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44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其结构是在气缸盖的底部设有回水接座,发动机机体内冷却水水腔的上端设有出水接座,回水接座与出水接座并联接于回水总管,冷却水通过回水总管进入气缸盖前端的节温器。发动机机体的前端设有水泵,发动机冷却水通过水泵同时打入机体内冷却水水腔和气缸盖冷却水道。水泵安装在发动机机体的前端,水泵的出水口做成两个并联的结构,一个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进水口相通,另外一个与缸盖水腔相通。冷却水以并联方式同时对机体、缸盖的冷却腔进行冷却,保证了缸盖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汽缸垫漏水的可能,因减少了在机体、缸盖水孔的尺寸和数量,有效提高了机体缸盖的刚性,并减少了加工难度。
【专利说明】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体及缸盖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机体主要包含汽缸体和曲轴箱,为了冷却气缸,机体在汽缸体的位置设有 冷却水套,水套与机体直接铸造为一体。冷却水套的高度在活塞环上下止点位置,以保证活 塞环的有效冷却,水套的结构应该使整个发动机的冷却尽可能均匀。在机体的前端设有水 泵,冷却水被水泵送到机体的冷却水套中。气缸盖也是冷却的主要部件,因其结构复杂各位 置的温差很大,热应力比机械应力还大,为此气缸盖也铸造出冷却水腔,主要对燃烧室、排 气道等关键部位进行冷却。采用整体气缸盖的发动机,冷却水都采用纵向冷却方式,即冷却 水从机体前端进入机体水腔,向后依次流向各缸直至最后一缸,然后在从各缸向上流入气 缸盖,经过气缸盖前端流回水箱。
[0003] -般气缸盖的进水孔开在气缸盖的底面,均布于气缸的周围,机体的出水孔开在 机体的顶面,位置与缸盖的进水口对应,冷却水从机体到缸盖的循环属于内部循环。这种此 机体到缸盖的进水方式虽然能够满足机体及缸盖的冷却需要,但存在的问题是:(1)为保 证冷却效果,机体、缸盖需要很多水孔,而这些水孔均需要用汽缸垫来密封,因此密封问题; (2)为了保证冷却水流量,水孔尽量做的较大,但机体、缸盖的紧凑结构又不能使其太大,但 如果水孔太小,很容易被水垢堵塞,所以水孔的布置比较困难;(3)由于水孔不能太大,因 此通往缸盖的冷却水流量受到限制,不易充分保证对缸盖的冷却。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 改进,可使这一难题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可充分保证对缸盖的冷 却效果。
[0005]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气缸盖的底部设有回水接座, 发动机机体内冷却水水腔的上端设有出水接座,回水接座与出水接座并联接于回水总管, 冷却水通过回水总管进入气缸盖前端的节温器。发动机机体的前端设有水泵,发动机冷却 水通过水泵同时打入机体内冷却水水腔和气缸盖冷却水道。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冷却水以并联方式同时对机体、缸盖的冷却腔 进行冷却,保证了缸盖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汽缸垫漏水的可能,因减少了在机体、缸盖水孔 的尺寸和数量,有效提高了机体缸盖的刚性,并减少了加工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所示附图为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9] 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其结构是:气缸盖1的底部设有回水接座2,发动机机体 3内冷却水水腔4的上端设有出水接座5,回水接座与出水接座并联接于回水总管6。冷却 水通过回水总管进入气缸盖前端的节温器7,发动机机体的前端设有水泵8,发动机冷却水 通过水泵同时打入机体内冷却水水腔和气缸盖冷却水道。
[〇〇1〇] 水泵安装在发动机机体的前端,水泵的出水口做成两个并联的结构,一个出水口 与发动机机体的进水口相通,另外一个与缸盖水腔相通。水泵工作时,冷却水同时进入发动 机机体(水套或水腔)和缸盖前端的冷却水腔。进入缸盖的冷却水依次流经缸盖各缸,然后 到达底部的回水接座;进入机体的冷却水同样经过各缸,流向机体上端的出水接座,两路冷 却水并联后通过总回水管通过发动机前端的节温器,最后经过节温器回到发动机前端的水 箱或重新进入水泵。
【权利要求】
1.发动机外挂式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气缸盖(1)的底部设有回水接座(2),发动机机 体(3)内冷却水水腔(4)的上端设有出水接座(5),回水接座与出水接座并联接于回水总管 (6),冷却水通过回水总管进入气缸盖前端的节温器(7),发动机机体的前端设有水泵(8), 发动机冷却水通过水泵同时打入机体内冷却水水腔和气缸盖冷却水道。
【文档编号】F01P3/02GK203847229SQ201420120438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胡雪松, 赵霄鹏, 贺兆欣, 曹晓峰, 郑帅 申请人: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