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067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部件装配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适用于汽车驱动部件差速器的快速、精准及稳定的装配作业中。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其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作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现有市面上的用于与装配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主要为钢结构,钢质结构差速器壳体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抗金属疲劳的能力很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便宜又结实。但钢质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缺点也相对比较突出就是外观丑陋,重量较大(相同的差速器壳体钢材质要比铝合金材质重很多),惯性阻力大,散热性也比较差,而且非常容易生锈,同时其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装配中效率低,且寿命短等,已不能满足现有汽车驱动部件轮毂的装配配件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其设计结构合理、铝合金一体成型体结构具有耐磨、耐压、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同时解决了现有汽车差速器装配不便安装、拆卸维护的问题,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圈,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圈上的支撑圈,及设置在支撑圈上的支撑柱,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的第二定位圈,及设置在第二定位圈上的辅助支撑圈,及设置在辅助支撑圈上的连接圈,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圈、第二定位圈 的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圈的直径Φ为180mm-190mm,第二定位圈的直径Φ1为110mm-120mm,连接圈的直径Φ3为50mm-60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汽车用差速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孔槽,其中,孔槽设置一组且位置相对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位于支撑柱上的第一定位孔设置一对,且位置相对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孔直径依次递减。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定位圈的直径Φ为182mm-188mm,第二定位圈的直径Φ1为112mm-118mm,连接圈的直径Φ3为52mm-5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铝合金一体成型体结构具有耐磨、耐压、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同时解决了现有汽车差速器装配不便安装、拆卸维护的问题,适用范围广;2、整体结构重量轻、制作精度高,合金材质的导热性能又是钢的三倍左右、散热性好,对于车辆的差速器制动所产生的热衰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支撑柱上设置孔槽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第一定位圈、2-支撑圈、3-支撑柱、4-第一定位孔、5-孔槽、6-第二定位圈、7-辅助支撑圈、8-连接圈、9-第二定位孔、10-第三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圈1,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圈1上的支撑圈2,及设置在支撑圈2上的支撑柱3,及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第一定位孔4,及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第二定位圈6,及设置在第 二定位圈6上的辅助支撑圈7,及设置在辅助支撑圈7上的连接圈8,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圈1、第二定位圈6的第二定位孔9、第三定位孔10;第一定位圈1的直径Φ为180mm-190mm,第二定位圈6的直径Φ1为110mm-120mm,连接圈8的直径Φ3为50mm-60mm。

进一步优选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孔槽5,其中,孔槽5设置一组且位置相对应,便于检修、拆卸维护及其散热;位于支撑柱3上的第一定位孔4设置一对,且位置相对应,提高定位装配的稳定性;第一定位孔4、第三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9的孔直径依次递减,与差速器外部连接部件进行精准的对位连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定位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圈1,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圈1上的支撑圈2,及设置在支撑圈2上的支撑柱3,及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第一定位孔4,及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第二定位圈6,及设置在第二定位圈6上的辅助支撑圈7,及设置在辅助支撑圈7上的连接圈8,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圈1、第二定位圈6的第二定位孔9、第三定位孔10;所述第一定位圈1的直径Φ为185mm,第二定位圈6的直径Φ1为115mm,连接圈8的直径Φ3为55mm。

进一步优选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孔槽5,其中,孔槽5设置一组且位置相对应,便于检修、拆卸维护及其散热;位于支撑柱3上的第一定位孔4设置一对,且位置相对应,提高定位装配的稳定性;第一定位孔4、第三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9的孔直径依次递减,与差速器外部连接部件进行精准的对位连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定位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