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378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包括主轴和连接套,主轴具有连接端,连接端能够插装在连接套内,让主轴与连接套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主轴的连接端上设有多个对位齿,连接套的内壁在端口位置处设有多个齿槽;齿槽的数量与对位齿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对位齿与相对应的齿槽相啮合,所述主轴和连接套通过对位齿和齿槽插接在一起。所述间隔平面和对位爪均拥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让对位爪在对准连接套后,便能在任何角度中被推动并滑入连接套中的齿槽,实现主轴和连接套自动对位,从而达到啮合的状态,不必在连接前用人工手段将对位爪和齿槽的对应位置先行调校至合理范围,特别适合在一个轴或连接套被被固定或不能自由旋转的情况下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体为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家用食物加工设备,如立式原汁机、卧式原汁机、榨汁机、榨油机、搅肉机和面条机等,都由电机产生动力,通过电机轴输出动力,让加工端的螺杆或搅拌器等作为伸出轴,与电机轴连接,最后实现动力传递。不少其它【技术领域】的设备也会使用这种方式来传递动力。实践中,所述两种轴的连接方式一般为:将一个带六角螺杆的轴插入另一个带六角螺孔的轴内实现轴与轴之间的连接,或用上述方式将一个轴插接到一个连接套种。当电机轴旋转时,两个轴之间或轴与连接套之间的六角面贴合并传输动力,让电机能带动加工端的螺杆或搅拌器旋转。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在于,若任意一个轴或连接套被固定,或不能自由旋转,安装另一个轴或连接套的话,须在将带六角螺杆的轴插入带六角螺孔的轴或连接套前,人工地将两个轴的对应位置调教至对应的角度范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地实现对位的轴连接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包括主轴和连接套,主轴具有连接端,连接端能够插装在连接套内,让主轴与连接套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主轴的连接端上设有多个对位齿,连接套的内壁在端口位置处设有多个齿槽;齿槽的数量与对位齿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对位齿与相对应的齿槽相啮合,所述主轴和连接套通过对位齿和齿槽插接在一起。
[000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应让所述多个对位齿结构相同,均匀分布;所述多个齿槽的结构也相同,均勻分布,每一个对位齿与每一个齿槽均能相哨合;此外,还应让所述的每个对位齿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外表面。
[000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应让将所述多个齿槽设置为三角形,被连接套的内壁隔开;隔开每个齿槽的连接套内壁部分为三角形的间隔平面,每个间隔平面均有一个指向所述连接套的端口外的导向角,每个导向角均处于端口的边缘,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优选地,所述导向角的角度范围是20°至120°。
[0007]所述的齿槽、间隔平面和对位齿的数量均为3-8个,作为优选方案,应各为6个;所述齿槽和间隔平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此外,还可将所述对位齿设置为三棱锥结构,让每条棱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
[0008]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09]1.齿槽和对位爪的尺寸和形状相互对应适配,能有效实现主轴和连接套的插接;
[0010]2.间隔平面和对位爪均拥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两者光滑平面之间相互摩擦,让对位爪在对准连接套后,便能在任何角度中被推动并滑入连接套中的齿槽,实现主轴和连接套自动对位,从而达到啮合的状态,不必在连接前用人工手段将对位爪和齿槽的对应位置先行调校至合理范围,特别适合在一个轴或连接套被被固定或不能自由旋转的情况下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个使用状态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和图2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包括六边形的主轴I和六边形的连接套2,主轴I具有连接端3,连接端3能够插装在连接套2内,让主轴I与连接套2相互插接;主轴I的连接端3上均匀地分布着6个对位齿4,连接套2的内壁的端口位置也均匀 地分布着6个齿槽5 ;每个对位齿4的机构相同,每个齿槽5的结构也相同,每个对位齿4均能插入任意一个齿槽5内,实现所有对位齿4和齿槽5的整体啮合,让主轴I和连接套2相互插接。
[0017]如图1所示,齿槽5均为三角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它们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三角形,但这些三角形的齿槽5均应被连接套2的内壁隔开;隔开每个齿槽5的连接套2的内壁部分为三角形的间隔平面6,每个间隔平面6均有一个指向所述连接套的端口外的导向角α,每个导向角α均处于连接套2的端口的边缘,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如图2所示,每个对位齿4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外表面;具体地说,每个对位齿4均为三棱锥结构,每条棱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
[0018]图3、图4和图5展示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它的主轴
I,也为六边形,其对位齿4'的数量也为6个;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主轴I的连接端3'上设有凸台8,6个长条形的对位齿4'均匀地分布于凸台8周围;每个对位齿4'也均拥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圆弧形的光滑表面;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套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
[0019]以实施例二为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时,只需让主轴1'如图4或图5所示的方式对准连接套2,但不需要考虑每个对位齿4'是否已对准齿槽5,便可施力让主轴P和连接套2贴合。贴合后,无论对位齿4'触碰到间隔平面6的哪个部位,哪怕如图4所示触碰到导向角α,都会因为自身和间隔平面6的光滑表面相互摩擦,而实现自动对位,即让对位齿4'完全滑入齿槽5中,达到整体啮合的状态,实现主轴I,和连接套2的插接。
[00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两个实施例的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主轴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改变成如三边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等的多边形(附图未展示),对位齿的数量和分布方式也可以根据主轴的横截面情况调整,只要轴套中相等数量的齿槽和间隔平面的位置及尺寸始终保持与每个对位齿对应和适配即可。而所述导向角在不同实施例中的角度范围可以是20°至120°。此外,连接套还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端口的管状结构,在两个端口的方向都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与主轴连接(附图未展示)。总之,利用本领域的普通知识和惯用技术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其它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但它们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包括主轴和连接套,主轴具有连接端,连接端能够插装在连接套内,让主轴与连接套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主轴的连接端上设有多个对位齿,连接套的内壁在端口位置处设有多个齿槽;齿槽的数量与对位齿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对位齿与相对应的齿槽相啮合,所述主轴和连接套通过对位齿和齿槽插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对位齿结构相同,均勻分布;所述多个齿槽的结构也相同,均勻分布,每一个对位齿与每一个齿槽均能相哨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对位齿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对位齿分布与主轴的连接端上的方式为:连接端上设有凸台,所述多个长条形的对位齿均匀分布于凸台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多个齿槽均为三角形,被连接套的内壁隔开;隔开每个齿槽的连接套内壁部分为三角形的间隔平面,每个间隔平面均有一个指向所述连接套的端口外的导向角,每个导向角均处于端口的边缘,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齿槽、间隔平面和对位齿的数量相等,均为3至8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齿槽、间隔平面和对位齿的数量均为6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齿槽和间隔平面均为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对位齿为三棱锥结构,每条棱均具有圆弧形的光滑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的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角的角度范围是20。至 120。。
【文档编号】F16D1/06GK203717689SQ20132083937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马泽标, 周泳新 申请人: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