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60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卧式水轮发电机的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卧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座式轴承,承受着水轮机转轮、发电机转子的重量和水轮机的冲击力以及发电机的磁拉力,径向载荷大,机械损耗大,所需润滑、冷却油量大。传统的高速大容量的卧式水轮发电机多采用压力式加油的润滑方式(即外循环 结构),存在问题油系统管路复杂;润滑、冷却效果受制于外加稀油站;可靠性差,易因稀油站故障而断油;造价高。由于外循环结构存在上述问题,近来各主要厂家将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应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卧式水轮发电机。现有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存在问题油罩、叶轮不能正、反转向通用;油罩与轴瓦连接结构复杂;现场观察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通用性好、维护方便、现场观察方便的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包括进油管、轴承座、油罩、刮油板、叶轮、密封垫、轴瓦、内、外观察窗和油冷却器。其特征为所述油罩内上方设有进油窗,所述刮油板依据转向安装在进油窗一侧,改变所述刮油板安装位置即能适用于不同转向。其中,所述叶轮的叶片为向心均匀分布。其中,所述油罩内上方设有与所述轴瓦相通的通油孔,连接螺钉分布在所述油罩内通油孔周围,所述密封垫安装在所述油罩与所述轴瓦之间。其中所述内、外观察窗分别设于所述油罩、所述轴承座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所述构件包括油罩、叶轮都能实现正、反转向通用,只需改变所述刮油板的安装方位就能适用于不同转向,维护方便;所述油罩与所述轴瓦连接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断油等故障,安全可靠;现场观察方便;生产成本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的左视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罩俯视图。[0016]图I、图2、图3中,I-进油管、2-轴承座、3-油罩、4-刮油板、5-叶轮、6-密封垫、7-轴瓦、8-油冷却器、9-转轴、I O-内观察窗、11 -外观察窗、12-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运行时,轴承座2中的热油经油冷却器8冷却成冷油,冷油通过进油管I进入油罩3下部,随转轴9转动的叶轮5将冷油带至油罩3上部,刮油板4与油罩3上部油腔将冷油引导至轴瓦7,冷油在轴瓦7中热交换成热油回流到轴承座2中供再次循环。如图2中所式,刮油板4装在油罩3右侧适用于顺时针转向,若将刮油板4装在油罩3左侧则 适用于逆时针转向。连接螺钉12设在油罩3内部通油孔周围,油罩3与轴瓦7之间设有密封垫6,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且密封性好。内观察窗10、外观察窗11分别设于油罩3、轴承座2的上方,方便现场观察。
权利要求1.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包括进油管、轴承座、油罩、刮油板、叶轮、密封垫、轴瓦、内、外观察窗和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罩内上方设有进油窗,所述刮油板依据转向安装在进油窗一侧,改变所述刮油板安装位置即能适用于不同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为向心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罩内上方设有与所述轴瓦相通的通油孔,连接螺钉分布在所述油罩内通油孔周围,所述密封垫安装 在所述油罩与所述轴瓦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卧式水轮发电机的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一种内循环结构的座式轴承包括进油管、轴承座、油罩、刮油板、叶轮、密封垫、轴瓦、内、外观察窗和油冷却器。所述构件包括油罩、叶轮都能实现正、反转向通用,只需改变所述刮油板的安装方位就能适用于不同转向,维护方便;所述油罩与所述轴瓦连接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断油等故障,安全可靠;现场观察方便;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F03B3/12GK202789295SQ20122046111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林淦源, 刘世伟, 赖晓东 申请人:潮州市汇能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