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11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动力机械,涉及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特别是一种用于油田油井开采的无杆抽油泵。



背景技术:

针对有杆采油系统制造成本高,材料消耗大,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管杆偏磨严重,存在断脱、泵卡等故障率较高,维修作业强度量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给油田采油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是机械采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为此,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研究开发往复式潜油泵,并在现场开展一系列试验,如长庆油田2008年开始陆续在采油一厂、采油二厂、采油三厂等单位现场试验累计35台,现场试验表明:往复潜油泵泵效达60%以上,系统效率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泵体结蜡,起下泵造成电缆损坏频繁,维修作业、更换费用高、柱塞易腐蚀、电动机配置功率大等问题,无法较好的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为了解决现有机采系统制造成本高,材料消耗大,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管杆偏磨严重,存在断脱、泵卡等故障率较高,维修作业强度量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以及往复潜油泵制造成本高、维修作业费用高、柱塞易腐蚀等问题。开发新型结构、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潜油泵,更好地适应于低产油井,实现油井无杆采油、高效节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低成本运行,寻找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实用的采油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以实现油井原油的无杆采油、高效节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低成本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包括进液阀总成、缸体、连杆柱塞、传动箱体、传动轴、联轴器、电动机、锥形小齿轮、锥形大齿轮、偏心轴、弹簧、扶正块、膜片、阀箱、排液阀总成、护套;

其中电动机与传动轴通过联轴器相联接,传动轴与传动箱体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二密封和第三密封,传动轴轴端装有锥形小齿轮,锥形小齿轮与锥形大齿轮相啮合,锥形大齿轮安装在偏心轴上,偏心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传动箱体上,第一轴承装有轴承端盖,传动箱体上设有加油孔系统和排油孔系统,偏心轴的偏心部位通过第二轴承装有连杆柱塞,连杆柱塞与缸体之间装有第一密封,缸体与传动箱体螺纹连接,连杆柱塞与扶正块之间安装有弹簧,扶正块与膜片相接,缸体与阀箱之间螺纹连接,膜片与阀箱之间形成一个隔膜腔体,阀箱与缸体之间用第一密封圈做平面密封,在缸体设有补油装置;整个泵体外安装护套,护套与阀箱之间用第二密封圈密封,并与阀箱之间用螺纹连接;

电动机旋转通过联轴器和传动轴带动锥形小齿轮和锥形大齿轮转动,二个锥形齿轮形成一个减速机构,动力经减速机构减速、转换后,驱动偏心轴带动连杆柱塞做往复运动,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当连杆柱塞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推动液压油升压,使得膜片传递压力到隔膜腔体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受压作用下打开排液阀,将介质排出,同时关闭进液阀总成,如此往复实现工作介质的吸入和排出。

进一步地,阀箱上设有进液腔、排液腔、进液阀总成、排液阀总成。

进一步地,通过锥形小齿轮与锥形大齿轮相啮合改变传递方向,锥形大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将偏心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运动;偏心轴利用其偏心部分产生偏心距,以此确定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行程。

进一步地,偏心轴与连杆柱塞头之间采用第二轴承联结,使得偏心轴的偏心部位与连杆柱塞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偏心轴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柱塞头只做上下左右摆动。

进一步地,连杆柱塞与扶正块之间安装有弹簧,膜片采用扶正块扶正,其中膜片采用双膜片。

进一步地,在阀箱上设有线缆通道,缸体和传动箱体上设有电缆槽,可以安装电动机的动力电缆及其他信号、数据传输线缆。

进一步地,在缸体设有补油装置系统,可根据隔膜腔体液压油的需要及时自动补油,保持膜片前后腔体压力平衡。

进一步地,传动箱体上设有的加油孔系统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加注,排油孔系统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废油的排放。

进一步地,护套上设有进液孔,护套通过第二密封圈将缸体与介质隔离,护套与护罩螺纹连接,用于保护电动机及传动部分。

进一步地,电动机采用普通y系列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或其他低速电动机,直接通过联轴器、传动轴传递扭矩动力。

本发明的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技术特点是:

1、电动机可采用普通y系列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或其他低速电动机,直接通过联轴器、传动轴传递扭矩动力。

2、采用一对锥形齿轮相啮合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运动。

3、采用偏心轴的结构特点,利用其偏心部分产生偏心距,以此确定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行程,同时偏心轴与连杆柱塞头之间采用轴承,使得偏心部位与连杆柱塞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偏心轴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柱塞头只做上下左右摆动。

4、该泵采用隔膜结构,将介质与运动部件隔离,可以有效保证连杆柱塞柱塞、弹簧等的使用寿命。采用双膜片技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可采用泄漏检测技术,有效检测膜片损坏故障,及时检泵维护,防止介质窜入传动部位污染液压油。

5、传动箱体上设有加油孔系统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加注,排油孔系统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废油的排放。

本发明的井下潜油隔膜泵的性能特点是:

1、解决现有机采系统制造成本高,材料消耗大,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管杆偏磨严重,存在断脱、泵卡等故障率较高,维修作业强度量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以及往复潜油泵制造成本高、维修作业费用高、柱塞易腐蚀等问题。实现油井无杆采油、高效节能、低成本运行。

2、该结构是一种容积泵,用于油井的无杆采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易损件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能实现油井采油的准确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井下潜油隔膜泵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进液阀总成(1)、进液腔(2)、缸体(3)、第一密封(4),连杆柱塞(5)、传动箱体(6)、第一轴承(7)、轴承端盖(8)、传动轴(9)、加油孔系统(10)、联轴器(12)、护罩(13),电动机(14)、排油孔系统(15)、第二密封(11)、第三密封(16)、锥形小齿轮(17)、锥形大齿轮(18)、偏心轴(19)、第二轴承(20)、补油装置(21)、弹簧(22)、扶正块(23)、膜片(24)、第一密封圈(25)、隔膜腔体(26)、第二密封圈(27)、线缆通道(28)、阀箱(29)、排液腔(30)、排液阀总成(31)、护套(32)、进液孔(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本发明的井下潜油隔膜泵,包括进液阀总成1、缸体3、连杆柱塞5、传动箱体6、传动轴9、联轴器12、电动机14、锥形小齿轮17、锥形大齿轮18、偏心轴19、弹簧22、扶正块23、膜片24、阀箱29、排液阀总成31、护套32。

其中电动机14与传动轴9通过联轴器12相联接,传动轴9与传动箱体6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二密封11和第三密封16,传动轴9轴端装有锥形小齿轮17,锥形小齿轮17与锥形大齿轮18相啮合,锥形大齿轮18安装在偏心轴19上,偏心轴19通过第一轴承7安装于传动箱体6上,第一轴承7装有轴承端盖8,传动箱体6上设有加油孔系统10和排油孔系统15,偏心轴19的偏心部位通过第二轴承20装有连杆柱塞5,连杆柱塞5与缸体3之间装有第一密封4,缸体3与传动箱体6螺纹连接,连杆柱塞5与扶正块23之间安装有弹簧22,扶正块23与膜片24相接,缸体3与阀箱29之间螺纹连接,膜片24与阀箱29之间形成一个隔膜腔体26,阀箱29与缸体3之间用第一密封圈25做平面密封,在缸体3设有补油装置21;整个泵体外安装护套32,护套32与阀箱29之间用第二密封圈27密封,并与阀箱29之间用螺纹连接;

电动机14旋转通过联轴器12和传动轴9带动锥形小齿轮17和锥形大齿轮18转动,二个锥形齿轮形成一个减速机构,动力经减速机构减速、转换后,驱动偏心轴19带动连杆柱塞7做往复运动,将电动机1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5的往复直线运动,当连杆柱塞5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推动液压油升压,使得膜片24传递压力到隔膜腔体26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受压作用下打开排液阀31,将介质排出,同时关闭进液阀总成1,如此往复实现工作介质的吸入和排出。

阀箱29上设有进液腔2、排液腔30、进液阀总成1、排液阀总成31。

通过锥形小齿轮17与锥形大齿轮18相啮合改变传递方向,锥形大齿轮18带动偏心轴19转动,将偏心轴19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5的往复运动;偏心轴19利用其偏心部分产生偏心距,以此确定连杆柱塞5的往复直线行程。

偏心轴19与连杆柱塞5头之间采用第二轴承20联结,使得偏心轴19的偏心部位与连杆柱塞5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偏心轴19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柱塞5头只做上下左右摆动。

连杆柱塞5与扶正块23之间安装有弹簧22,膜片24采用扶正块23扶正,其中膜片24采用双膜片。

在阀箱29上设有线缆通道28,缸体3和传动箱体6上设有电缆槽,可以安装电动机14的动力电缆及其他信号、数据传输线缆。

在缸体3设有补油装置系统21,可根据隔膜腔体液压油的需要及时自动补油,保持膜片24前后腔体压力平衡。

传动箱体6上设有的加油孔系统10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加注,排油孔系统15用于减速机构各部件及液压油的废油的排放。

护套32上设有进液孔33,护套32通过第二密封圈27将缸体3与介质隔离,护套32与护罩13螺纹连接,用于保护电动机14及传动部分。

电动机14采用普通y系列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或其他低速电动机,直接通过联轴器12、传动轴9传递扭矩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