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量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586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量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变量的齿轮泵。变量齿轮泵包括:变量机械模块、变量控制模块A和变量控制模块B。电机带动齿轮与活塞杆安装盘同步转动。在齿轮退出啮合的位置,活塞杆两端产生压差,并压缩弹簧,发生轴向移动,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齿间槽中,直到达到平衡。然后活塞杆继续随着活塞杆安装盘运动,活塞杆安装盘、挡板、主泵体、齿轮组成了密封的空间,活塞杆在这个密封空间中达到平衡。在齿轮即将进入啮合的位置处,活塞杆两端产生反向压差,并受到弹簧的恢复力,致使活塞杆被压出齿间槽,从而保证齿轮正常啮合。本发明通过利用改变活塞杆组嵌入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齿间槽的长度来改变工作腔容积的大小,进而改变排量。
【专利说明】一种变量齿轮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械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量齿轮泵。
【背景技术】
[0002]齿轮泵在液压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件少,工艺性好,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价格低廉,自吸性能好;对油液的污染不敏感,工作工程中不易咬死或卡死,可输送高粘度的油液和稠度大的流体。但是齿轮泵也有以下缺点: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噪声大,高温效率低,排量不可变等。其中排量不可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齿轮泵的应用范围。本发明就提出一个变量齿轮泵的问题,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鲜有关于变量齿轮泵的研究成功范例。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变量的齿轮泵。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适用于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变量的齿轮泵,其特征在于:该变量齿轮泵包括:变量机械模块、变量控制模块A和变量控制模块B。
[0006]优选地,所述变量机械模块包括螺栓、左泵盖、主泵体、轴承、轴套、挡板、活塞杆组、弹簧组、活塞杆安装盘、月牙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轴、从动轴、键、毛毡、右泵盖、a孔、b孔、c孔、d孔;
[0007]左泵盖和右泵盖通过螺栓连接于主泵体,并在主泵体内形成了一个工作腔。主泵体上有两个口,分别是出油口和进油口,与出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压油腔,与进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吸油腔。两个活塞杆安装盘上均安装有定位销钉,安装时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的定位销孔进行配合,保证了活塞杆安装盘与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对位置的准确,使两者同步转动。左右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在左泵盖右泵盖内的轴承座内,并配以定位轴套。主动轴、主动齿轮与一个活塞杆安装盘通过键连接。从动轴、从动齿轮与另外一个活塞杆安装盘通过键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电机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模数、齿数、齿轮宽度均相同。主动轴与两个轴承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主动轴伸出端与电机相连,并用毛毡密封。从动轴与两个轴承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两个活塞杆安装盘均为圆柱形,分别与两个月牙板的凹下部分进行配合。两个挡板分别置于主泵体工作腔的左右两端,并嵌入主泵体中。每个活塞杆安装盘上均布排列了一定数量的活塞孔。每个活塞杆组的活塞杆数量、每个弹簧组的弹簧数量以及每个活塞杆安装盘上的活塞孔数均与齿轮的齿数相同。弹簧组的弹簧分别套在活塞杆组的活塞杆上,然后将其置于活塞杆安装盘上的活塞孔中。活塞杆能够在活塞孔中进行轴向移动,并且活塞杆的一部分可以移动到齿轮的齿间槽中。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齿间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不同的排量。在靠近出油口处的左泵盖、右泵盖和挡板上分别有孔a和孔c,其中孔a和孔c与油箱连接。在靠近进油口处的左泵盖、右泵盖和挡板上分别有孔b和孔d,其中孔b和孔d分别与变量控制模块A、变量控制模块B中的二位二通电磁阀相连。孔b和孔d通有油压。
[0008]优选地,所述变量控制模块A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二位二通电磁阀;
[0009]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的出油口与孔b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断”状态时,孔b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从动齿轮齿轮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进而可以调节孔b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从动齿轮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0010]优选地,所述变量控制模块B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二位二通电磁阀;
[0011]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的出油口与孔d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断”状态时,孔d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主动齿轮齿轮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进而可以调节孔d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001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0013]本发明实现变量的原理为,对于一个确定的齿轮泵,其工作腔容积不变,在驱动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改变活塞杆组嵌入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齿间槽的长度来改变工作腔容积的大小,进而改变排量。
[0014]工作时,电机带动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动,两个安装有活塞杆组的活塞杆安装盘也随着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步转动。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退出啮合的位置时,运动到孔b或孔d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b或孔d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吸油腔的油压。由于孔b和孔d中油压可调且高于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常压,导致活塞杆两端产生压差,活塞杆压缩弹簧,发生轴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齿间槽中。然后活塞杆继续随着活塞杆安装盘运动,远离孔b或孔d,活塞杆安装盘、挡板、主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组成了密封的空间,活塞杆离开孔b或孔d在这个密封空间中达到平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即将进入啮合的位置处时,运动到孔a或孔c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a或孔c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压油腔的油压。由于孔a和孔c与油箱相连,其油压为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高压,产生压差,同时活塞杆受到弹簧的恢复力,致使活塞杆被压出齿间槽,从而保证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正常啮合。
[0015]根据孔b和孔d的油压状态,本发明有三种工作方式:
[0016]1、工作方式1: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常压。此种工作方式下,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活塞杆始终处于被压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间槽的状态,变量齿轮泵排量最大,在转速一定时,此时的流量最大,其效果等同于普通齿轮泵。
[0017]2、工作方式2:孔b的油压为常压,孔d的油压为可控高压或孔b的油压为可控高压,孔d的油压为常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只会有某一组的活塞杆会发生轴向移动。
[0018]该工作方式的优点:排量控制精度高,对于实现同等流量变化,相比于工作方式3,所需改变的压强范围较大,便于实现精确调整与控制。该工作方式的不足:排量控制范围较工作方式3小一半。
[0019]3、工作方式3: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可控高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两组的活塞杆会发生轴向移动。
[0020]该工作方式的优点:排量控制范围较工作方式2大一倍。该工作方式的不足:排量控制精度低,对于实现同等流量变化,相比于工作方式2,所需改变的压强范围较小。
[0021]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在电机转速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齿轮泵的流量调整,有效的解决了齿轮泵在日常工业应用中排量不可变的问题。相比于普通齿轮泵,本发明增加挡板、活塞杆组、弹簧、活塞杆安装盘等组件。套有弹簧的活塞杆穿过活塞杆安装盘,嵌于主动轮齿与从动齿轮齿间槽中,通过变量控制模块A和变量控制模块B调整孔b和孔d的油压,实现活塞杆的轴向移动,改变工作腔容积实现调整排量的功能。
[0023]本发明变量齿轮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零件加工工艺简单,互换性强等特点,可远程精确控制,可显著提高齿轮泵的使用寿命,此外具有多种工作方式,适用范围广,便于发明的推广与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A为本发明的变量齿轮泵变量机械模块的主剖视图。
[0025]图1B为本发明的变量齿轮泵变量机械模块的结构爆炸图。
[0026]图2为本发明图1A的A-A剖视图。
[0027]图3为本发明图1A的B-B剖视图。
[0028]图4为本发明图1A的C-C剖视图。
[0029]图5为本发明图1A的D-D剖视图。
[0030]图6为本发明图1A的E-E首I]视图。
[0031]图7为本发明的变量齿轮泵变量原理图。
[0032]图中:1.变量机械模块、IOlA?E.螺栓、102.左泵盖、103.主泵体、104A?D.轴承、105A?D.轴套、106A?B.挡板、107A?B.活塞杆组、108A?B.弹簧组、109A?B.活塞杆安装盘、IIOA?B.月牙板、111.主动齿轮、112.从动齿轮、113.主动轴、114.从动轴、115A?B.键、116.毛毡、117.右泵盖、a.孔、b.孔、c.孔、d.孔;
[0033]2.变量控制模块A、201.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2.二位二通电磁阀;
[0034]3.变量控制模块B、301.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2.二位二通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6]参见图7,本发明由变量机械模块1、变量控制模块A2和变量控制模块B3三部分组成。变量控制模块A2和变量控制模块B3分别控制孔b和孔d的油压,从而改变变量机械模块中的活塞杆组107A?B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的长度,进而改变排量。
[0037](一)变量机械模块
[0038]参见图1A、图1B、图2?6,变量机械模块I包括螺栓IOlA?E、左泵盖102、主泵体103、轴承104A?D、轴套105A?D、挡板106A?B、活塞杆组107A?B、弹簧组108A?B、活塞杆安装盘109A?B、月牙板11OA?B、主动齿轮111、从动齿轮112、主动轴113、从动轴114、键115A?B、毛毡116、右泵盖117、孔a、孔b、孔C、孔d ;
[0039]左泵盖102和右泵盖117通过螺栓IOlA?E连接于主泵体103,并在主泵体103内形成了一个工作腔。主泵体103上有两个口,分别是出油口和进油口,与出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压油腔,与进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吸油腔。两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均安装有定位销钉,安装时分别与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上的定位销孔进行配合,保证了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与主动齿轮111及从动齿轮112相对位置的准确,使两者同步转动。左右两个轴承104A?D分别固定在左泵盖102和右泵盖117内的轴承座内,并配以定位轴套105A?D。主动轴113、主动齿轮111与活塞杆安装盘109A通过键115A连接。从动轴114、从动齿轮112与活塞杆安装盘109B通过键115B连接。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相互啮合,电机驱动主动齿轮111带动从动齿轮112转动,且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的模数、齿数、齿轮宽度均相同。主动轴113与两个轴承104A?B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主动轴113伸出端与电机相连,并用毛毡116密封。从动轴114与两个轴承104C?D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两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均为圆柱形,分别与两个月牙板IlOA?B的凹下部分进行配合。两个挡板106A?B分别置于主泵体103工作腔的左右两端,并嵌入主泵体103中。每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均布排列了一定数量的活塞孔。每个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数量、每个弹簧组108A?B的弹簧数量以及每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的活塞孔数均与齿轮的齿数相同。弹簧组108A?B的弹簧分别套在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上,然后将其置于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的活塞孔中。活塞杆能够在活塞孔中进行轴向移动,并且活塞杆的一部分可以移动到齿轮的齿间槽中。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不同的排量。在靠近出油口处的左泵盖102、右泵盖117和挡板106A?B上分别有孔a和孔C,其中孔a和孔c与油箱连接。在靠近进油口处的左泵盖102、右泵盖117和挡板106A?B上分别有孔b和孔d,其中孔b和孔d分别与变量控制模块A2、变量控制模块B3中的二位二通电磁阀202?203相连。孔b和孔d通有油压。
[0040](二)变量控制模块A
[0041]参见图7,变量控制模块A2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二位二通电磁阀202 ;
[0042]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I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202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202的出油口与孔b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202处于“断”状态时,孔b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202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进而可以调节孔b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0043](三)变量控制模块B[0044]参见图7,变量控制模块B3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二位二通电磁阀302 ;
[0045]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I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302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302的出油口与孔d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302处于“断”状态时,孔d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主动齿轮111齿轮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302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进而可以调节孔d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004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0047]本发明实现变量的原理为,对于一个确定的齿轮泵,其工作腔容积不变,在驱动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改变活塞杆组107A?B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的长度来改变工作腔容积的大小,进而改变排量。
[0048]工作时,电机带动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转动,两个安装有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安装盘109A?B也随着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同步转动。在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退出啮合的位置时,运动到孔b或孔d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b或孔d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吸油腔的油压。由于孔b和孔d中油压可调且高于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常压,导致两端活塞杆内外产生压差,活塞杆压缩弹簧,发生轴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中。然后活塞杆继续随着活塞杆安装盘109A?B运动,远离孔b或孔d,活塞杆安装盘109A?B、挡板106A?B、主泵体103、主动齿轮111、从动齿轮112组成了密封的空间,活塞杆离开孔b或孔d在这个密封空间中达到平衡。在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即将进入啮合的位置处时,运动到孔a或孔c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a或孔c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压油腔的油压。由于孔a和孔c与油箱相连,其油压为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高压,产生压差,同时活塞杆受到弹簧的恢复力,致使活塞杆被压出齿间槽,从而保证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正常啮合。
[0049]根据孔b和孔d的油压状态,本发明有三种工作方式:
[0050]1、工作方式1: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常压。此种工作方式下,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活塞杆始终处于被压出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齿间槽的状态,变量齿轮泵排量最大,在转速一定时,此时的流量最大,其效果等同于普通齿轮泵。
[0051]2、工作方式2:孔b的油压为常压,孔d的油压为可控高压或孔b的油压为可控高压,孔d的油压为常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只会有某一组的活塞杆会发生轴向移动。
[0052]该工作方式的优点:排量控制精度高,对于实现同等流量变化,相比于工作方式3,所需改变的压强范围较大,便于实现精确调整与控制。该工作方式的不足:排量控制范围较工作方式3小一半。
[0053]3、工作方式3: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可控高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两组的活塞杆均会发生轴向移动。
[0054]该工作方式的优点:排量控制范围较工作方式2大一倍。该工作方式的不足:排量控制精度低,对于实现同等流量变化,相比于工作方式2,所需改变的压强范围较小。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种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方面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做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本专利的发明构思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有限实验可以得到的其他技术方案,也应该被认为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速恒定情况下实现齿轮泵流量变化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包括:变量机械模块(I)、变量控制模块A (2)和变量控制模块B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机械模块(I)包括:螺栓(IOlA- E)、左泵盖(102)、主泵体(103)、轴承(104A~D)、轴套(105A~D)、挡板(106A~B)、活塞杆组(107A~B)、弹簧组(108A~B)、活塞杆安装盘(109A~B)、月牙板(IlOA~B)、主动齿轮(111)、从动齿轮(112)、主动轴(113)、从动轴(114)、键(115A~B)、毛租(116)、右泵盖(117)、孔(a)、孔(b)、孔(C)、孔(d); 左泵盖(102)和右泵盖(117)通过螺栓(IOlA~E)连接于主泵体(103),并在主泵体(103)内形成了一个工作腔。主泵体(103)上有两个口,分别是出油口和进油口,与出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压油腔,与进油口相连的工作腔是吸油腔。两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均安装有定位销钉,安装时分别与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上的定位销孔进行配合,保证了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与主动齿轮(111)及从动齿轮(112)相对位置的准确,使两者同步转动。左右两个轴承(104A~D)分别固定在左泵盖(102)和右泵盖(117)内的轴承座内,并配以定位轴套(105A~D)。主动轴(113)、主动齿轮(111)与活塞杆安装盘(109A)通过键(115A)连接。从动轴(114)、从动齿轮(112)与活塞杆安装盘(109B)通过键(115B)连接。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相互啮合,电机驱动主动齿轮(111)带动从动齿轮(112)转动,且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的模数、齿数、齿轮宽度均相同。主动轴(113)与两个轴承(104A~B)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主动轴(113)伸出端与电机相连,并用毛毡(116)密封。从动轴(114)与两个轴承(104C~D)过盈配合以保证准确定位。两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均为圆柱形,分别与两个月牙板(110A~B)的凹下部分进行配合。两个挡板(106A~B)分别置于主泵体(103)工作腔的左右两端,并嵌入主泵体(103)中。每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均布排列了一定数量的活塞孔。每个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数量、每个弹簧组(108A~B)的弹簧数量以及每个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的活塞孔数均与`齿轮的齿数相同。弹簧组(108A~B)的弹簧分别套在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上,然后将其置于活塞杆安装盘(109A~B)上的活塞孔中。活塞杆能够在活塞孔中进行轴向移动,并且活塞杆的一部分可以移动到齿轮的齿间槽中。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不同的排量。在靠近出油口处的左泵盖(102)、右泵盖(117)和挡板(106A~B)上分别有孔(a)和孔(c),其中孔(a)和孔(c)与油箱连接。在靠近进油口处的左泵盖(102)、右泵盖(117)和挡板(106A~B)上分别有孔(b)和孔(d),其中孔(b)和孔(d)分别与变量控制模块A (2)、变量控制模块B (3)中的二位二通电磁阀(202~203)相连。孔(b)和孔(d)通有油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控制模块A(2)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二位二通电磁阀(202); 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I)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202)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202)的出油口与孔(b)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202)处于“断”状态时,孔(b)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202)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201),进而可以调节孔(b)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控制模块B(3)包括: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二位二通电磁阀(302); 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的进油口与变量机械模块(I)的出油口相连。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的出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302)的进油口相连。二位二通电磁阀(302)的出油口与孔(d)相连。当二位二通电磁阀(302)处于“断”状态时,孔(d)中的油压为常压,活塞杆不会嵌入到主动齿轮(111)齿轮齿间槽中。当二位二通电磁阀(302)处于“通”状态时,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先导型比例电磁式压力控制阀(301),进而可以调节孔(d)的油压,调整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齿间槽之间的距离,使齿轮泵获得不同的排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主要特征在于:对于一个确定的齿轮泵,其工作腔容积不变,在驱动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改变活塞杆组(107A~B)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的长度来改变工作腔容积的大小,进而改变排量。 工作时,电机带动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111)与从动齿轮(112)转动,两个安装有活塞杆组(107A~B)的活塞杆安装盘(109A~B)也随着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同步转动。在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退出啮合的位置,运动到孔(b)或孔(d)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b)或孔(d)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吸油腔的油压。由于孔(b)和孔(d)中油压可调且高于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常压,导致活塞杆两端产生压差,活塞杆压缩弹簧,发生轴向移动,活塞杆嵌入主动齿轮(111)或从动齿轮(112)齿间槽中,直到达到平衡。然后活塞杆继续随着活塞杆安装盘(109A~B)运动,远离孔(b)或孔(d),活塞杆安装盘(109A~B)、挡板(106A~B)、主泵体(103 )、主动齿轮(111)、从动齿轮(112 )组成了密封的空间,活塞杆离开孔(b )或孔(d)在这个密封空间中达到平衡。在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即将进入啮合的位置处,运动到孔(a)或孔(C)的活塞杆一端受到孔(a)或孔(C)的油压,另外一端受到压油腔的油压。由于孔(a)和孔(C)与油箱相连,其油压为常压,吸油腔的油压为高压,产生压差,同时活塞杆受到弹簧的恢复力,致使活塞杆被压出齿间槽,从而保证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正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有三种工作方式; .1、工作方式1: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常压。此种工作方式下,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活塞杆始终处于被压出主动齿轮(111)和从动齿轮(112)齿间槽的状态,变量齿轮泵排量最大,在转速一定时,此时的流量最大,其效果等同于普通齿轮泵。 .2、工作方式2:孔(b)的油压为常压,孔(d)的油压为可控高压或孔(b)的油压为可控高压,孔(d)的油压为常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只会有某一组的活塞杆会发生轴向移动。 .3、工作方式3:孔(b)和孔(d)的油压均为可控高压,在这种工作方式下,两组的活塞杆均会发生轴向移动。
【文档编号】F04C2/18GK103498793SQ201310505250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袁培江, 陈冬冬, 李永, 马福存, 赖婷, 韩炜, 于海斌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