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062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式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摩托车的脚踏式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脚踏式起动装置等外部动力起动的发动机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即仅在发 动机的起动时通过来自外部的动力使被支承在中间轴上的动力传递部件在中间轴上移动, 从而向曲轴上的齿轮传递动力,另外,在发动机起动后,动力传递部件回到原来的位置,由 此解除动力传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的结构中,在起动时,必须在动力传递部件上作用为了沿中间轴迅速移动 的轴向的力,在起动结束后,动力传递部件必须顺畅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在上述现有技术 中,以即使中间轴旋转,动力传递部件也不旋转的方式,通过摩擦弹簧向动力传递部件施加 制动力,但该摩擦弹簧是无论中间轴的旋转方向如何,都施加相同大小的制动力。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9-83665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起动装置在起动时摩擦弹簧向动力传递部件施予制动力,动 力传递部件向曲轴上的齿轮一方移动从而传递动力,起动后,通过摩擦弹簧,不会妨碍脚踏 轴的复位。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发明,技术方案1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具有与 曲轴一体旋转的被动齿轮和被支承在中间轴上的中间齿轮,将输入部件的动力经由中间轴 传递给曲轴从而使发动机起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轴具有形成在外周的外螺纹,上述中 间齿轮具有圆筒状凸缘部,且在其内侧具有与上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上述中间齿轮具 有与其圆筒状凸缘部的外周卡合的摩擦弹簧,上述摩擦弹簧具有与圆筒状凸缘部卡合的弹 簧部和与发动机的固定部卡合的柄部,上述中间齿轮通过中间轴的旋转在中间轴的轴线方 向上滑动从而能够与被动齿轮啮合,上述弹簧部相对于连结贯穿该弹簧部的圆筒状凸缘部 的中心和弹簧的柄部的中心的线A-A为非对称。技术方案2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脚踏式起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 述摩擦弹簧的弹簧部局部间断地成为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位置是,在上述柄部的相反侧,起 动时上述中间轴的表面横切线A-A地行进时的线A-A的前方一侧,且在弹簧的柄部附近。技术方案3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脚踏式起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 述摩擦弹簧具有弹压力调整部。技术方案4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在技术方案3的脚踏式起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 述弹压力调整部相对于上述线A-A设在弹簧上设有开口的一侧。技术方案5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在技术方案3的踏式起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具 有本装置的发动机被搭载在车辆上时,以使上述弹簧的弹压力调整部和开口部之间的部分 成为下侧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
技术方案6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在技术方案1 5的任一项的踏式起动装置中,其 特征在于,在弹压力调整部的下方设有向上凹的油隔壁,在该油隔壁的下方设有油盘,在上 述油隔壁的下部设有与上述油盘连通的油流出孔。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摩擦弹簧由于相对于连结贯穿其的圆筒状凸缘部的中心 和柄部的中心的线A-A为非对称,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根据中间齿轮的旋转方向变 更摩擦力。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通过摩擦弹簧相对于中间齿轮的卷绕效果,能够增大起 动时的制动力,因此,即使弹力小的弹簧,也能够得到充足的制动力。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通过弹压力调整部,改变弹簧的周长从而使弹性系数变 化,由此,能够调整摩擦弹簧的弹压力,这样无需改变线径以及卷绕直径,能够调整摩擦弹 簧的弹力。在本发明技术方案4中,能够增大弹压力调整部的要求尺寸精度范围,提高生产 效率。在本发明技术方案5中,由于在摩擦弹簧的弹压力调整部和开口部之间的部分上 残留有滴落的油,所以使油容易滞留,能够谋求起动时的摩擦的稳定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6中,由于使由离合器等搅起的油经由配置有中间齿轮的空间 向油盘流动,所以能够使没有混入空气的油向油盘流出。发动机旋转过程中,由于中间齿轮 不旋转,油不会被搅起,因此,能够利用中间齿轮配置空间,空气和油的分离变得容易。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上述发动机的右视图。图3是上述发动机的左视图。图4是图3的IV-IV截面涉及的发动机的截面展开图。图5是图3的V-V截面涉及的脚踏式起动机构的截面展开图。图6是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和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图7是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的图。图8是摩擦弹簧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35...曲轴,48...脚踏式起动机构,49...脚踏轴,50...第一中间轴,51...第 二中间轴,52...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118...脚踏臂,119...脚踏板,121...回动弹 簧,126L...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7...三条外螺纹,128...圆筒状凸缘部,129...内 螺纹,130...盘簧,131...摩擦弹簧,131a...弹簧部,131b...柄部,131c...槽内滑动 部,131d...切缺开口部,131e...弹压力调整部,132···槽(右曲轴箱),133...挡块, 134...齿(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的),134a...第一倾斜面,134b...第二倾斜面,135...油 隔壁,135a...油流出孔,136...油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的侧视图。在该二轮摩托车1的车 架2中,一根主车架4从车身前部的头管3向后方朝斜下方倾斜地延伸,在该主车架4的后 部,左右一对枢轴托架5、5向下方延伸地固定。在主车架4的后部,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6 从枢轴托架5、5的固定位置附近向后方朝斜上方延伸并在中途弯曲直至后端。在该座椅导 轨6、6的中央部和枢轴托架5、5之间夹装有中间车架7、7。在上述车架2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6之间架设有收纳箱8等,座椅9开闭自由地 覆盖收纳箱8等的上方。被轴支承在头管3上的前叉10向车身前部下方延伸,在其下端轴 支承有前轮11,在前叉10的上方设有转向把手12。通过设在车身中央的枢轴托架5、5上 的枢轴13,后叉14以其前端被轴支承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在其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15。在 以枢轴13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的后叉14的后部和座椅梁6、6之间夹装有后减震器16、16。 在主车架4的下方且在枢轴托架5、5的前方搭载有发动机17。发动机17经由支轴被吊设 在设于主车架4上的支承托架29上,且通过支轴被支承在枢轴托架5、5的上部和下部。发动机17由前部的内燃机18和后部的动力传递装置19构成。内燃机18是单汽 缸的四冲程内燃机,从曲轴箱20的前表面以汽缸体21、汽缸头22以及汽缸头罩23重叠且 接近大致水平的状态大幅度前倾的姿势突出。在向汽缸头22的上方延伸出的进气管24上 连接有节气阀体25和空气过滤器26。另外,向汽缸头22的下方延伸且向后方弯曲的排气 管27向后方延伸并连接在后轮15的右侧的消声器28上。车架2通过被分割成各部分的 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30覆盖。图2是上述发动机17的右视图。关于动力传递装置19的壳体,参考图4并后述, 曲轴箱20具有左右分割的曲轴箱20L、20R,在图中示出了右曲轴箱20R。在图中,动力传递 装置19由V带式无级变速器33和减速齿轮机构34构成。在图中,示出了该动力传递装置 19的各旋转轴的位置以及齿轮组。在曲轴箱20的前部设有内燃机18的曲轴35。曲轴35 的右侧延长部成为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驱动带轮轴36。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 轮轴37设在曲轴箱的后部。在设于上述驱动带轮轴36的驱动带轮38和设于从动带轮轴 37的从动带轮39上卷绕有V带40,构成V带式无级变速器33。在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上设有与从动带轮 39大致同径的湿式离心离合器41 (图4),而且,该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成为减 速齿轮机构34的输入轴。减速齿轮机构34的旋转轴具有上述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 37L、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2及发动机输出轴43,通过设在这些轴上的齿轮组构成减速齿 轮机构34。上述发动机输出轴43从左曲轴箱20L的后部向左侧突出。发动机17的旋转驱 动力经由上述发动机输出轴43被输出。在图1中,在嵌装于上述发动机输出轴43上的后 轮驱动链轮44和一体设在后轮15上的后轮从动链轮45之间架设有动力传递链46,发动机 17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后轮15。图3是上述发动机17的左视图。图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9的外壳为左曲轴箱20L。 在上述发动机17上具有电动机起动机构和脚踏式起动机构48。在曲轴箱20的上部设有起 动电动机47。关于电动机起动机构的齿轮组省略图示。脚踏式起动机构48由脚踏轴49、 第一中间轴50、第二中间轴51、设在这些轴上的齿轮组及设在曲轴35的右部的脚踏式起动 机构被动齿轮52等构成。脚踏式起动机构48为增速机构。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发动机17的截面展开图。在曲轴箱20的前方依次设 有汽缸体21、汽缸头22、汽缸头罩23。在汽缸体21的缸膛55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56和 曲轴35经由活塞销57和曲轴销58并通过连杆59相连结。该内燃机18采用SOHC型式的阀系统,在汽缸头罩23内设有动阀机构60。向动阀 机构60进行动力传递的凸轮链61架设在嵌合于曲轴35的左侧延长部35L上的凸轮链驱 动链轮62和嵌合于凸轮轴63的左端的凸轮链从动链轮64之间,因此,凸轮链室65连通左 曲轴箱20L、汽缸体21、汽缸头22地设置。在汽缸头22的汽缸体21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燃 烧室66,从汽缸头22的右外侧向燃烧室66嵌入有火花塞67。该发动机17的动力传递装置19的壳体由通过左曲轴箱20L和右曲轴箱20R的合 体形成的曲轴箱20、设在左曲轴箱20L的左侧的发电机罩68、设在右曲轴箱20R的右侧的 变速器外壳69、覆盖变速器外壳69的右侧的变速器罩70构成。在曲轴箱20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曲轴室71和减速齿轮室72。曲轴35经由轴承 73A、73B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L、20R上。曲轴35被配置成指向车宽方向 (左右方向)。在减速齿轮室72中收容有减速齿轮机构34的一部分。左曲轴箱20L和发电机罩68之间成为发电机室74,在向此处延伸出的曲轴左侧延 长部35L上设有凸轮链驱动链轮62、电动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5以及交流发电机76。在曲轴35的左侧延长部35L中,电动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5旋转自由地被轴支 承在凸轮链驱动链轮62的左侧相邻位置上,而且,在其左侧相邻位置上嵌装有交流发电机 76的外部凸缘部77,在电动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5和外部凸缘部77之间夹装有单向离合 器78。交流发电机76中,其呈碗装的外部转子79固定在外部凸缘部77上,在外部转子79 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配置的磁铁80的内侧,具有定子线圈的定子81固定在发电机罩68的 内表面。发电机罩68覆盖外部转子79,并安装在左曲轴箱20L的侧壁的开口部周壁82上。右曲轴箱20R和变速器外壳69之间成为离心离合器室83,变速器外壳69和变速 器罩70之间成为变速器室84。曲轴35贯穿与右曲轴箱20R的轴承73B的右侧相邻的密 封部件85并向离心离合器室83延伸,而且,贯穿变速器外壳69的密封部件86并向变速器 室84延伸。在曲轴35的向离心离合器室83延伸的部分上花键嵌合地设有脚踏式起动机 构被动齿轮52。曲轴35的向变速器室84延伸的部分成为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驱动带 轮轴36,一体地设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驱动带轮38。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轮轴37经由轴承87A、87B被支承在右曲轴箱20R 和变速器外壳69上,在从动带轮轴37的变速器室84内的部分上设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33 的从动带轮39。在从动带轮轴37的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上设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1 和离合器输出齿轮88。在经由轴承87B被上述从动带轮轴37贯穿的变速器外壳69的轴承 开口上夹装有密封部件89。收容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变速器室84通过变速器外壳69与离心离合器室 83分隔,与离心离合器室83连通的开口部,如上述那样通过密封部件86、89密封,防止离心 离合器室83的润滑油向变速器室84泄漏。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驱动带轮38由固定带轮半体91和可动带轮半体92构成。 固定带轮半体91 一体地固定在驱动带轮轴36上,其左侧的可动带轮半体92在轴方向能够 滑动地支承在轴套94上,其中轴套94用于固定嵌合在驱动带轮轴36上的凸轮盘93。设在凸轮盘93的外周端的滑块93a在轴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地卡合在滑块滑动用突部92a上,其 中,该滑块滑动用突部92a在轴方向上形成在可动带轮半体92的外周端,由此,凸轮盘93 和可动带轮半体92能够一体旋转。因此,可动带轮半体92与驱动带轮轴36 —起旋转,且 能在轴方向上滑动从而相对于固定带轮半体91接近、远离。在两带轮半体91、92之间卷绕 有V带40。可动带轮半体92的凸轮盘93侧的侧面向凸轮盘93倾斜,在该倾斜面的内侧和凸 轮盘93之间收容有配重辊95。因此,若驱动带轮轴36的旋转速度增加,则配重辊95通过 离心力向离心方向移动,可动带轮半体92被配重辊95推压从而向右侧移动并接近固定带 轮半体91,使被夹在两带轮半体91、92之间的V带40向离心方向移动,增大卷绕直径。从右侧嵌合在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变速器室84内的部分上 的轴套96,通过螺母97的紧固与轴承87B的内环之间紧固从而与从动带轮轴37 —体地固 定,在该轴套96上嵌装有固定带轮半体98,在该固定带轮半体98的右侧,可动带轮半体99 经由环状滑块100在轴方向能够滑动地被支承在轴套96上,且被弹簧101向左侧弹压。从 动带轮39由上述的两带轮半体98、99构成,在两带轮半体98、99上夹持有所述V带40。V带式无级变速器33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将驱动带轮轴36 (即曲轴35)的 动力经由V带40向从动带轮轴37传递。随着驱动带轮轴36的旋转速度增加,通过配重辊95 向离心方向的移动,驱动带轮38的可动带轮半体92接近固定带轮半体91,被夹在两半体91、 92之间的V带40的卷绕直径变大,相反地,被从动带轮轴37上的从动带轮39的固定带轮半 体98和可动带轮半体99夹持的V带40的卷绕直径变小。由此,能够自动地进行无级变速。在位于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上设有湿式离心离合 器41。湿式离心离合器41中,用于保持离合器内部件103的基端的、内部凸缘部104被花 键嵌合在从动带轮轴37上,各离合器配重106转动自由地枢轴支承在突出设置于离合器内 部件103的外周端侧上的多个支轴105上。离合器外部件107中,使其圆筒部的内周面与 离合器配重106相对地覆盖离合器内部件103。离合器输出齿轮88经由滚针轴承108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从动带轮轴 37的左侧部分37L—端,在该离合器输出齿轮88的凸缘部上焊接固定有上述离合器外部件 107的基端部。若从动带轮轴37的旋转速度超过规定速度,则离合器配重106的倾动增加 并作用在离合器外部件107上从而离合器卡合,离合器外部件107开始旋转,与此同时,离 合器输出齿轮88也开始旋转。在V带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轮轴37和其后方的发动机输出轴43之间设有 减速齿轮机构34。减速齿轮机构34的中间轴110经由轴承111A、111B被支承在左右曲轴 外壳20L、20R上,在该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上嵌设有中间轴大径齿轮112L,在该减速 齿轮室72内的部分上削设有中间轴小径齿轮112S。上述中间轴110的大径齿轮112L与所 述离合器输出齿轮88啮合。发动机输出轴43经由轴承113A、113B被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L、20R上。在该减 速齿轮室72内的部分上嵌设有输出轴大径齿轮114L,在向左曲轴箱20L的左侧延伸的部分 上嵌设有后轮驱动链轮44。发动机输出轴43的大径齿轮114L与上述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 42的小径齿轮112S啮合。减速齿轮机构34如以上那样构成,离合器输出齿轮88的旋转通过与中间轴大径齿轮112L的啮合被减速传递到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2,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2的旋转通 过中间轴小径齿轮112S和输出轴大径齿轮114L的啮合被减速传递到发动机输出轴43。嵌 装在发动机输出轴43的贯穿左曲轴箱20L并向外部突出的左端上的后轮驱动链轮44的减 速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链46 (图1)使后轮15旋转从而使二轮摩托车1行驶。图5是图3的V-V截面展开图,是在曲轴箱20的侧视图(图3)中在下部示出的 脚踏式起动机构48的起动开始前的截面展开图。在图3中,脚踏轴49被配置在所述V带 式无级变速器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下方。在曲轴35和湿式离心离合器41 (图4)的中间 下方设有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7。上述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7与曲轴室71连通。在图5中,脚踏轴49能转动地轴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L、20R上,主要部分设在脚 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7中。脚踏轴49的左端贯穿左曲轴箱20L的轴承部120向左侧突 出。在脚踏轴49的左端嵌装有脚踏臂118的基端部。在脚踏臂118的前端部倒伏自由地 安装有脚踏板119。脚踏轴49的右端被轴支承在右曲轴箱20R的右侧鼓出部上,被收容在 该鼓出部内的回动弹簧121卷绕在脚踏轴49上(也参照图3)。回动弹簧121的外端卡定 在从右曲轴箱突出的弹簧卡定部116上。通过该回动弹簧121,脚踏轴49在起动结束后,与 脚踏臂118 —起被弹压回操作开始位置。在脚踏轴49的右端部花键嵌合有挡块部件122, 挡块部件122的突起与设在右曲轴箱20R上的突起123抵接,从而将被回动弹簧121弹压 的脚踏臂118保持在规定的操作开始位置上。大径的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锯齿形花键嵌合在脚踏轴49上。在脚踏轴49的前 方,短尺寸的第一中间轴50旋转自由地被轴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L、20R上。而且,在第一 中间轴50的前方,长尺寸的第二中间轴51旋转自由地被轴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L、20R和 变速器外壳69上。第二中间轴51贯穿右曲轴箱20R,并跨设在曲轴室71和离心离合器室 83上。在第一中间轴50上削设有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且锯齿形花键嵌合有第一 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上述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啮合在所述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上。在第二中间轴51的左端的轴支承部附近形成有第二中间轴小径齿轮126S,与所 述第一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啮合。第二中间轴51的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在外周具 有三条外螺纹127。在该部分上螺合有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具有圆筒状凸缘部128,通过设在其内部的内螺纹 129 (图7)与上述外螺纹127螺合。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从右曲轴箱20R侧通过盘簧 130被向变速器外壳69的壁面侧推压并与第二中间轴51的轴承部抵接。在第二中间轴大 径齿轮126L的圆筒状凸缘部128的外周的槽128a(图7)上嵌合地紧固有摩擦弹簧131的 弹簧部131a(图8),对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旋转进行制动。从摩擦弹簧131的弹簧 部131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的柄部131b的前端的槽内滑动部131c (图8)滑动自由地嵌 合在形成于右曲轴箱20R的固定部上的左右方向的槽132(还参照图2)中。脚踏式起动机构48如以上那样地构成,在脚踏板119被踏入,脚踏轴49抵抗回动 弹簧121进行旋转时,与脚踏轴49 一体的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旋转,且通过该脚踏轴大径 齿轮124L和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的啮合,第一中间轴50增速旋转,与该第一中间轴 50 一体旋转的第一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和第二中间轴51的第二中间轴小径齿轮126S啮 合从而使第二中间轴51进一步增速旋转。将该方向的旋转称为“正转”,与后述的“反转”
8相区别。在第二中间轴51正转时,外周的三条外螺纹127也正转,但与三条外螺纹螺合的 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旋转被摩擦弹簧131制动。由于相比摩擦弹簧131的制动力, 从三条外螺纹127施加的正转方向的摩擦力较大,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没有被完 全制动,以比第二中间轴51的正转速度慢的速度边正转边向左侧移动,且与设在曲轴35上 的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啮合。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到达作为规定的移动停 止位置的挡块133后,以与第二中间轴51相同的速度正转,并将旋转传递到被动齿轮52,曲 轴35被强制旋转,内燃机18起动。图6是如上所述地,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与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啮 合状态的图。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与挡块133抵接并停止向左侧的移动,以与第二中 间轴51相同的速度正转从而将旋转向被动齿轮52传递。停止脚踏板119的踏入,并释放脚踏板119时,通过回动弹簧121 (图5),脚踏轴 49与脚踏臂118 —起回到原来的操作开始位置,因此,第一中间轴50以及第二中间轴51反 转,三条外螺纹127也反转。但是,由于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和与曲轴35 —体旋转的 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啮合,所以起动旋转方向的正转被维持。即,由于第二中间轴 51和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相互反方向旋转,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急速向右 侧移动,从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脱离,啮合被解除。在啮合解除后的状态中,施加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上的力是从反转中的 第二中间轴51的三条外螺纹127施加的反转方向的力、摩擦弹簧131的制动力及盘簧130 的轴方向力。由于从三条外螺纹127施加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上的反转方向的摩 擦力比摩擦弹簧131的制动力大,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没有被完全制动,以比第 二中间轴51的反转速度慢的速度边反转边向右侧移动。盘簧130的轴方向力有助于第二 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右侧移动,并且,能用于防止在运转中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向 轴方向移动,通过上述盘簧130的轴方向力,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回到图5的状态。图7是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图,图7(a)为剖视图,图7(b)为图7(a)的B 向视图,图7(c)为图7(b)的C向视放大图。在图7(a)中,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具有 较长的圆筒状凸缘部128,在其内侧设有与第二中间轴51的三条外螺纹127螺合的内螺纹 129。在圆筒状凸缘部128的外周设有用于卡合摩擦弹簧131的外周槽128a。在齿134上, 在起动时与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开始卡合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一倾斜面134a。图 7(c)是一枚齿134的放大俯视图。在齿134上,与上述第一倾斜面134a相邻地形成有第二 倾斜面134b。上述齿134在起动开始时在相对的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的齿的相对 面上也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面134a及第二倾斜面134b大致相同形状的倾斜面。与第二 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左侧表面相对的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的相对面,在图5中 为右侧表面。在图7(b)、图7(c)中,箭头W为起动时的第二中间轴51的旋转方向(正转方 向),由于在上述啮合的两方的齿轮的齿上具有倾斜面,因此,起动开始时的卡合以及起动 结束时的脱离能够顺畅地进行。图8是摩擦弹簧131的图,图8(a)是从第二中间轴的轴线方向的左侧观察摩擦弹 簧131的图,图8(b)是图8(a)的B向视图,图8(c)是图8(a)的C向视图。在图8(a)中, 上半部为弹簧部131a、下半部为柄部131b,在下端部设有槽内滑动部131c。图8 (a)的右侧的、弹簧部13Ia和柄部13Ib之间为切缺开口部131 d,图的左上部的突出弯曲部为弹压力调 整部131e。对弹压力调整部131e的尺寸d向紧固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弹簧部131a 施予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制动力进行调节。在图8(a)中,箭头W为起动时的第二 中间轴51的旋转方向(正转方向)。图8(b)、图8(c)所示的槽内滑动部131c根据第二中 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位置,边在图2及图5所示的槽132内滑动边阻止摩擦弹簧131的旋 转。该摩擦弹簧131的特征在于,相对于连结贯穿弹簧部131a的圆筒状凸缘部128的中心 128b和柄部131b的中心的线A-A,为非对称这一点。在图8(a)中,起动时,第二中间轴51向箭头W的方向正转。由于相比摩擦弹簧 131的制动力,从三条外螺纹127施加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上的正转方向的摩擦力 较大,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以比第二中间轴51慢的速度边进行正转边向左侧移 动。嵌入到圆筒状凸缘部128的外周的槽128a中的摩擦弹簧131为图8(a)的形状,因此, 卷绕在正进行正转的圆筒状凸缘部128上。因此,起动时对圆筒状凸缘部128的摩擦力变 大,对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制动力变大。因此,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急速向左 侧移动,从而与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啮合,发动机起动。若释放脚踏板119,如前所述,第二中间轴51反转,但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和 与曲轴35 —体旋转的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啮合,因此正转被维持。即,由于第二中 间轴51和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相互反方向旋转,因此,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急 速地从脚踏式起动机构被动齿轮52脱离,啮合被解除。在啮合解除后,第二中间轴51反转。由于从三条外螺纹127施加到第二中间轴大 径齿轮126L上的反转方向的力比摩擦弹簧131的制动力大,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 以比第二中间轴51慢的速度边反转边向右侧移动。由于摩擦弹簧131为图8(a)的形状, 所以随着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反转,向使切缺开口部131d打开的方向施加摩擦力。 因此,由于反转时作用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上的制动力变小,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 齿轮126L易与第二中间轴51—起反转。由此,第一中间轴以及脚踏轴也容易反转。因此, 无需使脚踏轴的回动弹簧变得强力。由于回动弹簧变小,所以能够减小起动时的脚踏负荷。在图8中,上述弹压力调整部131e相对于上述的线A-A设置在设有摩擦弹簧131 的切缺开口部131d—侧。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扩大弹压力调整部131e的要求尺寸精度范 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如图2所示,在具有本装置的发动机17搭载在车辆上时,以使上述摩擦弹簧 131的弹压力调整部131e和切缺开口部131d之间的部分成为下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摩擦弹 簧131。在摩擦弹簧131的弹压力调整部131e和切缺开口部131d之间的部分上,残留有滴 落的油,因此使油容易滞留,能够谋求起动时的摩擦稳定化。而且,在图2中,在弹压力调整部131e的下方设有朝上凹的油隔壁135,在该油隔 壁135的下方设有油盘136,在上述油隔壁135的下部设有与上述油盘136连通的小径的油 流出孔135a。使由离合器等搅起的油经由配置有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空间向油盘 136流动,因此,在从小径的油流出孔135a流出时,能够使没有混入空气的油向油盘136流 出,在发动机旋转过程中,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不旋转,油不会被搅起,因此,容易使 空气和油分离。如以上详述那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的效果。
10
(1)由于摩擦弹簧131相对于连结贯通其的圆筒状凸缘部128的中心128b和柄部 131b的中心的线A-A为非对称,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根据中间齿轮(第二中间轴大径 齿轮126L)的旋转方向来变更摩擦力。(2)通过摩擦弹簧131相对于中间齿轮(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卷绕效果, 能够增大起动时的制动力,因此,即使弹力小的弹簧,也能够得到充足的制动力。(3)通过弹压力调整部131e,通过改变弹簧的周长来改变弹性系数,由此,能够调 整摩擦弹簧131的弹压力,能够无需变更线径以及卷绕直径,就能调节摩擦弹簧的弹力。(4)弹压力调整部131e相对于上述的线A-A设在摩擦弹簧131上设有开口的一 侧,因此,能够增大弹压力调整部131e的要求尺寸精度范围,提高生产效率。(5)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脚踏式起动装置的发动机17被搭载于车辆上时,以使上 述摩擦弹簧131的弹压力调整部131e和切缺开口部131d之间的部分成为下侧的方式,配 置上述摩擦弹簧131,因此,在弹簧的弹压力调整部131e和切缺开口部131d之间的部分上, 残留有滴落的油,容易滞留,能够谋求起动时的摩擦的稳定化。(6)由于使由离合器等搅起的油经由配置中间齿轮(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 的空间从油隔壁135的小径的油流出孔135a向油盘136流动,所以能够使没有混入空气的 油向油盘136流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脚踏式起动装置,具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被动齿轮和被支承在中间轴上的中间 齿轮,将输入部件的动力经由中间轴传递给曲轴从而使发动机起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轴具有形成在外周的外螺纹,上述中间齿轮具有圆筒状凸缘部,且在其内侧具有与上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 上述中间齿轮具有与其圆筒状凸缘部的外周卡合的摩擦弹簧, 上述摩擦弹簧具有与圆筒状凸缘部卡合的弹簧部和与发动机的固定部卡合的柄部, 上述中间齿轮通过中间轴的旋转在中间轴的轴线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与被动齿轮啮合,上述弹簧部相对于连结贯穿该弹簧部的圆筒状凸缘部的中心和弹簧的柄部的中心的 线(A-A)为非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弹簧的弹簧部局部间 断地成为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位置是,在上述柄部的相反侧,起动时上述中间轴的表面横切 线(A-A)地行进时的线A-A的前方一侧,且在弹簧的柄部附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弹簧具有弹压力调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压力调整部相对于上述 线(A-A)设在弹簧上设有开口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本装置的发动机被搭载 在车辆上时,以使上述弹簧的弹压力调整部和开口部之间的部分成为下侧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脚踏式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压力调整部的下 方设有向上凹的油隔壁,在该油隔壁的下方设有油盘,在上述油隔壁的下部设有与上述油 盘连通的油流出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式起动装置,具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被动齿轮和被支承在中间轴上的中间齿轮,经由中间轴将输入部件的动力传递给曲轴从而使发动机起动,起动时使被动齿轮和中间齿轮迅速啮合,起动后脚踏轴容易复位。中间轴具有形成在外周的外螺纹,中间齿轮具有圆筒状凸缘部,在其内侧具有与上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中间齿轮具有与圆筒状凸缘部的外周卡合的摩擦弹簧,摩擦弹簧具有与圆筒状凸缘部卡合的弹簧部和与发动机的固定部卡合的柄部,中间齿轮通过中间轴的旋转在中间轴的轴线方向上滑动且能够与被动齿轮啮合,上述弹簧部相对于连结圆筒状凸缘部的中心和弹簧的柄部的中心的线为非对称。
文档编号F02N3/04GK101994626SQ201010238228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泷口亲司, 湖中淳二, 阿部克哉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