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60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机动车辆而言,其引擎进气系统的旁侧通常组设有一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用以过滤外界空气,并使其成为清净的空气后,再将清净的空气导入引擎的化油器内。请参阅图I及图2,图I为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剖视图。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的速克达机车的空气滤清器90由一第一壳体91及一第二壳体93相互组合而成,其内并组设一滤芯组件92,滤芯组件92包括一滤芯组件·921及一滤芯支架922,又在第二壳体93上连接有一入气管931及一出气管932。如图2所示,滤芯组件92将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3组合形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一第一腔室94及一第二腔室95,外界空气经由空气滤清器90的第二壳体93的入气管931进入,流入第一腔室94并经滤芯组件92后,流入第二腔室95,接着经由第二壳体93的出气管932进入引擎(图未不)的化油器内。又在第二壳体93与第一壳体91之间有一密封环97以及滤芯组件92与第二壳体93之间有一密封环96,以使第一腔室94及第二腔室95内的气体不会由接缝外漏。然而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90的滤芯组件92,需配合壳体形状制造,现今不同车型为配合零组件设置,常有不同形状的空气滤清器90,因此亦需配合制造多种外型的滤芯组件92,而无法仅一种规格的滤芯组件92,即适用于大多数的车型。且现有技术空气滤清器90的空间配置使得第二腔室95的容积较小,当需要急速进气时,常会导致进气量不足的现像,进而影响引擎性能,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空气滤清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组设于机车引擎的进气系统,包括一中空箱体、一出气管、一滤芯构件、一壳体、以及一入气管。中空箱体内部形成一第二腔室,并开设有一开口及一出气口 ;出气管连接至中空箱体的出气口处,且部分延伸至第二腔室内部;滤芯构件包括一过滤组件及一盒体,可组合锁附于中空箱体的开口处。壳体开设有一入气口,并锁附于中空箱体上,以形成一第一腔室;入气管连接于壳体的入气口处,且部分延伸至第一腔室内。如此,因出气口及入气口分别组设于不同壳体,因不需为入气管保留组设空间,即可增加出气口所在壳体的腔室空间,而改善习知因出气管所在腔室的容积较小,当需要急速进气时,常会导致进气量不足的现像,进而影响引擎性倉泛。另一方面,因为中空箱体开设一开口以组设滤芯构件,因此即使是不同大小的箱体,亦可开设一固定大小的开口,使得滤芯构件可通用于不同车型使用的空气滤清器,而不需要为了不同排气量的车型,就制造一种不同大小的滤芯构件,以达到能够减少生产成本的功效。上述空气滤清器还可包括一密封环,设置于滤芯构件与中空箱体的开口接合处,以防止第二腔室的气体由连接处外漏;另外,在中空箱体的开口周围可设置有一凸缘,且在与其相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一凹槽,壳体的凹槽即对应卡合至中空箱体的凸缘,以将壳体组设至中空箱体上,同时亦为防止气体由相卡合处外漏,在凹槽与凸缘接合处更组设有一密封环。上述空气滤清器可更包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邻近出气口处的中空箱体上,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干扰气体流道,亦可量测到第二腔室内较为平均的温度。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中空箱体可由一外壳体及一上盖组设而成,开口开设于上盖上,出气口开设于外壳体上,如此可使制造过程更为简便,以减少生产成本。

图I是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中空箱体 101 开口102 出气口103 凸缘11 第二腔室 12 出气管2密封环20 滤芯构件201 过滤组件 202 盒体3 密封环 30 壳体301 入气口303 凹槽31 第一腔室 32 入气管4 温度传感器 5 中空箱体50 外壳体6上盖90 空气滤清器 91 第一壳体92 滤芯组件 921 滤芯922 滤芯支架 93 第二壳体931 入气管932 出气管94 第一腔室 95 第二腔室96,97 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请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分解图。由图4可知,本实施例组设于机车引擎的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包括一中空箱体10、一出气管12、一滤芯构件20、一壳体30、以及一入气管32。一中空箱体10上开设有一开口 101,滤芯构件20再锁附于中空箱体10的开口 101处。如图4所示,滤芯构件20包括一过滤组件201及一盒体202,过滤组件201先置于盒体202后,再将盒体202锁附至中空箱体10的开口 101处。又,为防止过滤完的气体由开口 101处外漏,在中空箱体10的开口 101与过滤组件201的盒体202之间,置放有一密封环2,以防止气体外漏。壳体30开设有一入气口 301,其上连接有入气管32。壳体30上环设有一凹槽303,中空箱体10对应壳体30凹槽303凸设有一凸缘103,壳体30的凹槽303对应卡合至中空 箱体10的凸缘103,再以锁附的方式,将壳体30组设至中空箱体10上。同样地,为防止壳体30与中空箱体10连接处使气体外漏,在凹槽303与凸缘103间放置有一密封环3。接着请参阅图5,并一并参阅图4,图5为本实施例的剖面图。壳体30锁附至中空箱体10后,形成一第一腔室31 ;中空箱体10内则形成一第二腔室11,且中空箱体10上还开设有一出气口 102,出气管12连接于出气口 102处,并部分延伸至该第二腔室11内,藉此,当外部空气由壳体30的入气管32带入第一腔室31后,通过滤芯构件20的过滤组件201过滤后,流至中空箱体10的第二腔室11内,再沿出气管12流出。由图5可知,此种配置可使第二腔室11空间达到妥善利用,而使第二腔室11容积变大,改善现有技术腔室容积太小,造成急速进气时进气量不足的情形。另外,在邻近中空箱体10的出气口 102处,具有一温度传感器4,将其组设于此,可避免温度传感器4直接位于流道上,对流体造成干扰,亦可使温度传感器4不直接量测到流体,而是得到第二腔室11内的平均温度。接着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即中空箱体5是由一外壳体50及一上盖6组设而成,透过此种方式可使制造时更为简便,进而减少生产成本。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滤清器,组设于机车引擎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箱体,内部形成一第二腔室,开设有一开口及一出气口 ; 一出气管,与该中空箱体相连接于该出气口处,并部分延伸至该第二腔室内; 一滤芯构件,锁附于该中空箱体的该开口处; 一壳体,开设有一入气口,并锁附于该中空箱体上,以形成一第一腔室;以及 一入气管,与该壳体相连接于该入气口处,并部分延伸至该第一腔室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环,置于该滤芯构件与该开口接合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环,置于该中空箱体的一凸缘与该壳体的一凹槽接合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邻近该出气口处的该中空箱体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该滤芯构件包括一过滤组件及一盒体。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箱体由一外壳体及一上盖组设而成,该开口开设于该上盖上,该出气口开设于该外壳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中空箱体、出气管、滤芯构件、壳体、以及入气管。中空箱体内部形成第二腔室,并开设有开口及出气口;出气管连接至中空箱体的出气口处;滤芯构件组合锁附于中空箱体的开口处。壳体开设有入气口,并锁附于中空箱体上,以形成第一腔室;入气管连接于壳体的入气口处。如此,因出气口及入气口分别组设于不同壳体,而不需为入气管保留组设空间,即可增加出气口所在壳体的腔室空间,而改善因出气管所在腔室的容积较小,当需要急速进气时,常会导致进气量不足的现像,进而影响引擎性能。
文档编号F02M35/02GK202746046SQ2012204611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王友颖, 周柏宇, 谢荣凌, 郑宪隆, 詹清奇, 黄明达, 洪伟竣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