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582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和滚筒,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有滚筒腔,所述滚筒腔上设有多个歧管进气通道,所述滚筒安装在所述滚筒腔内,所述滚筒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歧管进气通道连通的多个滚筒进气通道,在相邻的所述歧管进气通道之间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进气歧管具备更好的抗负压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可变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排气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的可变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滚筒式可变进气歧管越来越得到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变进气歧管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0003]图1示出了一种常见的进气歧管本体1,一般由塑料制造,该进气歧管本体内设有滚筒腔2,滚筒腔2上设有多个歧管进气通道3,相邻的歧管进气通道3之间为光滑的内壁4。
[0004]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滚筒5,滚筒5安装在图1中的进气歧管本体I的滚筒腔2内,滚筒5上设有多个滚筒进气通道6,滚筒5在滚筒腔2内滚动从而实现歧管进气通道3与滚筒进气通道6的连通并控制进气量大小。出于轻量化原因的考虑,滚筒5的滚筒进气通道6之间是以连接筋7连接,且出于拔模方便、保证材料冷却后的形状稳定性方面考虑,连接筋7并不延伸至滚筒5的表面。但在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歧管内负压非常大,首先会引起进气歧管本体I的变形,其次会引起滚筒2的变形。
[0005]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滚筒5,图2中的滚筒5不同的是,相邻的滚筒进气通道6之间并无连接筋结构,而是全部为材料填充,这减轻了大负压条件下滚筒变形,这是以牺牲轻量化为代价获得的效果。而且,为了实现气密性,一般会在滚筒进气通道6周边涂覆密封涂层8,密封涂层8需要具备一定的厚度,因此要高于滚筒5的表面,即使密封涂层8的厚度仅有几毫米,但仍然会在相邻的密封涂层之间就形成空缺,该空缺位置恰好对应内壁4的位置,在大负压情况下,气体会将密封涂层8的材料朝着空缺处挤压,最终破坏密封涂层8,造成密封不严。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可变进气歧管大负压所带来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负压能力更好的可变进气歧管。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和滚筒,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有滚筒腔,所述滚筒腔上设有多个歧管进气通道,所述滚筒安装在所述滚筒腔内,所述滚筒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歧管进气通道连通的多个滚筒进气通道,在相邻的所述歧管进气通道之间设有加强筋。
[0009]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向着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内部凸出,相邻的所述滚筒进气通道之间以连接筋连接,且所述连接筋并不延伸至所述滚筒的表面,所述加强筋至少凸出至与所述滚筒的表面平齐。
[0010]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凸入相邻的所述滚筒进气通道之间但并不与所述连接筋接触。
[0011]优选地,在进气方向上,所述加强筋的上游厚度大于下游厚度。
[0012]优选地,上述可变进气歧管还包括密封涂层,所述密封涂层围绕所述滚筒进气通道,所述加强筋凸入相邻的所述密封涂层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涂层为石墨层。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气歧管通道之间的加强筋不仅起到对进气歧管本体本身的加强作用,当滚筒以连接筋连接时,还能够凸入滚筒进气通道之间,这样依靠进气歧管本体上的加强筋来提高滚筒的抗负压能力,并且加强筋不与连接筋接触使得加强筋不会限制滚筒的滚动,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同时提高了进气歧管本体、滚筒的抗负压能力。而当滚筒上涂覆密封涂层时,以加强筋凸入相邻的密封涂层之间,填充密封涂层之间的空缺,还能够为密封涂层提供支撑,从而防止密封涂层受到气体压力的损害,提高密闭性。
[0015]进一步地,在进气方向上,加强筋上游厚度大于下游厚度既保证进气歧管本体在进气口处的结构强度,又不妨碍气体通过滚筒进气通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7]图1是现有技术的进气歧管本体的主视图;
[0018]图2是现有技术的第一种滚筒的主视图;
[0019]图3是现有技术的第二种滚筒的立体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进气歧管本体的主视图。
[0021]上图中标记说明:1、进气歧管本体,2、滚筒腔,3、歧管进气通道,4、内壁,5、滚筒,6、滚筒进气通道,7、连接筋,8、密封涂层,9、进气歧管本体,10、歧管进气通道,11、加强筋,12、滚筒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考图3,图3与图1所示出的均为进气歧管的内表面结构。在本实施例的可变进气歧管中,主要改进在于进气歧管本体9。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进气歧管本体9内设有滚筒腔12,滚筒腔12上设有多个歧管进气通道10,图2或图3中的滚筒5安装在滚筒腔12内,并且通过滚筒5的滚动使歧管进气通道10能够连通滚筒进气通道6。对比图1和图3,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相邻的歧管进气通道10之间设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向着进气歧管本体9的内部凸出,既朝着滚筒5的凸出,加强筋11的首要作用是对进气歧管本体9本身的加强作用,防止进气歧管本体I在大负压条件下的变形,同时加强筋11所起到的其它作用还在于:
[0023](I)当可变进气歧管采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滚筒5时,加强筋11能够阻挡气流向着连接筋7处流动,从而减小连接筋7所受的气压,从而减小滚筒形变。当加强筋11凸出直至与滚筒5的表面平齐时,也就是说加强筋11封闭了空气流向连接筋7的入口,这样完全避免了气流对连接筋7产生压力,因而是具有优势的。如果加强筋11进一步凸入相邻的滚筒进气通道6之间但并不与连接筋7接触,这样,在负压条件下空气挤压滚筒5时加强筋11在相邻的滚筒进气通道6之间提供支撑,进气歧管本体9上的加强筋11提高了滚筒5的抗负压能力,并且加强筋11不与连接筋7接触使得加强筋11不会限制滚筒5的滚动,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进气歧管本体9、滚筒5的抗负压能力。
[0024](2)当可变进气歧管采用的是如图3所示的滚筒5时,以加强筋11凸入相邻的密封涂层8之间,填充密封涂层8之间的空缺,还能够为密封涂层8提供支撑,从而防止密封涂层8受到气体压力的损害,提高密闭性和使用寿命。
[002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象,滚筒5能够同时采用图2所示的连接筋结构和图3所示的密封涂层结构,此时加强筋11既能够为滚筒5提供支撑,也能够为密封涂层8提供支撑。一般,密封涂层8为石墨层或者其它具备密封性的已知柔软材料。
[0026]在进气方向上,既图4中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上,加强筋11的厚度t在进气上游侧要大于进气下游侧,这既保证进气歧管本体9在进气口处的结构强度,又不妨碍气体通过滚筒进气通道6。
[0027]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和滚筒,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有滚筒腔,所述滚筒腔上设有多个歧管进气通道,所述滚筒安装在所述滚筒腔内,所述滚筒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歧管进气通道连通的多个滚筒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歧管进气通道之间设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向着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内部凸出,相邻的所述滚筒进气通道之间以连接筋连接,且所述连接筋并不延伸至所述滚筒的表面,所述加强筋至少凸出至与所述滚筒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凸入相邻的所述滚筒进气通道之间但并不与所述连接筋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方向上,所述加强筋的上游厚度大于下游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涂层,所述密封涂层围绕所述滚筒进气通道,所述加强筋凸入相邻的所述密封涂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涂层为石墨层。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4113507SQ20142056591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邹凯, 马标, 刘芯娟, 张超, 喻春凤, 高延新, 胡帅, 孙飞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