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3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冷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两级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小发动机排量,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作用。两级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在低、高压串联的两级压气机间增加级间中冷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缩系统的最高温度。然而,由于中冷器出口集气腔段的流通面积的缩小造成出口流场产生严重的轴向速度畸变,而且叶尖低速流动区使叶尖部分叶片攻角增大,流动势能减小,从而更容易产生流动分离和失速,使与中冷器出口相连的高压级压气机的性能降低,稳定工作的范围减小。

现有的中冷器换热方式大都采用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所以现有的中冷器还是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进气仓,所述出气管连接有出气仓,所述进气仓和出气仓之间通过若干散热管连通,且进气仓和出气仓之间设置有水冷部分和风冷部分,所述水冷部分包括降温水箱,所述散热管贯穿降温水箱,且降温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气仓,所述降温水箱的底端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降温水箱的顶部,且循环管道从风冷部分的散热管后侧经过,并且循环管道上安装有水泵,所述风冷部分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散热管的前侧,且风扇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降温水箱和出气仓。

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管呈矩阵状分布,且相邻散热管之间距离相同。

优选的,相邻所述散热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散热管,且散热翅片与散热管之间呈垂直设置,并且散热翅片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道在风冷部分的散热管后侧曲折分布。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和循环管道均为铜管或铝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优点,而且具有高散热性能。设置水冷部分和风冷部分,热空气先进入水冷部分,可将空气温度快速的降低,然后空气经过风冷部分,使空气的温度进一步的降低;两级散热,能有效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设置散热翅片,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循环管道在风冷部分的散热管后侧曲折分布,使风扇在给散热管散热的同时能够降低循环管道内水的温度,有助于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管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中标号:1进气管、2出气管、3进气仓、4出气仓、5散热管、6水冷部分、61降温水箱、62循环管道、63水泵、7风冷部分、71风扇、72固定杆、8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中冷器,包括进气管1和出气管2,所述进气管1连接有进气仓3,所述出气管2连接有出气仓4,所述进气仓3和出气仓4之间通过若干散热管5连通,若干所述散热管5呈矩阵状分布,且相邻散热管5之间距离相同,相邻所述散热管5之间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8,所述散热翅片8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散热管5,且散热翅片8与散热管5之间呈垂直设置,并且散热翅片8等距设置,且进气仓3和出气仓4之间设置有水冷部分6和风冷部分7,所述水冷部分6包括降温水箱61,所述散热管5贯穿降温水箱61,且降温水箱61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气仓3,所述降温水箱61的底端连接有循环管道62,所述循环管道62的另一端连通降温水箱61的顶部,且循环管道61从风冷部分7的散热管5后侧经过,所述循环管道62在风冷部分7的散热管5后侧曲折分布,并且循环管道62上安装有水泵63,所述风冷部分7包括风扇71,所述风扇71安装在散热管5的前侧,且风扇71通过固定杆72固定连接降温水箱61和出气仓4。

所述散热管5和循环管道62均为铜管或铝管。

本发明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优点,而且具有高散热性能。设置水冷部分6和风冷部分7,热空气先进入水冷部分6,可将空气温度快速的降低,然后空气经过风冷部分7,使空气的温度进一步的降低;两级散热,能有效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设置散热翅片8,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循环管道62在风冷部分7的散热管5后侧曲折分布,使风扇71在给散热管5散热的同时能够降低循环管道62内水的温度,有助于节约能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