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691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过滤单元支承板难以从壳主体上脱落,难以看到过滤单元支承板的卡合机构。具有:由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经夹持过滤单元支承板而形成的滤清器壳;安装在过滤单元支承板上的过滤单元;由卡合机构从滤清器壳的外部使过滤单元支承板和壳主体卡合,卡合机构具有:卡合片,其从过滤单元支承板和壳主体之一上伸出,具有支腿部和卡止部;被卡合片,其从过滤单元支承板和壳主体的另一方伸出,具有支腿部和卡止部都能穿插于其中的第1穿插用通道,和与第1穿插用通道相连形成且只有支腿部能穿插于其中的第2穿插用通道。在过滤单元支承板安装在壳主体上的状态下卡止部位于第2穿插用通道中。
【专利说明】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具有滤清器壳,在进行保养等而拆装滤清器壳盖时,过滤单元支承板难以从壳主体上脱落。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滤清器壳内部形成有分割面,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该分割面的两侧,由过滤单元将滤清器壳内部划分为未净化室和已净化室,另外,由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夹持固定过滤单元支承板,由过滤单元支承板来支承过滤单元。
[0003]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空气滤清装置中设置有卡合机构,其中,该卡合机构由被卡止孔和卡止突起构成,该被卡止孔形成于过滤单元支承板的上下表面,该卡止突起形成于壳主体的上下外壁面且能卡合在被卡止孔中。用过滤单元支承板的上下表面的被卡止孔夹持壳主体的上下外壁面上的卡止突起时,就能将过滤单元支承板保持在壳主体上,在进行保养等而拆装滤清器壳盖时,过滤单元支承板难以从壳主体上脱落。
[0004]【专利文献I】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第3393689号(图3、图5)
[0005]但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空气滤清装置中,通过夹持壳主体而保持过滤单元支承板时,由于至少需要上下2个卡合机构,因此出现在空气滤清器的外观面、即滤清器壳的壳主体外壁面一侧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会增多,而且由于卡合机构外露在易于看到的空气滤清装置的上部外壁面上,所以容易对车辆外观产生不利影响。
[0006]因此对于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空气滤清装置,在另外设置用于遮盖空气滤清装置的外侧的盖子时,虽然能由盖子来遮盖卡合机构,但是由此会导致零件个数和重量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具有滤清器壳,在拆装滤清器壳盖时,过滤单元支承板难以从壳主体上脱落,另外,该空气滤清装置不具有其他盖子,在空气滤清装置的上部外壁面上难以看到过滤单元支承板的卡合机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I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具有:滤清器壳,其通过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结合而成,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其被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滤清器壳盖夹持而得以固定;过滤单元,其安装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上,另外还将上述滤清器壳内划分为未净化室和已净化室;卡合机构,其从滤清器壳的外部使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卡合,其中,上述卡合机构具有:卡合片,其具有支腿部和卡止部,支腿部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或上述壳主体上伸出,卡止部形成在上述支腿部上;被卡合片,其具有第I穿插用通道和第2穿插用通道,第I穿插用通道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的不具有支腿部的一方伸出,而且上述支腿部和上述卡止部能够穿插于其中,第2穿插用通道与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相连而形成,并且只有上述支腿部能够穿插于其中,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安装在上述壳主体上的状态下,上述卡止部位于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中。
[0009]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和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相互交叉成规定的角度。
[0010]在技术方案I或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其结构为:在上述卡合片的支腿部和卡止部穿插在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中之后,上述卡合片向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移动,在上述卡合片到达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的状态下,就能将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安装到上述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
[0011 ]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空气滤清器,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具有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
[0012]在技术方案I?4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滤清器壳盖的密封槽突出的周壁,由上述周壁和密封槽夹持密封部件,上述卡合片或上述被卡合片从上述周壁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被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滤清器壳盖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或上述被卡合片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滤清器壳盖具有规定的间隙。
[0013]在技术方案I?5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动力单元支承在车架上并且能摆动,该动力单元具有曲轴箱和变速器壳体,曲轴轴支承在曲轴箱上并且能转动,变速器壳体从该曲轴箱向后方延伸设置,上述滤清器壳安装在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部,与上述壳主体相比,上述滤清器壳盖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另外,上述卡合机构只设置在上述滤清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的下部。
[0014]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上述滤清器壳后倾安装,此时,该滤清器壳和上述变速器壳体之间的距离从前部向后部逐渐缩短,该滤清器壳后部设置有排放孔,另外,上述卡合机构设置在上述滤清器壳的前部一侧上。
[0015]在技术方案6或7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在上述滤清器壳上形成有安装用突起,其向变速器壳体突出,用于将上述滤清器壳安装到上述变速器壳体上,上述安装用突起的突出量大于上述卡合机构向上述变速器壳体突出的突出量。
[0016]在技术方案6?8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在上述滤清器壳盖上形成有保护部,由其覆盖上述卡合机构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00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具有:滤清器壳,其通过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结合而成,壳主体和滤清器壳盖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其被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滤清器壳盖夹持而得以固定;过滤单元,其安装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上,另外还将上述滤清器壳内划分为未净化室和已净化室;卡合机构,其从滤清器壳的外部使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卡合,其结构为,上述卡合机构具有:卡合片,其形成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的其中之一上;被卡合片,其形成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和上述壳主体的另外之一上,上述卡合片能够穿插于其中,在上述卡合片穿插在上述被卡合片中之后,至少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沿着上述结合面移动时,该过滤单元支承板移至上述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移至上述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卡合片不能脱离上述被卡合片。
[0018] 【实用新型效果】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I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空气滤清器时,被卡合片具有卡合片的支腿部和卡止部都能够穿插于其中的第I穿插用通道,和与第I穿插用通道相连而形成的只有卡合片的支腿部能够穿插于其中的第2穿插用通道,在过滤单元支承板安装在壳主体上的状态下,由于卡合片位于被卡合片的第2穿插用通道中,所以在拆装滤清器壳盖时,即使过滤单元支承板要从壳主体上脱落下来,但由于卡合片的卡止部卡在被卡合片的第2穿插用通道中,从而能够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
[0020]还有,即使卡合机构是一组卡合片和被卡合片,也能够得到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的效果,因此能够确保设置卡合机构位置的自由度,还能在外观方面不显眼的部位设置卡合机构。
[0021]因此,采用上述零件个数较少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在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另外还能提高保养的工作效率。
[0022]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时,通过使第I穿插用通道和第2穿插用通道交叉成规定的角度,因而在过滤单元支承板要从壳主体上脱落下来时,也能容易地使卡合片的卡止部停留在第2穿插用通道位置上,由于卡止部容易卡在第2穿插用通道上,所以能进一步地提高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的效果。
[0023]在技术方案I或2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时,通过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脱离壳主体的脱离位置和规定的安装位置,只要不是有意移动过滤单元支承板,过滤单元支承板就很难脱离壳主体,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不经意的过滤单元支承板的脱落。
[002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时,由于第2穿插用通道具有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所以在保养车辆时,在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拆装过滤单元支承板时,能够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穿插用通道来容许以卡合机构为中心的过滤单元支承板转动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025]在技术方案I~4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时,能在不影响密封性的状态下在过滤单元支承板上设置卡合机构。
[0026]另外,即使将卡合机构设置在过滤单元支承板上,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密封性,因此能简化壳主体、过滤单元支承板、滤清器壳盖的密封结构和简化密封部件的形状。
[0027]在技术方案I~5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时,在滤清器壳安装在能够摆动的动力单元上的变速器壳体的上部时,由于卡合机构只安装在滤清器壳上的壳主体的下部,所以在动力单元和滤清器壳摆动时,能防止卡合机构向上方一侧突出,从而能确保足够的摆动量。
[0028]另外,由于滤清器壳盖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所以在从车辆上方看滤清器壳时,能将卡合机构设置在被滤清器壳盖遮盖而从外部难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能提高外观效果。[0029]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时,由于滤清器壳后倾安装,所以容易将废物通过排放孔排出,另外,还能将卡合机构设在死角处,该死角因后倾而形成于前部一侧。
[0030]因此,即使将卡合机构设在壳主体和过滤单元支承板的下部,也能使滤清器壳和动力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需要的距离,从而能够充分确保动力单元的摆动量。
[0031]在技术方案6或7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时,由于在进行保养而对过滤单元支承板进行拆装作业时卡合机构和变速器壳体难以产生干涉,所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032]在技术方案6?8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时,通过保护部来保护卡合机构免受飞来的石子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另外,在保护部的作用下,从外部看滤清器壳时更加难以看到卡合机构,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效果。
[0033]另外,由于保护部形成在滤清器壳盖上,所以在进行过滤单元支承板的拆装作业时,保护部不会妨碍该作业,从而能够提高保养工作效率。
[0034]采用具有如下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空气滤清装置时,在使卡合片穿插在被卡合片中的状态下至少使过滤单元支承板沿着结合面移动,该过滤单元支承板能移至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单元支承板移至壳主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片不能够脱离被卡合片,因此在拆装滤清器壳盖时,即使过滤单元支承板要从壳主体上脱落下来,卡合片也会卡在被卡合片上而能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
[0035]另外,通过需要沿上述结合面移动的卡合机构,即使是一组卡合片和被卡合片也能得到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的效果,因此能确保设置卡合机构位置的自由度,还能在外观方面不显眼的部位设置卡合机构。
[0036]因此,采用上述零件个数较少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在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脱落,另外还能提高保养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的两轮摩托车的大致情况的左视图。
[0038]图2是表示取下图1中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之后的动力单元周围的放大图。
[0039]图3是表示沿图2中箭头II1-1II观察时的动力单元的剖面展开图。
[0040]图4是表示沿图2中箭头IV -1V观察时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装置的俯视图。
[0041]图5是表示沿图4中箭头V - V观察时的空气滤清装置的左视图,表示滤清器壳的滤清器壳盖的左外侧面。
[0042]图6是表示沿图4中箭头V1-VI观察时的取下空气滤清装置的滤清器壳盖之后的左视图,表示安装在滤清器壳的壳主体上的过滤单元支承板的左侧面。
[0043]图7是表示沿图4和图6中箭头VII观察时的过滤单元支承板和壳主体的卡合机构的立体图。
[0044]图8是表示沿图5和图6中箭头VDI观察时的卡合机构的剖视图。
[0045]图9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述的卡合机构的图,图9中(a)表示与图8在相同方向上的剖面,图9中(b)是表示图9中(a)的b-b向视图,另外,图9中(a)是表不图9中(b )的a-a向视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两轮摩托车(轻型两轮摩托车: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车辆”),2 :车架,3 :动 力单元,4 :变速器壳体,5 :动力单元壳体,5a :曲轴箱部(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5L :左 动力单元壳体,5R:右动力单元壳体,7 :空气滤清装置,7a :前安装用突起(本实用新型的 “安装用突起”),7b :后安装用突起,30 :内燃机(水冷式内燃机),40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 51 :曲轴,70 :滤清器壳,70a :结合面,70b :未净化室,70c :已净化室,70d :密封部件,70f : 间隙,71 :壳主体,71c :密封槽,71d:排放孔,72 :滤清器壳盖,72b :保护部,72c :密封槽, 72d :排放孔,73 :过滤单元支承板,73a :周壁,74 :过滤单元,76 :漏气(blow_by gas)回管, 100、100':卡合机构,101、10广:卡合片,101a、10r a :支腿部,101b、10r b:卡止部, 101' C :水平支腿部,102、102':被卡合片,102a、102' a :第1穿插用通道,102b :第2穿 插用通道,102' b :第2穿插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 :上 下方向穿插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1、102' d:垂直部、 102e :水平部,m :突出量(前安装用突起7a的),n :突出量(卡合机构100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参照图1?图9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
>J-U装直。
[0049]另外,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朝向为,在将本实施方式所述的 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的车辆的朝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跨骑 式车辆为小型车辆,即为轻型两轮摩托车。
[0050]还有,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LH表示车辆左方,RH表示车辆右方,UP表示 车辆上方。
[0051]图1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装置7安装在动力单元3上的状态,该动力单 元3安装在轻型两轮摩托车(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车辆”,以下称“两轮摩托车”)1上。
[0052]两轮摩托车1的车身前部1A和车身后部1B通过低踏板部1C相连接,构成车身骨 架的车架2大致由下行支架21和主支架22构成。
[0053]S卩,下行支架21从车身前部1A的头管20向下方伸出,下行支架21在下端弯曲成 水平状态并且经低踏板部1C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的主支架22经配设在车宽方向 上的连接架23而连接在下行支架21的后端,主支架22从连接架23向斜后方延伸,途中减 小倾角而弯曲并向后方延伸。
[0054]燃料箱11等由主支架22来支承,在其上方到前方配置有车座12。
[0055]另外,在车身前部1A的上方设置有被头管20轴支承的车把13,在车身前部1A的 下方延伸有前叉14,前轮15轴支承在其下端。
[0056]在主支架22倾斜部的下端附近突出设置有支架24,动力单元3经连接部件25以 能摆动的方式连接支承在支架24上。
[0057]动力单元3的前部为单缸4冲程的水冷式内燃机(以下只称为“内燃机”)30,其曲 轴51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内燃机30轴支承在动力单元壳体5上且能摆动,其气缸体31以 接近水平的状态大幅度前倾,从动力单元壳体5的下端向前方突出的吊臂50的端部经枢轴26连接在连接部件25上,该连接部件25安装在主支架22的支架24上。
[0058]气缸体31、气缸盖32、气缸盖罩33以接近水平的状态大幅度前倾,依次叠加而连接在动力单元3的动力单元壳体5的前方,另外,从内燃机30到后方构成有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其后部设置有减速机构41,在作为减速机构41的输出轴的后车轴42上设置有后轮16。
[0059]在设有减速机构41的动力单元3的后部竖立设置有支架52,在该支架52和主支架22的后部之间安装有后减振器17。
[0060]如作为动力单元3的左视图的图2所示,在动力单元3的上部,进气管60从内燃机30的大幅度前倾的气缸盖32的上部伸出并向后方弯曲,连接在进气管60上的节气门体61位于气缸体31的上方,空气滤清装置7经连接管62连接在节气门体61上,配设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的上方。
[0061]还有,用于向进气口喷射燃料的喷射器63安装在进气管60上。
[0062]另外,从气缸盖32的下部向下方伸出的排气管65向后方弯曲且偏于右侧而向后方延伸,连接在后轮16的右侧的消音器66上。
[0063]两轮摩托车I具有车身罩18,由前罩18a和护腿挡风罩18b从前后遮盖车身前部1A,由前下罩18c从前方到左右侧方遮盖车身前部IA的下部,车把13的中央部被车把罩18d遮盖。
[0064]低踏板部IC被侧罩18e遮盖,另外,车身后部IB被车身罩18f从左右侧方遮盖。
[0065]还有,空气滤清装置7位于车身罩18f的下缘的下方,空气滤清装置7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露出在外。
[0066]另外,在图1、图2中,符号27表示安装在动力单元3的动力单元壳体5的前方下部的主支腿。符号28表示安装在动力单元3的大概中央左侧的启动臂。
[0067]另外,符号29表示安装在主支架22上的收纳箱支承板,用于支承安装在车座12下方的收纳箱19。
[0068]图3是表示沿图2中箭头II1-1II观察时的动力单元3的剖面展开图。
[0069]内燃机30的连杆35用于连接活塞34和曲轴51的曲轴销51a,该活塞34在气缸体31的气缸套31a内作往复运动。
[0070]在活塞34的顶部和气缸盖32之间形成有燃烧室32a。
[0071]动力单元5由左右分体的左动力单元壳体5L和右动力单元壳体5R扣合而形成,由右动力单元壳体5R构成曲轴箱部(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5a的右半部分,由左动力单元壳体5L的前部构成曲轴箱部5a的左半部分,另外,由左动力单元壳体5L形成变速器壳体4,由该变速器壳体4收装向后方延伸设置且前后尺寸较长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
[0072]左动力单元壳体5L (变速器壳体4)的前后尺寸较长的左侧开放面53L被变速器壳盖43所遮盖,内部收装有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后部的右侧开放面53R被减速器壳44所遮盖,内部收装有减速机构41。
[0073]在由左动力单元壳体5L的前部和右动力单元壳体5R扣合而形成的曲轴箱部5a内,曲轴51沿车宽方向设置并被左右主轴承54L、54R支承且能转动,在沿左右水平方向延伸的伸出部的右伸出部上设有驱动链轮55、油泵驱动齿轮56和AC发电机57,在左伸出部上设有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的离心配重块45和驱动皮带轮46。[0074]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是通过将三角皮带48跨设在从动皮带轮47和驱动皮带轮46之上来传递动力的,该从动皮带轮47设置在减速机构41的输入轴41a上,变速比这样自动变更而实现无级变速的:在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而移动的离心配重块45的作用下,三角皮带48在驱动皮带轮46上的卷绕直径发生变化,同时从动皮带轮47上的卷绕直径也发生变化,上述变速比这样自动变更而实现无级变速。
[0075]从动皮带轮47的转动经离心式离合器49而传递给减速机构41的输入轴41a。
[0076]减速机构41为齿轮机构,在输入轴41a和中间轴41b之间以及中间轴41b和后车轴42之间分别形成齿轮啮合状态,对输入轴41a的转动进行减速并传递给后车轴42而驱动后轮16转动。
[0077]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30采用SOHC型阀门系统,在气缸盖罩33内设置有动力阀门机构80,用于向动力阀门机构80传递动力的链条81跨设在凸轮轴82和曲轴51之间,为此而设置的链条室83与右动力单元壳体5R、气缸体31、气缸盖32连通。
[0078]S卩,在嵌装在朝向为左右水平方向的凸轮轴82的右端的从动链轮84和嵌装在曲轴51上的驱动链轮55之间,链条81在链条室83内跨设在该两链轮之上。
[0079]另外,火花塞36从气缸盖32的与链条室83所在一侧的相反一侧(左侧)朝着燃烧室32a插入其中。
[0080]未图示的进气口从大幅度前倾的气缸盖32的燃烧室32a向上方弯曲伸出并与上述进气管60连接,未图示的排气口从燃烧室32a向下方弯曲伸出并与上述排气管65连接(参照图2)。
[0081]进气口经未图示的进气阀与燃烧室32a连通,排气口经未图示的排气阀与燃烧室32a连通,但是在动力阀门机构80的作用下,进气阀和排气阀根据曲轴51的转角而在规定的时刻开闭。
[0082]动力阀门机构80的凸轮轴82经两个轴承82a轴支承在气缸盖32的左侧壁32b和用于构成链条室83的内侧壁32c上且能转动,从动链轮84嵌装在从右侧轴承82a突出出来的右端上。
[0083]在链条81的作用下,凸轮轴82以曲轴51的1/2的转速被驱动而转动。
[0084]进气用摇臂轴85i和排气用摇臂轴85e与凸轮轴82平行跨设在该凸轮轴82的前方的斜向上下位置,进气摇臂86i和排气摇臂86e分别枢支在上述摇臂轴上且能摆动。
[0085]进气摇臂86i随转动着的凸轮轴82的进气凸轮87i而摆动,以使进气阀作开闭动作,排气摇臂86e随转动着的凸轮轴82的排气凸轮87e而摆动,以使排气阀作开闭动作。
[0086]如图3所示,在右动力单元壳体5R的构成链条室83的侧壁上有较大的开口,该开口被通过螺栓来安装的分隔壁58从右方封盖,曲轴51贯穿分隔壁58的圆筒部58a。
[0087]AC发电机57的碗状的外侧转子57b通过ACG突起57a固定安装在贯穿了分隔壁58的圆筒部58a的曲轴51的右端部,内侧定子57e固定在分隔壁58的圆筒部58a上,该内侧定子57e的定子线圈57d卷绕在磁铁57c的内侧,该磁铁57c在外侧转子57b的内周面上沿着周向方向设置。
[0088]在外侧转子57b的右侧面上安装有中间突出的圆板状风扇基板59a,在风扇基板59a上形成有向右侧突出的多个散热风扇59。
[0089]AC发电机57的外侧转子57b的外周大致被从右动力单元壳体5R的侧壁向右侧伸出的周壁5Ra所围绕,散热风扇59的外周被散热器安装底座90所围绕,散热器91接近散热风扇59的右侧而设置,散热器91被带有散热孔的散热器罩92所遮盖。
[0090]通过散热风扇59从散热器罩92的散热孔吸入的外部空气在冷却散热器91之后从未图示的通气孔排出,该通气孔沿散热器安装底座90的外周设置。
[009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连接螺栓93的作用下,散热器91和散热器安装底座90被一同抒紧在右动力单兀壳体5R上,这有助于简化结构。
[0092]在图3中,符号95表示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水泵,其安装在气缸盖32的右侧的圆形开口 32d上,水泵驱动轴95a的左端嵌入凹设在凸轮轴82的右端面的嵌合孔82b内而与凸轮轴82直接连接,从而与凸轮轴82同轴一起转动。
[009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前支承架4a形成在动力单元3的左动力单元壳体5L、即收装有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0的变速器壳体4的上部前方,后支承架4b形成在上部后方,对应于前、后支承架4a、4b,在空气滤清装置7的滤清器壳70的壳主体71上形成有朝向变速器壳体4突出的前安装用突起(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用突起”)7a、后安装用突起7b,前支承架4a和前安装用突起7a以及后支承架7b和后安装用突起7b分别用螺栓连接,这样能将空气滤清装置7安装在动力单元3上的变速器壳体4的上部。
[0094]如图4所示,空气滤清装置7具有:滤清器壳70,其通过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70a结合而成,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73,其被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夹持而得以固定。
[0095]如图6所示,过滤单元74安装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由其将滤清器壳70内划分为未净化室70b和已净化室70c。
[0096]S卩,在滤清器壳70内设置有过滤单元支承板73,由面向左右方向且呈平板状配置的过滤单元支承板73来隔开滤清器壳70的内部。过滤单元支承板73具有过滤单元,作为被吸入的外部空气的吸入气体从未净化室70b经由过滤单元74而通向已净化室70c时,吸入气体中的尘埃等被过滤掉,以此对吸入气体进行净化。
[0097]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左表面一侧的滤清器壳盖72的内侧形成有未净化室70b,外部空气入口通道72a面向前方形成在滤清器壳盖72的前侧,该外部空气入口通道72a与外部空气吸入管75连接,由该外部空气吸入管75向滤清器壳70内部吸入外部空气。外部吸入管75的下游一端在未净化室70b内向后开口。
[0098]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右表面一侧的壳主体71内侧形成有已净化室70c,进气出口通道71a形成在壳主体71的前侧,该进气出口通道71a与连接管62的上流一侧连接,该连接管62与内燃机30相连,连接管62面向前方安装在进气出口通道71a上,该连接管62经节气门体61将在已净化室70c内得以净化的吸入空气供应给内燃机30(参照图1、图2)。
[0099]另外,在图5中,符号71d表不设置在壳主体71的下侧后端的已净化室70c的排放孔,符号72d表示设置在滤清器壳盖72的下侧后端的未净化室70b的排放孔。
[0100]还有,如图4所示,在壳主体71的前端设置有朝向前方突出的管连接部71b,其与漏气回管76的下游一端76b连接。如图2所不,漏气回管76的上游一端76a与气缸盖罩33连接并与其内部的通气室33a连通(参照图3)。
[0101]漏气回管76是用于将漏气从通气室33a吸入到空气滤清装置7中的配管。[0102]含有未燃尽燃料成分的漏气从曲轴箱部5a内被吸入到通气室33a里,燃油部分等被分离的漏气经过漏气回管76被送到空气滤清装置7的已净化室70c —侧,其与外部空气一起再次被送至内燃机30内而燃烧。
[010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连接漏气回管76的管连接部71a向前方突出设置在壳主体71的前端,所以能够缩短漏气回管76的长度。
[0104]如图8所示,滤清器壳70的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经密封部件70d来夹持过滤单元支承板73,如图5所示,该滤清器壳70的周围的主要部位用螺栓70e进行连接,但如图6所示,在进行保养等而取下滤清器壳盖72后,过滤单元支承板73会露出在壳主体71的近身面(左侧面)。
[0105]如图8所示,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周缘设置有周壁73a,由于其嵌入滤清器壳盖72的密封槽72c和壳主体71的密封槽71c里,因此,即使在上述那样取下滤清器壳盖72的状态下,也可将过滤单元支承板73保持在壳主体71的规定位置上,但是,为防止在拆装过滤单元支承板73时其不慎脱落,易于进行拆装作业和定位,还具有从滤清器壳70的外部使得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壳主体71实现卡合的卡合机构100。
[0106]如图7所示(也参照图8),卡合机构100具有:卡合片101,其具有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支腿部IOla从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卡止部IOlb形成支腿部IOla的顶端;被卡合片102,其具有第I穿插用通道102a和第2穿插用通道102b,第I穿插用通道102a从壳主体71的下表面伸出,而且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能穿插于其中,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与第I穿插用通道102a相连而形成,并且只有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能穿插于其中。
[0107]卡合片101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厚度为a的板状体为基础,支腿部IOl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b并且呈棒状下垂伸出,其顶端部构成卡止部IOlb,卡止部IOl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扩大为C。
[0108]被卡合片102以在前后方向上宽幅延伸的厚度为e的板状体为基础,其垂直部102d从壳主体71的下表面向下垂下伸出,其水平部102e这样形成:在实现卡合时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所处位置的上方位置向左侧、即向滤清器壳70的左外侧方向弯曲而形成。
[0109]在水平部102e上形成有第I穿插用通道102a,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f大于卡合片101的厚度a,前后方向上的长度g大于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b。
[0110]另外,在水平部102e上这样形成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其从第I穿插用通道102a的后端向右侧与该第I穿插用通道102a呈直角连接,其在前后方向宽度h大于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b而小于卡止部IOl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C。
[0111]还有,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具有上下方向穿插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其从被卡合片102的水平部102e到垂直部102d延伸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也为h。
[0112]因此,由于第I穿插用通道102a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f、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h,所以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和支腿部IOla都能够穿插在其中,因此在将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在壳主体71上时,从上向下将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插入被卡合片102的第I穿插用通道102a内时支腿部IOla也能插入其中。[0113]然后将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移到被卡合片102的第2穿插用通道102b内,此时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动到右侧而接近壳主体71。
[0114]在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位于被卡合片102的第2穿插用通道102b内的状态下,卡合机构100处于能将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在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的位置,因此安装变得简单,另外,从第2穿插用通道102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h来看,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不会从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中脱出,因此能在不担心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的状态下在规定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密封部件70d等安装作业。
[0115]即,被卡合片102具有--第I穿插用通道102a,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都能穿插在其中;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其与第I穿插用通道102a相连而形成,只有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能穿插在其中。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在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片101位于被卡合片102的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中,所以在拆装滤清器壳盖72时,即使过滤单元支承板73要从壳主体71上脱落下来,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也会卡在被卡合片102的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中,所以能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脱落。
[0116]另外,在将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到壳主体71上时,使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穿插在第I穿插用通道102a后,使卡合片101向第2穿插用通道102b移动,在卡合片101到达第2穿插用通道102b的状态下,就能将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在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通过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离壳主体71的脱离位置和安装位置,只要不是有意移动过滤单元支承板73,该过滤单元支承板73就很难脱离壳主体71,这样能有效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不慎脱落。
[0117]还有,即使卡合机构100是一组卡合片101和被卡合片102,也能够得到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的效果,因此能够确保设置卡合机构100的位置的自由度,还能在外观方面不显眼的部位设置卡合机构100。
[0118]因此,采用上述零件个数较少的简单结构就能够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另外还能提高保养的工作效率。
[0119]另外,由于第I穿插用通道102a和第2穿插用通道102b连接成直角交叉状态,因而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要从壳主体71上脱落下来时,也能容易地使卡合片101的卡止部IOlb停留在第2穿插用通道102b的位置上,由于卡止部IOlb容易卡在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上,所以能进一步地提高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的效果。还有,交叉角度不限定为直角,也可以设定为能容易地在第I穿插用通道和第2穿插用通道之间移动的规定的角度。
[0120]另外,由于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具有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所以在保养车辆时,在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拆装过滤单元支承板73时,能够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穿插用通道102c来容许以卡合机构100为中心的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转动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121]还有,如图8所示,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周缘设置有向壳主体71的密封槽71c和滤清器壳盖72的密封槽72c突出的周壁73a,由周壁73a和各密封槽71c、72c夹持密封部件70d,卡合片101从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卡合片101配置成与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0122]因此,能在不影响密封性的状态下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设置卡合机构100。
[0123]还有,即使将卡合机构100设置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也很容易确保密封性,因此能简化壳主体71、过滤单元支承板73、滤清器壳盖72的密封结构和简化密封部件70d的形状。
[0124]另外,即使用被卡合片102代替卡合片101从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而卡合片101设在壳主体71上,也能获得上述效果。
[0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单元3支承在车架2上并且能摆动,该动力单元3具有曲轴箱部(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5a和左动力单元壳体5L、即变速器壳体4,曲轴51轴支承在曲轴箱部5a上并且能转动,左动力单元壳体5L、即变速器壳体4从该曲轴箱部5a向后方延伸设置,滤清器壳70安装在变速器壳体4的上部,与壳主体71相比,滤清器壳盖72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另外,卡合机构100只设置在滤清单元支承板73和壳主体71的下部。
[0126]因此,在滤清器壳70安装在能够摆动的动力单元3上的变速器壳体4的上部时,由于卡合机构100只安装在滤清器壳70上的壳主体71的下部,所以在动力单元3和滤清器壳70摆动时,能防止卡合机构100向上方一侧突出,从而能确保足够的摆动量。
[0127]另外,由于滤清器壳盖72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所以在从车辆上方看滤清器壳70时,能将卡合机构100设置在被滤清器壳盖72遮盖而从外部难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能提高外观效果。
[0128]还有,由于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还被后述的保护部72b所遮盖,所以即使从侧向观察时也不会露出在外,因而能够提高外观效果。
[0129]如图2所示,滤清器壳70后倾安装,此时,滤清器壳70和变速器壳体4之间的距离从前部向后部逐渐缩短,滤清器壳70的后部设置有排放孔71d、72d,另外,卡合机构100设置在滤清器壳70的前部一侧上。
[0130]由于滤清器壳70后倾安装,所以容易将废物通过排放孔71d、72d排出,另外,还能将卡合机构100设在死角处,该死角因后倾而形成于前部一侧。
[0131]因此,即使将卡合机构100设在壳主体71和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下部,也能使滤清器壳70和动力单元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需要的距离,从而能够充分确保动力单元3的
摆动量。
[0132]另外,如图6所示,在滤清器壳70的壳主体71的前方下部形成有前安装用突起7a,其向变速器壳体4突出,用于将滤清器壳70安装到变速器壳体4上,前安装用突起7a的突出量m大于卡合机构100向变速器壳体4突出的突出量η。
[0133]因此,由于在进行保养而对过滤单元支承板73进行拆装作业时卡合机构100和变速器壳体4难以产生干涉,所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134]另外,如图5、图8所示,在滤清器壳盖72已安装在壳主体71上的状态下,在滤清器壳盖72的下表面上下垂形成有保护部72b,用于遮盖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其呈围墙状,从卡合机构100的前方包围左侧方以及后方。通过保护部72b来保护卡合机构100免受飞来的石子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另外,在保护部72b的作用下,从外部看滤清器壳70时更加难以看到卡合机构100,从而能提高外观效果。
[0135]另外,由于保护部72b形成在滤清器壳盖72上,所以在进行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拆装作业时首先取下滤清器壳盖72,保护部72b不会妨碍该作业,从而能够提高保养工作效率。
[0136]还有,对本实施方式技术方案总结如下:两轮摩托车I的空气滤清装置7具有:滤清器壳70,其通过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70a结合而成,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73,其被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夹持而得以固定;过滤单元74,其安装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另外还将滤清器壳70内划分为未净化室70b和已净化室70c ;卡合机构100,其从滤清器壳70的外部使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壳主体71卡合。
[0137]卡合机构100具有:卡合片101,其形成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被卡合片102,其形成在壳主体71上,卡合片101能够穿插在其中,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的卡合片101穿插过被卡合片102之后,至少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沿着结合面70a移动时,该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至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至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片101不能脱离被卡合片102。
[013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两轮摩托车I的空气滤清装置7中,在使卡合片101穿插在被卡合片102中的状态下至少使过滤单元支承板73沿着结合面70a移动,该过滤单元支承板73能移至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至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片101不能够脱离被卡合片102,因此在拆装滤清器壳盖72时,即使过滤单元支承板73要从壳主体71上脱落下来,卡合片101也会卡在被卡合片102上而能够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
[0139]另外,通过需要沿上述结合面70a移动的卡合机构100,即使是一组卡合片101和被卡合片102也能够得到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的效果,因此能确保设置卡合机构100的位置的自由度,还能在外观方面不显眼的部位设置卡合机构100。
[0140]因此,采用零件个数较少的简单结构就能防止过滤单元支承板73脱落,另外还能提高保养的工作效率。
[0141]还有,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机构100的卡合片101形成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被卡合片102形成在壳主体71上,但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两者颠倒过来。
[0142]即,只要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壳主体71的其中之一上形成卡合片101而在另外一个上形成被卡合片102即可。
[0143]图9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卡合机构的一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0144]图9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变形例所述的卡合机构10(V的图,图9中(a)表示与图8在相同方向上的剖面。
[0145]在本变形例中,在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形成的卡合片101’的支腿部101’ a具有水平支腿部101/ C,其在竖直下垂的途中向右侧、即向滤清器壳70的内侧方向弯曲而形成,水平支腿部101' c的顶端具有卡止部101' b。
[0146]在壳主体71上形成的被卡合片102'不具有水平部IOle而只形成有垂直部102' d,在该垂直部102' d上形成有第I穿插用通道102' a和第2穿插用通道102' b。
[0147]卡合片101'的支腿部101' a的水平支腿部101' c和卡止部101' b —起穿插在被卡合片102'的垂直部102' d的第I穿插用通道102' a内,通过移至第2穿插用通道102' b中而能够使过滤单元支承板73位于安装位置,此时其同样不会脱落。
[0148]另外,由于第2穿插用通道102' b为“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所以其同样能起到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穿插用通道102b的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的效果。
[0149]在本变形例中,对过滤单元支承板73 —侧进行少量加工,便能简化壳主体71 —侧的结构。
[0150]上面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式车辆(I)的空气滤清装置(7),具有:滤清器壳(70),其通过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70a)结合而成,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73),其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固定;过滤单元(74),其安装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另外还将上述滤清器壳(70)内划分为未净化室(70b)和已净化室(70c);卡合机构(100),其从上述滤清器壳(70)的外部使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卡合, 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机构(100)具有: 卡合片(101 ),其具有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101b),支腿部(IOla)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或上述壳主体(71)上伸出,卡止部(IOlb)形成在上述支腿部(IOla)上; 被卡合片(102),其具有第I穿插用通道(102a)和第2穿插用通道(102b),第I穿插用通道(102a)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的不具有支腿部(IOla)的一方伸出,而且上述支腿部(IOla)和上述卡止部(IOlb)都能穿插于该第I穿插用通道(102a)中,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与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102a)相连而形成,只有上述支腿部(IOla)能穿插于该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中,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安装在上述壳主体(71)上的状态下,上述卡合片(101)位于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中。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102a)和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相互交叉成规定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 在上述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穿插在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102a)中之后,上述卡合片(101)向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移动,在上述卡合片(101)到达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到上述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 在上述卡合片(101)的支腿部(IOla)和卡止部(IOlb)穿插在上述第I穿插用通道(102a)中之后,上述卡合片(101)向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移动,在上述卡合片(101)到达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安装到上述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具有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穿插用通道(102b)具有上下方向上的穿插用通道(102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 )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 )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 )的周缘设置有向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 )的密封槽(71c、72c)突出的周壁(73a),由上述周壁(73a)和密封槽(71c、72c)来夹持密封部件(70d),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另外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的状态下,从上述周壁(73a)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卡合片(101)或者上述被卡合片(102)配置成与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具有规定的间隙(70f)。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动力单元(3)支承在车架(2)上并且能摆动,该动力单元(3)具有曲轴箱(5a)和变速器壳体(4),曲轴(51)轴支承在曲轴箱(5a)上并且能够转动,变速器壳体(4)从该曲轴箱(5a)向后方延伸设置,上述滤清器壳(70)安装在上述变速器壳体(4)的上部,与上述壳主体(71)相比,上述滤清器壳盖(72)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另外上述卡合机构(100)只设置在上述滤清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的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清器壳(70)后倾安装,此时,该滤清器壳(70)和上述变速器壳体(4)之间的距离从前部向后部逐渐缩短,该滤清器壳(70)的后部设置有排放孔(71d、72d),另外上述卡合机构(100)设置在上述滤清器壳(70)的前部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70)上形成有安装用突起(7a),其向变速器壳体(4)突出,用于将上述滤清器壳(70)安装到上述变速器壳体(4)上,上述安装用突起(7a)的突出量(m)大于上述卡合机构(100)向上述变速器壳体(4)突出的突出量(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70)上形成有安装用突起(7a),其向变速器壳体(4)突出,用于将上述滤清器壳(70)安装到上述变速器壳体(4)上,上述安装用突起(7a)的突出量(m)大于上述卡合机构(100)向上述变速器壳体(4)突出的突出量(η)。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盖(72)上形成有保护部(72b),由其覆盖上述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盖(72)上形成有保护部(72b),由其覆盖上述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盖(72)上形成有保护部(72b),由其覆盖上述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空气滤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滤清器壳盖(72)上形成有保护部(72b),由其覆盖上述卡合机构(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21.一种跨骑式车辆(I)的空气滤清装置(7),具有:滤清器壳(70),其通过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在上下方向上的结合面(70a)结合而成,壳主体(71)和滤清器壳盖(72)之间还能分离;过滤单元支承板(73),其被上述壳主体(71)和上述滤清器壳盖(72)夹持固定;过滤单元(74),其安装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上,另外还将上述滤清器壳(70 )内划分为未净化室(70b )和已净化室(70c );卡合机构(100 ),其从上述滤清器壳(70 )的外部使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卡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机构(100)具有: 卡合片(101),其形成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的其中之一上;被卡合片(102),其形成于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和上述壳主体(71)的另外之一上,上述卡合片(101)能穿插于该被卡合片(102)中, 在上述卡合片(101)穿插在上述被卡合片(102)中之后,至少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沿着上述结合面(70a)移动时,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至上述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过滤单元支承板(73)移至上述壳主体(7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卡合片(101)不能脱离 上述被卡合片(102)。
【文档编号】F02M35/024GK203441647SQ20132038348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中泽纮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