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019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弯管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弯管件。



背景技术:

在管道铺设过程中,由于管路转变时多用到弯管件。弯管件在输送液体介质的时候,通常在转弯处发生流速的变化,对管件的冲击通常较大,同时弯管件在制造过程中弯管的内侧转角较小,存在应力集中,所以弯管件内侧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易发生疲劳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件,它主要解决了针对管件弯折内侧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种弯管件,包括弯管部以及连通于弯管部两端用于承接管材的两个管状连接部,所述弯管部包括弯管以及若干内加强筋,所述弯管的内壁命名为导水面,所述内加强筋沿介质流动方向设置在导水面上,且所述内加强筋设置在导水面偏向内侧的部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加强筋可以增大导水面偏向内侧一侧的强度,进而增加了弯管件内侧转弯处的强度,使得弯管件可以抵抗更大的水流冲击;同时设置加强筋后减小了弯管件转弯处的应力集中,使得弯管件更加不易被外力损坏,从整体上提高了弯管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加强筋包括加强部以及位于加强部两端的三角部,所述三角部向背离加强部的方向延伸且其截面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部的形状减小了内加强筋与介质的冲击,使得内加强筋在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保持介质的流通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加强筋有两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加强筋能更好的分担介质的冲击力,同时对介质的流通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包括直管和挡边,挡边与弯管部连接且其内径小于直管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材与弯管件承插时,管材的端部插入直管内且端面抵设于挡边上,这样挡边即限制了管材向一个方向的滑动,同时能够作为管材是否和弯管件有效承插的参考,进而使得工作人员能方便插接管材与弯管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边的内径与承接后的管材的内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介质在挡边和管材中流通时不会受到扰动,进而保持流动通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弯管件与相应的管材热熔承插连接过程中,握住弯管件的手至少有三个手指的第一指腹均匀按压在环槽中,至少三个手指的指腹均匀对环槽的侧壁施加作用力,使连接部与相应管材的连接时相向直线运动,从而避免手握弯管件时的施力不均,造成连接部与相应管材不共线。同时手指对环槽的侧壁施加作用力的过程时,手指按压环槽的侧壁,可以防止手与连接部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得连接更为准确、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槽中沿弯管件长度方向设置有外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一方面提高了连接部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的手更容易抓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加强筋可以增大导水面偏向内侧一侧的强度,进而增加了弯管件内侧转弯处的强度,使得弯管件可以抵抗更大的水流冲击;同时设置加强筋后减小了弯管件转弯处的应力集中,使得弯管件更加不易被外力损坏,从整体上提高了弯管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弯管件立体图;

图2是弯管件剖视图;

图3是弯管件四分之一剖切图。

图中,1、连接部;11、环槽;12、挡边;13、直管;14、外加强筋;2、弯折部;21、弯管;22、内加强筋;221、加强部;222、三角部;23、导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弯管件,参考图1,包括连接部1与弯管部2。弯管部2的弯折角度为90度,弯管部2的两端分别一体注塑有连接部1。连接部1为直的管状,两个连接部1可以与相应的管材热熔承插连接,从而完成两根管材的转角铺设。

连接部1包括直管13和挡边12,直管13一端与相应的管材均加热后,相应的管材插入到直管13中,从而实现直管13与管材的固定连接。相应的管材在热熔承插的过程中,相应的管材一端与连接部1的挡边12抵触,可以使管材与弯管件的连接后,管材的轴线与连接部1的直管13轴线共线,增加连接处的密封性,还使管道中的介质流动过程中对弯管件的冲击处于转弯处,防止对连接部1与相应管材的连接处冲击。挡边12的设置使直管13靠近插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且恰好相差相应管材的厚度的两倍,当相应管材与连接部1热熔承插连接后,相应管材的内径恰好与直管13的最小内径相等,避免输送的介质扰动。

连接部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环槽11,当弯管件与相应的管材热熔承插连接过程中,握住弯管件的手至少有三个手指的第一指腹均匀按压在环槽11中,至少三个手指的指腹均匀对环槽11的侧壁施加作用力,使连接部1与相应管材的连接时相向直线运动,从而避免手握弯管件时的施力不均,造成连接部1与相应管材不共线。手指对环槽11的侧壁施加作用力的过程时,手指按压环槽11的侧壁,可以防止手与连接部1发生相对滑动,连接困难。

由于连接部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环槽11会使环槽11部位的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增加外加强筋14。外加强筋14处于环槽11的底部,并两个侧延伸至环槽11的两个侧壁位置,与侧壁形成一体。加强筋在环槽11的底部的圆周面上均匀设置四个,其中一个处于弯管件的内侧。

参考图2,弯管部2包括弯管21和内加强筋22。弯管21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实现管道90度的转角连接,使管路的铺设更加美观、整齐。弯管部2的内壁为导水面23。导水面23连接的相应管材的内壁形成管路的内壁,与输送的介质直接接触,应平滑,完整,从而减小水流过程中扰动。

内加强筋22处于导水面23上,形状为圆弧形,沿着管道的流动方向设置,内加强筋22的长度大于弯管部2长度。内加强筋22的圆弧半径的大小注塑过程中可以根据输送介质的压强和流速适当加大,进而满足弯管件的强度要求。配合图3,内加强筋22为两条,相对弯管21的中心面对称。在相等的强度要求下,两条内加强筋22比一条内加强筋22的高度较低,从而可以降低内加强筋22对液体介质的阻挡作用。内加强筋22的侧面与水流的流动线平行,从而加强筋22与弯管21的壁形成较大的抗弯截面系数,提高弯管21的强度,同时使内加强筋22减少对水流的阻挡。

内加强筋22包括加强部221与三角部222。加强部221与弯管件的弯折部2形成抗弯截面,增加弯管件的弯折处的刚度。三角部222为加强的延伸,但是为了使液体在冲击内加强筋22时,减小硬冲击,从而在使加强筋在延伸的未端截面逐渐减小,所以形成三角部222。为了进一步减小冲击,在加强筋的两个端的端面通过倒角去除,倒角为80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