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304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油机,尤其是一种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6年11月29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 2842157Y公开了一种气动高压注油器,压缩空气从抽油泵侧边通入,配合平衡换向阀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后的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

一种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压缩空气从动力泵壳体顶部通入,外接的压缩空气管道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于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所述三通接头第三个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连接至所述动力泵壳体顶部;所述三通接头连接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一端仅起固定作用,不与内部连通;

所述抽油泵主要包括动力泵壳体、活塞、柱塞杆、复位弹簧和下端盖,所述动力泵壳体设有换气槽,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动力泵壳体内部,所述柱塞杆设置于所述活塞底部,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柱塞杆上,所述下端盖设置于所述复位弹簧下方,所述复位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相抵于所述活塞和所述下端盖,所述柱塞杆穿过所述下端盖;

所述柱塞杆外部套有带夹层的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底部连接有吸油头,所述吸油头顶部与所述柱塞杆所在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柱塞杆顶部固定有垫圈,所述垫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嵌入所述活塞底部的活塞凹槽中;所述下端盖顶部与所述复位弹簧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复位弹簧底部嵌入所述环形槽。

压缩空气从动力泵壳体顶部通入,无需平衡换向机构,但是顶部通入压缩空气存在供气管道不便于固定,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外接的压缩空气管道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于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所述三通接头第三个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连接至所述动力泵壳体顶部;所述三通接头连接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一端仅起固定作用,不与内部连通。外接的压缩空气管道仍然是水平接入的,并固定在动力泵壳体侧边,结构稳定,再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连接至动力泵壳体顶部,从而实现压缩空气从顶部通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柱塞杆顶部固定连接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高压气动黄油加注机的气路结构,如图1所示,压缩空气从动力泵壳体顶部通入,无需平衡换向机构;但是顶部通入压缩空气存在供气管道不便于固定,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本实施例将外接的压缩空气管道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于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所述三通接头第三个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连接至所述动力泵壳体顶部;所述三通接头连接所述动力泵壳体侧边一端仅起固定作用,不与内部连通。外接的压缩空气管道仍然是水平接入的,并固定在动力泵壳体侧边,结构稳定,再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连接至动力泵壳体顶部,从而实现压缩空气从顶部通入。

所述动力泵主要包括动力泵壳体201、活塞202、柱塞杆203、复位弹簧204和下端盖205,所述动力泵壳体设有换气槽206,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动力泵壳体内部,所述柱塞杆设置于所述活塞底部,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柱塞杆上,所述下端盖设置于所述复位弹簧下方,所述复位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相抵于所述活塞和所述下端盖,所述柱塞杆穿过所述下端盖。压缩空气从顶部通入,活塞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动柱塞杆向下运动。

所述柱塞杆外部套有带夹层的中空套管40,所述中空套管底部连接有吸油头50,所述吸油头顶部与所述柱塞杆所在腔体连通。

所述吸油头主要由推油阀体501和设置于所述推油阀体上部的吸油部件502构成,所述推油阀体内部通过压力弹簧503固定有堵油钢球504,所述吸油部件顶部与所述柱塞杆所在腔体连通,底部与所述推油阀体连通,其上设有多个吸油孔5021;所述压力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堵油钢球封堵住所述吸油部件与所述推油阀体的通路。

当活塞下压、柱塞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柱塞杆将吸油部件内的黄油向下挤压,由于吸油孔只进不出,因此绝大部分黄油只能向下对堵油钢球形成向下的压力,在柱塞杆进一步下压的过程中,堵油钢球受力下坐,吸油部件和推油阀体之间的通路被打开,黄油从吸油部件进入推油阀体。

所述柱塞杆的圆半径与所述堵油钢球的球半径相等,当所述柱塞杆将所述堵油钢球下压后,所述柱塞杆堵住所述吸油部件与所述推油阀体的通路,防止黄油逆向往上流动。

活塞初始位于顶部,活塞顶部的通气孔闭合,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至换气槽;当活塞由顶部活动至换气槽时,活塞顶部的通气孔打开,气体通过通气孔散掉,从而使得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顶部。

当活塞由顶部活动至换气槽时,柱塞杆代替堵油钢球堵住推油阀体顶部,使得黄油只能沿转接管进入中空套管的内部夹层再输送至注油枪,而不能逆向再次进入吸油部件。

所述柱塞杆顶部固定有垫圈207,如图2所示,所述垫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嵌入所述活塞底部的活塞凹槽2021中;所述下端盖顶部与所述复位弹簧相匹配的环形槽2051,所述复位弹簧底部嵌入所述环形槽。这样的结构方便柱塞杆的拆卸、清洗、更换。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