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372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注聚泵修理用的工具,是一种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
技术背景油田三次采油时,需要将聚合物通过注聚泵打入地层里,注聚泵的阀座需要经常 拆装,由于注聚泵工作条件差,阀座很容易锈死,再由于空间狭小,阀座不易拆卸,采用现有 的工具拆卸阀座费时、费力,容易损坏阀座,工作质量差,有时会造注聚泵不能正常工作,影 响油田生产,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可以方便、快捷的拆卸注聚 泵阀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阀座、缸套,阀座安装在缸套内,阀座内孔呈 圆锥形,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还有胀紧螺母、拆卸螺母、定位横梁、定位杆、拆卸杆、胀 紧块座、胀紧块、胀紧杆,胀紧块下部插入阀座内孔里,胀紧块下部外锥形圆孤面与阀座内 孔相配,胀紧块安装在胀紧块座的窗口处,胀紧块座上部与拆卸杆下部连接固定,拆卸杆套 装在胀紧杆外,胀紧杆下部为锥形,胀紧块下部内壁与胀紧杆下部锥形接触,拆卸杆穿过横 梁,横梁放入缸套上端口内,定位杆横向安装在横梁上,拆卸杆上部螺纹与拆卸螺母旋拧, 胀紧杆上部螺纹与胀紧螺母旋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旋拧胀紧螺母使胀紧块向外移动,胀紧块下部外锥形圆 孤面挂住阀座,再旋拧拆卸螺母,拆卸杆、胀紧块座、胀紧块上行,将阀座从缸套内拔出,因 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快捷的拆卸阀座,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不损坏阀座,工 作质量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由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胀紧螺母1、拆卸螺母2、定位横梁3、定位杆 4、拆卸杆5、胀紧块座6、胀紧块7、阀座8、胀紧杆9、缸套10组成,阀座8安装在缸套10内, 阀座8在缸套10内工作,阀座8内孔呈圆锥形,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胀紧块7下部插 入阀座8内孔里,胀紧块7下部外锥形圆孤面与阀座8内孔相配,胀紧块7安装在胀紧块座 6的窗口 11处,窗口 11有3-4个,均勻分布在胀紧块座6上,每个窗口 11里安装一个胀紧 块7,窗口 11使胀紧块7相对于胀紧块座6只能向内向外移动不能向上向下移动,胀紧块座 6上部与拆卸杆5下部连接固定,螺纹连接后再焊接牢固,拆卸杆5套装在胀紧杆9外,胀紧杆9下部为锥形,胀紧块7下部内壁与胀紧杆9下部锥形接触,拆卸杆5穿过横梁3,横梁3 放入缸套10上端口内,定位杆4横向安装在横梁3上,定位杆4使横梁3定位在缸套10的 上端口,定位杆4外端伸出后可以卡在注聚泵的凸件上使横梁3不旋转,拆卸杆5上部螺纹 与拆卸螺母2旋拧,旋拧拆卸螺母2时,拆卸杆5上行,旋拧胀紧螺母1时,胀紧杆9上行, 胀紧杆9上部螺纹与胀紧螺母1旋拧。 胀紧块7装入阀座8内前,胀紧块7下部内壁可以不与胀紧杆9下部锥形接触,胀 紧块7可以内移,使其外形尺寸变小可以进入阀座内,然后旋拧胀紧螺母1,使胀紧块7下部 内壁与胀紧杆9下部锥形接触,在锥面作用下胀紧块7向外移动,胀紧块7下部外锥形圆孤 面挂住阀座8,再旋拧拆卸螺母2,拆卸杆5、胀紧块座6、胀紧块7上行,将阀座8从缸套10 内拔出。
权利要求1. 一种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有阀座⑶、缸套(10),阀座⑶安装在缸套(10)内, 阀座(8)内孔呈圆锥形,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其特征是还有胀紧螺母(1)、拆卸螺母 (2)、定位横梁(3)、定位杆(4)、拆卸杆(5)、胀紧块座(6)、胀紧块(7)、胀紧杆(9),胀紧块 (7)下部插入阀座(8)内孔里,胀紧块(7)下部外锥形圆孤面与阀座(8)内孔相配,胀紧块 (7)安装在胀紧块座(6)的窗口(11)处,胀紧块座(6)上部与拆卸杆( 下部连接固定,拆 卸杆( 套装在胀紧杆(9)外,胀紧杆(9)下部为锥形,胀紧块(7)下部内壁与胀紧杆(9) 下部锥形接触,拆卸杆(5)穿过横梁(3),横梁(3)放入缸套(10)上端口内,定位杆⑷横 向安装在横梁(3)上,拆卸杆(5)上部螺纹与拆卸螺母(2)旋拧,胀紧杆(9)上部螺纹与胀 紧螺母⑴旋拧。
专利摘要一种注聚泵阀座拆卸装置,阀座安装在缸套内,阀座内孔呈圆锥形,胀紧块下部插入阀座内孔里,胀紧块安装在胀紧块座的窗口处,胀紧块座上部与拆卸杆下部连接固定,拆卸杆套装在胀紧杆外,胀紧杆下部为锥形,胀紧块下部内壁与胀紧杆下部锥形接触,拆卸杆穿过横梁,横梁放入缸套上端口内,定位杆横向安装在横梁上,拆卸杆上部螺纹与拆卸螺母旋拧,胀紧杆上部螺纹与胀紧螺母旋拧。旋拧胀紧螺母使胀紧块向外移动,胀紧块下部外锥形圆孤面挂住阀座,再旋拧拆卸螺母,拆卸杆、胀紧块座、胀紧块上行,将阀座从缸套内拔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快捷的拆卸阀座,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不损坏阀座,工作质量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04B53/22GK201836042SQ20102050322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2日
发明者于培晓, 张延智, 张春来, 朱猛, 李军, 聂红英 申请人: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