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23664阅读:来源:国知局
燃烧室壁面温度T是否为规定温度Tl (例如150°C)以上(步骤S2)。
[0092]在步骤S2中,在判定为汽缸盖燃烧室壁面温度T为规定的温度Tl以上时,使第一控制阀6b开阀(步骤S3)。此时,如图15 (b)所示,使冷却水W循环至第一路径11和第二路径12。
[0093]接着,判定汽缸盖燃烧室壁面温度T是否为规定温度T2(T2 > Tl)以上(步骤S4)。
[0094]在步骤S4中,判定为汽缸盖燃烧室壁面温度T为规定温度Τ2以上时,使第二控制阀6c开阀(步骤S5)。此时,如图15 (c)所示,冷却水W循环至第一路径?第三路径11?13ο
[0095]接着,判定发动机2的暖机是否结束(步骤S6)。另外,对于该判定,也可以通过汽缸盖燃烧室壁面温度T是否为规定的温度Τ3 (Τ3 > Τ2)以上来进行判定。
[0096]最后,在步骤S6中,当判定为发动机2的暖机结束时,使第三控制阀6d开阀(步骤S7)。此时,如图15 (d)所示,冷却水W循环至第一路径?第四路径11?14的全部中。
[0097]由上所述,在暖机运行时通过冷却回路控制部101使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6b?6d闭阀时,冷却水W仅循环至连接汽缸盖侧排出孔62和导入孔36的第一路径11中,而此时冷却水W基本上不流入至汽缸体侧水套33,因此汽缸体3的温度渐渐地上升。因此,可以促进发动机2的暖机。
[0098]又,通过冷却回路控制部101使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6b?6d随着发动机温度的上升而依次开阀。此时,在第一控制阀6b开阀时,冷却水W也循环至第二路径12中,但是该第二路径12不经由散热器7,并且冷却水W基本上不流入汽缸体侧水套33内,因此继续促进发动机2的暖机。
[0099]接着,在使第二控制阀6c开阀时冷却水W也循环至第三路径13,该第三路径13与汽缸体3连接,因此汽缸体3也某种程度被冷却,但是由于绕过散热器7,因此发动机2的暖机继续进行。
[0100]进一步地,在使第三控制阀6d开阀时,冷却水W也循环至第四路径14,该第四路径14与散热器7连接,因此通过该散热器7降低冷却水W的温度,从而可以使暖机后的发动机2保持规定温度。
[0101]因此,根据冷却回路控制部101,在暖机运行时使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6b?6d闭阀,并且随着发动机温度的上升而使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6b?6d依次开阀,以此可以根据发动机2的温度适当地冷却各汽缸以及汽缸盖4。
[0102]又,在暖机中途,使第一控制阀6b开阀而使冷却水W也循环至经由空调用加热器芯22或EGR冷却器23的第二路径12,因此可以从暖机中途确保制热性能,又,可以适当地冷却EGR冷却器23。
[0103]此外,在暖机中途使第三控制阀6d开阀而使冷却水W也循环至经由发动机油冷却器25或自动变速器的油热交换器26的第三路径13中,因此可以冷却发动机油,并且适当地加热变速器油,从而可以通过粘度的尽早降低使滑动阻力尽早减少而改善燃料消耗量。
[0104]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以及设计上的变更是不言而喻的。
[0105]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使节流部42、倾斜部43以及阶梯部44与隔离件40—体形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隔离件40而改良汽缸体侧水套33的内部形状以使其具备这些功能,以此使汽缸体3本身形成这些部件。
[0106]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应用于直列四汽缸柴油发动机中,但是只要汽缸数为多个就可以是任何数量的汽缸,又,本发明不限于柴油发动机,因此也可以应用于汽油发动机中。
[0107]工业应用性:
由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汽车等的多汽缸发动机中,可以均匀地冷却汽缸整体,因此在该种类的发动机的制造工业领域可以较好地被利用。
[0108]符号说明:
1冷却装置;
2多汽缸发动机;
3汽缸体;
4汽缸盖;
5水泵;
6b 第一控制阀;
6c 第二控制阀;
6d 第三控制阀;
7 散热器;
11第一路径;
12第二路径;
13第三路径;
14第四路径;
22空调用加热器芯;
23EGR冷却器;
25发动机油冷却器;
26自动变速器的油热交换器;
30 汽缸体主体(汽缸体);
32汽缸孔;
33汽缸体侧水套(汽缸体的水套);
34排气侧流路(水套的排气侧部分);
35进气侧流路(水套的进气侧部分);
34a,35a内壁部;
34b,35b外壁部;
36导入孔(导入部);
37汽缸体侧排出孔(汽缸体的排出部);
40 隔离件;
42 节流部;42a 上侧节流部;
42b 下侧节流部;
52第一连通孔(连通路);
61汽缸盖侧水套(汽缸盖的水套);
62汽缸盖侧排出孔(汽缸盖的排出部);101冷却回路控制部;
W冷却水(冷却液);
# I?# 4 汽缸。
【主权项】
1.一种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是具有以包围直列配置的多个汽缸的汽缸孔的形式设置于汽缸体的水套、和设置于汽缸盖的水套,并且具备通过水泵使冷却液经由这些水套和散热器并循环的冷却液路径的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所述汽缸体具有: 设置于汽缸列的一端侧,将冷却液导入至所述汽缸体的水套的导入部; 设置于所述导入部的附近,限制从所述导入部导入的冷却液流入所述汽缸体的水套的进气侧部分的节流部;和 设置于进气侧的汽缸列的中央部,从所述汽缸体的水套排出冷却液的排出部; 所述汽缸体的水套的排气侧部分形成为汽缸轴方向的上侧与下侧相比流路截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汽缸体的水套内以与其内壁部之间以及与外壁部之间设置间隔的形式配设隔离件; 所述节流部形成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周; 所述隔离件的排气侧部分形成为使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外壁部之间的间隔在汽缸轴方向的上侧的部分比下侧的部分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缸盖具有设置于汽缸列的另一端侧,且从所述汽缸盖的水套排出冷却液的排出部; 所述汽缸体的水套与所述汽缸盖的水套通过连通路相互连接; 所述冷却液路径具有: 绕过所述散热器,连接设置于所述汽缸盖的排出部与所述导入部的第一路径; 绕过所述散热器,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量的第一控制阀连接设置于所述汽缸盖的排出部与所述导入部的第二路径; 绕过所述散热器,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量的第二控制阀连接设置于所述汽缸体的排出部和所述导入部的第三路径;和 通过控制冷却液的流量的第三控制阀和所述散热器连接设置于所述汽缸盖的排出部与所述导入部的第四路径; 具备在暖机运行时使所述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闭阀,随着发动机温度的上升而使所述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依次开阀的冷却回路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径经由空调用加热器芯或EGR冷却器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汽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路径经由发动机油冷却器或自动变速器的油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汽缸体(30)具有:设置于汽缸列的一端侧,将冷却液(W)导入至水套(33)的导入部(36);设置于导入部(36)的附近,限制从导入部(36)导入的冷却液(W)流入水套(33)的进气侧部分的节流部(42);和设置于进气侧的汽缸列的中央部,从水套(33)排出冷却液(W)的排出部(37);水套(33)的排气侧部分形成为汽缸轴方向的上侧与下侧相比流路截面积大。
【IPC分类】F01P3-20, F02F1-14, F01P7-16, F02F1-10, F01P3-02
【公开号】CN104641092
【申请号】CN201480002477
【发明人】松本大典, 田畑大介, 内藤雅博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2日
【公告号】WO2014129145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