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369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进气管通常布置在机舱发动机的表面,一般采用不锈钢管制成,发动机机舱温度、特别是增压发动机的机舱温度通常都在100℃以上,而发动机进气温度通常要求控制在40度左右,空气经过中冷器冷却后通过发动机进气管进入到发动机中,由不锈钢管制成的发动机进气管通常会被发动机机舱100℃以上的高温二次加热,导致发动机进气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大大降低了发动机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该发动机进气管可以避免其内的空气被发动机舱的高温环境二次加热,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相连,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外壁面上包覆有隔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通过在其外周壁上设置隔热层,可以有效地避免发动机舱的高温环境对发动机进气管内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为树脂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层包括:锡箔层和多孔材料层,所述多孔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锡箔层和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与真空电磁阀相连的真空管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压力接口,进气压力 传感器通过所述进气压力接口检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接头,所述旁通管接头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两端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内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两端的每一个上设置有内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上设置有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管,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发动机进气管,因此该车辆的性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管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管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管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管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进气管110,真空管接头111,进气压力传感器座112,旁通管接头113,内衬114,支架115,进气压力接口101,

隔热层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11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110,发动机进气管110的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发动机进气管110的另一端与中冷器相连,发动机进气管110外周壁上包覆有隔热层120。

经过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空气需要首先经过中冷器进行降温,经过中冷器降温后的空气可以通过发动机进气管110进入到发动机中,由于发动机舱内的温度较高,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会被二次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管110的外周壁上包覆有隔热层120,可以有效地阻隔发动机舱中的热量传递至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避免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被二次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110,通过在其外周壁上设置隔热层120,可以有效地避免发动机舱的高温环境对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管110为树脂管。树脂管具有较低的导热性,因此发动机舱内的热量不容易传递至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20包括锡箔层和多孔材料层,多孔材料层设置在锡箔层与发动机进气管110之间。

锡箔层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热反射性能,可以将辐射在锡箔纸上的热量反射,同时多孔材料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热层120的隔热效果,使得发动机舱内的热量不容易传 递至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空气。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隔热层120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材质或结构,例如铝片,铝片的厚度可以为0.3mm-0.5mm,优选为0.4mm,通过压接工艺包覆在发动机进气管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上设置有真空管接头111。根据需要,真空管接头111可以为车辆上的真空电磁阀提供真空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上设置有进气压力接口101,进气压力传感器通过进气压力接口101检测发动机进气管110的进气压力。通过检测发动机进气管110内的进气压力,来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提供工况运行判断数据。

如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上可以设置有进气压力传感器座112,进气压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进气压力传感器座1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上设置有旁通管接头113,旁通管接头113与发动机进气管110连通。通过设置旁通管接头113可以使得发动机根据发动机进气管110的进气压力适当泄压,保护发动机节气门免受气波冲击损坏。

旁通管接头113与旁通管相连,旁通管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发动机进气管110上可以设置有旁通管接头固定座,旁通管接头113可以安装在旁通管接头固定座上。

如图4所示,当发动机进气管110为树脂管或者为较软材质的管时,可以在发动机进气管110的两端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内衬114(例如钢管内衬),内衬114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可以避免在使用卡箍紧固发动机进气管110时将发动机进气管110压坏,同时确保气体密封。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发动机进气管110的两端全部设置有钢管内衬。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上设置有支架115,支架115用于支撑发动机进气管110,支架115的材质可以为树脂,可以通过塑料热焊接在发动机进气管110上。

如图4所示,发动机进气管110的两端均设计有防脱落凸起,两处凸起随发动机进气管110本体一起注塑成型获得。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管11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发动机进气管110,因此该车辆的性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