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804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包括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和压力盖,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由一具有注水管、膨胀水壶连接管、出水管、进水管的四通结构体和一连接固定支架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所述压力盖与所述注水管管端装配盖合;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呈┫形结构,所述注水管内部设有一圆环平台,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圆环平台的上方;所述连接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具有左、右两个安装端面。利用本实用新型可缩短变型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避免其他零部件的变动,通用性好。
【专利说明】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多数乘用车车型冷却系统分为闭式冷却系统与开式冷却系统,在变型车辆的设计中,经常遇到闭式冷却系统需要改成开式冷却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两种开发模式:
[0003]方案一:直接选用传统的开式散热器,以达到散热器通用的目的,但在变型车辆的设计中,若直接选用传统的开式散热器,其相应的长、宽、高三个方面的尺寸与原闭式散热器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将导致原有的固定方式发生变化,即车身前横梁或前端模块骨架上的安装孔位、固定散热器上端的悬置支架总成、固定风扇的方式等方面将发生变化。该方案虽然避免了散热器的重新开发,但会使其它变动零部件增加,导致相应的开发周期加长,变动件带来的成本压力较大。
[0004]方案二:在现有闭式散热器的基础上,重新开发散热器热水端的水室,以安装压力盖。本方案中,虽然其他零部件可以直接借用基本型零部件,仅将闭式散热器热水端的水室重新开发,一体化注塑加注口总成。但该方案对空间布置要求较高,要求散热器上端面与前横梁或前端模块骨架之间的纵向距离较大。若空间不能够满足或与其他零部件干涉,该方案也不可行。
[0005]综上所述,上述两种开发模式都不具有可行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缩短变型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避免其他零部件的变动,最大限度的实现通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利用该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即可实现将现有的闭式冷却系统改为开式冷却系统。
[0007]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包括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和压力盖,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由一具有注水管、膨胀水壶连接管、出水管、进水管的四通结构体和一连接固定支架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所述压力盖与所述注水管管端装配盖合;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呈形结构,所述注水管内部设有一圆环平台,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圆环平台的上方,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管端设有凸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均设有凸起;所述连接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具有左、右两个安装端面,该安装端面上设有安装孔。
[0008]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的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包括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的圆弧凸起,所述圆弧凸起上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将所述圆弧凸起分成两段,该两段圆弧凸起的下方一端均设有凸起。
[0009]所述圆环平台的孔沿上设有凸台,所述进水管根部外侧设有一凸台,所述出水管内侧设有一凸台。
[0010]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安装端面上的安装孔位设有凹坑,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下端均设有圆弧。
[0011]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延伸侧与支架左安装端面设有一加强筋,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中间设有一加强横板与两条加强纵板,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后端中间与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凹坑。
[0012]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内径为029mm、外径为35mm;所述圆环平台距所述注水管端面为16mm,所述圆环平台内经为C>20mm,所述圆环平台厚度为3mm ;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圆孔中心距离所述圆环平台的高度为4.5mm,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内径为0 4.5mm、外径为08mm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凸起处外径为037mm,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安装端面的安装孔为8X9的腰型孔,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右安装端面的安装孔孔径为OSmm,两孔中心间距为87mm。
[001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散热器风扇、散热器出水管、散热器进水管、膨胀水壶、溢出管,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出水管、散热器进水管分别与发动机进水口、出水口连通,在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上串接一个如上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进水管与发动机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出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膨胀水壶连接管通过所述溢出管与所述膨胀水壶连通。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即可实现将现有的闭式冷却系统改为开式冷却系统,缩短了变型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避免了其他零部件的变动,通用性好,节约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闭式冷却系统;
[0016]图2为传统的开式冷却系统;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
[0018]图4为冷却液加注口本体主视图;
[0019]图5为A-A首I]视图;
[0020]图6为冷却液加注口本体俯视图;
[0021]图7为B-B半剖视图;
[0022]图8为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左视图;
[0023]图9为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后视图;
[0024]图10为压力盖主视图;
[0025]图11为压力盖C-C剖视图;
[0026]图12为冷却液加注口总成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参见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
12,本实施例中,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包括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和压力盖f,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由一具有注水管a、膨胀水壶连接管b、出水管C、进水管d的四通结构体和一连接固定支架e —体化注塑成型;为满足该冷却液加注口本体所使用的环境,同时从整车轻量化方向考虑及响应以塑代钢的趋势,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的材料选用PA66+GF30。所述注水管管端具有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所述压力盖与所述注水管管端装配盖合,所述压力盖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圆弧凸起al,所述圆弧凸起上有两个凹槽a2、a3,所述两个凹槽将所述圆弧凸起分成两段,该两段圆弧凸起的下方一端设有凸起a4、a5,所述注水管内部设有一圆环平台a8。所述注水管的上端边缘为配合压力盖的装配进行圆弧凸起al处理,与压力盖橡胶垫顶部橡胶垫f4配合,保证密闭效果,凹槽a2与凹槽a3为压力盖f卡抓fl、f2初始放置位置。凸起a4与凸起a5为起到压力盖装配到位后的限位作用,该凸起与凹槽形成了装配压力盖导向结构a6、a7。圆环平台a8的作用是与压力盖下端面橡胶垫f3贴平,起到密封效果。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呈形布置,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圆环平台的上方,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管端设有凸台b2,该管端设置凸台,以保证与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连接的溢出管紧密匹配;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均设有凸起Cl以保证与连接的散热器水管密封配合到位;所述连接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具有左、右两个安装端面el2、el3,所述安装端面上设有安装孔el、e5,利用所述安装端面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固定。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平台的台沿上设有凸台a9,以增加结构强度。所述进水管根部外侧设有一凸台dl,以保证安装散热器水管时与其上白色标记对齐,固定其走向。所述出水管内侧设有一凸台c2,以保证安装散热器水管时与其上白色标记对齐,固定其走向。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安装端面上的安装孔位设有凹坑e2,以避免与周边零部件干涉。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下端均设有圆弧e4,以避免与周边零部件干涉。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延伸侧与支架左安装端面设有一加强筋e3以加强结构强度。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中间设有一加强横板e9与两条加强纵板el0、ell,以增加其结构强度,保证装配到位后,加注冷却液时,加注设备不至于损坏加注口。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后端中间与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凹坑e6、e7以增加强度。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内径为O29mm、外径为35mm ;所述圆环平台距所述注水管端面为16mm,所述圆环平台内经为20mm,所述圆环平台厚度为3mm ;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圆孔中心bl距离所述圆环平台的高度为4.5_。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内径为0 4.5mm、外径为8mm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凸起处外径为37mm,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安装端面的安装孔为8X9的腰型孔,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右安装端面的安装孔孔径为OSmm,两孔中心间距为87mm。
[0033]实施例2:
[0034]—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参见图3,包括散热器2、散热器风扇3、散热器出水管4、散热器进水管1、膨胀水壶6、溢出管7,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出水管、进水管分别与发动机进水口、出水口连通,在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上串接一个上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5,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进水管通过散热器进水管I与发动机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出水管通过散热器进水管8与所述散热器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膨胀水壶连接管通过所述溢出管7与所述膨胀水壶连通。即通过在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上串接一个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实现了将现有的闭式冷却系统改为本新型开式冷却系统。参见图1、图2,图1为现有闭式冷却系统;图2为传统的开式冷却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加注口本体和压力盖,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由一具有注水管、膨胀水壶连接管、出水管、进水管的四通结构体和一连接固定支架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所述压力盖与所述注水管管端装配盖合;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呈形结构,所述注水管内部设有一圆环平台,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圆环平台的上方,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管端设有凸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均设有凸起;所述连接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具有左、右两个安装端面,所述安装端面上设有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管端具有的与所述压力盖相匹配的密封装配结构包括所述注水管管端设有的圆弧凸起,所述圆弧凸起上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将所述圆弧凸起分成两段,该两段圆弧凸起的下方一端均设有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平台的孔沿上设有凸台,所述进水管根部外侧设有一凸台,所述出水管内侧设有一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安装端面上的安装孔位设有凹坑,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下端均设有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支架的左延伸侧与支架左安装端面设有一加强筋,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右延伸侧中间设有一加强横板与两条加强纵板,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后端中间与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内径为0 29mm、外径为35mm ;所述圆环平台距所述注水管端面为16mm,所述圆环平台内经为①20mm,所述圆环平台厚度为3mm;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圆孔中心距离所述圆环平台的高度为4.5mm,所述膨胀水壶连接管的内径为04.5mm、外径为C>8mm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管端边缘凸起处外径为037_,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左安装端面的安装孔为8X9的腰型孔,所述连接固定支架右安装端面的安装孔孔径为08mm,两孔中心间距为87mm。
7.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散热器风扇、散热器出水管、散热器进水管、膨胀水壶、溢出管,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出水管、散热器进水管分别与发动机进水口、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上串接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加注口总成,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进水管与发动机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出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加注口总成的膨胀水壶连接管通过所述溢出管与所述膨胀水壶连通。
【文档编号】F01P3/00GK203441587SQ20132052414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翟晓红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