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7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涡旋式压缩机有关,特别与适用于混合动力车的空调系统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中的进排气孔设置方式位于双向静涡旋盘上方的进排气盖内,位置复杂,,涡旋盘上方进气是进排气盖至前壳体边进入,然后到电机壳体内,形成多组小孔,不但进气量少,而且加工难度高,特别是双向静进气无法对电动涡旋盘内的电机实施冷却,造成电机发热大、易损坏,工效低等不足。怎样改进混合动力车中的双动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使其设计更合理、加工更方便、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方便、装配容易、调节可靠、减小运行噪音、增强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双向静涡旋盘、电机壳体,排气盖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节套体连接在双向静涡旋盘上,第一端受动力源带动的第一主轴的带第一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前壳体内,第一动涡旋盘装在第一偏心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第一端受电机带动的第二主轴的带第二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节套体内,第二动涡旋盘装在第二偏心盘上,双向静涡旋盘的两端面上分别有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上的动涡旋线体配合的第一静涡旋线体、第二静涡旋线体,双向静涡旋盘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间分别有第一低压腔、第二低压腔,排气盖上有高压腔,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互不相通的将第一、第二低压腔分别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一排气孔通道、第二排气孔通道,第一排气孔通道垂直于高压腔,第二排气孔通道倾斜于高压腔,本发明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双向分别靠各自的动力源带动动涡旋盘相对于双向静涡旋盘工作,动涡旋盘相对双向静涡旋盘作高速平行圆周平动压缩气体,两对涡旋盘组分别从各自端工作压缩气体,其排气从双向静涡旋盘的各自排气孔通道排出,优化了排气通道的走向,使排气腔有较大空间布置简易的密封圈来密封高压气体,排气端上有整体的双向阀片盖住两排气孔,工作时根据使用的动力源不同而分别从各自的排气孔打开排气,互不影响。上述的电机壳体上有进气孔,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与前壳体相通的进气道,节套体上有与进气道相通的进气孔。上述的双向静涡旋盘与排气盖间有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的长圆形密封圈。上述的排气盖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上述的第一主轴的第一端装有带离合器吸盘的离合器。上述的第二主轴上装有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转子,位于电机转子周边的电机定子。本发明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结构简单,进、排气通道优化,实现了电机冷却,加工方便,节约成本,配套件通用性强,采购与组装方便,可用燃油汽车带动工作或电动汽车电源带动工作。经试验对比,降低了整机噪音,减少了成本,方便了装配调节,显著地增强了整机的可靠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I为本发明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向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的A— A剖视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6为图I中的双向静涡盘与排气盖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I中的前壳体端一对涡旋盘配合工作图。图8为图I中的电机壳体端一对涡旋盘配合工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I 图8,本实施例I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有通过螺栓依次连接的前壳体I、双向静涡旋盘2、电机壳体3。排气盖4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节套体5连接在双向静涡旋盘上。通过第一端上的离合器吸盘6的离合器7受动力源带动的第一主轴 8的带第一偏心盘9的第二端伸入前壳体内。第一动涡旋盘10装在第一偏心盘9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第一端受电机带动的第二主轴11的带第二偏心盘12的第二端伸入节套体内。第二动涡旋盘13装在第二偏心盘12上,双向静涡旋盘的两端面上分别有与第一、第二动涡轮盘上的第一动涡旋线体10 — I、第二动涡旋线体13 — I配合的第一静涡旋线体2— I、 第二静涡旋线体2—2。双向静涡旋盘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间分别有第一低压腔10 — 2、第二低压腔13— 2。双向静涡旋盘与排气盖间有高压腔4一I。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互不相通的将第一、第二低压腔分别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一排气孔通道2— 3、第二排气孔通道2— 4。第一排气孔通道垂直于高压腔,第二排气孔通道倾斜于高压腔。电机壳体上有进气孔3—I。 排气盖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4一2。第二主轴上装有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转子3—2,位于电机转子周边的电机定子3—3。参见图2 图5,双向静涡旋盘2的两面分别有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上的第一动涡旋线体、第二动涡旋线体配合的第一、第二静涡旋线体2—1、2— 2,分别与电机壳体进气孔连通的三个长圆形进气通道孔2— 5,互不相通的第一、第二排气孔通道2— 3、2— 4。前壳体端的双向静润旋盘上第一排气孔通道2一3为垂直排列,电机壳体端双向静润旋盘排气孔通道2— 4为倾斜排列,优化了排气通道的走向,使排气腔有较大空间布置简易的长圆形密封圈2—6来密封高压气体。节套体上有与双向静涡旋盘的长圆形进气通道孔相通的进气孔。图6为双向静涡旋盘与排气盖配合的排气位置结构示意图。排气盖4内有排气高压腔4一I,设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4一2,排气孔上有阀片压板4一-3将阀片4一4盖住, 排气时可冲开阀片排气,排出的高压气体不能反向进入排气孔。排气盖4与双向静涡旋盘 2的上端面间设有长圆形密封圈2— 6来密封高压气体。图7是前壳体端的一对涡旋盘工作平面的相对位置,第一动涡旋盘上的第一动涡旋线体10 — I与双向静涡旋盘2上的第一静涡旋线体2— I相互配合压排气体10— 3,从双向静涡旋盘2上的第一排气孔通道2— 3排出气体。
图8是电机壳体端的一对涡旋盘工作平面的相对位置。第二动涡旋盘13上的第二动涡旋线体13 — I与双向静涡旋盘2上的第二静涡旋线体2—2相互配合压排气体13— 3,从双向静涡旋盘2上的第二排气孔2— 4排出气体。本发明工作时,第一主轴通过离合器受动力源带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动涡旋盘工作,或电源电机通过第二主轴带动第二动涡旋盘工作。当第一主轴受动力源带动时,进气排气通道走向是进气从电机壳体上的进气孔进入,通过节套体上的进气孔、双向静涡旋盘上的一组三长圆形进气孔进气通道进入第一动涡旋盘上的第一动涡旋线体的第一低压腔内,第一动涡旋盘上的第一动涡旋线体与双向静涡旋盘上的第一静涡旋线体相互配合工作,压排气体,经第一排气孔通道排入到排气盖的高压腔内,完成排气输出到空调系统的工作。当第二主轴受电机带动时,进气从电机壳体通道进入第二动涡旋盘上的第二动涡旋线体的低压腔内,第二动涡旋盘的第二动涡旋线体与双向静涡旋盘2的第二静涡旋线体相互配合工作,压排气体,经第二排气孔通道排入到排气盖的高压腔内,完成排气输出到空调系统的工作。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双向静涡旋盘、电机壳体, 排气盖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节套体连接在双向静涡旋盘上,第一端受动力源带动的第一主轴的带第一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前壳体内,第一动涡旋盘装在第一偏心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第一端受电机带动的第二主轴的带第二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节套体内,第二动涡旋盘装在第二偏心盘上,双向静涡旋盘的两端面上分别有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上的动涡旋线体配合的第一静涡旋线体、第二静涡旋线体,双向静涡旋盘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间分别有第一低压腔、第二低压腔,排气盖上有高压腔,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互不相通的将第一、第二低压腔分别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一排气孔通道、第二排气孔通道,第一排气孔通道垂直于高压腔,第二排气孔通道倾斜于高压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电机壳体上有进气孔,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与前壳体、电机壳体相通的进气道,节套体上有与进气道相通的进气孔。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双向静涡旋盘与排气盖间有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长圆形的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排气盖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一主轴的第一端装有带离合器吸盘的离合器。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二主轴上装有位于电机壳体内的转子,位于电机转子周边的电机定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混合动力车空调系统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双向静涡旋盘、电机壳体,第一端受动力源带动的第一主轴的带第一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前壳体内,第一动涡旋盘装在第一偏心盘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第一端受电机带动的第二主轴的带第二偏心盘的第二端伸入节套体内,第二动涡旋盘装在第二偏心盘上,双向静涡旋盘的两端面上分别有与第一、第二动涡轮盘上的动涡旋线体配合的第一、第二静涡旋线体,双向静涡旋盘与第一、第二动涡旋盘间分别有低压腔,装在双向静涡旋盘上的排气盖上有高压腔,双向静涡旋盘上有互不相通的将第一、第二低压腔分别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一、第二排气孔通道。加工方便、噪音小、调节可靠。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2588278SQ20121005222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乔建设 申请人:乔建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