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10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井设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的固井过程中,套管居中度是影响固井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下入的管串上连接扶正装置是提高套管居中度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目前固井工程中常用的套管扶正装置主要有弹性扶正器和刚性扶正器两种。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20144803.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套管滚轮扶正器,涉及石油、天然气固井技术领域,该滚轮扶正器有扶正器主体,扶正器主体外侧和内侧均固定有多对滚轮,各对滚轮通过轴安装在扶正器主体上。内侧的滚轮通过扶正器主体上的孔凸出于扶正器内壁且滚轮平行于扶正器轴线;外侧的滚轮凸出于扶正器主体外端面且滚轮轴垂直于扶正器轴线。这种套管滚轮式扶正器使套管下入时与井壁的滑动配合,能有效减少下套管是的摩擦阻力。此外,内侧滚轮与套管之间也为滚动配合,当井径不规则时,能缓冲下套管过程中井壁对该扶正器产生的横向分力,从而能减轻遇阻冲击,保护套管不受磨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套管顺利下入。提高了石油、天然气固井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管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能够使套管顺利下放,还能够保证套管的居中度。

一种套管扶正装置,包括扶正装置本体和第一扶正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为套筒型,其内壁配合于油井套管,所述第一扶正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上并能够扶正油井套管,所述第一扶正部包括4个第一扶正单元,所述第一扶正单元均匀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扶正单元包括4个呈直线式排列的刚性扶正单体,所述刚性扶正单体固定设置在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刚性扶正单体包括扶正壁和支撑脚,所述扶正壁为弧状结构并与油井套管同轴,所述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和扶正壁之间,所述扶正壁的表面上还包括滚珠体,所述滚珠体能够转动的嵌在所述扶正壁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装置本体表面上还包括第一排通孔和第二排通孔,所述第一排通孔上部为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所述第一排通孔和第二排通孔之间为扶正装置本体中部,所述第二排通孔下部为扶正装置本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装置本体内壁上还包括防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扶正装置还包括第二扶正部,所述第二扶正部均匀环形排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磨层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内壁上的防磨挡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扶正部包括3排扶正单体,所述3排扶正单体分别均匀排布在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扶正装置本体中部和扶正装置本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单体包括4个扶正单元,所述扶正单元均匀阵列排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扶正装置本体中部和扶正装置本体底部,所述扶正单元位于每两个刚性扶正单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单元包括固定层、弹性层和扶正层,所述固定层固定贴合于所述扶正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层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层上,所述扶正层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层上,所述扶正层的外壁为弧形,所述扶正层与所述油井套管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扶正装置,通过配合设置扶正装置本体和第一扶正部,使所述套管扶正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配合设置刚性扶正单体和扶正单元,使所述套管扶正装置扶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扶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扶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扶正装置本体、11-第一排通孔、12-第二排通孔、13-防磨层、2-第一扶正部、21-第一扶正单元、211-刚性扶正单体、2111-扶正壁、2112-支撑脚、2113-滚珠体、3-第二扶正部、31-扶正单体、311-扶正单元、3111-同定层、3112-弹性层、3113-扶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一种套管扶正装置,包括扶正装置本体1和第一扶正部2,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为套筒型,其内壁配合于油井套管,所述第一扶正部2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并能够扶正油井套管,所述第一扶正部2包括4个第一扶正单元21,所述第一扶正单元21均匀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扶正单元21包括4个呈直线式排列的刚性扶正单体211,所述刚性扶正单体211固定设置在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刚性扶正单体211包括扶正壁2111和支撑脚2112,所述扶正壁2111为弧状结构并与油井套管同轴,所述支撑脚2112固定连接于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和扶正壁2111之间,所述扶正壁2111的表面上还包括滚珠体2113,所述滚珠体2113能够转动的嵌在所述扶正壁2111的表面上。

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表面上还包括第一排通孔11和第二排通孔12,所述第一排通孔11上部为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所述第一排通孔11和第二排通孔12之间为扶正装置本体中部,所述第二排通孔12下部为扶正装置本体底部。

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内壁上还包括防磨层13。

所述套管扶正装置还包括第二扶正部3,所述第二扶正部3均匀环形排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

所述防磨层13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内壁上的防磨挡条。

所述第二扶正部包括3排扶正单体31,所述3排扶正单体31分别均匀排布在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扶正装置本体中部和扶正装置本体底部。

所述扶正单体31包括4个扶正单元311,所述扶正单元311均匀阵列排布在所述扶正装置本体顶部、扶正装置本体中部和扶正装置本体底部,所述扶正单元311位于每两个刚性扶正单体211之间。

所述扶正单元311包括固定层3111、弹性层3112和扶正层3113,所述固定层3111固定贴合于所述扶正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层311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层3111上,所述扶正层3113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层3112上,所述扶正层3112的外壁为弧形,所述扶正层3112与所述油井套管同轴。

所述弹性层3112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