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56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滚筒和固定于所述进气歧管的端盖;所述滚筒一端的转轴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另一端的转轴与所述端盖配合;所述滚筒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块具有相同的材质。本实用新型使得进气歧管与滚筒之间具备更好的耐磨性从而保证了进气控制可靠性。
【专利说明】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排气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汽油发动机的发展,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其中两级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的切换结构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阀片结构,另一种是滚筒结构。阀片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而滚筒结构相对简单,制作工艺简单,因此滚筒式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申请号:CN201020160329.1、申请日:2010.04.15、名称为“一种可变长度塑料进气歧管滚筒式封堵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和申请号:CN201020517785.7、申请日:2010.09.02、名称为“一种可变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密封结构”均公开了滚筒式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结构。
[0003]但是,上述专利的改进在于密封形式和气流控制方面,而非滚筒的安装方式方面。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的,滚筒2 —端的转轴4与进气歧管I配合,另一端的转轴5与端盖3配合使得滚筒2能够在进气歧管I内转动从而控制进气量。由于滚筒2在转动过程中需要定位,因此一般是在端盖3上设置限位块8,而在转轴5所在的端面上设置限位筋6和7,通过限位块8和限位筋6、7的配合来防止滚筒2过度旋转。然而,一般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和滚筒受力能力,端盖3需要采用金属例如铝等材料制造,而滚筒2和进气歧管I 一般由塑料材料制造,出于成本和重量的考虑限位块8不宜过大,这就造成滚筒2频繁转动一段时间后限位筋6和7会将端盖3上的限位块8磨平,从而失去限位功能,进一步影响进气控制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更加耐磨可靠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滚筒和固定于所述进气歧管的端盖;所述滚筒一端的转轴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另一端的转轴与所述端盖配合;所述滚筒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块具有相同的材质。
[0006]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进气歧管具有一体式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限位块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所述滚筒和所述限位筋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0008]优选地,所述端盖由金属材料制造。
[0009]优选地,所述滚筒上各进气道之间通过十字筋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筋背离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0011]本实用新型将限位块设置在进气歧管上,同时将限位筋设置在滚筒与进气歧管配合端,这样限位块与限位筋同材质碰撞,不会产生磨平问题,同时降低了端盖的质量和成本、加工难度。
[0012]进一步地,滚筒各进气道之间用十字筋连接,既减轻了整个滚筒的重量,又易于保证注塑成型后滚筒的圆柱度。
[0013]进一步地,限位筋背离限位块的一侧的加强筋能够提高限位筋的抗撞击强度,这意味着限位块能够具有更大的尺寸,而不会影响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5]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滚筒的右侧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的滚筒的左侧视图。
[0019]上图中标记说明:进气歧管1、滚筒2、端盖3、转轴4、转轴5、限位筋6、限位筋7、限位块8、十字筋9、进气道10、进气歧管11、滚筒12、端盖13、转轴14、转轴15、限位筋16、限位筋17、限位块18、加强筋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清晰,在图1-图4中,进气歧管I只显示一部分而非整体。
[0021]参考图3、图4,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中,滚筒12左端的转轴14与进气歧管配合11,右端的转轴15与端盖13配合,端盖13固定在进气歧管11上使得滚筒12能够在进气歧管11内转动,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气道10的打开和关闭,调节发动机进气量。与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滚筒12与进气歧管11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上,即转轴14所处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筋16和17,而在进气歧管11上一体成型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与限位筋16和17配合实现滚筒2的转动限位,取消了原端盖3上的限位块8。由于进气歧管11与滚筒12均由塑料注塑成型,因此限位块18与限位筋16,17同为塑料材质,不会产生图1中的金属端盖3上的限位块8被磨平的现象,而且这种布置使得端盖13的材料更少、加工更方便,降低了进气歧管重量。同时保留端盖13的金属材质,例如铝,保证了端盖13的强度,这样能够在端盖13上安装真空泵或者其它阀装置。
[0022]由图3更清晰可见,在滚筒12上各进气道10之间通过十字筋9连接,这样不仅降低了滚筒12的重量,而且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滚筒12在注塑完成后,材料冷却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形变较小,滚筒12所获得的圆柱度较高,这对于滚筒12与进气歧管11之间的良好密封是有利的。由图4可见,安装完成后,限位块18是处于限位筋16、17之间的空间,而限位筋16、17背离限位块18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9。由于限位块18由金属变为塑料材质后,为获得足够的强度需要加大尺寸,此时利用加强筋19对限位筋16、17进行加强是有利的。
[0023]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等效修改或等同替换,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滚筒和固定于所述进气歧管的端盖;所述滚筒一端的转轴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另一端的转轴与所述端盖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与所述进气歧管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块具有相同的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进气歧管具有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限位块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所述滚筒和所述限位筋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由金属材料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上各进气道之间通过十字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滚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背离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文档编号】F02D9/08GK203730139SQ20142013180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邹凯, 杨林强, 张应兵, 张超, 黄海波, 欧阳彩云, 邱若友, 张亚洲, 陈友祥, 刘俊, 王英杰, 叶志伟, 穆芳影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