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174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上的减震结构,尤其是一种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与输入轴连接的大盘毂套及与输出轴连接的盘毂芯,所述的大盘毂套连接一预从动盘和一预减震盘,预从动盘和预减震盘通过多个预减震弹簧连接盘毂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通过大盘毂套连接输入轴,通过大盘毂套的转动带动预从动盘和预减震盘转动,然后通过预减震弹簧传动到盘毂芯输出到输出轴,在怠速时,发动机的不均匀转动在传动过程中被预减震弹簧吸收,不输出到输出轴,所以输出轴的齿轮不发生碰撞摩擦,消除了齿轮之间的噪音和摩擦,提高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上的减震结构,尤其是一种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背景技术】
[0002]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怠速时,由于发动机的转速不均匀,容易造成变速箱内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齿轮撞击,产生噪音,并且造成抖动,影响车辆的整体乘坐体验,而且容易造成变速箱齿轮的老化,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变速箱的噪音和抖动,延长使用寿命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包括一与输入轴连接的大盘毂套及与输出轴连接的盘毂芯,其改进在于:所述的大盘毂套连接一预从动盘和一预减震盘,预从动盘和预减震盘通过多个预减震弹簧连接盘毂芯。
[0006]优选地,所述的多个预减震弹簧呈圆周排列。
[0007]优选地,所述的预减震弹簧与盘毂芯之间设有减震衬套。
[0008]优选地,所述的大盘毂套上设有减震摩擦片。
[0009]优选地,所述的预从动盘通过一插销连接大盘毂形成随动。
[0010]优选地,所述的预减震盘贴合固定在大盘毂套上。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通过大盘毂套连接输入轴,通过大盘毂套的转动带动预从动盘和预减震盘转动,然后通过预减震弹簧传动到盘毂芯输出到输出轴,在怠速时,发动机的不均匀转动在传动过程中被预减震弹簧吸收,不输出到输出轴,所以输出轴的齿轮不发生碰撞摩擦,消除了齿轮之间的噪音和摩擦,提高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包括一与输入轴连接的大盘毂套I及与输出轴连接的盘毂芯2,所述的大盘毂套I连接一预从动盘3和一预减震盘4,预从动盘3和预减震盘4通过多个预减震弹簧5连接盘毂芯2。
[0015]本实施例中,为了进行均匀的减震,放置抖动,所述的多个预减震弹簧5呈圆周排列。[0016]为了使盘毂芯均匀转动,防止震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减震弹簧5与盘毂芯2之间设有减震衬套6。
[0017]为了使大盘毂套均匀转动,防止震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盘毂套上设有减震摩擦片7。
[0018]在具体的部件连接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从动盘3通过一插销31连接大盘毂I形成随动;所述的预减震盘4贴合固定在大盘毂套I上。
[0019]工作时,输入轴带动盘毂套I转动,由于预从动盘3和预减震盘4与盘毂套I连接随动,所以预从动盘3与预减震片4也随之转动,转动时,压缩预减震弹簧5,在扭矩不够时,预减震弹簧5被压缩,消除转动输入轴带来的影响;在扭矩足够时,预减震弹簧5被压紧,扭矩传送到盘毂芯2上,从而输出到输出轴上。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包括一与输入轴连接的大盘毂套及与输出轴连接的盘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盘毂套连接一预从动盘和一预减震盘,预从动盘和预减震盘通过多个预减震弹簧连接盘毂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预减震弹簧呈圆周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减震弹簧与盘毂芯之间设有减震衬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盘毂套上设有减震摩擦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从动盘通过一插销连接大盘毂形成随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独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减震盘贴合固定在大盘毂套上。
【文档编号】F16F15/121GK203488681SQ20132049889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谢驰 申请人:重庆长安离合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