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267发布日期:2020-05-26 17: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新风机里面的电机都是直接硬接触固定在风机蜗壳上,电机在高转速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震动就会直接传到风机蜗壳上,进而产生让人耳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风机存在噪音较大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实现风机蜗壳与风机电机软连接,从而起到风机电机减震降噪。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包括:

风机蜗壳;

风机电机,所述风机电机设于所述风机蜗壳内;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风机蜗壳的中部,且与所述风机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蜗壳之间设有若干减震组件;

每一所述减震组件均包括:

凸板,所述电机支架的另一端的周壁上设有所述凸板,所述凸板上设有通孔;

凸柱,所述风机蜗壳靠近所述电机支架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所述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

减震垫组件,所述减震垫组件套设于所述凸柱上,所述减震垫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凸板上的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风机蜗壳相抵,所述减震垫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凸柱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组件的外周设有环槽,所述凸板上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周伸入所述环槽内。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每一所述减震组件均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设于所述凸柱的端部,所述垫圈通过螺丝与所述凸柱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组件的两端分别抵设于所述风机蜗壳与所述垫圈之间。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每一所述减震垫组件均包括:

第一减震垫,所述第一减震垫套设于所述凸柱上,所述第一减震垫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蜗壳相抵,所述第一减震垫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减震垫的另一端的外周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凸板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周相抵;

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套设于所述凸柱上,所述第二减震垫位于所述凸板与所述垫圈之间。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垫相抵。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垫之间形成有空隙。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截面呈l形设置。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所述风机蜗壳与所述凸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震部远离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蜗壳相抵,所述第二减震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外周与所述通孔的内周相抵。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风机蜗壳靠近所述减震组件的一侧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减震垫组件的一端与若干所述凸条相抵。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风机蜗壳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风机电机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风机电机与所述风机蜗壳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风机蜗壳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电机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通槽的内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上述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其中,所述电机支架的另一端的周壁上设有若干所述凸板,所述风机蜗壳靠近所述电机支架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若干所述凸柱,若干所述凸板、若干所述凸柱分别沿所述电机支架的外周的圆周方向分布,且两相邻所述凸板之间呈等间距设置,两相邻所述凸柱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蜗壳与风机电机之间形成第二间隙,能够保证风机蜗壳不与风机电机直接接触,电机支架与通槽的内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也能够保证电机支架不与风机电机硬接触,电机支架的另一端与风机电机之间设置减震垫组件,实现风机蜗壳跟风机电机软连接,从而起到风机电机减震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1、风机蜗壳;2、风机电机;3、电机支架;4、凸板;5、凸柱;6、第一减震垫;7、第二减震垫;8、垫圈;9、通孔;10、台阶;11、第一减震部;12、第二减震部;13、螺纹孔;14、螺丝;15、凸条;16、通槽;17、第一间隙;18、容置空间;19、第二间隙;20、减震垫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风机里的电机减震结构,包括:风机蜗壳1、风机电机2和电机支架3,风机电机2设于风机蜗壳1内,电机支架3的一端穿过风机蜗壳1的中部,且与风机电机2固定连接,电机支架3的另一端与风机蜗壳1之间设有若干减震组件。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减震组件均包括:凸板4、凸柱5和减震垫组件20,电机支架3的另一端的周壁上设有凸板4,凸板4上设有通孔9,风机蜗壳1靠近电机支架3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凸柱5,凸柱5穿过通孔9,减震垫组件20套设于凸柱5上,减震垫组件20的一端穿过凸板4上的通孔9,且与风机蜗壳1相抵,减震垫组件20的另一端与凸柱5的端部固定连接,减震垫组件20的外周设有环槽,凸板4上位于通孔9的内周伸入环槽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减震组件均还包括:垫圈8,垫圈8设于凸柱5的端部,垫圈8通过螺丝14与凸柱5固定连接,减震垫组件20的两端分别抵设于风机蜗壳1与垫圈8之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减震垫组件20均包括:第一减震垫6和第二减震垫7,第一减震垫6套设于凸柱5上,第一减震垫6的一端与风机蜗壳1相抵,第一减震垫6的另一端伸入通孔9内,第一减震垫6的另一端的外周形成台阶10,台阶10与凸板4位于通孔9的内周相抵,第二减震垫7套设于凸柱5上,第二减震垫7位于凸板与垫圈8之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第一减震垫6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垫7相抵。优选地,相抵能够提高减震组件的稳定性,使电机支架3与风机蜗壳1连接更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垫6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垫7之间形成有空隙。优选地,形成有空隙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垫6截面呈l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垫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减震部11和第二减震部12,第一减震部11位于风机蜗壳1与凸板4之间,第一减震部11远离第二减震部12的一端与风机蜗壳1相抵,第二减震部12位于通孔9内,第二减震部12的外周与通孔9的内周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风机蜗壳1靠近减震组件的一侧设有若干凸条15,减震垫组件20的一端与若干凸条15相抵。优选地,提高了风机蜗壳1的强度,防止第一减震垫6在风机蜗壳1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风机蜗壳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18,风机电机2设于容置空间18内,风机电机2与风机蜗壳1位于容置空间18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9,风机蜗壳1的中部设有通槽16,通槽16与容置空间18相连通,电机支架3的一端穿过通槽16,电机支架3与通槽16的内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7。优选地,第二间隙19能够保证风机电机2不与风机蜗壳1直接接触,第一间隙17能够保证电机支架3不与风机蜗壳1硬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电机支架3另一端的周壁上设有若干凸板4,风机蜗壳1靠近电机支架3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若干凸柱5,若干凸板4、若干凸柱5分别沿电机支架3的外周的圆周方向分布,且两相邻凸板4之间呈等间距设置,两相邻凸柱5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凸柱5的中部设有螺纹孔13,垫圈8通过螺丝14与凸柱5固定连接,螺丝14与螺纹孔13的螺纹配合。优选地,垫圈8能够防止螺丝14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电机2固定在电机支架3上,电机支架3通过减震垫组件20与风机蜗壳1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垫6和第二减震垫7用软性或者具有弹性的减震材料制成,这样叶轮转动产生的震动就不会直接传到风机电机2上去,起到减震降噪音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