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391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轻型摩托车具体是关于其车座轨道结构的发明,支撑车座的车座轨道安装在后车架的上部,在后车架和车座轨道围成的空间中配置合成树脂做成的箱子。
对于轻型摩托车的燃料箱和油箱,为了避免它们与其它辅助机构相互干涉、同时确保其容量,必须将其做成复杂形状,因此有时用合成树脂吹塑成形。象这样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箱子不具有金属箱子那样的强度,所以它的上面不能直接支撑车座。因此现有做法是由设在后车架上的车座轨道支撑车座,在后车架与车座轨道围成的空间里装配箱子。
可是如在车架和车座轨道围成的空间里配置箱子,则必须考虑到因组装和维修而拆装箱子时不与该车座轨道相干涉,因此箱子的形状和尺寸受到限制,有时不能保证足够的容量。
本发明是根据前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将车座支持于车座轨道的轻型摩托车,在保证配置在车座下方的箱子拆装方便的同时,增加该箱子的容量。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将支撑车座的车座轨道安装在后车架的上部,在后车架与车座轨道围成的空间内配置合成树脂箱子的轻型摩托车,使其车座轨道拆装自如地设置于后车架上。
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结构的基础上,使车座轨道府视呈U字形,盖住箱子的前面与左右两侧面。
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使箱子从沿其侧面延伸的后车架与车座轨道之间突出,箱子的侧面形成有凸部分。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若把车座轨道从后车架上取下,就能在拆装箱子时不与车座轨道相干涉,因此能增加箱子的形状及尺寸的设计自由度,能保证充足的容量。
根据权利要求2的结构,通过盖住箱子前面与左右两侧面的车座轨道,能达到保护箱子的目的。
根据权利要求3的结构,利用后车架与车座轨道之间的死角,能达到增加箱子容量的目的。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自动二轮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车体右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4-4剖面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6-6剖面图。
图7是图5的7-7剖面图。
图8是图2的8-8(图中未表示)剖面图。
实施例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图1为自动二轮摩托车的左视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车体右侧面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4-4剖面图,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的6-6剖面图,图7为图5的7-7剖面图,图8为图2的8-8(图中未表示)剖面图。
如图1所示,在轻型自动二轮摩托车V的前后安装有前轮Wf和后轮Wr。前轮Wf通过轴安装在依靠方向把1可使其左右旋转自如的前叉2的下端,其上部被前轮挡泥板3盖住。在方向把1上装有前照灯4和后望镱5。可上下自由摇动地被支持于车体、且由左右一对减振器6、6悬架着的摆动部分S包括前面的发动机E和后侧的变速箱7,后轮Wr通过轴安装于变速箱7的后端。在摆动部分S的左侧装有空气滤清器8,在右侧装有消音器9。
在主车架F上装有覆盖驾驶员脚部前方的挡风板10、支撑架驶员脚的脚踏板11、盖住车体后部的后罩12和盖住后轮Wr上部的后挡泥板13。挡风板10的前面和后面各装有前托架14和前行李盒15,后罩12上面的前部和后部装有车座16和后托架17。主车架F的下方装有主支架18。
下面根据图2~图4说明摆动部分S的构造。
发动机E中装有通过一双球型轴承22、22支撑曲柄轴21的两端的曲柄箱体左半部23和曲柄箱体右半部24,将带式无级变速机T收纳于曲柄箱体左半部23的后边的变速箱箱体25呈一体状。在变速箱箱体25的左侧开口部连接有变速箱外罩26,同时变速箱箱体25的后部右侧连接有减速机外罩27。
在变速箱箱体25和变速箱箱体外罩26形成的空间中配置的带式无级变速机T,包括安装在输入轴曲轴21的左端并通过离心力可调节沟槽间距的驱动带轮28;通过一对球型轴承29而被支承于变速箱箱体25和减速机外罩27上的输出轴30;对输出轴30相对旋转自如的从动带轮31;安装在输出轴30上并能使从动带轮31与该输出轴30相结合的自动离心式离合器32;套在驱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31上的环形带33。在变速箱外罩26上安装了配有脚蹬起动踏板34的脚蹬起动式起动装置35。
后轮Wr的轮轴37通过一对球型轴承36、36被支承于变速箱箱体25和减速机外罩27上,此轮轴37通过减速机38与前述输出轴30相连。减速机38安装在由变速箱箱体25与减速机外罩27形成的空间中,它包括安装在输出轴30上的第1齿轮39;安装在中间轴40上的第2齿轮41及第3齿轮42;安装在轮轴37上的第4齿轮43。后轮Wr的车轮44用花链连接在从减速机外罩27向右伸出的车轮轴37上。
前述变速箱7配置在车体中心面即后轮Wr的旋转面的左侧,在车体中心面的右侧配置有摇壁45。摇壁45为压铸铝制成一体的近似三角形的板状构件,在上下方向宽度大的前端用上下一对螺栓46、47连接到发动机E的曲柄箱体右半部24上。上述车轮轴37的右端通过球型轴承48被支承于摇壁45的后端。摇杆45中沿前后方向有3个开口451~453。3个开口451~453由斜向上的2个支柱454、455分割而成,前边开口451近似呈三角形,中间及后边的开口452、453近似呈平行四边形。
摆动部分S由前边的发动机E、后边的车轮轴37、左侧的变速箱7、右侧的摇壁45组成了高刚性的箱体式结构。摆动部分S的前端通过连杆49被支承于主车架F上摆动部分S的后端通过左右减振器6悬架在主车架F上,左侧减振器6连接到安装在变速箱箱体25后部的减振器轴毂251上,右侧减振器6连接到安装在摇臂45的后部的减振器轮毂456上。
从发动机E延伸至车体右侧面的排气管50的后端连接有消音器9,在此消音器9的前端焊接有三角形的安装支板51。安装支板51依靠将摆臂45连接于发动机E的前述2个螺栓46、47夹紧,能够以较少零件支撑消音器9。安装用支板51上设有三角形开口511。
如上所述,位于变速箱7的右侧的摆臂45及安装支板51上设有开口451~453、511,因此发动机的声音和行走声音很难在由变速箱7与摆臂45包围形成的空间中产生共鸣,减轻了共鸣引起的噪音。另外,摆臂45的前端依靠上下2个螺栓46、47连接在发动机E上,因此可以充分确保对应于从后轮Wr传送来的上下方向的载荷所需的刚性。另外,摆臂45由3个开口451~453及2个支柱454、455形成梯子结构,因此既可根据开口451~453的减轻重量的效果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又能得到高的刚性。
图2中符号52为设置在空气滤清器8和发动机E之间的汽化器,符号53为从主车架F的内部往变速箱7的内部导入冷风的管道。
以下参照图5~图8说明车体后部的构造。
主车架F上配置了由摆动部分S的前部向上立起延伸至后方的左右一对后车架61、61。车座轨道62由俯视呈U形的车座支撑件63和从此车座支撑件63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脚撑64,64构成。车座支撑件63的左右后端部用螺栓65、65拆装方便地连接到设置在后车架61、61的托座611、611中,同时脚撑64、64的下端用螺栓66、66拆装方便地连接到设置在后车架61、61的托座612、612上。
在由后车架61、61和车座轨道62围成的空间里前后设置有合成树脂做成的油箱67和合成树脂做成的燃料箱68。
与油箱底部连为一体并凸起的托座671由螺栓73固定在连接于左右的后托架61、61的横梁71的托座72上。为了盖住后罩12的上开口,近似水平地放置有板状托盘74,油箱67的加油口盖子75穿过此托盘74的开口741,向上方延伸突出。
一方面,与燃料箱68的侧前方连为一体并凸起的左右一对托座681,681,由螺栓77、77固定在设于后车架61、61的托座613、613,其中间垫有橡胶垫片76、76,另一方面与燃料箱68的后面连为一体并凸起的左右一对托座682,682,由螺栓79固定在设置于后车架61、61间的托座614上,其中间垫有橡胶垫片78、78。在燃料箱68的上面,燃料液面传感器80和加油口盖子81向上突起,液面传感器80镶嵌在托盘74的向上凸台742中,同时盖子81穿过托盘74的开口部743向上突出。
燃料箱68的左右侧壁上形成有向车体的左右方向突出的凸台683、683。如图6清晰可见,俯视图中燃料箱68的凸台683、683与后车架61、61及车座轨道62重叠。即前述的凸台683、683从车体侧面向外突起,使其镶嵌在后车架61、61与车座轨道62的车座支撑件63之间,故能达到增加燃料箱68的容量的目的。
象这样通过拆卸装配方便的车座轨道62,可不与车座轨道相干涉而拆装带有凸台683、683的燃料箱68,其结果大大增加了安装在车座轨道62内侧的油箱67和燃料箱68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自由度,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容量。并且车座轨道62包围了油箱67和燃料箱68的侧面,架设于后车架61、61之间的横梁82包围了燃料箱68的后部,因此能达到保护油箱67和燃料箱68的目的。
车座16由底板91和减振材料92和表皮93组成,通过车座销子95,可上下开闭自由地被支撑于设置于车座轨道62前端的托座94上。在托盘74的后部安装了锁机构97能与固定在底板91下面的U形撞钩96脱挂。锁机构97通过钢丝99连接于设置在托盘74后端的圆柱形锁98上,依此限制他人淘气性地开闭车座16。
在由托盘74和车座16的底板91的下面形成的空间里安装有管状防盗器100。防盗器100备有U形主体部101利用钥匙能锁住前述主体部101两端的棒状装卸部102,例如,在使主体部101、贯通后轮Wr的车轮44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将装卸部102锁于主体部101;或在使主体部101贯通后轮Wr的车轮44的开口部、且挂套在导轨支柱等固定结构物上的状态下,将装卸部102锁于主体部101,因此防止自动二轮摩托车V被盗。
如图7清晰可见,托盘74的上面突起的构件有油箱67的盖子75、燃料箱68的盖子81、镶嵌着燃料箱68的液面传感器80的凸台742和锁机构97。为了能在主体部101与装卸部102围成的空间里嵌入前述盖子81、凸台742及锁机构97,防盗器100放置在托盘74的上面。
如上所述,因存在油箱67的盖子75、燃料箱68的盖子81、嵌入燃料箱68的液面传感器80的凸台742和锁机构97等凸起物,托盘74的上面与车座16的底板91之间必然形成空间,在此空间里装入防盗器100能有效利用空间。并且在车体前后方向配置盖子81、液面传感器80及锁机构97,其外侧嵌入管状防盗器100,因此能装入长宽不同的各种防盗器100。
支架锁紧手柄105通过销轴104被连接到支撑燃料箱68的后部的托座614的下面的锁紧手柄的支持部件103上。主支架18通过销子107能前后摇动地连接到设置于主车架F的下部的支座支撑部106上,并用扭簧108的弹力保证稳定的停止位置,即图8所示的立起位置和摇动到其后上方的起始位置。凸轮板110通过销轴109被连接于支座支撑部106上,此凸轮板110通过钢丝111连接到支架锁紧手柄105上,同时通过弹簧112受到图8的反时针方向的力矩。与支架18连为一体的止动板113上开有能插入前述凸轮板110的槽1131。
如图8实线部分所示,在主支架18处于立起状态下,将支架锁紧手柄105由虚线位置移到实线位置时被钢丝111拽住的凸轮板110克服弹簧112的力旋转,插入与主支架18连为一体的止动板113的槽1131中,这样主支架18被锁在立起位置。
如图7清晰可见,前述支架锁紧手柄105位于防盗器100的装卸部102的下方,在自动二轮摩托车停车时打开车座16取出防资器100时,位于其下方的支架锁紧手柄105自然映入眼中,恐怕不会忘记锁紧主支架18。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例中,在由后车架61、61与车座轨道62围成的空间里配置了油箱67和燃料箱68,但是在前述的空间里也可以只配置油箱67或者燃料箱68的其中一个。
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通过从车架上拆卸车座轨道,可以不与车座轨道相干涉容易地拆装配置在由后车架与车座轨道围成的空间内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箱子。其结果,增加了箱子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自由度,能充分确保箱子的容量。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将车座轨道作成俯视呈U字形,并盖住箱子的前面与左右两侧面,因此能达到依靠车座轨道保护箱子的目的。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箱子侧面作成凸台,使其沿箱子侧面方向向外突起于后车架与车座轨道之间,因此利用后车架与车座轨道之间的死角能增加箱子的容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的构造,该轻型摩托车包括在车架(61)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车座(16)的车座轨道(62),在由车架(61)及车座轨道(62)围成的空间,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箱子(67,68),其特征在于,车座轨道(62)相对于车架(61)可自由方便地拆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将车座轨道(62)做成俯视时呈U字状的形状、并遮盖箱子(67,68)的前面及左右两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为了使箱子(68)从沿箱子(68)的侧面伸展的车架(61)及车座轨道(62)之间突出,箱子(68)的侧面形成有凸部(68)。
全文摘要
在确保配置在车座下方的箱子的拆装置灵活性的同时增加了箱子的容量。后车架61上部通过螺栓65、66拆装灵活地固定有车座轨道62,车座轨道62的上部支撑车座16,同时在由后车架61与车座轨道62围成的空间里配置油箱67和燃料箱68。燃料箱68的两个侧面作成凸台68
文档编号F02B61/00GK1135988SQ96102128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7日
发明者铃木正彰, 迫裕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