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794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surge)的结构,其可以防止在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时曲柄室(crank room)内压力的急剧上升和下降,以及防止进气歧管中产生喘振。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两缸发动机中,第一和第二活塞同时往复运动,用于使曲柄平衡。也就是说,当第一气缸依次进行进气冲程(活塞下降)、压缩冲程(活塞上升)、爆发冲程(活塞下降)和排气冲程(活塞上升)的操作时,第二气缸依次进行爆发冲程(活塞下降)、排气冲程(活塞上升)、进气冲程(活塞下降)和压缩冲程(活塞上升)的操作。因此,由于两缸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向相同的方向运动,所以当活塞下降时,曲柄室内的压力快速增大,而当活塞上升时,产生负压。而且,如图1所示,在720度间隔期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形成一个进气冲程循环。从大约240度到大约480度,进气阀不作用(deactivation),此时,由润轮增压器压缩的空气在进气歧管中积聚。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可以防止在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时曲柄室内压力的急剧上升和下降,以及防止进气歧管中产生喘振。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管线,所述第一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汽缸盖罩流体连通;以及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线上并允许所述曲柄室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气缸盖罩。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二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进气歧管流体连通;以及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并允许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曲柄室。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是允许流体只朝一个方向流动的单向阀。所述第二管线从所述第一管线分叉出来且连接到所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独立地安装。所述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
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二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进气歧管流体连通;以及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并允许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曲柄室。所述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可以防止在活塞下降时曲柄室内的压力急剧上升(喘振),并且可以防止活塞上升时曲柄室内产生过多的负压。并且,在进气阀不作用时,在进气歧管内积聚的空气可以被释放,从而可以容易地实现进气冲程。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根据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图1是进气冲程的一个循环(I个进气冲程循环(720度))的曲线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修改的实施例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应了解附图呈现了阐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简化的表示,从而不需要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取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者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本发明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施例。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包括第一管线500,其将发动机10的曲柄室200与气缸盖罩400连通;第一阀510,其布置在第一管线500上;第二管线600,其将发动机10的曲柄室200与进气歧管300连通;以及第二阀610,其布置在第二管线600上。如图2所示,第一管线500将曲柄室200和两缸发动机10的气缸盖罩400连接。由于两缸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向相同的方向运动,所以当活塞下降时,曲柄室内的压力迅速增大,这称为喘振。因此,在当前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第一管线500,用于将曲柄室200和气缸盖罩400连通,由此曲柄室200内的压力可以通过第一管线500释放到气缸盖罩400。布置在第一管线500上的第一阀510是例如止回阀的单向阀,其只允许流体从曲柄室200流向气缸盖罩400。
如果流体从气缸盖罩400流向曲柄室200,那么曲柄室200内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提供第一管线500用于将曲柄室200内的部分压力释放到汽缸盖罩400来防止喘振。因此,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阀510可以是只允许流体从曲柄室200流向气缸盖罩400的单向阀。提供第二管线600用于将发动机10的进气歧管300与发动机10的曲柄室200连通,以防止当发动机10的活塞上升时曲柄室200内产生负压。由于两缸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向相同的方向运动,所以当活塞上升时,曲柄室200内产生负压。因此提供第二管线600用于将进气歧管300与曲柄室200连通,从而使流体(空气)从进气歧管300流向曲柄室200以释放过多的负压。如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气歧管300可以安装在布置在气缸50上面部分的气缸盖100的一侧。由于第二管线600连接到进气歧管300,空气流入曲柄室200从而增大曲柄室200内的压力,且当两缸发动机10的两个活塞向上运动时,防止产生负压。在当前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在第二管线600上的第二阀610可以是单向阀,其只允许流体从进气歧管300流向曲柄室200。如果第二阀610是单向阀,那么允许空气只从进气歧管300流向曲柄室200。相反,如果空气从曲柄室200流向进气歧管300,曲柄室200内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减小,从而为了防止曲柄室200内产生负压,第二阀610可以是只允许流体从进气歧管300流向曲柄室200的单向阀。第二管线600可以独立于第一管线500而形成,也可以从第一管线500分叉出来。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管线600可以独立于第一管线500而形成,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管线600可以从连接曲柄室200和气缸盖罩400的第一管线500分叉出来,并可以连接到进气歧管300。当第一阀510和第二阀610作为单向阀分别布置在第一管线500和第二管线600上时,独立于第一管线500形成的或从第一管线500分叉出来的第二管线600,在防止喘振上,具有相同的效果。当两个活塞下降时,由于第一阀510(单向阀),使得流体可以从曲柄室200流向气缸盖罩400,由于第二阀610(单向阀),使得流体不可以从曲柄室200流向进气歧管300。也就是说,流体不可以流经第二管线600,因此,与在两缸发动机上只提供第一管线500是一样的。而且,当两个活塞上升时,由于第二阀610(单向阀),使得流体可以从进气歧管300流向曲柄室200,由于第一阀510 (单向阀),使得流体不可以从曲柄室200流向气缸盖罩400。也就是说,流体不可以流经第一管线500,因此,与在两缸发动机上只提供第二管线600是一样的。所以,当第一阀510和第二阀610作为单向阀分别布置在第一管线500和第二管线600上时,独立于第一管线500而形成的或从第一管线500分叉出来的第二管线600,在防止喘振上,具有相同的效果。只是,如果第二管线600从第一管线500分叉出来,与第二管线600独立形成相比,由管线占据的空间更少,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容量。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可以在活塞下降时通过第一阀510将曲柄室200内的压力释放到气缸盖罩400,也可以通过第二阀610将空气从进气歧管300流入到曲柄室200来补偿曲柄室200内的负压。并且,如图1所示,在进气阀不作用时,在进气歧管300内积聚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阀610释放到曲柄室200,从而可以容易地实现进气冲程。为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更方便说明和准确的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参考如附图中示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特征。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ー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包括 第一管线,所述第一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汽缸盖罩流体连通;以及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线上并允许所述曲柄室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气缸 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进ー步包括 第二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进气歧管流体连通;以及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并允许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曲柄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是允许流体只朝ー个方向流动的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管线从所述第一管线分叉出来且连接到所述进气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独立地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
7.ー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包括 第二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进气歧管流体连通;以及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并允许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曲柄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中所述发动机的两个活塞同时上下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两缸发动机喘振的结构,其可以包括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汽缸盖罩连通的第一管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线上并允许曲柄室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气缸盖罩的第一阀;将发动机的曲柄室与进气歧管连通的第二管线;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并允许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曲柄室的第二阀。
文档编号F01M13/02GK103032131SQ2011104413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朴成晔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