壳体主体82与向下方突出、用于将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81内的副 燃烧室内的油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管82c—体地形成,排出用配管86与该排 出管82c连接。另外,82a、 82b是用于将空气滤清器51安装到动力单元22 (参照图1)与壳体主体82—体形成的安装部。排出用配管86是由连接在排出管82c的从侧面看为L字形状的L字管87、 与该L字管87的端部连接的连结管88、与该连结管88连接的排出软 管91、堵塞该排出软管91的前端的排出帽92构成,连接管88与形成在壳 体主体82的下部的配管支承部82A卡合,排出管82c、 L字管87、连结管88、 排出软管91、排出帽92的各个连接部通过软管夹93被固定安装。 空气滤清器罩84其上部安装有将外面空气导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81内的橡胶制的进气导管96,进气导管96由与空气滤清器罩84嵌合连接的 导管连接部96a、 /人该导管连接部96a在车辆前方侧延伸并在车辆前方开有 进气口 96b的外部导管96c、从导管连接部96a向空气滤清器壳体81内的 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并具有排气口 96d的内部导管96e构成。图3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剖面图(一部分平面图),空气滤清器51 是由空气滤清器壳体81、安装在壳体主体82的内部的分离器101、端部支 承在该分离器101上且另一端通过螺钉102安装在壳体主体82上的空气滤 清器元件103构成。空气滤清器壳体81内被划分成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空气流动的上游 侧、即从进气导管96 (参照图2)到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污染侧51D和 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空气流动的下游侧、即^^人空气滤清器元件103到连 接管48的清洁侧51C。壳体主体82在周边缘一体地具有环状槽82B,空气滤清器罩84在周 边缘一体地具有环状凸部84A,壳体主体82与空气滤清器罩84对接,形 成环状槽82B与环状凸部84A嵌合的对接结构。81A是壳体主体82与空气 滤清器罩84的对接面,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分离器101是配置在连接管连接孔82d的近旁的平板状的部件,该连 接管连接孔82d是为了将连接管48连接在壳体主体82上而开设的孔,在 周边缘形成嵌合槽101a,该嵌合槽101a与壳体主体82形成的环状凸部82e 嵌合,通过多个螺钉104安装在壳体主体82上。另外,48a是在连接管48 上形成的环状槽,其与壳体主体82的连接管连接孔82d嵌合。上述的连接管连接孔82d与环状槽48a是构成连接管连接部105的一 部分,分离器101相对连接管连接部105配置。另外,分离器101相对连 接管48的端部48b而配置。由上述的分离器101与壳体主体82围成的扁平的空间是副燃烧室106 。 副燃烧室106是连通发动机38 (参照图1)的曲轴箱38a (参照图1)内的 窜气软管107经由形成在壳体主体82的连接口 82g连接的空间,是具有从 自曲轴箱38内通过窜气软管107导入到副燃烧室106内的窜漏气体中分离 液体状的油的挡油槽、或者降低进气噪音的谐振器作用的部分。在分离器101上开有用于连接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元件连接孔101b, 在该元件连接孔101b中嵌入橡胶制的密封部件111,在该密封部件111的 内周面llla拆装自如地嵌合有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小径部103a。空气滤清器元件103是外径大致为长圆形的过滤器113的两端设有框 架114、 115的部件,在框架114上形成小径部103a,在框架115上安装有 托架116,托架116通过螺钉102安装在与壳体主体82 —体形成的凸起部 82j。另外,118是用于拧紧螺钉102而形成内螺纹并埋入在凸起部82j的螺 母部件。图4 (a) (c)是本发明的排出用配管及配管支承部的说明图。 (a)是用剖面表示分解排出用配管86的图,L字管87是垂直延伸的垂直部87a和/人该垂直部87a的下端水平延伸的水平部87b —体形成的橡月交制的部件。连结管88具有基部88a、从该基部88a向两侧延伸的小直径管88b及 大直径管88c、在i殳置于基部88a的首部88d的端部形成的凸^^部88e。排出软管91是橡胶制的部件,排出帽92是由插入到排出软管91的端 部的^走塞部92a、在该;旋塞部92a的端部形成比4t塞部92a更大直径的大径 部92b构成。上述的水平部87b、连结管88及排出软管91构成排出用配管86的水 平部86a的部件。L字管87的垂直部87a的端部连接壳体主体82的排出管82c,连结管 88的小径部88b插入排出管82c的水平部87b的端部,排出软管91的一端 部插入连结管88的大径部88c,在排出软管91的另一端部插入排出帽92 的旋塞部92a而进行堵塞。存储在排出用配管86的油通过拆下排出帽92而被排出。(b) 是卡合保持连结管88 (参照(a))的壳体主体82的配管支承部 82A的剖面图,为沿图2的4-4线的剖面图。配管支承部82A是在水平向车身内方突出的部分,具有分割槽82m和 向下方突出的突起82r、 82s。(c) 是配管支承部82A的平面图,配管支承部82A在分割槽82m内 具有扩径部82n。图5 (a) ~ (d)是表示本发明连结管的说明图。(a) 是连结管88的侧面图,连结管88具有相对图的内外方向形成在 首部88d的一对平面部88g、 88h (只表示一方的附图标记88g)和i殳置在 一方的平面部88g的下方且突出在跟前侧的纵向长的突出部88j。(b) 是连结管88的平面图,平面部88g、 88h在小径部88b及大径部 88c的延伸方向平^"地形成,突出部88j与平面部88g、 88h正交而形成。在(c )中,为了使连结管88卡合保持在壳体主体82,将连结管88的 大径部88c朝向配管支承部82A的分割槽82m,如箭头所示,将首部88d 插入到分割槽82m内。这时,由于平面部88g、 88h的距离比分割槽82m 的宽度小,因此,首部88d可以顺畅地插入到分割槽82m内。例如,即使将小径部88b朝向分割槽82m,将首部88d插入到分割槽 82m内,由于连结管88的突出部88j抵接到设置在配管支承部82A的防止 误组装用的突起82r,因此不能插入,防止误组装。在(d)中,如箭头所示,将首部88d插入到分割槽82m内的连结管 88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由此,平面部88g、 88h处于相对分割槽82m旋转90度的位置,因此,首部88d从扩径部82n不能拆下。突起82s是将连结管88旋转90度以上时具有限制器作用的部件。接着,对如上所述的空气滤清器51的作用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表示将空气滤清器罩84 (参照图2)从空气滤清器壳体81 (参照图2)拆下、接着将空气滤清器元件103 (参照图3)从分离器101拆下的状态。在壳体主体82的前侧部分通过多个螺钉104安装有分离器101 。 这样,由于分离器101安装在壳体主体82的前侧部分的大致整体上,可以使分离器101的面积变大,可以使副燃烧室106 (参照图3)的容积进一步变大。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相对于图6的 状态,表示的是从壳体主体拆下分离器101 (参照图6)的状态。另外,多 个82p是为了拧紧螺钉104 (参照图6)而在壳体主体82上开设的螺紋孔。这样,通过将分离器101从壳体主体82拆下,副燃烧室106的内壁106a 就被较大地开放,例如,可以容易地进行副燃烧室106内的清扫作业等, 能提高作业性。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车身罩的立体图,表示在车身罩67 的前部形成三角形的凹部67a,在该凹部67a的后壁67b上沿着三角形的一 边形成有上端比下端向车辆前方倾斜的细长的开口 67A。开口 67A形成在车身罩67的中央部且在踏板31的后端31a的上方。 另外,31b是就座于前后双人座66 (参照图1)的后部的乘坐者放置脚的脚 放置部,121是覆盖踏板31的下方的踏板底罩。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车身罩的背面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罩部件123安装在车身罩31的背面以覆盖开口 67A的下半部分,为使其一 端覆盖该罩部件123的下方而在车身罩67的下端的背面侧安装有截面为J 字形状的槽部件124。罩部件123形成有突出在车身内方的内方突出壁123a。例如,当雨水通过开口 67A流入到车身罩67的内侧时,由槽部件124 的内侧的槽接受雨水,如箭头所示,从槽部件124与罩部件123的内方突 出部123a之间排出。另外,123b、 123b是用于安装到车身罩67而形成在 罩部件123上的安装部。如上述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两轮机动车10 (参照图1)的 空气滤清器结构,空气滤清器壳体81内由空气滤清器元件103划分成污染 侧51D和清洁侧51C,在清洁侧51C形成副燃烧室106,该副燃烧室106 通过窜气软管107与发动机38(参照图1)曲轴箱38a(参照图1)内连通, 其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壳体81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84对接在壳体主体 82的对接结构,且在壳体主体82与空气滤清器罩84的对接面81A正交的 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发动才几38侧的连接管48连接壳体主体82,以使其 指向通过对接面81A的平面81B,将用于形成副燃烧室106的分离器101 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82上,以使其覆盖该连接管48连接到壳 体主体82的连接部(连结管连接部105 )且与连接管48的端部48b相对, 空气滤清器元件103为筒状,可以拆装地嵌合在分离器101上设有的孔、 即元件连接孔101b中。由此,副燃烧室106在与对接面81A正交的方向也是扁平的,只要从 壳体主体82拆下空气滤清器罩84,从分离器101拆下空气滤清器元件103, 进而从壳体主体82拆下分离器101,副燃烧室106的内壁106a就^皮较大地 开放,因此,在清扫时手可以容易地进入到副燃烧室内106的整体内,提 高作业性。另外,只要将分离器101与空气滤清器元件103作为组装体,通过预 先将分离器101与空气滤清器元件103作为小的组装体,可以消减在组装 线上的组装工时,提高生产性。因此,可以消减空气滤清器51的成本。另外,例如通过使分离器101的形状相对平板而膨胀,或者成下陷的 形状,可以变更副燃烧室106的容量,可以变更对车辆的发动机性能、驾 驶性能产生影响的清洁侧容量、或者影响进气声音的谐振器容量,另外, 通过仅仅变更分离器101,可以变更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技术参数,增加 空气滤清器51的设计自由度。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后轮23 (参照图1)的侧方,空气滤清器51以 跨过后轮用后减震单元24的方式在车身前后方向呈长形地配置,壳体主体 82与空气滤清器罩84的对接面81A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连接管48在后 减震单元24的前侧从车身宽度中央侧与壳体主体82连接,分离器101配 置在后减震单元24的前侧整体上。由此,由于在后轮23的侧方,空气滤清器51以跨过后轮用后减震单元24的方式在车身前后方向呈长形地配置,壳体主体82与空气滤清器罩 84的对接面81A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连接管48在后减震单元24的前侧 从车身宽度中央侧与壳体主体82连接,分离器101配置在后减震单元24 的前侧整体上,因此,可以抑制空气滤清器51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伸出,同 时可以增大空气滤清器51的容量,而且,由于可以增大分离器101的面积, 因此,在拆下分离器101时,副燃烧室106内就较大地开放,可以在进一 步提高副燃烧室106的清扫等的作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副燃烧室106 的形状的自由度。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分离器101以包围连接壳体主体82的连接管连接 部105而形成。由此,利用连接管连接部105的死区空间进一步增大副燃烧室106的 容量,由此,可以抑制空气滤清器51的大型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分离器101通过多个螺钉104与壳体主体82 连结,螺钉104配置在从空气滤清器元件103的轴向看时与空气滤清器元 件103不重叠的位置。由此,利用螺钉104,空气滤清器元件103在车身宽度方向不伸出,可 以使车身小型化,而且,可以使车宽变小。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上下延伸的垂直部87a及水平延伸的水平部86a 构成的L字形状的作为排出管的排出用配管86连接副燃烧室106,在水平 部86a设置有卡合保持在壳体主体82的作为卡合部的连结管88。用连结管88也可以抑制排出用配管86的振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如图2及图4(a)所示,卡合部是连接排出用配 管86的作为上游部的L字管87与作为下游部的排出软管91的作为连结部 的连结管88。由此,可以将排出用配管86分割成L字管87和排出软管91,可以缩 短一个一个的部件,在工厂的保管或搬运变得容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部的连结管88是将作为上游部的L 字管87与作为下游部的排出软管91作为单独分开的部件,但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将L字管87及排出软管91设定成一体。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适用于两轮机动车。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空气滤清器壳体内由空气滤清器元件划分成污染侧和清洁侧,在所述清洁侧形成副燃烧室,该副燃烧室通过窜气软管与发动机曲轴箱内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对接在壳体主体的对接结构,且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正交的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所述发动机侧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壳体主体,以使其指向通过所述对接面的平面,将用于形成所述副燃烧室的分离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以使其覆盖该连接管连接到壳体主体的连接部且与连接管的端部相对,所述空气滤清器元件为筒状,可以拆装地嵌合在所述分离器上设有的孔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后轮的侧方,所述空气滤清器以跨过后轮用后减震单元的方式在车身前 后方向呈长形地配置,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管在所述后减震单元的前侧从车身宽度中央侧与所述壳体主 体连接,所述分离器配置在所述后减震单元的前侧的整体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分离器以包围连接所述壳体主体的连接管连接部而形成。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通过螺钉与所述壳体主体连结,所述螺钉配置在从 所述空气滤清器元件的轴向看时与空气滤清器元件不重叠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 特征在于,由上下延伸的垂直部及水平延伸的水平部构成的L字形状的排 出管连接所述副燃烧室,在所述水平部设置有卡合保持在所述壳体主体的 卡合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是连接所述排出管的上游部与下游部的连结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能提高副燃烧室内清扫等的作业性,且提高空气滤清器的组装性,进而增加设计自由度。在本发明中,空气滤清器壳体(81)具有将空气滤清器罩(84)对接在壳体主体(82)的对接结构,且在壳体主体与空气滤清器罩的对接面(81A)正交的方向是扁平的,将连通发动机侧的连接管(48)连接壳体主体,以使其指向通过对接面的平面(81B),将用于形成副燃烧室(106)的分离器(101)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壳体主体上,以使其覆盖连结管连接部(105)且与连接管的端部(48b)相对,空气滤清器元件(103)为筒状,可拆装地嵌合在分离器(101)上设有的元件连接孔(101b)中。
文档编号F02M35/16GK101235774SQ20081000242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1日
发明者中野润一, 户泽英昭, 村冈勇树, 松崎雅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