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泵体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542487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泵体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压缩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泵体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又称双转子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在偏心曲轴上有两个夹角为180°的偏心部,每个偏心部上装有滚子(又称转子或活塞)。两个气缸呈180°交错吸气、压缩和排气。由于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能有效平衡压缩机转子的不平衡惯性力,具有运转平稳、振动低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空调压缩机中。尽管双缸变频压缩机有其性能优势,但双缸变频压缩机在技术和生产上的难度则大得多,其中的泵体装配就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双缸泵体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压缩机的性能与寿命。现有双缸压缩机泵体装配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以三洋公司为代表的S装配方案,其要点是上、下气缸分开定心,再将上、下气缸合心的装配方案;第二种是以松下万宝公司为代表的W装配方案,其要点是上、下气缸分开定心,泵体隔板用销钉固定在上气缸上,再将上、下气缸合心的装配方案;第三种是以日立公司为代表的R装配方案,其要点是上气缸、下气缸、下法兰层层叠加的定心方案。通过对三家公司装配方案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对于S方案,下气缸与上气缸组装后,偏心间隙、泵体隔板和滚动活塞端面密封距离无法控制;对于W方案,解决了泵体隔板的泄漏损失问题,但是气缸、泵体隔板上的销钉孔加工精度高,而且仍然存在下气缸的偏心间隙无法测量的问题;R方案解决了下气缸的偏心间隙无法测量的问题,但是泵体隔板的泄漏损失未解决。这三种方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螺钉连接在气缸上,当紧固螺钉时,会导致气缸产生一定的变形,进而影响气缸的端面密封性和压缩机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泵体的装配方法,该泵体装配方法及结构克服现有双缸压缩机泵体装配方法及结构存在的缺点,既保证了泵体装配质量,又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上气缸与上法兰偏心装配,形成第一组件;步骤二,将下气缸与隔板同心装配,形成第二组件;步骤三,将曲轴和上滚子分别装入第一组件中,将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中的上法兰偏心装配,并将第一组件固定在第二组件的隔板上,形成第三组件;步骤四,将下法兰与第三组件同心装配,形成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进一步地,步骤一中,上气缸与上法兰之间用第一螺钉固定。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隔板用第二螺钉固定在下气缸上。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用第三螺钉将第一组件固定在第二组件的隔板上。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下法兰分别用第四螺钉固定在上气缸上,用第五螺钉固定在隔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滚子安装步骤将上滚子安装在曲轴的上偏心圆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滚子安装步骤将下滚子安装在曲轴的下偏心圆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测量步骤测量上滚子的外径到曲轴的长轴异侧外径的最大距离Xmax,测量下滚子的外径离曲轴短轴同侧的最大距离Ymax。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测量步骤,测量上气缸内圆到对向一侧上法兰的内圆的距离X,根据测量出的X和Xmax的差值§,调整上法兰与上气缸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测量步骤,测量下气缸内圆到曲轴的短轴同侧外圆的距离Y,根据测量出的Y和Ymax的差值£,调整第二组件与上法兰的相对位置。以及,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包括第一组件,包含偏心装配在一起的上气缸和上法兰;第二组件,包含同心装配在一起的下气缸与隔板;第三组件,包括组合的第二组件和第一组件,其中,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中的上法兰偏心装配,第一组件固定在第二组件中的隔板上;下法兰,与第三组件装配在一起。进一步地,上气缸与上法兰之间用第一螺钉固定。进一步地,隔板用第二螺钉固定在下气缸上。进一步地,第二螺钉是沉头螺钉,沉孔位于隔板中。进一步地,用第三螺钉将第一组件固定在第二组件的隔板上。进一步地,下法兰分别用第四螺钉固定在上气缸上,用第五螺钉固定在隔板上。进一步地,上滚子安装在曲轴的上偏心圆上。进一步地,下滚子安装在曲轴的下偏心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在泵体装配时及装配后的上、下气缸偏心间隙仍可以测量,降低因拧紧螺钉而导致的气缸变形,提高泵体效率,从而能提高压缩机整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示出了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一个实施例的曲轴和上、下滚子连接结构的示意 阅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组件的示意图;
阅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组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一个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装配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步骤一、如图I所示,将上滚子(滚动活塞)10安装在曲轴11的上偏心圆上,用精密测量仪测量上滚子10外径到曲轴的长轴异侧外径的最大距离Xmax ;将下滚子12插入到曲轴11下偏心圆上,测出下滚子的外径离曲轴的短轴同侧的最大距离Ymax。步骤二、如图2所示,组装上法兰21和上气缸22,用精密量仪测量上气缸22内圆到对向一侧上法兰21内圆的距离X;调整上法兰21与上气缸22位置,使§ =X-Xmax值处于一定范围内,固定上法兰21和上气缸22,用两颗第一螺钉23固定,装配出第一组件20。步骤三、如图3所示,组装下气缸32和隔板31,调整位置,使下气缸32和中隔板31同心;用两颗第二螺钉33固定,装配出第二组件30。其中第二螺钉33可为沉头螺钉,沉头位于隔板中。步骤四、如图4所示,将曲轴11、上滚子10和滑片(图中未画出)装入第一组件20中,可人工检测上滚子10和上气缸22之间间隙;然后放入第二组件30,用精密量仪测量下气缸32内圆到曲轴11短轴同侧外圆的距离Y,调整第二组件30与上法兰21的相对位置,使£= Y-Ymax值处于一定范围内,用两颗第三螺钉41将第一组件20固定在第二组件30的隔板31上,装配出第三组件40。上述步骤二和步骤四中§和£间隙范围为10μπι-30μπι,在气缸中不同的位置根据技术需要取不同间隙值。如对于某款压缩机(QXAS-B110zX030),定义气缸中滑片槽位置角度为0°,一般控制15°处的间隙2(^111-3(^111,105°处的间隙10 μ m_20 μ m,195°处的间隙为20 μ m-30 μ m。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设计。步骤五、如图5所示,在第三组件40中放入下滚子12和滑片(图中未画出),检测下气缸32和下滚子12之间间隙;在旋转曲轴11的条件下进行下法兰52与第三组件40装配,下法兰52分别用第四螺钉51固定在上气缸22上,用第五螺钉53固定在中隔板31上。以上步骤中,步骤二和步骤三可以以任意顺序安排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转式双缸压缩机泵体,其包括用第四螺钉51和第五螺钉53固定在一起的下法兰52和第三组件40,该第三组件40包括第一组件20和第二组件30,第一组件20通过两颗第三螺钉41固定在第二组件30的中隔板31上,该第一组件20包括用两颗第一螺钉23固定的上气缸22与上法兰21,该第二组件30包括用两颗第二螺钉33固定的下气缸32与中隔板31。参见图5,优选地,第一组件20中的上法兰21通过短螺钉55连接在上气缸22上,在与短螺钉的相对位置上,下法兰52通过长螺钉51连接到上气缸22上,在上气缸22上设有螺纹孔,与短螺钉55和长螺钉51螺纹连接,下气缸32和隔板31上设有通孔,供长螺钉51穿过。在另一侧,上法兰21通过一颗中螺钉54连接到隔板31上,下法兰52通过另一中螺钉53连接到隔板31上,两颗中螺钉相对设置,隔板31上设有螺纹孔,与两颗中螺钉连接,上气缸22和下气缸32上设有通孔,供两颗中螺钉穿过。本发明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装配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泵体装配方案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I、在下气缸偏心装配时采取了新的固定方式,装配后的偏心间隙仍可以测量,从而能保证产品质量。2、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通过螺钉在隔板上实现螺纹连接,可有效降低因拧紧螺钉而导致的气缸变形,提高泵体装配质量,有利于提高压缩机COP和可靠性。3、由于将螺钉连接在隔板上,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气缸高度,实现气缸结构扁平化设计,减小泵体径向泄露,提高泵体效率。4、特别地,本装配方案应用于采用点焊隔板方式固定泵体的双缸压缩机时,由于实现了隔板和整个泵体的同心装配,因此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隔板与滚动活塞间端面密封距离,而且在焊隔板固定泵体时,可提高电机定、转子同轴度,减小压缩机运行时的振动,提高了整机质量与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上气缸(22)与上法兰(21)偏心装配,形成第一组件(20);步骤二,将下气缸(32)与隔板(31)同心装配,形成第二组件(30);步骤三,将曲轴(11)和上滚子(10)分别装入所述第一组件(20)中,将所述第二组件(30)与所述第一组件(20)中的所述上法兰(21)偏心装配,并将所述第一组件(20)固定在所述第二组件(30)的所述隔板(31)上,形成第三组件(40);步骤四,将下法兰(52)与所述第三组件(40)同心装配,形成所述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上气缸(22)与所述上法兰(21)之间用第一螺钉(2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隔板(31)用第二螺钉(33)固定在所述下气缸(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用第三螺钉(41)将所述第一组件(20)固定在所述第二组件(30)的所述隔板(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下法兰(52)分别用第四螺钉(51)固定在所述上气缸(22)上,用第五螺钉(53)固定在所述隔板(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滚子(10)安装步骤将所述上滚子(10)安装在所述曲轴(11)的上偏心圆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滚子(12)安装步骤将所述下滚子(12)安装在所述曲轴(11)的下偏心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测量步骤测量所述上滚子(10)的外径到所述曲轴(11)的长轴异侧外径的最大距离Xmax,测量所述下滚子(12)的外径离所述曲轴(11)的短轴同侧的最大距离Ymax。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测量步骤,测量所述上气缸(22)内圆到对向一侧所述上法兰(21)的内圆的距离X,根据测量出的X和Xmax的差值§,调整所述上法兰(21)与所述上气缸(22)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测量步骤,测量所述下气缸(32)内圆到所述曲轴(11)的短轴同侧外圆的距离Y,根据测量出的Y和Ymax的差值£,调整所述第二组件(30)与所述上法兰(21)的相对位置。
11.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20),包含偏心装配在一起的上气缸(22)和上法兰(21);第二组件(30),包含同心装配在一起的下气缸(32)与隔板(31);第三组件(40),包括组合的所述第二组件(30)和所述第一组件(20),其中,所述第二组件(30)与所述第一组件(20)中的上法兰(21)偏心装配,所述第一组件(20)固定在所述第二组件(30)中的所述隔板(31)上;下法兰(52),与所述第三组件(40)装配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缸(22)与所述上法兰(21)之间用第一螺钉(23)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1)用第二螺钉(33)固定在所述下气缸(3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钉(33)是沉头螺钉,沉孔位于所述隔板(31)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用第三螺钉(41)将所述第一组件(20)固定在所述第二组件(30)的所述隔板(3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52)分别用第四螺钉(51)固定在所述上气缸(22)上,用第五螺钉(53)固定在所述隔板(3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曲轴(11)和安装在所述曲轴(11)的上偏心圆上的上滚子(10),所述上滚子(10)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20)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曲轴(11)和安装在所述曲轴(11)的下偏心圆上的下滚子(12),所述下滚子(12)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30)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及泵体的装配方法。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上气缸与上法兰偏心装配,形成第一组件;步骤二,将下气缸与隔板同心装配,形成第二组件;步骤三,将曲轴和上滚子分别装入第一组件中,将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中的上法兰偏心装配,将第一组件固定在第二组件的隔板上,形成第三组件;步骤四,下法兰与第三组件装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在泵体装配时,装配后的上、下气缸偏心间隙仍可以测量,降低因拧紧螺钉而导致的气缸变形,提高泵体效率,从而能提高压缩机整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F04C23/00GK102953994SQ20111025174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余冰, 王伟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