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476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其中增压空气冷却器具有可被增压空气穿流的冷却器模块并且通过进气管的第一孔口可插入该进气管中,其中该冷却器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壁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壁,它们沿着冷却器模块的主要膨胀方向延伸并且限定了冷却器模块的可穿流区域,其中进气管在三个侧面上包围着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可插入部件,因此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模块能够在进气管的内部被流体穿流,其中进气管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它们分别沿着冷却器模块的外壁中的一个延伸。
【背景技术】
[0002]在增压的马达中,增压空气冷却器通常被用来冷却增压空气。这一点是必须的,因为吸入的空气经过涡轮增压机中的压缩之后而被加热。这一点会降低吸入空气的密度。这会有效地降低燃烧室中的含氧量。
[0003]与压缩相比,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实现的冷却会增大密度,从中产生的后果是,吸入的空气将以更高的密度传输到内燃机的燃烧室中。对于更高密度的空气,燃烧所需的含氧量则更高。
[0004]为了通过吸入空气的冷却达到尽可能大的优点,适宜的是,将增压空气冷却器放置得离进气阀尽量近,以尽量避免空气的后继加热。
[0005]因此在汽车工业的现代应用中,增压空气冷却器已经被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管中。在此,增压空气冷却器大多通过侧面孔口插入进气管中,并且借助通常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紧密相连的接合凸缘固定在进气管上。
[0006]在该进气管的内部,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第二轴承可被设置在进气管的与插入孔相对而置的壁板上。
[0007]这种解决方式目前已被应用于具有三个和四个汽缸的直列发动机中。同样应用于具有V-形汽缸组(具有六个或八个汽缸)的内燃机中。
[0008]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通过这种构造方式进气管上的振荡和应力(其可能是由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法兰和进气管之间的非100%的公差而产生的)将会直接传递到增压空气冷却器上。
[0009]由于增压空气冷却器有时长度过长,并且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矩阵和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法兰之间才在出现精确的直角,所以增压空气冷却器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从中间位置中偏离开来的现象。增压空气冷却器越长,则这种从中心面中的偏离越明显O
[0010]这一点可能会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定位必须要求在进气管的相对侧面上具有第二轴承时引起巨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具有长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在吸管中只具有一个孔口的配置情况下。
[0011]此外,由于强烈出现的振荡,将长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只支承在两个支承位置上是不够的。
[0012]对于直列六缸发动机来说,就集成于进气管中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未来应用而言,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实施方式是受到限制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1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它还可使长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简单且稳固地安装在抽进气管中。此外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理念,它就出现的抖动和振动而言对增压空气冷却器是尤其有利的。
[00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一种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其他有利的改进方案。
[0015]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中的布局结构是有利的,其中增压空气冷却器具有可被增压空气穿流的冷却器模块并且通过进气管的第一孔口可插入该进气管中,其中该冷却器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壁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壁,它们沿着冷却器模块的主要膨胀方向延伸并且限定了冷却器模块的可穿流区域,其中进气管在三个侧面上包围着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可插入部件,因此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模块能够在进气管的内部被流体穿流,其中进气管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它们分别沿着冷却器模块的外壁中的一个延伸,其中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冷却器模块的第一外壁和/或第二外壁能够支撑在该第一突出部上。
[0016]此外还有利的是,第一和/或第二内表面的第一突出部分别具有阻尼元件,冷却器模块的第一外壁和/或第二外壁能够通过该阻尼元件实现支撑。因此,能够额外地使增压空气冷却器与在运行时出现的振荡隔离开来。这有助于延长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使用寿命O
[0017]此外还优选的是,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具有许多突出部,冷却器模块的第一外壁和/或第二外壁能够通过这些突出部实现支撑。通过这些突出部增加了支承位置的数量,增压空气冷却器能够支撑在这些支承位置上。这一点使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进气管内部的相对运动减少,并且使增压空气冷却器更强地抵抗抖动。
[0018]在备选的实施例中有利的是,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的大多数突出部都具有阻尼元件,冷却器模块的第一外壁和/或第二外壁能够通过该阻尼元件实现支撑。通过额外的阻尼元件,能够提高增压空气冷却器与进气管的隔离性,从而降低从外面作用在增压空气冷却器上的抖动。
[0019]还优选的是,至少第一突出部在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上的位置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自有形状和自有振动协调一致。由于支承位置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自有振动协调一致,能够将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振幅降至最低。这一点用来延长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这种布局结构能够避免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共振,它在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坏增压空气冷却器甚至进气管。
[0020]还有利的是,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的该至少第一突出部与进气管设计成一体。这在制造工艺中是尤其有利的。
[0021]此外还有利的是,冷却器模块的第一外壁和/或第二外壁具有第一弹性的阻尼元件,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二内表面能够通过该阻尼元件实现支撑。通过该阻尼元件,一方面加强了增压空气冷却器与进气管的隔离,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增压空气冷却器朝进气管内表面的密封,从而减少了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侧面流过的空气的份额。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借助实施例且参照附图详细地阐述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示出了:
[0023]图1(a)示出了装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的透视图;
[0024]图1 (b)示出了在移除状态下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0025]图2示出了图1(a)所示的安装状态下的进气管和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0026]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0027]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0028]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0029]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0030]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以及
[0031]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管的中心面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 (a)示出了进气管5的透视外部视图。该进气管5用来将空气引入图中未示出的内燃机中。通过在涡轮增压机或压缩机中对吸入空气的压缩,空气得到加热。其结果是,空气的密度被降低,进而可能导致内燃机的燃烧室的填充相对不足。在进气管5中加装了增压空气冷却器4,以便冷却通过进气管5传输到内燃机中的空气,并因此提高吸入空气在进气管中的密度。
[0033]在此没有详细描述进气管5的详细内部构造,因为这对本实用新型来说并非必要。从图1 (a)可以清楚地看到增压空气冷却器4在进气管5中的安装情况。
[0034]图1 (b)示出了安装的增压空气冷却器4。图1 (b)所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4在其构造方面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除了冷却器模块15以外,增压空气冷却器4还具有外部壁板7,该冷却器模块由多个被冷却剂穿流的冷却管构成,这些冷却管被待冷却的空气绕流。
[0035]在增压空气冷却器4的收集箱中的一个的侧面设置有法兰盘12。所述法兰盘被用来将增压空气冷却器4固定在进气管5上。此外,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还具有两个冷却剂连接支管16a、16b。
[0036]在增压空气冷却器4的与法兰盘12相对而置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中心元件17,它用来额外地将增压空气冷却器4支承在进气管5中。
[0037]在此没有详细描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其它详细构造,因为这对本实用新型来说并非必要。
[0038]在其它有利的实施例中,应用不同构造方式的不同增压空气冷却器也是可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