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860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充气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球装置,它由打气筒、充气管道和电磁阀构成;所述的打气筒呈圆柱形结构,由筒壁、连杆、活塞组成;筒壁呈中空圆柱形结构,上端连接着连杆,内部设有活塞;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着活塞,另一端连接着手柄;所述的活塞位于筒壁内,与连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道成圆柱形结构,一端连接着打气筒,另一端设有气阀;所述的电磁阀位于充气管道外表面,贯穿充气管道。本实用新型既能对多个气球同时充气,又能通过电磁阀的控制,防止气球打破时发生漏气现象,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新颖,适用于大多数的人群。
【专利说明】充气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充气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打气筒是以注入或补充各种轮胎和一些球类所需空气的装置,根据不同的需求,打气筒可分为手动打气筒、脚踩打气筒、迷你打气筒、全自动和电动打气泵等;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无缝钢管和PVC材料等。
[0003]打气筒的活塞和筒壁之间有空隙,活塞的上下运动带动气筒内的气体进入与排出,但在打气球时,由于气球的数量多,单个去对气球进行充气,极其浪费时间和精力,根据人们的需求,传统的打气筒已不再满足人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球装置,它采用将气筒出气口出连接着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外侧设有多个电磁阀,每个电磁阀相互独立存在的方式,使得能一次充多个气球。
[0005]为了现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球装置,它由打气筒、充气管道和电磁阀构成;所述的打气筒呈圆柱形结构,由筒壁、连杆、活塞组成;筒壁呈中空圆柱形结构,上端连接着连杆,内部设有活塞;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着活塞,另一端连接着手柄;所述的活塞位于筒壁内,与连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道成圆柱形结构,一端连接着打气筒,另一端设有气阀;所述的电磁阀位于充气管道外表面,贯穿充气管道。
[000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既能对多个气球同时充气,又能通过电磁阀的控制,防止气球打破时发生漏气现象,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新颖,适用于大多数的人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0009]图2为打气筒结构图。
[0010]图中,1-气球、2-电磁阀、3-充气管道、4-打气筒、5-手柄、6-连杆、7-活塞、8-筒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图1、图2所不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充气球装置,它由打气筒、充气管道和电磁阀构成;所述的打气筒呈圆柱形结构,由筒壁、连杆、活塞组成;筒壁呈中空圆柱形结构,上端连接着连杆,内部设有活塞;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着活塞,另一端连接着手柄;所述的活塞位于筒壁内,与连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道成圆柱形结构,一端连接着打气筒,另一端设有气阀;所述的电磁阀位于充气管道外表面,贯穿充气管道。
[0012]在图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打气筒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流入到气球内,使得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从而使得气球膨胀;电磁阀为气体电磁阀;充气管道一端设有气阀,可连接充气装置;根据不同气球选择不同间距的电磁阀充气装置。
[0013]在图2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打气筒的活塞和筒壁之间有空隙,活塞上有个向下凹的橡皮碗.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碗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碗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上方,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的气门芯时,压缩空气就进入轮胎,同时筒外的空气从筒上端的空隙进入活塞的上方。
[001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充气管道与打气筒出气口相连接,在每个电磁阀一端连接着气球,通过手柄的上下运动,带动连杆及活塞的运动,使得气体通过打气筒进入到充气管道内,在由电磁阀进入到气球内,使得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从而使气球膨胀;当有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大于气球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时,气球破裂,此时,气体快速通过电磁阀流入到空气中,由于气体流速过大,使得电磁阀受到感应从而关闭,防止气体流入到空气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球装置,它由打气筒、充气管道和电磁阀构成;所述的打气筒呈圆柱形结构,由筒壁、连杆、活塞组成;筒壁呈中空圆柱形结构,上端连接着连杆,内部设有活塞;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着活塞,另一端连接着手柄;所述的活塞位于筒壁内,与连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道成圆柱形结构,一端连接着打气筒,另一端设有气阀;所述的电磁阀位于充气管道外表面,贯穿充气管道。
【文档编号】F04B33/00GK203548103SQ20132053944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1日
【发明者】白才艳, 盛娟红 申请人:白才艳, 盛娟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