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573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排放指标不断提高,曲轴箱废气的处理备受关注,发动机油气分离器也成为现代发动机必不可少的装置,一般设于缸盖罩处。曲轴箱废气的取气方式及窜气通道结构对油气分离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油气分离效果欠佳;另外,现有取气通道因不具备油气粗分离功能,使得缸盖罩处的油气分离器的分离负担较重;还有,缸体上单铸取气通道也增加了铸造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它设置在缸体后部,在不增加发动机气缸铸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能够对曲轴箱的油气混合废气进行初步分离,有效减轻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负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设置在缸体的后部,包括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废气进气孔、与缸盖罩的油气分离系统相连通的废气排气孔,还包括废气粗分离腔,所述废气进气孔、废气排气孔与废气粗分离腔相连通。废气进气孔为该分离装置的回油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废气粗分离腔为由分离腔本体和分离腔盖板相扣合而成的空腔。废气粗分离腔铸造成开放式的,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还可降低铸造工艺复杂性。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腔本体和分离腔盖板于前后方向相扣合;分离腔盖板的后端面为缸体的后端面;分离腔本体后端面上、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为向前凹陷的前腔壁。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腔盖板前端面上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设有自废气进气孔向废气排气孔方向延伸的翅片,所述翅片由分离腔盖板前端面向前腔壁方向凸起。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前腔壁为凹凸不平的结构。作为对所述翅片的优化,它为弧形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结构,使得油气混合气体进入废气粗分离腔体后,小油滴会碰到并粘附在翅片和凹凸不平的废气粗分离腔前腔壁上(分离出来的小油滴最终会顺着翅片经由废气进气孔流回曲轴箱内),达到油气粗分离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铸造工艺易实现,在不增加发动机气缸铸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能够对曲轴箱的废气进行初步分离,有效减轻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负担。[001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车辆的发动机,设于缸体内部,实现油气粗分离。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含分离腔盖板4)的自分离腔本体指向发动机气缸方向的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离腔盖板4的前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废气进气孔,2—废气排气孔,3—分离腔本体,4一分离腔盖板,5—翅片,6—前腔壁,7—后腔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结构如图I所示。该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缸体的后部,包括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废气进气孔I、与缸盖罩的油气分离系统相连通的废气排气孔2、与缸体一体铸造成型的开放式的分离腔本体3和如图2所示的分离腔盖板4。分离腔本体3和分离腔盖板4于前后方向(前、后是以产品在整车上的的实际装配位置来界定)相扣合,扣合而成的整体的中间部分为废气粗分离腔。分离腔盖板4的后端面为缸体的后端面,即其前端面为废气粗分离腔的后腔壁7 ;分离腔本体3后端面上、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为向前凹陷的前腔壁6。废气进气孔I位于前腔壁6的下部,废气排气孔2位于前腔壁6的上部,且废气进气孔I、废气排气孔2均与废气粗分离腔相连通。前腔壁6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后腔壁7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设有自废气进气孔I向废气排气孔2方向延伸的弧形翅片5。翅片5由后腔壁7向前腔壁6方向凸起。当油气混合气体进入废气粗分离腔体后,小油滴会碰到并粘附在翅片5和凹凸不平的前腔壁6上(分离出来的小油滴最终会顺着翅片5经由废气进气孔I流回曲轴箱内),达到油气粗分离的目的。本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如废气粗分离腔的前腔壁和翅片等的具体结构只要能达到油气粗分离的效果,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在缸体的后部,包括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废气进气孔、与缸盖罩的油气分离系统相连通的废气排气孔,还包括废气粗分离腔,所述废气进气孔、废气排气孔与废气粗分离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粗分离腔是由分离腔本体和分离腔盖板相扣合所成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本体和分离腔盖板于前后方向相扣合;分离腔盖板的后端面为缸体的后端面;分离腔本体后端面上、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为向前凹陷的前腔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盖板前端面上与废气粗分离腔相应的部位,设有自废气进气孔向废气排气孔方向延伸的翅片,所述翅片由分离腔盖板前端面向前腔壁方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壁为凹凸不平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任意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弧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粗分离装置,它设置在缸体后部,包括废气进气孔、废气排气孔和废气粗分离腔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曲轴箱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初步分离,有效减轻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负担。本装置为发动机气缸外接装置,结构紧凑,铸造工艺易实现,适用于各种车辆的发动机,在不增加发动机气缸铸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能够对曲轴箱的废气进行初步分离。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2673400SQ2012201844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任剑, 周武明, 张泽裕, 乔彦超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