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676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副散热器、分别连接于主散热器的主散热器出水口以及主散热器进水口的主散热器出水管和主散热器进水管、分别连接于副散热器的副散热器出水口以及副散热器进水口的副散热器出水管和副散热器进水管、连接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进水口的出水管以及经水泵连接于发动机出水口的发动机出水管。通过主散热器与副散热器的并联散热,降低了每个散热器的流量,提高了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而通过同时对发动机机与自动变速箱的冷却,避免因发动机过热而引起的发动机附件的损坏,又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改善了自动变速箱的运行工况。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工作期间,最高燃烧温度可能高达2500°C,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发动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因此一个高效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配装自动变速箱的重型汽车,一般采用油冷器冷却自动变速箱油。为合理利用资源,紧凑安装,一般将自动变速箱油冷器串联入发动机冷却回路,将发动机冷却用水箱的冷却液作为自动变速箱油冷器的冷却介质,与热的变速箱油进行热交换,实现自动变速箱油冷却。重型汽车尤其是自卸车经常处于重载、怠速、急转弯、大油门,急刹车的情况,导致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发热严重,采用普通一个发动机冷却液箱冷却效果不理想,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自动变速箱温度过高,影响了发动机及自动变速箱零部件的寿命及车辆使用的经济性。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优异的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副散热器、分别连接于主散热器的主散热器出水口以及主散热器进水口的主散热器出水管和主散热器进水管、分别连接于副散热器的副散热器出水口以及副散热器进水口的副散热器出水管和副散热器进水管、连接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进水口的出水管以及经水泵连接于发动机出水口的发动机出水管,所述主散热器进水管、副散热器进水管以及发动机出水管均连接于分流阀,所述主散热器出水管以及副散热器出水管通过三通连接于进水管,自动变速箱分别通过出油管以及进油管连接于油冷器的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油冷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0007]为了提高变速箱冷却效果,油冷器有两个分别为油冷器I以及油冷器II,所述油冷器I以及油冷器II的两个进油口通过三通管II连接于进油管,所述油冷器I以及油冷器II的两个出油口通过三通管I连接于出油管,所述油冷器I的出水口以及油冷器II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油冷器I的进水口连接于进水管,所述油冷器II的出水口连接于出水管。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散热器与副散热器的并联散热,降低了每个散热器的流量,提高了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采用分流阀可以对主散热器和副散热器入口的流量进行比例分配,可以根据两个散热器的功率配送合适流量的冷却液,即可以避免因使用三通导致的副散热器负载过大,主散热器不能全负荷运行的情况发生,又能避免因热能不同导致主散热器和副散热器出口温度不同从而引起温度波动致使对冷却器造成冲击。油冷器I与油冷器II的进、出水口串联增加了热交换时间,油冷器I与油冷器II的进油口、出油并联,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油冷器对自动变速箱油的冷却效率。而通过同时对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冷却,避免因发动机过热而引起的发动机附件的损坏,又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改善了自动变速箱的运行工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主散热器2.副散热器3.发动机4.自动变速箱5.油冷器I 6.油冷器II 7.分流阀8.主散热器出水口 9.主散热器出水管10.三通11.主散热器进水口 12.主散热器进水管13.副散热器出水管14.副散热器出水口 15.副散热器进水口16.副散热器进水管17.发动机出水管18.发动机出水口 19.水泵20.发动机进水口21.出油管22.进油管23.连接管24.三通管I 25.三通管II 26.进水管2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2]本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1、副散热器2、分别连接于主散热器I的主散热器出水口 8以及主散热器进水口 11的主散热器出水管9和主散热器进水管12、分别连接于副散热器2的副散热器出水口 14以及副散热器进水口 15的副散热器出水管13和副散热器进水管16、连接于发动机3上的发动机进水口 20的出水管27以及经水泵19连接于发动机出水口 18的发动机出水管17,主散热器进水管12、副散热器进水管16以及发动机出水管17均连接于分流阀7,主散热器出水管9以及副散热器出水管13通过三通10连接于进水管26,自动变速箱4分别通过出油管21以及进油管22连接于油冷器的出油口和进油口,油冷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于进水管26以及出水管27。水泵19工作将将发动机出水口 18流出的冷却液加压后通过发动机出水管17输送至分流阀7,冷却液通过分流阀7分成两路同时分别经主散热器进水管12和副散热器进水管16进入主散热器I与副散热器2中进行散热,经主散热器I与副散热器2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主散热器出水管9以及副散热器出水管13经三通24流入进水管26中,进水管26中的冷却液流入油冷器,自动变速箱4中的变速箱油经进油管22进入油冷器中与冷却液进行换热,降温后的变速箱油通过出油管21流回自动变速箱4中,实现自动变速箱油的冷却。而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27经发动机进水口 20流入发动机中的水道,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从而形成整个冷却系统的循环。通过主散热器I与副散热器2的并联散热,降低了每个散热器的流量,提高了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采用分流阀可以对主散热器I和副散热器2入口的流量进行比例分配,可以根据两个散热器的功率配送合适流量的冷却液,即可以避免因使用三通导致的副散热器2负载过大,主散热器I不能全负荷运行的情况发生,又能避免因热能不同导致主散热器I和副散热器2出口温度不同从而引起温度波动致使对冷却器造成冲击。而通过同时对发动机机3与自动变速箱4的冷却,避免因发动机过热而引起的发动机附件的损坏,又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改善了自动变速箱4的运行工况。[0013]油冷器可以有两个其分别为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的两个进油口通过三通管II 25连接于进油管22,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的两个出油口通过三通管I 24连接于出油管21,油冷器I 5的出水口以及油冷器II 6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23连接,油冷器I 5的进水口连接于进水管26,油冷器II 6的出水口连接于出水管27。进水管26输送的冷却液流经油冷器I 5后通过连接管23又流入油冷器
II6中最后通过出水管27排出,而自动变速箱4中的变速箱油经出油管21通过三通管II25同时进入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与冷却液进行换热,而冷却后的变速箱油经三通管I 24流入出油管21,通过出油管21流回自动变速箱4中实现循环。通过两个油冷器的并联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变速箱4中的变速箱油的冷却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I)、副散热器(2)、分别连接于主散热器(I)的主散热器出水口(8)以及主散热器进水口(11)的主散热器出水管(9)和主散热器进水管(12)、分别连接于副散热器(2)的副散热器出水口(14)以及副散热器进水口(15)的副散热器出水管(13)和副散热器进水管(16)、连接于发动机(3)上的发动机进水口(20)的出水管(27)以及经水泵(19)连接于发动机出水口(18)的发动机出水管(17),所述主散热器进水管(12)、副散热器进水管(16)以及发动机出水管(17)均连接于分流阀(7),所述主散热器出水管(9)以及副散热器出水管(13)通过三通(10)连接于进水管(26),自动变速箱(4)分别通过出油管(21)以及进油管(22)连接于油冷器的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油冷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于进水管(26)以及出水管(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冷器有两个分别为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所述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的两个进油口通过三通管II (25)连接于进油管(22),所述油冷器I (5)以及油冷器II (6)的两个出油口通过三通管I (24)连接于出油管(21),所述油冷器I (5)的出水口以及油冷器II (6)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23)连接,所述油冷器I (5)的进水口连接于进水管(26),所述油冷器II (6)的出水口连接于出水管(27)。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3822440SQ20142018860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周广凤, 王凤杰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