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254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主阀的滑动控制流体的流入流出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贮存液化石油气(以下,称为LPG)或二甲醚(以下,称为DME)等的液化气燃料的燃料罐中配设有过度充填防止装置或燃料供给装置等。作为适用于上述的过度充填装置或燃料供给装置的阀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示,提出了通过控制电磁阀动作,使从主阀的滑动方向两侧作用于主阀的平衡改变而使主阀滑动,随之能把燃料罐内的燃料变换成能够朝燃料罐外供给的状态和不能朝燃料罐外供给的状态。·专利文献I :W02010/146968号公报上述的过度充填防止装置或燃料供给装置等的阀装置,因为通过主阀的滑动来进行所需的动作,所以主阀必须随着驱动阀(日文作動弁)或电磁阀的动作顺滑地滑动。因此,为了使相对驱动阀或电磁阀的动作的反应性好并能顺滑地滑动,而在主阀上采用轻量的树脂制的材料。但是,主阀因暴露在流体中,所以在树脂制主阀的情况下,会因所使用的流体而发生膨润或收缩等的尺寸改变,而有可能导致主阀的滑动性下降。例如,当在设有配置了树脂制主阀的过度充填防止装置或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罐中贮存上述的DME燃料的情况下,暴露在该DME燃料中的主阀容易膨润而发生尺寸变化,发生上述滑动性的下降。随之,作为控制流体的流入流出的阀装置的功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装置,其能够对伴随因使用的流体而产生的尺寸变化出现的主阀的滑动性下降加以抑制,并能更适当地发挥控制流体的流入流出的功能。本发明的阀装置设有筒状的阀缸、主阀、加载机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阀座部件、第三流路,和驱动阀,该筒状的阀缸具有内部空间区域;该主阀为板状,以能滑动的方式配设在上述阀缸的内部空间区域并将上述内部空间区域分隔成第一空间区域和第二空间区域,该主阀被设置成,通过该主阀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将该第一空间区域和第二空间区域连通;该加载机构沿着上述主阀的滑动方向从上述第一空间区域向第二空间区域对该主阀加载;该第一流路与第二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二空间区域连通;该第二流路与上述第二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二空间区域连通;该阀座部件被设置成,通过与向上述第二空间区域侧滑动的上述主阀抵接而使主阀不会进一步从上述抵接位置向第二空间区域侧滑动;上述阀座部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流体不能在上述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流入流出,并被构成为,使流体不能在该第二流路与上述第一空间区域之间经由该主阀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流入流出;进而,上述阀座部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流体能够在上述第一流路与第一空间区域之间经由该主阀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流入流出,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分开的状态下,使流体能够在该第一流路与该第二流路之间流入流出;该第三流路与第一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一空间区域连通;该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能流入流出流体的状态和不能流入流出流体的状态,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阀具备槽和环状圈,并被设置成,使流体能够经由环状圈与槽之间的间隙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之间流入流出;上述槽围绕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相向的滑动面形成,上述环状圈是夹装在该槽与阀缸的内侧壁面之间的树脂制的环状圈,上述环状圈被斜切,并且被配置成使被斜切了的面彼此相向。在该结构的阀装置中,通过改变第一空间区域及第二空间区域的流体压力、加载机构施加的加载力等对主阀作用的力的平衡,从而使主阀在阀缸内滑动,对流体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间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即,当通过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流体能够流入流出的状态时,在第一空间区域内产生的流体的压力通过第三流路朝阀缸的外部开放。在该状态下,当由第一流路的内压和第二流路的内压对主阀作用的力大于加载机构施加的加载力时,主阀朝第一空间区域侧滑动,使流体能够通过第二空间区域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 路间流入流出。另一方面,当通过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流体不能流入流出的状态时,通过主阀与该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使第一空间区域的内压与第二空间区域的第一流路侧的内压大致相等。在该状态下,当第一流路侧的内压比第二空间区域的第二流路侧的内压高时,从第一空间区域侧朝第二空间区域侧对主阀作用的力必定变高,所以,主阀不朝第一空间区域侧滑动而与阀座部件抵接,流体不能从压力高的第一流路朝压力低的第二流路流出。另外,在通过驱动阀使第三流路成为流体不能流入流出的状态下,当第二流路侧的内压比第二空间区域的第一流路侧的内压时,只要第一流路的内压和第二流路的内压对主阀作用的力大于加载机构施加的加载力,主阀就会朝第一空间区域侧滑动,流体可以从压力高的第二流路朝压力低的第一流路流出。而且,在该阀装置中,树脂制的主阀被设置成,使流体能够通过该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及环状圈与槽的间隙,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间流入流出。在此,环状圈被斜切,所以,即使在因使用流体而发生膨润、收缩等的情况下,尽管不能抑制周向的尺寸变化但是能够减小径向的尺寸变化。由此,可以抑制环状圈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接触造成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该主阀的滑动性的降低。另外,在该阀装置中,通过调整主阀的环状圈与槽的间隙来调整流体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间的流入流出的程度,而且,把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当作流体的流路使用。由此,由于可以把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设定成对使用流体造成的主阀的膨润、收缩等具有余量的尺寸,所以,可以抑制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接触所造成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该主阀的滑动性的降低。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阀装置,能够抑制主阀的滑动性的降低,更加适当地发挥上述对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在上述本发明的阀装置中,提出了配设于燃料罐的阀装置,其第一流路设置成与燃料罐内连通,第二流路设置成与发动机的燃料泵连通,并设置成使第三流路与第二流路连通,驱动阀作为电磁阀被构成。该结构的阀装置,可以通过对作为电磁阀的驱动阀进行驱动控制,而切换成朝发动机的燃料泵进行燃料供给和燃料供给停止。本发明的阀装置,如上述那样,该阀装置通过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流体能够流入流出的状态和不能流入流出的状态,改变从第一空间区域侧对主阀作用的力和从第二空间区域侧对主阀作用的力的平衡,使该主阀在阀缸内滑动而与阀座部件抵接或从阀座部件离开,对流体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间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上述主阀被设置成,使流体能够通过被斜切了的环状圈与槽的间隙及该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间流入流出。被斜切了的环状圈,可以减小因使用流体造成的膨润、收缩等而产生的径向的尺寸变化,因此,可以抑制随该环状圈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的增大。另外,由于可以把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设定成对使用流体产生的主阀的膨润、收缩等具有余量的尺寸,所以,可以抑制随着该主阀的滑动面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的增大。通过这样的对摩擦力的增大进行抑制的作用,可以抑制主阀的滑动性的降低,并可以更加适当地发挥上述对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抑制的功能。


图I是表示实施例I的阀装置I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作用在主阀3上的力的样子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将驱动阀13开阀、使流体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在使流体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状态下将驱动阀13闭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驱动阀13闭阀、使流体不能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出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 (A)是说明膨润前的环状圈17的环状圈17的主阀3的侧面图,图6 (B)是说明膨润之后的环状圈17的主阀3的侧面图。图7 (A)是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的纵截面图,图7 (B)是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实施例I的阀装置1,如图I所示,板状的主阀3被能进行滑动地配置在圆筒状的阀缸2的内部空间区域,由该主阀3把上述内部空间区域隔成第一空间区域4和第二空间区域5。另外,在阀缸2上分别连结了与第二空间区域5连通的管状的第一流路6、与第二空间区域5连通的管状的第二流路7、和与第一空间区域4连通的管状的第三流路8。另外,在阀缸2的第二空间区域5侧设有与朝该第二空间区域5侧滑动的主阀3抵接的阀座部件9,由该阀座部件9构成上述第二流路7的出入口。通过使主阀3与该阀座部件9抵接,使 该主阀3不能从该抵接位置进一步朝第二空间区域5侧滑动并能将第二流路7的出入口闭锁、限制流体朝该第二流路7的流入流出。进而,在阀装置I上,配设有把第三流路8变换驱动成流体能够流入流出的开放状态和流体不能流入流出的闭锁状态的驱动阀13。上述主阀3呈圆柱状,由树脂材料形成。主阀3被设定成能在阀缸2的内部空间区域滑动的尺寸。另外,绕主阀3的滑动面3A形成有槽16,而且,在该槽16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间夹装了树脂制的环状圈17。该环状圈17被斜切而且使被斜切了的面彼此相向地配置。而且,主阀3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间隙、环状圈17与槽16的间隙被构成为使流体在第一空间区域4与第二空间区域5间流入流出的流路11,该流路11形成在主阀3的整周。另外,主阀3通过被配设在第一空间区域4内的弹性弹簧10朝阀座部件9侧被加载。如此构成的实施例I的阀装置1,第一空间区域4及第二空间区域5 (第一流路6与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弹性弹簧10产生的加载力这样的被作用在主阀3上的力的平衡发生改变,从而使主 阀3在阀缸2内滑动,对流体在第一流路6与第二流路7间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图2表示作用在主阀3上的力的样子。在图2中,实线的箭头表示流体的流动,空心箭头表示作用在主阀3上的力。如图2所示,在主阀3上作用由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产生的朝上的力、由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产生的朝上的力、由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产生的朝下的力、由弹性弹簧10产生的朝下的力。下面,说明阀装置I对从第一流路6侧朝第二流路7侧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动作。图3表示将驱动阀13开阀,使流体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空间区域4通过第三流路8被开放,所以,与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和弹性弹簧10对主阀3作用的向下的的力相比较,由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和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对主阀3作用的向上的力变大。由此,主阀3朝第一空间区域4侧滑动,流体从第一流路6通过第二空间区域5朝第二流路7流动。接着,在图4中表示在如此地使流体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状态下将驱动阀13闭阀后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驱动阀13闭阀,因此,通过流路11从第二空间区域5朝第一空间区域4流入的流体使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上升,使该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与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大致相等。另外,作为流体的下游侧的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低于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所以,由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对主阀3作用的向下的的力大于由第一流路6和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对主阀3作用的向上的力。由此,主阀3因向下作用的力变大而向下滑动。于是,当主阀3向下滑动时,主阀3与阀座部件9抵接,使流体不能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出。这样,在图5中表示将驱动阀13闭阀,使流体不能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流路6和第一空间区域4能够通过流路11流入流出流体,所以,即使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变化,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也与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大致相等。因此,只要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低于第一流路6的流体压力,由第一空间区域4的流体压力和弹性弹簧10的加载力对主阀3作用的向下的力,就总是大于由第一流路6和第二流路7的流体压力对主阀3作用的向上的力。由此,主阀3维持与阀座部件9抵接的状态,所以流体不能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出。这样,根据本实施例I的阀装置1,通过把驱动阀13开闭而改变对主阀作用的力的平衡、使主阀3滑动,从而可以对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在这样的阀装置I中,主阀3、环状圈17曝露在流体中。在此,图6 (A)是说明膨润前的环状圈17的主阀3的侧面图,图6 (B)是说明膨润后的环状圈17的主阀3的侧面图。环状圈17以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的方式被斜切而在周向被切断。为此,在环状圈17被曝露在流体中而发生膨润的情况下,尽管不能抑制周向的尺寸变化但是可以减小径向的尺寸变化。由此,可以抑制随着环状圈17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主阀3的滑动性的降低。另外,在流路11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程度,对把驱动阀13变换成开放状态或闭锁状态时对主阀3施加的流体压力的变化程度产生影响,所以,对主阀3的滑动性造成影响。在此,在实施例I的阀装置I中,构成流路11的间隙中的、主阀3的滑动面3A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间隙只被用作流路,主阀3的环状圈17与槽16的间隙被用来对在流路11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程度进行调整。因此,主阀3的滑动面3A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间隙被设定成,对主阀3的滑动性的影响小,而且对使用流体产生的主阀3的膨润、收缩等具有余量的尺寸。由此,在树脂制的主阀3曝露在流体中而产生膨润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随着该主阀3的滑动面3A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主阀3的滑动性的降低。因此,根据本实施例I的阀装置1,可以抑制主阀3的滑动性的降低,更加适当地发挥对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另外,在阀装置I中,在将驱动阀13闭阀而使主阀3与阀座部件9抵接,从而使流·体不能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出的状态下,当把驱动阀13开阀时,为了使主阀3从阀座部件9离开必须从第一流路6侧施加大小强于弹性弹簧10的加载力的力。此时,由于流路11越宽,则第一流路6侧的流体越容易朝第一空间区域4侧流出,所以,第一流路6侧的流体压力容易降低,把主阀3朝上推的力变弱。相反,流路11越窄,则第一流路6侧的流体越难以朝第一空间区域4侧流出,所以,第一流路6侧的流体压力难以降低,能够对把主阀3朝上推的力变弱的情形加以抑制。即,流路11越窄,则主阀3越容易驱动。但是,这样的流路,越窄的话就越容易被异物堵住,当堵塞了异物时,作为阀装置的功能会降低。但是,在本实施例I的阀装置I中,流路11在主阀3的整周形成,所以,与取代主阀3而在主阀的一个部位穿设作为使流体在第一空间区域4与第二空间区域5间流入流出的流路的节流孔的结构相比较,相对于混入流体内的异物堵塞在这样的流路中所造成的阀装置的功能降低是有利的。这是由于,异物将一个部位的节流孔堵住的可能性高于流路11整周被异物堵塞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例I的阀装置I中,可以使流路11比较狭窄,当把驱动阀13开阀时,可以使主阀3易于驱动,能够更加适当地发挥对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而且,并非缩小容易对主阀3的滑动性造成影响的主阀3与阀缸2的内侧壁面2A的间隙,而使通过调整难以对主阀3的滑动性造成影响的环状圈17与槽16的间隙来使流路11变得狭窄,所以,不仅能抑制主阀3的滑动性的降低而且可以使主阀3容易驱动,可以更加适当地发挥对从第一流路6朝第二流路7流动的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实施例2)实施例2,为设有作为与上述实施例I的阀装置I相同的阀装置的构成的燃料供给装置21。燃料供给装置21被设置燃料罐上,该燃料罐配置在以液化气燃料进行驱动的发动机作为动力的卡车等车辆上,与用来朝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连结。而且,燃料供给装置21用来对朝燃料泵供给的液化气燃料进行控制。在此,在液化气燃料中,例如采用LPG (液化石油气)燃料、DME (二甲醚)燃料。在燃料供给装置21中,如图7所示,在装置主体20上形成有阀缸22、第一流路26、第二流路27、第三流路28。而且,第一流路26与燃料罐内连通,第二流路27与燃料泵连接。主阀23以能滑动的方式配置在阀缸22的内部空间区域,由该主阀23把第一空间区域24与第二空间区域25隔开。第一流路26与第二流路27跟第二空间区域25连通,阀座部件29以朝第二空间区域25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第二流路27连接的开口缘。另外,第三流路28以把第一空间区域24跟第二流路27连通的方式形成。而且,燃料供给装置21设有作为驱动阀的电磁阀33,该电磁阀33把第三流路28变换成液化气燃料能够流入流出的开放状态和不能流入流出的闭锁状态,而且,设有用来对该电磁阀33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39。另外,在第一空间区域24内配设了弹性弹簧30,通过该弹性弹簧30对主阀23朝第二空间区域25侧加载。主阀23与实施例I同样地呈由树脂形成的圆柱状,在作为主阀23的外周面的滑动面上设有槽36和被斜切了的树脂制的环状圈37、37。而且,使液化气燃料能够通过主阀23与阀缸22的内侧壁面的间隙、槽36与环状圈37、37的间隙在第一空间区域24与第二空间区域25间流入流出。在此,本实施例2中,把2个环状圈37、37沿主阀23 的滑动方向排列配置。该燃料供给装置21通过控制装置39对电磁阀33进行开闭驱动控制,从而,与上述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控制液化气燃料从第一流路26朝第二流路27的流入流出的动作。即,在把电磁阀33开阀的状态下,通过作用在主阀23上的力的平衡使该主阀23与阀座部件29离开,通过对上述燃料泵的驱动使燃料罐内的液化气燃料从第一流路26朝第二流路27流动。另一方面,在把电磁阀33闭阀的状态下,使第一空间区域24与第一流路26的流体压大致相等,而且,通过燃料泵的驱动使第二流路27的内压低于第一流路26的内压,所以,主阀23朝第二空间区域25侧滑动而阀座部件29抵接。由此,使液化气燃料不能从第一流路26朝第二流路27流出。本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与上述实施例I同样地在主阀23上设有被斜切了的环状圈37、37,所以,在环状圈37、37曝露在液化气燃料而产生膨润、收缩等的情况下,尽管不能抑制周向的尺寸变化但是可以减小径向的尺寸变化。由此,可以抑制环状圈37、37与阀缸22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主阀23的滑动性的降低。另外,通过主阀23与阀缸22的间隙、主阀23的环状圈37、37与槽36的间隙构成流体在第一空间区域24与第二流路27间流入流出的流路31,把主阀23与阀缸22的间隙仅仅用作流路,并把环状圈37、37与槽36的间隙用来调整流体的流入流出程度。由此,可以把主阀23与阀缸22的间隙设定成对液化气燃料造成的主阀23的膨润、收缩等具有余量的尺寸,所以,在树脂制的主阀23产生膨润、收缩等的情况下,可以抑制主阀23与阀缸22的摩擦力的增大、抑制主阀23的滑动性的降低。基于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的阀装置,可以更加适当地发挥对液化气燃料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与上述实施例I同样地,在整周形成有流路31,因此可以认为,混入液化气燃料内的异物将流路31的整周堵塞的可能性低。由此,本实施例2的燃料供给装置21,与在主阀上设有节流孔的结构相比较,相对于异物堵塞所产生的阀装置的功能下降来说是有利的,还能随之使流路31变窄。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例I同样,流路31越窄则主阀23越容易驱动。而且,本实施例2的结构与上述设有节流孔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主阀23容易驱动。在上述实施例1、2的构成中,通过各个弹性弹簧10、30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加载机构。另外,还可以把上述实施例I的阀装置I配设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燃料罐中用作过度充填防止装置,该过度充填防止装置用来防止把超过规定量的液化气燃料充填到燃料罐内。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实施例以外的构成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实施。附图标记说明I阀装置2、22 阀缸2A内侧壁面·3、23 主阀3A滑动面4、24第一空间区域5、25第二空间区域6、26 第一流路7、27 第二流路8、28第三流路9、29阀座部件10,30弹性弹簧(加载机构)11、31 流路13驱动阀33电磁阀(驱动阀)。
权利要求
1.一种阀装置,所述阀装置设有筒状的阀缸、主阀、加载机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阀座部件、第三流路,和驱动阀, 该筒状的阀缸具有内部空间区域; 该主阀为板状,以能滑动的方式配设在上述阀缸的内部空间区域并将上述内部空间区域分隔成第一空间区域和第二空间区域,该主阀被设置成,通过该主阀与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将该第一空间区域和第二空间区域连通; 该加载机构沿着上述主阀的滑动方向从上述第一空间区域向第二空间区域对该主阀加载; 该第一流路与第二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二空间区域连通; 该第二流路与上述第二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二空间区域连通; 该阀座部件被设置成,通过与向上述第二空间区域侧滑动的上述主阀抵接而使主阀不会进一步从上述抵接位置向第二空间区域侧滑动;上述阀座部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流体不能在上述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流入流出,并被构成为,使流体不能在该第二流路与上述第一空间区域之间经由该主阀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流入流出;进而,上述阀座部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流体能够在上述第一流路与第一空间区域之间经由该主阀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的间隙流入流出,并被构成为,在该主阀与该阀座部件分开的状态下,使流体能够在该第一流路与该第二流路之间流入流出; 该第三流路与第一空间区域相连并与该第一空间区域连通; 该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能流入流出流体的状态和不能流入流出流体的状态,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阀具备槽和环状圈,并被设置成,使流体能够经由环状圈与槽之间的间隙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之间流入流出;上述槽围绕与上述阀缸的内侧壁面相向的滑动面形成,上述环状圈是夹装在该槽与阀缸的内侧壁面之间的树脂制的环状圈,上述环状圈被斜切,并且被配置成使被斜切了的面彼此相向。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阀装置被配设在燃料罐中, 第一流路被设置成与燃料罐内连通; 第二流路被设置成与发动机的燃料泵连通; 第三流路被设置成与第二流路连通; 驱动阀被构成为电磁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装置,该阀装置能抑制伴随使用流体造成的寸法变化而产生的主阀的滑动性的降低、更加适当地发挥对流体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功能。阀装置,通过驱动阀把第三流路变换成流体能够流入流出的状态和不能流入流出的状态,从而,使作用在主阀上的力的平衡变化,使该主阀在阀缸内滑动,对流体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间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上述主阀被设置成,能够通过与阀缸的间隙及被斜切了的环状圈跟槽的间隙所构成的流路,使流体在第一空间区域与第二空间区域间流入流出,所以,能够抑制环状圈、主阀因使用流体而产生膨润等尺寸变化所造成的与阀缸的摩擦力的增大,并抑制主阀3的滑动性的降低。
文档编号F02M37/04GK102900870SQ2012102597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稻垣秀幸, 中谷靖 申请人:中央精机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汉曼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