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83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等速万向节,存在具备如下部件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作为有底筒状的外方构件的外圈,在内周面形成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的3条轨道;作为内方构件的三球销构件,具备分别插入到外圈的轨道槽的3根三球销轴部;多个滚动体,设置于三球销轴部的外周面与轨道槽的内表面之间(参照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9248号公报)。

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中记载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在三球销轴部与轨道槽的内表面之间具备具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子单元。该滚子单元具有:中间构件,由夹着三球销轴部而分离配置的一对分割构件构成,相对于三球销轴部能够摆动地配置;多个滚动体,在轨道槽的内表面与中间构件的动力传递面之间能够滚动地配置,由在圆柱状的主体部及主体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立起设置的一对针状突起构成;保持架,将所述多个滚动体保持为能够在中间构件的外周循环。保持架由以分别保持多个滚动体的轴向两端部的方式相对而连结的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构成,在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上分别沿滚动体的循环路径形成有引导滚动体的针状突起的凹槽。

该滑动式等速万向节与嵌合于三球销构件的中间轴一起构成传动 轴,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0-9248号公报的图1及图2所记载那样组装于车辆。即,设于外圈的轴状的轴杆插入到在差速器装置的侧齿轮的中心部形成的插入孔,通过例如花键嵌合而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侧齿轮连结。在外圈的轴杆的前端部形成供防脱落工具嵌合的环状槽,通过开口环等环状的防脱落工具进行从侧齿轮的防脱落。

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所记载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在向车辆的组装时,存在滚子单元抵接于外圈的底部侧的情况。即,若操作者把持与三球销构件连结的轴,在防脱落工具嵌合于轴杆的环状槽的状态下从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将外圈的轴杆向侧齿轮的插通孔插通,则滚子单元经由三球销构件及中间构件抵接于外圈的底部侧,受到按压力。防脱落工具在通过侧齿轮的插通孔时弹性地缩径而收容于环状槽,通过插通孔后恢复原来的大小,外周侧的局部从环状槽突出。由此,防止轴杆从侧齿轮的脱落。

在该组装时,例如操作者按压轴的力大的情况下,三球销构件的轴部将一对分割构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较强地按压,因此滚动体被从一对分割构件向轨道面侧按压,滚动体的针状突起与保持架的凹槽内的外侧侧面接触,可能出现上述的按压力向保持架传递而保持架变形,妨碍滚动体的顺畅的滚动的情况。因此,必须例如通过使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的厚度较厚等来确保保持架的强度,妨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小型轻量化、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能够抑制在向车辆组装时内方构件被向外方构件的底部侧按压时的按压力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具备:外方构件,具有筒部及将所述筒部的一端部堵塞的底部,所述筒部形成有多个轨道槽,所 述轨道槽具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轨道面;内方构件,具有与轴连结的环状的轴套部及多个脚轴,所述多个脚轴以从所述轴套部的外周面向所述轴套部的径向外方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并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轨道槽;一对中间构件,以夹着所述脚轴的方式分离而配置;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与所述一对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之间;及保持器,将所述多个滚动体以能够沿着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滚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滚动体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及在所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立起设置的一对针状突起,其中,在所述保持器形成有引导所述一对针状突起的凹槽,当所述内方构件在所述外方构件内向所述底部侧移动而所述一对中间构件从所述脚轴受到相互远离的方向的按压力,所述滚动体被所述一对中间构件按压而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一对轨道面接触时,在所述滚动体的所述针状突起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的侧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向车辆组装时内方构件被向外方构件的底部侧按压时的按压力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表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局部剖切而表示的整体图。

图2是对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外圈从其旋转轴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3是将三球销构件与滚子单元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滚子单元的正视图。

图5A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5B是图4的B-B线剖面。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外圈中的一对轨道面之间的滚动体、保持架、及三球销构件的轴部的图,上半部分是从与图4的B-B剖视 图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正视图,下半部分是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三球销构件的头部向中心轴方向移动时的滚动体、保持架、及三球销构件的轴部的状态的图,上半部分是正视图,下半部分是俯视图。

图8是关于比较例的等速万向节示意性地表示与图7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的滚动体、保持架、及三球销构件的三球销轴部的图,上半部分是正视图,下半部分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参照图1~图7进行说明。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局部剖切而表示的整体图。图2是对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外圈从其旋转轴O1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以下,将该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简称为等速万向节。

等速万向节1配置于作为车辆的差速器装置的输出构件的图略的侧齿轮与轴(传动轴的中间轴)7之间,将使车轮旋转的驱动力向轴7传递。该等速万向节1也称为三球销型等速万向节,具有作为外方构件的外圈2、作为内方构件的三球销构件3、3个滚子单元10(图1中仅示出1个滚子单元10)而构成。外圈2与差速器装置的侧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三球销构件3以与轴7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滚子单元10与后述的作为三球销构件3的脚轴的三球销轴部32嵌合。以下,对这些各构件等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外圈2具有:形成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多条(3条)轨道槽211的筒部21;将筒部21的一端部堵塞的底部22;及从底部22的中央部向筒部21的相反侧突出的轴状的轴杆部23。筒部21及底部22成为一体而呈现有底筒状,在筒部21的内部形成有收容三球销构件3、及3个滚子单元10的收容空间20。此外,筒部21的中心轴与外圈2的旋 转轴O1一致。图1中,图示出外圈2的旋转轴O1与轴7的旋转轴O2一致的、万向节角为零的状态。以下,将与筒部21的中心轴(外圈2的旋转轴O1)平行的方向称为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

3条轨道槽211如图2所示,沿筒部21的周向等间隔地以从筒部21的中心部朝向外方凹陷的方式形成。3个滚子单元10分别收容于这3个轨道槽211。各轨道槽211在其内表面具有沿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而彼此面对的一对轨道面211a、211b。一对轨道面211a、211b为平坦的面,彼此平行地面对。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在需要分别区别一对轨道面211a、211b的情况下,将在车辆的前进加速时滚子单元10的后述多个滚动体5所滚动的轨道面称为第一轨道面211a,将另一方的轨道面称为第二轨道面211b。

在底部22上,在三球销构件3向筒部21的收容空间20的内部侧移动时供滚子单元10的滚动体5抵接的平面状的底面22a以与轨道槽2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

在轴杆部23上,形成有与差速器装置的侧齿轮进行花键嵌合的花键嵌合部231。另外,在轴杆部23上的相比花键嵌合部231靠前端侧(底部22侧的基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保持开口环等环状的防脱落工具(未图示)的环状槽232。

滚子单元10具备:由一对分割构件41、42(图1中仅示出一方的分割构件41)构成的中间构件4;在中间构件4的外周侧配置的多个滚动体5;及保持多个滚动体5的保持架6。

三球销构件3是由前述的三球销轴部32、及形成本体的轴套部31构成的形成为环状的构件。另外,在三球销构件3的轴套部31上,形成供轴7插通的插通孔30,与在轴7的端部形成的花键嵌合部71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另外,三球销构件3由嵌合于轴7的开口环70防脱 落。

三球销构件3能够沿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外圈2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在将等速万向节1组装于车辆的差速器装置时,三球销构件3经由轴7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按压。三球销构件3向外圈2的底部22侧的移动利用滚子单元10的滚动体5与底面22a抵接而被限制。

图3是将三球销构件3与和1个三球销轴部32组合的滚子单元10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滚子单元10的正视图。图5A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5B是图4的B-B线剖面。图5B中,将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外圈2的各轨道槽211中的第一轨道面211a及第二轨道面211b以双点划线表示。

滚子单元10具备:由夹着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而分离配置的一对分割构件41、42构成的中间构件4;对应于外圈2的旋转方向及外圈2与轴7之间的转矩传递方向,在轨道槽211中的一对轨道面211a、211b(图2所示的)中的某一个轨道面滚动的多个滚动体5;将多个滚动体5保持为能够在中间构件4的外周侧循环移动的保持架6。

如图3所示,三球销构件3具有环状的轴套部31及多个(3根)三球销轴部32,三球销轴部32以从轴套部31的外周面31a向轴套部31的径向外方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而分别插入到外圈2的轨道槽211(如图2所示)。此外,在轴套部31的插通孔3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轴7的花键嵌合部71(如图1所示)嵌合的多个花键突起,但在图3中,省略该花键突起的图示。

3根三球销轴部32沿轴套部31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其前端部形成为局部球面状。更具体而言,各三球销轴部32具有轴套部31侧的颈部321、及外径大于颈部321的具有球面凸状的外周面322a的头 部322,头部322相比颈部321设于三球销轴部32的前端侧。在3根三球销轴部32的各自的头部322,能够摆动地嵌合有滚子单元10。

中间构件4介于三球销轴部32与多个滚动体5之间而配置。其中的一方的分割构件41(以下称为第一分割构件41)配置于三球销轴部32与第一轨道面211a之间,另一方的分割构件42(以下称为第二分割构件42)配置于三球销轴部32与第二轨道面211b之间。第一分割构件41和第二分割构件42形成为对称的形状。

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上,分别形成有供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接触的局部球面状的凹面41a、42a(图3中仅示出第一分割构件41的凹面41a)。由此,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能够相对于中间构件4摆动。

另外,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中的与凹面41a、42a相反一侧的面形成为供多个滚动体5滚动的平坦的滚动面41c、42c(图3中仅示出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

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上,分别形成有避免与后述的保持架6的连结部60的干涉的切缺410、420。由此,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上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端面由未形成切缺410、420的部分上的第一端面41d、42d、及切缺410、420内的第二端面41e、42e构成。

滚动体5为具备圆柱状的主体部51、及在主体部51的轴向的两端面立起设置的一对针状突起52的轴状。本实施方式中,18个滚动体5配置于中间构件4的外周围。但是,滚动体5的个数能够对应于等速万向节1的转矩传递容量等而适宜变更。图3中,在保持架6的外部图示了1个滚动体5。

保持架6通过将沿多个滚动体5的轴向夹着多个滚动体5的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61、62相互连结而成,在从外圈2的径向观察的正面视图中,呈现圆角的长方形状(圆角长方形状)(参照后述的图4)。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61、62中的、配置在外圈2的收容空间20内远离旋转轴O1的径向外侧的一方的循环路形成构件称为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将另一方的循环路形成构件称为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及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对由板状的金属构成的原材料进行冲压而成形。

另外,保持架6通过一对连结部60、60将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和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连结。一对连结部60、60相比多个滚动体5循环的移动轨迹靠内侧(三球销轴部32侧)设置,沿筒部21的中心轴方向排列。

保持架6的连结部60通过使在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形成的第一连结片612、和在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形成的第二连结片622重叠,并使这些第一连结片612和第二连结片622结合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片612和第二连结片622通过敛缝而结合,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焊接而结合。

如图4所示,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端面41d与多个滚动体5的主体部51接触,第二端面41e与保持架6的连结部60隔着间隙而相对。由此,例如在等速万向节1向差速器装置组装时将三球销构件3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滚动体5的主体部51与底面22a接触时,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中的第一端面41d、42d与滚动体5的主体部51接触,另一方面,在第二端面41e、42e与保持架6中的连结部60之间形成间隙,而不会相对于保持架6传递上述的中心轴方向的按压力。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上,形成有引导滚动体 5的一对针状突起52中的第一针状突起52的第一凹槽611。另外,在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上,形成有引导滚动体5的一对针状突起52中的第二针状突起52的第二凹槽621。第一凹槽611为以槽底从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侧分离的方式凹陷的U字状,第二凹槽621为以槽底从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侧分离的方式凹陷的U字状。

第一凹槽611的内表面由夹着滚动体5的第一针状突起52而相对的外侧侧面611a及内侧侧面611b、作为槽底而形成的底面611c构成。第一凹槽611侧的针状突起52配置于外侧侧面611a及内侧侧面611b之间。内侧侧面611b形成于第一凹槽611的连结部60侧,外侧侧面611a形成于其相反侧。

同样,第二凹槽621的内表面由夹着滚动体5的第二针状突起52而相对的外侧侧面621a及内侧侧面621b、作为槽底而形成的底面621c构成。第二凹槽621侧的针状突起52配置于外侧侧面621a与内侧侧面621b之间。内侧侧面621b形成于第二凹槽621的连结部60侧,外侧侧面621a形成于其相反侧。

如图5B所示,在第一分割构件41及第二分割构件42的各自上形成有前述的凹面41a、42a。在凹面41a、42a的外周围,分别形成有夹着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而面对的第一分割构件41的平坦面41b及第二分割构件42的平坦面42b。第一分割构件41的凹面41a朝向第一轨道面211a侧凹陷,第二分割构件42的凹面42a朝向第二轨道面211b侧凹陷。

此外,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凹面41a、42a内位于三球销轴部32的中心轴方向(图5B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三球销轴部32的外周面322a与分别在位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平坦面41b、42b与凹面41a、42a的边界的部位形成的角部41f、42f不接触。

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与外圈2的第一轨道面211a夹着多个滚动体5而相对,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与外圈2的第二轨道面211b夹着多个滚动体5而相对。

接着,参照图6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1的外圈2、三球销构件3、及滚子单元10的各部分的尺寸构成进行说明。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外圈2上的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之间配置的滚动体5、保持架6、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及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的图,上半部分为正视图,下半部分为上表面图。

另外,图6中,为了说明的明确化,将在第一轨道面211a侧滚动的滚动体5称为第一滚动体5A,将在第二轨道面211b侧滚动的滚动体5称为第二滚动体5B。另外,图6中,关于保持架6中的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的第二凹槽621、及与第二凹槽621卡合的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针状突起52,与循环路形成构件61的第一凹槽611、及与第一凹槽611卡合的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针状突起52在构成及其位置关系上分别是相同的,因此省略图示。后述的图7及图8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滚动体5A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中的外侧侧面611a及内侧侧面611b隔着间隙而相对,且针状突起52位于第一凹槽611内的外侧侧面611a及内侧侧面611b之间的中央部。

即,第一滚动体5A中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A1、及第一滚动体5A中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内侧侧面611b之间的间隙CA2相等。同样,第二滚动体5B中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B1、及第二滚动体5B中的针状突起52 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内侧侧面611b之间的间隙CB2相等。此外,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及内侧侧面611b之间的间隙(CA1+CA2)为例如0.05mm~0.25mm。

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与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接触。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中的、与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接触的部位的相反侧的面与第一轨道面211a隔着微小的间隙H1而相对。

同样,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与第二滚动体5B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接触。第二滚动体5B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中的、与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接触的部位的相反侧的面与第一轨道面211b隔着微小的间隙H2而相对。此外,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滚子单元10位于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之间的中央部,间隙H1与间隙H2彼此相等。

如图6的下半部分所示,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位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的凹面41a、42a中的中央部,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在凹面41a、42a中的深度(与平坦面41b、42b正交的方向上的深度)最深的最深部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凹面41a、42a形成为具有比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中的外周面322a的曲率半径稍大的曲率半径的凹球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一轨道面211a之间的间隙H1比前述的第一滚动体5A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A1小,且第二滚动体5B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二轨道面211b之间的间隙H2比第二滚动体5B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B1小的方式,设定滚子单元10、三球销构件3、及外圈2的各构成构件的尺寸。

更详细而言,设第一轨道面211a与第二轨道面211b之间的距离为Wt,供第一滚动体5A卡合的第一凹槽611中的外侧侧面611a与供第二滚动体5B卡合的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距离为Wc,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的外径为Dn,针状突起52的外径为Ds,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球径(图5B所示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中的、最向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侧鼓出的部位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中的外径)为Dt,凹面41a、42a的深度最深的最深部处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厚度为Ti时,以满足以下的不等式(1)及(2)的方式构成尺寸。

Wc>Wt-(Dn-Ds) (1)

Wt>Dt+2×Ti+2×Dn (2)

此外,在上述的不等式(1)及(2)中,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径Dn、及针状突起52的外径Ds的尺寸对于第二滚动体5B也相同。

通过以满足上述的不等式(1)的方式构成等速万向节1的尺寸,在后述的图7中说明的滚子单元10的组装时,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分别被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按压时,防止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接触,而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各自的针状突起52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接触。在此处,不等式(1)中的各尺寸的值例如是:Wt为46.86mm,Wc是41.2mm,Dn是6.99mm,Ds是1.33mm。

通过以满足上述的不等式(2)的方式构成等速万向节1,在滚子单元10的组装时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分别被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按压时,在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与外圈2中的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之间形成间隙H1、H2,能够使滚子单元10在外圈2中的筒部21内顺畅地移动。在此处,不等式(2)中的各尺寸的值例如为:Wt为46.64mm,Dt为24.64mm,Dn为7.0mm,Ti为 4.0mm。

接着,参照图7对在具有图1~图6中说明的构成的等速万向节1的组装时,滚子单元10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时的滚动体5、保持架6、及三球销构件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示意地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三球销构件3的头部322沿中心轴方向移动时的滚动体5、保持架6、及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的状态的图,上半部分为正视图,下半部分为俯视图。

此外,图7中,示出在等速万向节1的组装时,三球销构件3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而滚动体5与底部22接触,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向中心轴方向(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平行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

三球销构件3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时,如图7所示,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在凹面41a、42a内向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所示的箭头A方向)移动,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中的各自的角部41f、42f接触。

此时,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在其角部41f、42f处受到相对于头部322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按压力,因此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由于所述按压力的水平方向(与头部322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力而受到相互分离的方向(图中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力。

于是,第一滚动体5A被从第一分割构件41向第一轨道面211a侧按压,该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一轨道面211a接触,并且第二滚动体5B被从第二分割构件42向第二轨道面211b侧按压,其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二轨道面211b接触。

此时,伴随着第一滚动体5A的向第一轨道面211a侧的移动,针状突起52向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一侧移动而间隙CA1减小。即,在第一滚动体5A与第一轨道面211a接触时,在第一滚动体5A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保持架6中的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形成有比上述的间隙CA1小的规定的间隙。由此,避免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使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分离的方向的按压力经由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针状突起52向保持架6传递的情况。

接着,关于比较例的等速万向节,参照图8进行说明。图8是关于比较例的滚子单元10示意性地表示与图7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的滚动体5、保持架6、及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的状态的图,上半部分是正视图,下半部分是俯视图。

关于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等速万向节,在图6中说明的各部的尺寸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不同,除此以外,关于其他的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1相同。此外,在图8中,对于与关于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说明的部件具有共通的功能的构件,标注与在图7标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比较例的等速万向节1以图6上半部分所示的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一轨道面211a之间的间隙H1比第一滚动体5A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A1大,且第二滚动体5B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二轨道面211b之间的间隙H2比第二滚动体5B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之间的间隙CB1大的方式,设定滚子单元10、三球销构件3、及外圈2的各构成构件的尺寸。即,比较例的等速万向节1中,为不满足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不等式(1)的尺寸构成。

在如此构成的比较例的滚子单元10中,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接触之前,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保持架6中的第一凹槽611的外侧侧面611a接触,因此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产生的按压力经由滚动体5的针状突起52向保持架6传递。因此,在不满足不等式(1)的尺寸构成的比较例的情况下,由于组装时的三球销构件3产生的按压力而可能导致保持架6变形,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会使三球销构件3的按压力向保持架6传递,因此能够抑制保持架6的变形。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所示的作用及效果。

(1)关于等速万向节1,在组装时,三球销构件3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多个滚动体5的主体部51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接触时,在滚动体5的针状突起52的外周面52a与第一及第二凹槽611、621内的外侧侧面611a、621a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因此能够避免经由滚动体5向保持架6传递上述的按压力。即,能够抑制组装时的按压力造成的保持架6的变形。

(2)等速万向节1以满足前述的不等式(2)的方式构成尺寸,因此在外圈2中的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1b与滚子单元10之间形成间隙,在组装时能够使三球销构件3顺畅地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滑动。即,除了上述(1)所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减少组装时的作业负担。

(3)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上,形成有供形成为球面凸状的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外周面322a接触的凹面41a、42a,因此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与三球销构件3进行球面接触。由此,与例如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与三球销构件3进行平面接 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三球销构件3产生的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降低而能够实现滚子单元10的长寿命化。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宜变形而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保持架6形成为圆角的长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轨道槽211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半圆状的跑道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