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79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泵领域,具体指有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一般齿轮泵内部常见的齿轮组主要是采用渐开线圆柱齿轮,一般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其齿数较多,因此键齿之间的角度较小,导致齿轮生产制造时所用的模具在校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并且由于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槽通常设置为梯形状,而键齿则是尖状,这就导致齿轮组转动啮合的过程中,齿轮之间仅在键齿的尖端接触到齿槽时一瞬间才能实现完全密闭。一旦键齿的尖端脱离齿槽,则液体就会沿齿槽与键齿之间缝隙回流至吸入腔,这样就会导致泵体的吸入腔吸力减少,从而使得泵体的工作效率下降。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包含有设置于泵体内的齿轮组本体,所述齿轮组本体包含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圈均按30°等角度环形固接有相应的键齿,所述键齿的轮廓均设置为弧状,并且相邻的所述键齿之间均设置有轮廓与键齿相同的齿槽;所述键齿的齿高和齿宽设置为等比例;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相应的键齿和齿槽配合相互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相应的轴承配合连接有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用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键齿和齿槽相互啮合。一方面,由于键齿是按30°等角度设置,与一般的齿轮制作相比较,按30°角设置的模具在制作工艺上的校验更加容易;另一方面,30°角的设置也能够满足齿轮之间平稳啮合传动所需的重叠系数。并且由于键齿的轮廓设置为弧状,而齿槽与键齿的轮廓一致,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键齿与齿槽之间始终会保持有一点或多点的接触,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两侧能够隔绝,从而解决了液体回流的问题,同时使得泵的吸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时容易校验,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液体回流问题,从而提升泵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3,一种特质齿轮泵的齿轮组,包含有设置于泵体1内的齿轮组本体2,所述齿轮组本体2包含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外圈均按30°等角度环形固接有相应的键齿5,所述键齿5的轮廓均设置为弧状,并且相邻的所述键齿5之间均设置有轮廓与键齿5相同的齿槽6;所述键齿5的齿高和齿宽设置为等比例;所述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通过相应的键齿5和齿槽6配合相互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通过相应的轴承(未画出)配合连接有转轴7。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使用时,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键齿5和齿槽6相互啮合。一方面,由于键齿5是按30°等角度设置,与一般的齿轮制作相比较,按30°角设置的模具在制作工艺上的校验更加容易;另一方面,30°角的设置也能够满足齿轮之间平稳啮合传动所需的重叠系数。并且由于键齿5的轮廓设置为弧状,而齿槽6与键齿5的轮廓一致,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键齿5与齿槽6之间始终会保持有一点或多点的接触,使得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两侧能够隔绝,从而解决了液体回流的问题,同时使得泵的吸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