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32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一种保持制动器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凸轮 式鼓式制动器。
技术背景凸轮式鼓式制动器包括由凸轮、制动蹄和底板。在一般凸轮式鼓式制动器中,在制 动蹄上铆销上摩擦片,用回位弹簧连接制动蹄,再固定在制动底板上。制动蹄的稳定是保证 良好制动效果的基础。就目前市场上所见,凸轮式鼓式制动器,有两种制动蹄比较盛行。一 是回位弹簧直接固定在蹄径的孔中,孔位于上下制动蹄两条对称轴所在的平面上,此种方 式,能够维持上下制动蹄的受力平衡。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回位弹簧呈半圆形或者其他 形状的拉环在固定一个制动蹄后,很难套入另一个孔中固定,拆卸非常不方便。所以现在市 场上第二种制动蹄也比较盛行,如图4所示,制动蹄的装配拆卸是第一种制动蹄容易些,回 位弹簧不直接连接上下制动蹄,而是通过其他附件如固定机件来连接。回位弹簧位于上下 制动蹄的两条对称轴的一边,不在上下制动蹄两条对称轴所在的平面上,上下制动蹄外侧 有回位弹簧紧固,一侧没有,形成外紧内松的不平衡状态。凸轮旋转制动时,就连带着摩擦 片的单边受力,减少了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如此,制动力也随着降低,并且单边磨 损,减少了摩擦片的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使得 用附件连接上下制动蹄时,制动蹄内外侧的受力均勻、平衡,增大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 面,摩擦均勻并装拆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了一下技术方案保持制动器制动蹄 内外侧平衡的制动蹄,主要由凸轮、制动蹄和底板组成,其中制动蹄由静端、动端、蹄径和蹄 片组成,静端设有轴套,蹄径上设有供固定机件或回位弹簧连接的孔,蹄径上安装回位弹簧 孔所在位置设置凹槽,增加轴套延长线上的长度,制动底板上固定轴长度与轴套配合。上述凹槽的方向朝着制动蹄外侧,增加制动蹄的长度位于轴套向外的延长线上。上述与轴套配合的底板的固定装置长度配套加长。上述制动蹄静端的轴套可以是劣弧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原有制动器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固定上下制动蹄后,制动蹄内外侧受力平衡,凸轮间接驱动制动蹄向外扩张后,其 制动蹄动端内外侧同时不偏差的带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摩擦,使得摩擦片的磨损均勻,延长 了摩擦片的使用时间,并增加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其通过实例给出的实施例,[0011]附图中图1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制动蹄的主视图。图2 本实用新型专利制动蹄静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专利制动蹄的结构示意图。图4 传统凸轮式鼓式制动鼓的剖视图。图5 第一实施例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详细说明作为例子而并非作为限制的阐明了本实用新型。如图3、图5所示的凸轮式鼓式制动器,由凸轮、制动蹄和制动底板组成。制动蹄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固定机件 的孔,在孔的附近设置有朝外的凹槽,上下制动蹄通过回位弹簧固定,回位弹簧的上下拉环 作用于固定机件上,保护支承销等静端部件的不磨损,两个回位弹簧都固定在上下制动蹄 的对称轴所在的平面的一侧,造成了上下制动蹄外紧里松的状况。在孔的周围设置凹槽,回 位弹簧的中心线更加靠近两制动蹄的对称轴所在的平面,在静端制动蹄轴向里的延长线上 加长轴套,平衡上下制动蹄外紧里松的状态。
权利要求一种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凸轮、制动蹄(10)和底板组成,其中制动蹄由静端(1)、动端(2)、蹄径(3)和蹄片(4)组成,静端设有轴套(5),蹄径上设有供固定机件或回位弹簧(8)连接的孔(6),其特征在于在蹄径上安装回位弹簧孔所在位置设置凹槽(9),增加轴套(5)延长线上的长度。
2.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凹槽 (9)的方向朝着制动蹄外侧,增加制动蹄的长度位于轴套(5)向外的延长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与轴套 (5)配合的底板的固定装置长度配套加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蹄静 端的轴套(5)可以是劣弧状。
专利摘要凸轮鼓式制动器,设有上下两个呈半圆弧状的制动蹄,制动蹄动端与滚轮配合,静端设有制动蹄轴套与固定装置配合,蹄径上设置孔安装回位弹簧,通过在制动蹄蹄径上两端安装回位弹簧孔所在位置设置凹槽,缩进回位弹簧的中心线,并借力轴套,使得以制动蹄的对称轴所在的直线为准,轴套两侧长度不一致,消除制动蹄外紧内松的状态,保持制动蹄内外侧平衡,使得摩擦片的磨损均匀,延长了摩擦片的使用时间,并增加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
文档编号F16D51/22GK201771996SQ20102012254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陆美仙 申请人:陆美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