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511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复合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建筑物噪声振动在水栗等设施高速运转情况下,会引发较大的振动及噪音,通过管路连接传递给其他设备及设备框架产生共振并引发二次声源噪声,噪声振动传入建筑物结构后引发结构振动发声,形成固体噪声,其噪声在固体中衰减缓慢,往往影响面较广,严重的将影响整体建筑。结构耗能减振在采用消能减振技术的结构体系中,可以通过耗能特殊元件一一阻尼件来实现。目前国内外各种阻尼减振器多单独使用,在系统应用中不能较好地应用并发挥阻尼降噪减振作用,且减振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复合减振装置,目的在于提高减振装置的耗能能力,改善减振效果,并能将能量及时有效地疏散。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复合减振装置,包括:
[0006]安装平台,其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减振构件;
[0007]多个栗组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部,所述多个栗组组件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减振构件,每一组第二减振构件包括一对柔性阻尼器和一个可调阻尼器,一对柔性阻尼器分设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两侧,所述可调阻尼器设置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下方,每一可调阻尼器均设置在一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盘,每一支撑盘通过一个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0008]其中,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安装平台垂直设置,且每一个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缓冲板上。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插入所述通孔中设置,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管的直径3?5mm。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多个通孔平行设置在所述缓冲板上。
[0011 ] 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缓冲板通过凸起与所述安装平台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为四个,分设在所述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支撑盘为橡胶垫,橡胶垫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突出部和凹陷部。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当将多个栗组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时,由于所述栗组组件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减振构件,在栗组组件正常工作时,多组第二减振构件能够将栗组组件产生的振动通过水平设置的多对柔性阻尼器和底部设置的多个可调阻尼器及时疏散消耗,提高减振装置的耗能能力,改善减振效果。一对缓冲板的设置增大了减振装置的耗能面积,经多对柔性阻尼器消耗后仍剩余的振动能量通过一对缓冲板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板和支撑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减振装置,包括:
[0019]安装平台1,其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减振构件2,本实施例中,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第一减振构件,第一减振构件为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的厚度为2?3cm,以将多个栗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能量及时消耗。
[0020]多个栗组组件3,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部,本实施例中的栗组组件为三组,平行排布在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多个栗组组件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减振构件,每一组第二减振构件包括一对柔性阻尼器4和一个可调阻尼器5。一对柔性阻尼器分设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两侧,且相向水平设置,所述可调阻尼器设置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下方,每一可调阻尼器均设置在一支撑板6上,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盘7,本实施例中为四个支撑盘分设在支撑板的四个边角处,每一支撑盘通过一个伸缩杆8与所述支撑板连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改变可调阻尼器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栗组组件的需求。多个栗组组件工作产生的振动能量一部分依次通过下方的可调阻尼器、支撑板和支撑盘消耗,剩余部分的能量则通过安装平台和第一减振构件传输至地面,最大程度上改善了减振效果。
[0021]其中,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缓冲板9,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安装平台垂直设置,且每一个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缓冲板上。多个栗组组件工作产生的振动能量另一部分通过多个柔性阻尼器传输至缓冲板处,缓冲板相对于柔性阻尼器,面积大,能够迅速地消耗振动能量,提高减振效果。
[0022]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每一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管11,所述安装管插入所述通孔中设置,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管的直径3?5_。多个栗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能量通过柔性阻尼器传输至安装管端,带动安装管在缓冲板的通孔中振动进行消耗,剩余的能量则传递给缓冲板继续消耗。
[0023]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多个通孔平行设置在所述缓冲板上,以与多个栗组组件的安装管相连接,逐级消耗振动能量。
[0024]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缓冲板通过凸起与所述安装平台滑动连接。多个栗组组件工作产生的振动能量经过逐级消耗可能仍有剩余,若缓冲板与安装平台直接固定,则有可能由于振动强烈毁坏装置,而本申请中将缓冲板与安装平台滑动设置,这样多余的振动能量就会转化为缓冲板移动的动能,减振效果更加理想。
[0025]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为四个,分设在所述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以将剩余的振动能量传输至地面。
[0026]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中,所述支撑盘为橡胶垫,橡胶垫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突出部和凹陷部,以更好地消耗振动能量。
[002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平台,其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减振构件; 多个栗组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部,所述多个栗组组件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减振构件,每一组第二减振构件包括一对柔性阻尼器和一个可调阻尼器,一对柔性阻尼器分设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两侧,所述可调阻尼器设置在每一个栗组组件的下方,每一可调阻尼器均设置在一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盘,每一支撑盘通过一个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安装平台垂直设置,且每一个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缓冲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插入所述通孔中设置,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管的直径3?5_。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通孔平行设置在所述缓冲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缓冲板通过凸起与所述安装平台滑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构件为四个,分设在所述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为橡胶垫,橡胶垫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突出部和凹陷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减振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其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减振构件;多个泵组组件,其设置在安装平台上部,多个泵组组件与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减振构件,每一组第二减振构件包括一对柔性阻尼器和一个可调阻尼器,一对柔性阻尼器分设在每一个泵组组件的两侧,可调阻尼器设置在每一个泵组组件的下方,每一可调阻尼器均设置在一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盘,每一支撑盘通过一个伸缩杆与支撑板连接;安装平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缓冲板,且每一个柔性阻尼器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缓冲板上。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减振装置的耗能能力,改善了减振效果,并能将能量及时有效地疏散。
【IPC分类】F04B53/00
【公开号】CN204984842
【申请号】CN201520559064
【发明人】李萍, 杜学民, 王岩, 魏志勇, 刘峰, 李墨
【申请人】北京市伟业供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