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2074发布日期:2018-06-23 01:4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机械三通阀和加热功能的燃油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及东北地区,冬天平均气温在-10℃~-30℃左右,因此该地区内柴油机车辆冬季将无法使用低标号柴油,因为环境温度过低,低标号柴油会出现变稠、结蜡,回而出现燃油滤网、油管堵塞现象,致使车辆无法启动或行驶中突然熄火等故障。若使用高标号柴油不但油价增加,燃油消耗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用户车辆使用成本。

目前,为实现上述地区冬季使用低标号柴油,车辆采用双油箱布置,一个油箱加注高标号柴油用于车辆启动,另一个油箱加注低标号柴油用于中途使用。低标号油箱均采用加热处理,实现冬季低标号柴油使用过程中不会变稠、结蜡。加热型式主要有:电加热、发动机尾气加热和冷却液加热。电加热型式存在安全隐患,成本较好;尾气加热中尾气会腐蚀油箱且影响美观;冷却液加热容易实现,且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燃油箱,成本较低,因此冷却热加热油箱型式较为普遍。

由于整车采用双油箱布置,低压管路中需要三通阀来控制两个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三通阀型式主要有电磁阀和机械阀两种。电磁阀可靠性差,容易被燃油中杂质卡滞出现故障;机械阀可靠性好,但机械阀在整车布置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布置在油箱上由于高度问题挂车拐弯时存在挂车与机械阀干涉风险,若布置在车架上,离车边缘太远不便于操作。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控制两个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的燃油供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油供给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油箱上,通过两个三通阀来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且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燃油,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操作方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和副油箱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所述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加热管、进油导管和回油导管,所述控制组件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回油三通阀、通气阀、发动机进油孔、发动机回油孔、主油箱进油孔、主油箱回油孔、副油箱进油孔、副油箱回油孔、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与所述进油导管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与所述回油导管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回油孔、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连杆、浮子和线束接头,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连杆外部,所述线束接头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与车辆的底盘线束连接。

可选地,其中,所述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连通;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与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垂直。

可选地,其中,所述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连通;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与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主油箱中存储有低标号柴油,所述副油箱中存储有高标号柴油。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固定法兰与所述主油箱连接,并与所述主油箱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由于设置了两个三通阀,分别用于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进油切换和回油切换,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现象,同时由于设置了加热管,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主油箱内的燃油进行加热,能够降低燃油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

图4为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

图6为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回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图4为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图6为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未图示)和副油箱(未图示)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未图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该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主油箱中存储有低标号柴油,所述副油箱中存储有高标号柴油。

具体地,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控制组件1和与所述控制组件1连接的加热管2、进油导管3和回油导管4。所述控制组件1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104、回油三通阀105、通气阀103、发动机进油孔106、发动机回油孔107、副油箱进油孔108、副油箱回油孔109、主油箱进油孔110、主油箱回油孔111、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其中,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与所述进油导管3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111与所述回油导管4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分别与所述加热器2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104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106、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108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105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回油孔107、所述主油箱回油孔111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109连通,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由于设置了两个三通阀,分别用于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进油切换和回油切换,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现象,同时由于设置了加热管,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主油箱内的燃油进行加热,能够降低燃油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连杆、浮子5和线束接头102,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连杆外部,所述线束接头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与车辆的底盘线束连接。

更详细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组件1可通过固定法兰101固定在主油箱上,并可通过密封件6进行密封。通气阀103用于与大气相通,保证主油箱的内、外压力一致。加热管2、进油导管3、回油导管4和液位检测组件的连杆分别与控制组件的下端连接,例如可通过焊接连接在控制组件的下端,即在实际使用中,加热管2、进油导管3、回油导管4和连杆位于主油箱内部,线束接头102可设置在控制组件侧部。加热管2可为U型或者螺旋状,用于供发动机冷却液流通,同时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主油箱内的燃油进行加热,即通过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流入的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加热管后经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流出,流经加热管2中的冷却液可用于对主油箱中的燃油进行加热。进油管3用于将主油箱中的油提供给发动机使用,回油管4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回油回流到主油箱内。液位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主油箱内的燃油液位,连杆内设置有干簧电阻链,通过浮子5所处的高度不同而输出不同的电阻值,进而通过线束接头输出主油箱内液位高度,液位检测组件可为现有技术中任何具有液位检测功能的液位传感器,本发明为简便起见,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介绍。

如图4和图6所示,发动机进油孔106和副油箱进油孔108可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发动机回油孔107和副油箱回油孔109可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主油箱进油孔11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控制组件内部并与进油导管3连通,主油箱回油孔11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控制组件内部并与回油导管4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104,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106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108连通具体可包括: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A1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106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连通,即当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处于第一位置A1时,进油三通阀的内部阀芯位于与副油箱进油孔108连接的开口处,此时发动机进油孔106与主油箱进油孔110连通,副油箱进油孔108为堵塞状态,如图3所示;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B1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106与所述副油箱进油孔108连通,即当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处于第二位置B1时,进油三通阀的内部阀芯位于与主油箱进油孔110连接的开口处,此时发动机进油孔106与副油箱进油孔108连通,主油箱进油孔110为堵塞状态,如图5所示。在一个示意性示例中,所述第一位置A1和所述第二位置B1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105,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107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111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109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105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A2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107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111连通,即当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处于第一位置A1时,回油三通阀的内部阀芯位于与副油箱回油孔109连接的开口处,此时发动机回油孔107与主油箱回油孔111连通,副油箱回油孔109为堵塞状态,如图3所示;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B2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107与所述副油箱回油孔109连通,即当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处于第二位置B2时,回油三通阀的内部阀芯位于与主油箱回油孔111连接的开口处,此时发动机回油孔107与副油箱回油孔109连通,主油箱回油孔111为堵塞状态,如图5所示。在一个示意性示例中,所述第一位置A2和所述第二位置B2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中,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机械三通阀,为简便起见,本发明省略对它们的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的操作把手可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的操作把手分别位于第二位置B1和B2;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的操作把手分别位于第一位置A1和A2。这样,当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的操作把手分别位于第一位置A1和A2使得发动机进油孔106与主油箱进油孔110连通和发动机回油孔107与主油箱回油孔111连通,如此可将主油箱内的燃油提供给发动机,并且由发动机冷却液加热主油箱内的燃油,冬季寒区可使用低标号柴油,节约了燃油成本。在一个示意性示例中,该预设温度可为8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将控制组件通过固定法兰101固定在主油箱上,并通过密封件6进行密封,主油箱内加注低标号燃油。检测组件的线束接头102连接底盘线束,以将浮子5检测的主油箱内液位高度进行输出;通气阀103与大气相通,保证主油箱的内、外压力一致。发动机进油孔106和发动机回油孔107分别连接发动机的进油管和回油管。副油箱进油孔108和副油箱回油孔109分别连接副油箱的进油管和回油管。

然后,通过水管从发动机引取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经过加热管2后从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返回发动机,冷却液经过加热管2时,热量会传递给主油箱内的柴油,起到加热柴油的作用。

冬季车辆冷启动时,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分别处于位置B1和B2,如图5所示。此时副油箱进油孔108和副油箱回油孔109分别与发动机进油孔106和发动机回油孔107相连接,即发动机使用高标号柴油。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80℃后,将进油三通阀104和回油三通阀105操作手柄同时转到位置A1和A2,如图3所示。此时主油箱进油孔110和主油箱回油孔111分别与发动机进油孔106和发动机回油孔107相连接,即发动机使用低标号柴油即主油箱内柴油。当车辆需要停车熄火时,先将进油三通阀104由位置A1转回B1,发动机怠速2分钟,即保证整车燃油管路及滤清器内低标号柴油返回主油箱内,避免低标号柴油混入高标号柴油内,再将回油三通阀105由位置A2转回B2,此时整车燃油管路内及滤清器内均为高标号柴油便于下次车辆冷启动,然后发动机便可以熄火。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回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回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回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