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增压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76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增压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流体增压传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流体增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为流体增压的装置是各种泵,如离心泵、轴流泵、旋涡泵等,泵与马达连接,构成动能转换或传递系统。但是现有的泵受结构及工艺水平的影响,效率仅在20-78%之间,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0003]离心泵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的,高速旋转的叶轮带动水转动,将水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离心泵工作特性曲线较陡,高效率区间太窄。效率只在扬程流量设计点上,达到最大值,偏离效率点,效率骤降,离心泵的缺点是扬程低、无自吸能力。使用上局限性大,当液体粘度加时,泵的流量、扬程、吸程和效率都会显着地降低。离心泵在小流量、高扬程的情况下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小流量离心泵的泵体流道很窄,制造困难,同时效率低。[0004]轴流泵的叶轮在圆管形泵壳内旋转,并把旋转运动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靠叶片产生的升力将流体引到出口,是轴向进,轴向出,轴流泵流量范围很大,但是扬程却很低。泵的流量_扬程、流量_轴功率特性曲线在小流量区较陡,在小流量区运行很不稳定。·[0005]旋涡泵主要由叶轮、泵体和泵盖组成。叶轮是一个圆盘,圆周上的叶片呈放射状均匀排列。泵体和叶轮间形成环形流道,当叶轮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内液体的圆周速度大于流道内液体的圆周速度,故“环形流动”。又由于自吸入口至排出口液体跟着叶轮前进,这两种运动的合成结果,就使液体产生与叶轮转向相同的“纵向旋涡”,旋涡泵比其它叶片泵扬程高,但由于流道内液体是通过液体撞击而传递能量。同时也造成较大撞击损失,因此旋涡泵的效率比较低,最高不超过55%,大多数旋涡泵的效率在20-40%,妨碍了它向大功率方向发展。此外,旋涡泵具有陡降的扬程特性曲线,旋涡泵叶轮和泵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要求较严给加工和装配工艺带来一定困难。[0006]上述的各种泵都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把能量传递给流道内的液体。叶轮的旋转会产生轴向和径向的力,而轴向和径向的力只能有一部分传递给液体,也就是叶轮产生的扭矩有一部分作了无用功,加之叶片与液体之间摩擦也会消耗能量,因此能量损失很大,效率很低,而且这些泵的应用范围较窄,使用局限性较大,使用工况(流量、扬程、吸程等)一旦改变,无法保持高效运行。为适应不同工况,需要不同流量、不同扬程,多种规格,无法做到一机多用,因此,急需研制出一种全新结构的流体增压装置。实用新型内容[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具有流量大、 扬程高、吸力大、效率高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有很宽泛的高效运行区间,不同工况(流量、扬程、吸程)下均可保持高效率运行,可逆向做功,适用于传输各种流体介质。[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9]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包括四个泵体、隔板组件、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中心轴以及流体汇总匣仓,其特征是四个泵体结构相同,每个泵体由壳体、偏心套、转子、挡板、 活塞组成,壳体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壳体下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流体输入通道设置有上游口和下游口,流体排出通道设置有上游口和下游口,流体输入通道的上游口与工作腔连通,流体排出通道的上游口与工作腔连通, 转子布置在工作腔中,转子为圆柱形,具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前、后轴承室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偏心套也为圆柱形,具有偏心孔,偏心套穿置在转子的中心孔中,偏心套外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轴承的内圈紧配合,转子的底端设置有 C形豁口凹槽,活塞布置在活塞腔中,活塞为长方体形,活塞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C 形豁口凹槽、V形豁口凹槽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为矩形,挡板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 挡板的下端有连体的下限位轴,上限位轴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中,下限位轴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中,上限位轴与C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与V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四个泵体共用中心轴,中心轴穿置在四个泵体的偏心套的偏心孔中,中心轴上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键槽,每个键槽空间相位角相差90度,四个键槽中分别设置有一号键、二号键、三号键、 四号键,四个泵体的偏心套分别通过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键与中心轴连接,每对相邻的泵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由隔板和油封组成,油封嵌入在隔板上部的轴孔中,油封套在中心轴上,最外端两个泵体的外端口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前、后端 盖组件连接,前端盖组件由前端盖和安装在前端盖轴承室内的轴承构成,后端盖组件由后端盖和安装在后端盖轴承室内的轴承构成,所述中心轴的前、后轴头分别由前、后端盖轴承室中的轴承支承,中心轴的前轴头外露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流体汇总匣仓布置在四个泵体的下方,四个泵体通过底法兰盘与流体汇总匣仓的顶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流体汇总匣仓内设置有两个仓室,其中一个为进液仓室,另一个为出液仓室,进液仓室与四个泵体的流体输入通道的下游口连通,出液仓室与四个泵体的流体排出通道的下游口连通。所述前端盖轴承室内设置有密封部件,后端盖轴承室内也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由油封构成。[0010]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0011](I)、构思独特,本装置由静止的泵壳和旋转的转子组成,靠泵壳内的转子与流体接触的一侧将能量以静压力形式直接作用于流体,并借旋转转子的挤压作用排出流体,同时在另一侧留出空间,形成低压,使流体连续吸入,自吸力大、扬程高,流量大,排液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效率高。[0012](2)、本装置是利用工作腔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输送流体,通过挤压传递动能,扭矩损失极小,效率可达94%、机械摩擦很小,转子与被输送的流体的摩擦也很小,因此摩擦造成的损失极小,原始能量(动力源提供的能量)转换率达99% ;容积效率为98%以上;时空利用率为99% ;与现有的各种叶片泵相比,本装置的各项性能都优势明显。[0013](3)、可逆向做工,当输入旋转方向相反时,原进口变为出口 ;原出口变为进口,其于效果相同;[0014](4)、对在压力、介质、转速、流量的要求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0015]I、在压力的适应性上是低压无下限限制;高压只与所使用材料的承受力有关。而且在此之间可自由选择使用压力;[0016]2、在介质的适应性上是介质即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是气体和液体二者混4合体均可适应;[0017]3、在转速的适应性上是大于零转即可做工,高转速时只与所使用材料的承受力有关。在此之间可自由选择使用转速;[0018]4、在流量的适应性上是在压力(扬程)相同时每旋转一周流量相同,总流量只与转数有关。单位时间内流量的计算方式为[0019]L (总流量)=Ll (每周流量)Xh (转数)[0020](5)、自吸吸程可达9米左右,单级扬程可达千米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几十倍。


[0021]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图I的正式图。[0023]图3是图I的后视图。[0024]图4是图I的仰视图。[0025]图5是图I的分解图。[0026]图6是图4的分解图。[0027]图7是图2的A-A剖视图。[0028]图8是图2的B-B剖视图。[0029]图9是图2的C-C剖视图。[0030]图10是图2的D-D剖视图。[0031]图11是图2的E-E剖视图。[0032]图12是图I的侧视图。[0033]图13是图12的F-F剖视图。[0034]图14是各部件从前向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35]图15是各部件从后向前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36]图16是一号泵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37]图17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0038]图18是四号泵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39]图19是前端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40]图20是后端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41]图21是隔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42]图22是泵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0043]图23是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24是图23所示中心轴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25是图24所示中心轴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0046]图26是四个泵体的偏心套与中心轴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0047]图27是图26的仰视图。[0048]图28是图26的正视图。[0049]图29是图27的G-G剖视图。[0050]图30是图27的H-H剖视图。图31是图27的K-K剖视图。[0052]图32是图27的N-N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图中标号[0054]I泵体2泵体 3泵体 4泵体[0055]5隔板组件6前端盖组件 7后端盖组件[0056]8中心轴801前轴头 802后轴头[0057]9匣仓901 开口 902 开口 903 法[0058]900周边法兰盘10外壳[0059]101侧法兰盘102侧法兰盘 103底法兰盘[0060]11偏心套111偏心孔 112键槽[0061]12转子120C形豁口凹槽121中心孔[0062]122前轴承室123后轴承室[0063]124前轴承125后轴承[0064]13挡板131上限位轴132下限位轴[0065]14活塞140V形豁口凹槽[0066]15工作腔16活塞腔[0067]17流体输入通道171上游口172下游口[0068]18流体排出通道181上游口182下游口[0069]19耐磨衬板20外壳[0070]201侧法兰盘202侧法兰盘203底法兰盘[0071]21偏心套211偏心孔212键槽[0072]22转子220C形豁口凹槽221中心孔[0073]224前轴承225后轴承[0074]23挡板231上限位轴232下限位轴[0075]24活塞240C形豁口凹槽[0076]25工作腔26活塞腔[0077]27流体输入通道271上游口272下游口[0078]28流体排出通道281上游口282下游口[0079]29耐磨衬板30外壳[0080]301侧法兰盘302侧法兰盘303底法兰盘[0081]31偏心套311偏心孔312键槽[0082]32转子320C形豁口凹槽321中心孔[0083]324前轴承325后轴承[0084]33挡板331上限位轴332下限位轴[0085]34活塞340C形豁口凹槽[0086]35工作腔36活塞腔0087]37流体输入通道371上游口372下游口0088]38流体排出通道381上游口382下游口0089]39耐磨衬板40外壳0090]401侧法兰盘402侧法兰盘403底法兰盘0091]41偏心套411偏心孔412键槽0092]42转子420C形豁口凹槽421中心孔0093]422前轴承423后轴承室0094]424前轴承425后轴承0095]43挡板431上限位轴432下限位轴0096]44活塞440C形豁口凹槽0097]45工作腔46活塞腔0098]47流体输入通道471上游口472下游口0099]48流体排出通道481上游口482下游口0100]49耐磨衬板50隔板501侧法兰盘0101]51油封52阶梯孔0102]61前端盖601侧法兰盘603底法兰盘0103]62轴承63油封0104]64压板65螺钉66轴承室0105]67密封圈槽0106]71后端盖701侧法兰盘703底法兰盘0107]72轴承73油封0108]74压板75螺钉76轴承室0109]77密封圈槽0110]81 一号键 82二号键 83三号键84四号键0111]85键槽 86键槽 87键槽88键槽0112]91进液仓室 92出液仓室 93进液管接头0113]94进液管接头95出液管接头96出液管接头0114]97开口 98开口 99螺栓紧固件0115]请参照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新型是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包括四个泵体1、2、3、4、隔板组件5、前端盖组件6、后端盖组件7、中心轴8以及流体汇总匣仓9,四个泵体1、2、3、4结构相同,请参照图7和图16,一号泵体I由壳体10、偏心套11、转子12、挡板13、活塞14组成,壳体10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15,壳体10下部设置有活塞腔16,活塞腔16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17、18如图22所示,流体输入通道17设置有上游口 171和下游口 172,流体排出通道18 设置有上游口 181和下游口 182,流体输入通道17的上游口 171与工作腔15连通,流体排出通道18的上游口 181与工作腔15连通,转子12布置在工作腔15中,转子12为圆柱形, 转子12的中部开有轴向的中心孔121,转子1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122、 123,前、后轴承室122、123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124、125如图13所示,偏心套11也为圆柱形,偏心套11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111,偏心孔111带有键槽112,偏心套11穿置在转7子12的中心孔121中,偏心套11外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轴承124、125的内孔紧配合,转子12的底端设置有C形豁口凹槽120,活塞14布置在活塞腔16中,活塞腔16的内壁面设置有U形的耐磨衬板19,活塞14为长方体形,活塞14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140,C 形豁口凹槽120、V形豁口凹槽140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13为矩形,挡板13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131,挡板13的下端有连体下限位轴132,上限位轴131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 120中,下限位轴132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140中,上限位轴131与C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132与V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0116]请参照图8、图11,二号泵体2与一号泵体I的结构完全相同,二号泵体2由壳体20、偏心套21、转子22、挡板23、活塞24组成,壳体20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25,壳体 20下部设置有活塞腔26,活塞腔26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27、28,流体输入通道27设置有上游口 271和下游口 272,流体排出通道28设置有上游口 281和下游口 282,流体输入通道27的上游口 271与工作腔25连通,流体排出通道28的上游口 281与工作腔25连通,转子22布置在工作腔25中,转子22为圆柱形,转子22的中部开有轴向的中心孔221,转子2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前、后轴承室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224、225如图13所示,偏心套21也为圆柱形,偏心套21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211,偏心孔211带有键槽212,偏心套21穿置在转子22的中心孔221中,偏心套21外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轴承224、225的内孔紧配合,转子22的底端设置有C形豁口凹槽220,活塞24布置在活塞腔26中,活塞腔26的内壁面设置有U形的耐磨衬板29,活塞24为长方体形,活塞 24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240,C形豁口凹槽220、V形豁口凹槽240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23为矩形,挡板23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231,挡板23的下端有连体下限位轴 232,上限位轴231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220中,下限位轴232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240中, 上限位轴231与C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232与V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0117]请参照图9,三号泵体3与一号泵体I的结构完全相同,三号泵体3由壳体30、偏心套31、转子32、挡板33、活塞34组成,壳体30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35,下部设置有活塞腔36,活塞腔36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37、38,流体输入通道37设置有上游口 371和下游口 372,流体排出通道38设置有上游口 381和下游口 382,流体输入通道37的上游口 371与工作腔35连通,流体排出通道38的上游口 381与工作腔35连通,转子32布置在工作腔35中,转子32为圆柱形,转子32的中部开有轴向的中心孔321,转子32 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前、后轴承室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3 24、3 2 5如图 13所示,偏心套31为圆柱形,偏心套31开有轴向的偏心孔311,偏心孔311带有键槽312, 偏心套31穿置在转子32的中心孔321中,偏心套31外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轴承324、325 的内孔紧配合,转子32的底端设置有C形豁口凹槽320,活塞34布置在活塞腔36中,活塞腔36的内壁面设置有U形的耐磨衬板39,活塞34为长方体形,活塞34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340,C形豁口凹槽320、V形豁口凹槽340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33为矩形,挡板33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331,挡板33的下端有连体下限位轴332,上限位轴331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320中,下限位轴332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340中,上限位轴331与C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332与V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0118]请参照图10,四号泵体4与一号泵体I的结构完全相同,四号泵体4由壳体40、 偏心套41、转子42、挡板43、活塞44组成,壳体40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45,壳体40下部设置有活塞腔46,活塞腔46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47、48,流体输入通道47设置有上游口 471和下游口 472,流体排出通道48设置有上游口 481和下游口 482, 流体输入通道47的上游口 471与工作腔45连通,流体排出通道48的上游口 481与工作腔 45连通,转子42布置在工作腔45中,请参照图10、图18,转子42为圆柱形,转子42的中部开有轴向的中心孔421,转子4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前、后轴承室422、 423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424、425如图13所示,偏心套41也为圆柱形,偏心套41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411,偏心孔411带有键槽412,偏心套41穿置在转子42的中心孔421中, 偏心套41外圆的两端与前、后轴承424、425的内孔紧配合,转子42的底端设置有C形豁口凹槽420,活塞44布置在活塞腔46中,活塞腔46的内壁面设置有U形的耐磨衬板49,活塞 44为长方体形,活塞44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440,C形豁口凹槽420、V形豁口凹槽 440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43为矩形,挡板43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431,挡板43的下端有连体的下限位轴432,上限位轴431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420中,下限位轴432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440中,上限位轴431与C形豁口凹槽420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432与V 形豁口凹槽440呈转动配合。[0119]请参照图14,泵体1、2、3、4共用中心轴8,中心轴8穿置在四个泵体的偏心套11、21、31、41的偏心孔中,中心轴8上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键槽85、86、87、88,每个键槽空间相位角相差90度如图23、图24、图25所示,当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泵体1、2、3、4装配好后,四个偏心套11、21、31、41相对于中心轴8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26、图27、图28所示,四个偏心套11、21、31、41与中心轴8的装配结构为偏心套11通过一号键81与中心轴8连接,一号键81嵌入在键槽85和键槽112中如图29所示,偏心套21通过二号键82与中心轴8连接,二号键82嵌入在键槽86和键槽212中如图30所示,偏心套31通过三号键83与中心轴8连接,三号键83嵌入在键槽87和键槽312中如图31所示,偏心套41通过四号键84 与中心轴8连接,四号键84嵌入在键槽88和键槽412中如图32所示。[0120]请参照图I、图2、图3、图4、图14、图15,每对相邻的泵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组件5, 请参照图21,隔板组件5由隔板50和油封51组成,隔板50上部设置有阶梯孔52,油封51 嵌入在阶梯孔52中,油封51的内孔套在中心轴8上,从而实现密封。最外端两个泵体1、4 的外端口分别通过侧法兰盘与前、后端盖组件6、7连接,前、后端盖组件6、7结构相同,请参照图19,前端盖组件6由前端盖61、轴承62、油封63、压板64、螺钉65组成,前端盖61的上部设置有轴承室66,轴承62、油封63都内置在轴承室66中,压板64布置在轴承室66的开口处,压板64通过螺钉65与轴承室66的开口边缘连接,从而将轴承62、油封63封装在轴承室66中,前端盖61的周边设置有侧法兰盘601,底部设置有底法兰盘603,前端盖61的内侧周边设置有密封圈槽67,密封圈槽67中装有密封圈。请参照图20,后端盖组件7由后端盖71、轴承72、油封73、压板74、螺钉75组成,后端盖71的上部设置有轴承室76,轴承72、 油封73都内置在轴承室76中,压板74布置在轴承室76的开口处,压板74通过螺钉75与轴承室76的开口边缘连接,从而将轴承72、油封73封装在轴承室76中,后端盖71的周边设置有侧法兰盘701,底部设置有底法兰盘703,后端盖71的内侧周边设置有密封圈槽77, 密封圈槽77中装有密封圈。中心轴8的前、后轴头801、802分别由前、后端盖轴承室中的轴承62、72支承,中心轴8的前轴头801外露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由减速机构和动力源构成,减速机构可以由皮带轮构成,动力源可以是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等。[0121]请参照图5、图6,流体汇总匣仓9布置在四个泵体1、2、3、4的下方,流体汇总匣仓 9内设置有两个仓室,其中一个为进液仓室91,另一个为出液仓室92,进液仓室91的外侧设置有进液管接头93,94,出液仓室92的外侧设置有出液管接头95,96,进液仓室9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 97,开口 97与四个泵体的流体输入通道的下游口 172、272、372、472连通,出液仓室9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 98,开口 98与四个泵体的流体排出通道的下游口 182、282、382、 482连通,四个泵体1、2、3、4的外壳10、20、30、40分别设置有底法兰盘103、203、303、403, 前端盖61设置有底法兰盘603,后端盖71设置有底法兰盘703,流体汇总匣仓9的顶部设置有顶法兰盘903,顶法兰盘903与底法兰盘103、203、303、403、603、703之间通过密封垫 90连接。并以螺栓紧固件99锁紧,密封垫90设置有开口 901、902和周边法兰盘900,开口 901与开口 97的位置对应,开口 902与开口 98的位置对应。[0122]本装置组装时可以采取由前向后的组装方式如图14所示,也可以采取由后向前的组装方式如图15所示,下面以由后向前的组装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20,先将后端盖组件7组装好,组装顺序为将轴承72嵌入轴承室76中,将油封73放入轴承室76中, 压在轴承72上,将压板74放在轴承室76的外端口上,用螺钉75上紧。前端盖组件6的组装方式与后端盖组件7的组装方式相同,请参照图19,组装顺序为将轴承62嵌入轴承室 66中,将油封63放入轴承室66中,压在轴承62上,将压板64放在轴承室66的外端口上, 用螺钉65上紧。请参照图17,然后将后端盖组件7的侧法兰盘701与四号泵体4的外壳40 的侧法兰盘402用螺栓紧固件99固定好,请参照图18,然后对四号泵体进行组装,具体组装方式如下,将偏心套41放在转子42的中心孔421中,在转子42的前、后轴承室422、423中分别嵌入轴承424、425,偏心套41的前端与轴承424的内圈紧配合,偏心套41的后端与轴承425的内圈紧配合,轴承424的外圈与前轴承室422紧配合,轴承425的外圈与后轴承室 423紧配合,再将耐磨衬板49放入活塞腔46中,将活塞44放在耐磨衬板49内部,将挡板43 的上限位轴431嵌入转子42的C形豁口凹槽420中,将挡板43的下限位轴432嵌入活塞 44的V形豁口凹槽440中,然后将中心轴8与偏心套41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将四号键84放在中心轴8上的键槽88中,再推入偏心套41的偏心孔411中,使四号键84与偏心孔411的键槽412吻合。再将隔板组件5放在四号泵体4与三号泵体3之间,将四号泵体4 的侧法兰盘401、隔板组件5的侧法兰盘501、三号泵体3的侧法兰盘302通过螺栓紧固件 99进行连接,然后对三号泵体3进行组装,组装好后,将中心轴8与偏心套31进行连接,再将隔板组件5放在三号泵体3与二号泵体2之间,将三号泵体3的侧法兰盘301、隔板组件 5的侧法兰盘501、二号泵体2的侧法兰盘202通过螺栓紧固件99进行连接,然后对二号泵体2进行组装,组装好后,将中心轴8与偏心套21进行连接,再将隔板组件5放在二号泵体 2与一号泵体I之间,将二号泵体2的侧法兰盘201、隔板组件5的侧法兰盘501、一号泵体 I的侧法兰盘102通过螺栓紧固件99进行连接,然后对一号泵体I进行组装,组装好后,将中心轴8与偏心套11进行连接,然后将前端盖组件6的侧法兰盘601与一号泵体I的外壳 10的侧法兰盘101用螺栓紧固件99固定好,就完成了组装,这种结构的流体增压传动装置是采用转子挤压的方式工作,当中心轴8旋转时,带动四个泵体1、2、3、4内的转子12、22、 32,42同时旋转,四个泵体的转子12、22、32、42分别受挡板13、23、33、43的限制不自转,而是围绕各自泵体工作腔15、25、35、45的中心公转,每个转子的运动轨迹是转子与各自工作腔内壁相切点连续不断移动形成的曲线,由于挡板的隔离作用,使每个泵体工作腔分成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实现对流体的吸入和排出。当每个转子作公转时,与其对应的泵体内的活塞作上、下往复移动,活塞的作用是确保转子运动到工作腔的每一切点时,挡板的上限位轴始终处于转子的C形豁口凹槽中,不会从C形豁口凹槽中脱出,也不会发生干涉现象,从而使流体输入通道和流体排出通道始终被挡板分隔开,靠泵壳内的转子与流体接触的一侧将能量以静压力形式直接作用于流体,并借转子旋转产生的挤压作用排出流体,同时在另一侧留出空间,形成低压,随着转子的公转运动,转子与工作腔内壁的切点连续位移,流体输入、排出通道被逐渐打开和关闭,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中,低压区域和高压区域大小的变化和转变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变化平稳,吸、排液过程平稳,没有传统叶片泵中流体对叶片的巨裂冲击,噪音低,本装置是利用工作腔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输送流体,扬程高,流量大,自吸力大、排液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效率高。因此具有很多优点,既可以传输液体介质,也可以传输气体介质,还可以传输气、液混合介质,通用性好,一泵多用,可以用其流量,也可以用其压力或是两者兼用,扩大了使用范围;适应性的特点是流量、压力的适应性极强,从大于O直至材料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值之间均可做功。通用性与适应性的提高其意义在于为使用者扩大了使用空间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次是使市场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制造成本低廉、缩短了生产周期;在使用输入动力上实现了一机多元化,降低了使用的总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包括四个泵体、隔板组件、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中心轴以及流体汇总匣仓,其特征是四个泵体结构相同,每个泵体由壳体、偏心套、转子、挡板、活塞组成,壳体上部设置有圆筒形的工作腔,壳体下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流体输入通道设置有上游口和下游口,流体排出通道设置有上游口和下游口,流体输入通道的上游口与工作腔连通,流体排出通道的上游口与工作腔连通,转子布置在工作腔中,转子为圆柱形,具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轴承室,前、后轴承室内部分别装有前、后轴承,偏心套也为圆柱形,具有偏心孔,偏心套穿置在转子的中心孔中,偏心套外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轴承的内圈紧配合,转子的底端设置有C 形豁口凹槽,活塞布置在活塞腔中,活塞为长方体形,活塞的顶端设置有V形豁口凹槽,C形豁口凹槽、V形豁口凹槽的底部都是圆弧形,挡板为矩形,挡板的上端有连体的上限位轴,挡板的下端有连体的下限位轴,上限位轴嵌入在C形豁口凹槽中,下限位轴嵌入在V形豁口凹槽中,上限位轴与C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下限位轴与V形豁口凹槽呈转动配合,四个泵体共用中心轴,中心轴穿置在四个泵体的偏心套的偏心孔中,中心轴上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键槽,每个键槽空间相位角相差90度,四个键槽中分别设置有一号键、二号键、三号键、四号键,四个泵体的偏心套分别通过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键与中心轴连接,每对相邻的泵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由隔板和油封组成,油封嵌入在隔板上部的轴孔中,油封套在中心轴上,最外端两个泵体的外端口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前、后端盖组件连接,前端盖组件由前端盖和安装在前端盖轴承室内的轴承构成,后端盖组件由后端盖和安装在后端盖轴承室内的轴承构成,所述中心轴的前、后轴头分别由前、后端盖轴承室中的轴承支承,中心轴的前轴头外露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流体汇总匣仓布置在四个泵体的下方,四个泵体通过底法兰盘与流体汇总匣仓的顶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流体汇总匣仓内设置有两个仓室,其中一个为进液仓室,另一个为出液仓室,进液仓室与四个泵体的流体输入通道的下游口连通,出液仓室与四个泵体的流体排出通道的下游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端盖轴承室内设置有密封部件,后端盖轴承室内也设置有密封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部件由油封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流体增压传动装置,包括四个泵体、隔板组件、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中心轴以及流体汇总匣仓,每个泵体由壳体、偏心套、转子、挡板、活塞组成,壳体上部设置有工作腔,下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流体输入、排出通道,转子布置在工作腔中,偏心套穿置在转子的中心孔中,中心轴穿置在四个泵体的偏心套的偏心孔中,每对相邻的泵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组件,最外端两个泵体的外端口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前、后端盖组件连接,流体汇总匣仓布置在四个泵体的下方,本装置具有流量大、扬程高、吸力大、效率高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有很宽泛的高效运行区间,不同工况下均可保持高效率运行,可逆向做功,适用于传输各种流体介质。
文档编号F04C2/44GK202732335SQ2012204254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王海军, 陈洪亮 申请人:徐世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