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292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与车身之间低频(1-30HZ)振动及高频(30H以上)振动的加剧,恶化 了汽车的振动性能,严重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现有隔离汽车发动机与车身之间振动的 液压悬置主要有简单节流孔式液压悬置、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惯性通道_解耦膜式液压 悬置。简单节流孔式液压悬置,由橡胶主簧、橡胶膜和隔板围成两个封闭的上下液室,上下 液室由设置在隔板上固定开度的节流孔连通,依靠液体流经节流孔产生的阻尼衰减振动, 由于节流孔的开度固定,悬置的刚度无法随发动机与车身之间振动频率的变化而适时改 变;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由橡胶主簧、橡胶膜和惯性通道体围成两个封闭的上下液室,惯 性通道体上有固定空间大小的惯性通道,依靠液体流经惯性通道产生的阻尼衰减振动,这 种悬置虽能有效地消除低频振动,但在高频振动时由于粘性液体与通道壁之间以及液体分 子间的摩擦作用,液体流经惯性通道的阻力较大,液体几乎不再经惯性通道流动,产生动态 硬化现象,悬置刚度急剧上升,导致悬置的高频隔振能力较差;惯性通道_解耦膜式液压悬 置,是在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形橡胶解耦膜,解耦膜、惯性通道体 与橡胶主簧围成上液室,解耦膜、惯性通道体与橡胶膜围成下液室,这种液压悬置虽然较好 地消除了动态硬化现象,但由于解耦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导致悬置不能满足发动机 隔振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可 以连续控制、隔振效果好的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该装置是将现有液压悬置的阻 尼孔或惯性通道体和解耦膜,用电磁节流阀代替,充分利用了电磁节流阀的线性连续特性 及其节流孔开度可变特性,从而使液压悬置的刚度可以连续随发动机与车身之间振动频率 的变化来调节,改善了汽车的振动性能,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包括连接盘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隔板 5、橡胶膜6、底座7 ;连接盘1与橡胶主簧3通过橡胶硫化连接,连接盘1与发动机支撑臂通 过螺栓连接,底座7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隔板5下方与橡胶膜6之间形成下液室,隔板5 上方与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之间形成上液室;隔板5上设置有电磁节流阀4,电磁节流阀 4与隔板5过盈配合安装,通过电磁节流阀4控制液体在上下液室的流通量。所述的电磁节流阀4由上通道8、节流孔9、活塞锥10、油封11、电磁线圈12、金属 轴13、弹簧14、电枢15、推杆16、下通道17组成。所述的电磁线圈12缠绕在金属轴13上, 电枢15安装在电磁线圈12之间,电枢15 —端与弹簧14接触,另一端与推杆16螺纹连接, 推杆16与活塞锥10固连;竖直的上通道8的下端与竖直的下通道17的上端通过节流孔9
3连通,活塞锥10在节流孔9中横向左右移动,从而控制截流孔9的开度增大或减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仅需在现有液压悬置的基础 上,略加改动,即能制成;(2)隔振效果好,可以隔离发动机低频和高频振动的传递;(3)采 用电磁节流阀使液压悬置的刚度调节过程实现连续控制,消除了非线性特性和动态硬化现象。

图1是半主动控制式液压悬置的主剖视图;图2是电磁节流阀的主剖视图。图中1.连接盘2.金属骨架 3.橡胶主簧4.电磁节流阀5.隔板6.橡 胶膜7.底座8.上通道9节流孔10.活塞锥11.油封12.电磁线圈13.金属轴 14.弹簧 15.电枢16.推杆 17.下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半主动控制式液压悬置的主剖视图,该液压悬置结构的最上方为连接盘1, 连接盘1与发动机支撑臂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盘1与橡胶主簧3通过橡胶硫化连接,橡胶主 簧3与金属骨架2通过橡胶硫化连接,底座7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底座7圆柱内腔中设置 隔板5和橡胶膜6,隔板5下方与橡胶膜6之间形成下液室,隔板5上方与金属骨架2、橡胶 主簧3之间形成上液室;隔板5上过盈配合安装有电磁节流阀4,通过电磁节流阀4控制液 体在上下液室的流通量。图2是电磁节流阀的主剖视图,该节流阀包括通过节流孔9连通的竖直上通道8 和竖直下通道17,置于节流孔9中并可以横向左右移动的活塞锥10,活塞锥10与推杆16 — 端固连,推杆16另一端螺纹连接电枢15,电枢15与弹簧14接触受到弹簧预紧力,电枢15 位于缠绕在金属轴13上的电磁线圈12之间。电磁线圈12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力的大小 由流入电磁线圈12的电流量大小决定;电枢15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磁场力和弹簧预紧力 的作用;当磁场力小于弹簧预紧力时,电枢15横向左移;当磁场力大于弹簧预紧力时,电枢 15横向右移。电枢15的横向左右移动使推杆16带动活塞锥10在节流孔9中横向左右移 动,从而使节流孔9的开度增大或减小,导致液体在上下液室的流通量得以变化。流入电磁 线圈12的电流量大小由汽车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发动机低频振动时,汽车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流入电磁线圈12的电流量减小,电枢 15受到的磁场力小于弹簧预紧力,使电枢15横向左移,与电枢15螺纹连接的推杆16带动 活塞锥10左移,节流孔9开度减小,上下液室之间的液体流通量减少,上通道8与下通道17 中的液体流动阻尼增大,配合橡胶主簧3 —起使液压悬置的刚度增大,从而衰减发动机的 低频振动。发动机高频振动时,汽车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流入电磁线圈12的电流量增大,电枢 15受到的磁场力大于弹簧预紧力,使电枢15横向右移,与电枢15螺纹连接的推杆16带动 活塞锥10右移,节流孔9开度增加,上下液室之间的液体流通量增加,上通道8与下通道17中的液体流动阻尼减小,配合橡胶主簧3 —起使液压悬置的刚度减小,从而衰减发动机的 高频振动,同时,节流孔9开度增加,降低了粘性液体与通道壁之间以及液体分子间的摩擦 作用,液体流经通道的阻力减小,避免液体在通道中停止流动,消除了动态硬化现象。
权利要求一种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包括连接盘(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隔板(5)、橡胶膜(6)、底座(7);连接盘(1)与橡胶主簧(3)通过橡胶硫化连接,连接盘(1)与发动机支撑臂通过螺栓连接,底座(7)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隔板(5)下方与橡胶膜(6)之间形成下液室,隔板(5)上方与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之间形成上液室;其特征在于,隔板(5)上设置有电磁节流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节 流阀(4)与隔板(5)过盈配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节 流阀(4)由上通道(8)、节流孔(9)、活塞锥(10)、油封(11)、电磁线圈(12)、金属轴(13)、 弹簧(14)、电枢(15)、推杆(16)、下通道(17)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线 圈(12)缠绕在金属轴(13)上,电枢(15)安装在电磁线圈(12)之间,电枢(15) —端与弹 簧(14)接触,另一端与推杆(16)螺纹连接,推杆(16)与活塞锥(10)固连;竖直的上通道 ⑶的下端与竖直的下通道(17)的上端通过节流孔(9)连通,活塞锥(10)在节流孔(9)中 横向左右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振效果好的半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液压悬置。它包括连接盘、金属骨架、橡胶主簧、隔板、橡胶膜、底座;连接盘与橡胶主簧通过橡胶硫化连接,连接盘与发动机支撑臂通过螺栓连接,底座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隔板下方与橡胶膜之间形成下液室,隔板上方与金属骨架、橡胶主簧之间形成上液室;隔板上设置有电磁节流阀,电磁节流阀与隔板过盈配合安装,通过电磁节流阀控制液体在上下液室的流通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改善汽车的振动性能,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文档编号F16F13/26GK201651156SQ2010201569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3日
发明者唐明祥, 姜长松, 张婉琳, 梁天也, 王中东, 王成, 董桂军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