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348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主要包括风力叶轮,太阳能电池板,传力杆,棘轮机构,支撑,风力扇页,飞轮,电力扇页,电力扇带轮,电机带轮,电机,风道,风道凸起,隔水墙,除湿机,风门开关。风力叶轮和传力杆为固定连接,当风吹动风力叶轮旋转的时候,就可以带动传力杆、棘轮机构、风力扇页一起旋转。飞轮具有蓄能作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力可以驱动电机,从而带动电力扇页旋转。通过上述两组扇叶向风道扇入外界空气,可以使风道中的空气向除湿机的方向流动,经过除湿后进入室内。通过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将冷空气送入室内完成制冷。本实用新型是对新能源利用的尝试,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温差完成热量转移。
【专利说明】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空气制冷和新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

【背景技术】
[0002]人类主动利用太阳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从太阳能热水器到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典型案例。对风能进行直接利用也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从早期的利用风力水轮机进行人工灌溉到现在的利用风力进行发电,都是对清洁能源利用的有益尝试。
[0003]目前,在居民消费用电中,室内制冷设备是家庭中的主要耗电设备之一。在炎炎夏日,一些用电量较大的地区,常常因为居民用电耗电量过高,而不得不被迫限制电力供应,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广阔的农村,因为空调使用电费消耗较高,而限制了农村居民进行室内制冷的热情。
[0004]在夏季的时候,地表以下——如一米以下——土壤温度往往较低。当空气温度较高时,这部分土体的温度不会受空气温度的影响。而农村具有地域广阔,单户占地面积大的热点。有些农户为了在夏季时纳凉,会居住在地下室,甚至直接在躺在地上。潮湿的土体必然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问题,提出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
[0006]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主要包括风力叶轮,太阳能电池板,传力杆,棘轮机构,支撑,风力扇页,飞轮,电力扇页,电力扇带轮,电机带轮,电机,风道,风道凸起,隔水墙,除湿机,风门开关;风力叶轮和传力杆固定连接;传力杆通过棘轮机构与风力扇页连接;风门开关位于风门的位置;风力扇页和电力扇页位于风道的入口处;冷风出口与除湿机相接。
[0007]风力扇页上带有飞轮。沿风道轴线方向有若干朝向土体方向的风道凸起,风道凸起可以是矩形的、弧形的或者是异形的。风道有至少一个,可以为多个。隔水墙与其中的土体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风道位于其中。土体也可以是水,还可以是水泥体等其他物质,也可以是位于地下室中的空气。
[0008]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是:风力叶轮和传力杆为固定连接,当风吹动风力叶轮旋转的时候,就可以带动传力杆一起旋转,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棘轮机构旋转。传力杆和棘轮机构会带动风力扇页一起旋转。风力扇页上带有飞轮起到蓄能的作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力可以驱动电机,从而带动电力扇页旋转。通过上述两组扇叶向风道扇入外界空气,可以是风道中的空气向除湿机的方向流动。
[0009]由于风道是位于土体以下的,土体中的温度往往低于空气温度,可以吸收风道中的热量。而且,风道是有风道凸起的,可以增大风道与土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传导效率。可以向隔水墙中的土体中注入水,来降低土体的温度,和增加土体与风道与土体的热量传导效率。除湿机出口通向室内,通过风门开关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流量。
[0010]总体而言,通过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得室外的空气进入埋于土体下的风道,空气在风道中未完成冷却,然后经过除湿机的除湿,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室内完成制冷。本实用新型是对新能源利用的尝试,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温差完成热量转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的主视图。
[0013]其中:
[0014]1-风力叶轮,2-太阳能电池板,3-传力杆,4-棘轮机构,5-支撑,6-风力扇页,7-飞轮,8-电力扇页,9-电力扇带轮,10-电机带轮,11-电机,12-热风入口,13-风道,14-风道凸起,15-隔水墙,16-冷风出口,17-除湿机,18-风门,19-风门开关,20-墙体,21-地下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
[0017]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主要包括风力叶轮(1),太阳能电池板(2),传力杆(3),棘轮机构(4),支撑(5),风力扇页(6),飞轮(7),电力扇页(8),电力扇带轮(9),电机带轮
(10),电机(11),风道(13),风道凸起(14),隔水墙(15),除湿机(17),风门开关(19);风力叶轮(I)和传力杆(3)固定连接;传力杆(3)通过棘轮机构(4)与风力扇页(6)连接;风门开关(19)位于风门(18)的位置;风力扇页(6)和电力扇页⑶位于风道(13)的入口处;冷风出口 (16)与除湿机(17)相接。
[0018]风力扇页(6)上带有飞轮(7)。沿风道(13)轴线方向有若干朝向土体(21)方向的风道凸起(14),风道凸起(14)可以是矩形的、弧形的或者是异形的。风道(13)有至少一个,可以为多个。隔水墙(15)与其中的土体(21)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风道(13)位于其中。土体(21)也可以是水,还可以是水泥体等其他物质,也可以是位于地下室中的空气。
[0019]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是:
[0020]风力叶轮(I)和传力杆(3)为固定连接,当风吹动风力叶轮(I)旋转的时候,就可以带动传力杆(3) —起旋转,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棘轮机构(4)旋转。如果风力扇页(6)目前的转速低于传力杆⑶和棘轮机构⑷的转速,则传力杆⑶和棘轮机构⑷会带动风力扇页(6) —起旋转。如果因为阵风等原因,使风力扇页(6)前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较大,此时棘轮机构(4)不能由风力扇页(6)向传力杆(3)和棘轮机构(4)反向传递机械能。风力扇页(6)上带有飞轮(7)起到蓄能的作用。
[0021]同时,太阳能电池板(2)发的电力可以驱动电机(11),从而带动电力扇页⑶旋转。
[0022]通过上述两组扇叶向风道(13)扇入外界空气,可以是风道(13)中的空气向除湿机(17)的方向流动。
[0023]由于风道(13)是位于土体(21)以下的,土体(21)中的温度往往低于空气温度,可以吸收风道(13)中的热量。而且,风道(13)是有风道凸起(14)的,可以增大风道(13)与土体(2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传导效率。
[0024]同时,隔水墙(15)与其中的土体(21)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风道(13)位于其中,可以向隔水墙(15)中的土体(21)中注入水,来降低土体(21)的温度,和增加土体(21)与风道(13)与土体(21)的热量传导效率。
[0025]因为风道(13)是埋于土体(21)之下的,其中的空气往往较为潮湿,出口处接除湿机(17)以降低出口冷风的空气湿度。
[0026]除湿机(17)出口通向室内,通过风门开关(19)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流量。
[0027]总体而言,通过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得室外的空气进入埋于土体下的风道,空气在风道中未完成冷却,然后经过除湿机的除湿,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室内完成制冷。本实用新型是对新能源利用的尝试,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温差完成热量转移。
【权利要求】
1.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主要包括:风力叶轮(1),太阳能电池板(2),传力杆(3),棘轮机构(4),支撑(5),风力扇页(6),飞轮(7),电力扇页(8),电力扇带轮(9),电机带轮(10),电机(11),风道(13),风道凸起(14),隔水墙(15),除湿机(17),风门开关(19); 风力叶轮(I)和传力杆(3)固定连接; 传力杆(3)通过棘轮机构(4)与风力扇页(6)连接; 风门开关(19)位于风门(18)的位置; 风力扇页(6)和电力扇页⑶位于风道(13)的入口处; 冷风出口 (16)与除湿机(17)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风力扇页(6)上带有飞轮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沿风道(13)轴线方向有若干朝向土体(21)方向的风道凸起(14),风道凸起(14)可以是矩形的、弧形的或者是异形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风道(13)有至少一个,可以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隔水墙(15)与其中的土体(21)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风道(13)位于其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合动力地冷空调,其特征是土体(21)也可以是水,还可以是水泥体等其他物质,也可以是位于地下室中的空气。
【文档编号】F03D9/00GK203928245SQ20142036798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杨俊锋, 沈卓奇 申请人:沈卓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