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鼓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8271发布日期:2018-12-19 06:4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鼓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鼓式制动器的刹车片固定在制动蹄上,其工作表面为圆弧形。通过传动机构使制动蹄将刹车片压紧在制动鼓内侧,从而产生制动力,促使车辆停下。制动蹄的制动轴心和制动鼓的轴心重合,制动蹄一端固定于支点,另一端连接于制动轮缸。制动时,轮缸活塞推动制动蹄绕支点旋转,使得刹车片与制动鼓的内表面接触,将动能转化为热量,从而达到制动效果。

理想情况下,制动鼓和刹车片的所有外表面完全接触,且各处磨损保持一致。但是因为需要设置刹车片和制动鼓是过盈接触,而制动蹄通过轮缸推动,使得刹车片绕支点旋转,刹车片外表面和制动鼓的内壁并不是刚好接触到,在踩下刹车时,靠近支点的刹车片外表面将首先接触制动鼓内表面,因此靠近支点的外表面更多的被磨损。随着刹车片的使用,该部位被磨薄,摩擦面转移到刹车片远离支点的部分,因此刹车片的制动面积并不是完全使用,且随着使用时间,摩擦位置不一致,这导致制动的稳定性不佳。

制动蹄按其张开时的转动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有领蹄和从蹄之分。制动蹄张开的转动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一致时,称为领蹄,具有制动“增势”作用;反之,则称为从蹄,从蹄具有“减势”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刹车片的磨损面积和摩擦位置变化有变化导致的制动稳定性不佳,提供一种制动性能更稳定的鼓式制动器刹车片。

该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稳定性鼓式制动器,包括领蹄、从蹄、领蹄刹车片、从蹄刹车片、领蹄支点、从蹄支点;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和所述领蹄的外圆弧面固定连接;所述领蹄的制动轴心和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轴心重合;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和所述从蹄的外圆弧面固定连接;所述领蹄一端铰接于所述领蹄支点;所述从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从蹄支点;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与领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轴心偏离设置,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所述领蹄支点的一端向另一端的逐渐变大;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位于领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距离所述领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轴心距离为d1;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与从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轴心偏离设置,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所述从蹄支点的一端向另一端的逐渐变大;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位于从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外圆弧面的轴心距离所述从蹄刹车片的内圆弧面的轴心距离为d2;所述d1>d2。

该发明的技术原理是:由于在踩下刹车时,靠近支点的刹车片外表面将首先接触制动鼓内表面,因此靠近支点的外表面更多的被磨损。将刹车片的外圆弧轴心和内圆弧轴心偏心设计,且刹车片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支点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在制动轮缸的活塞推动制动蹄时,由于本方案中靠近支点的刹车片的径向厚度较小,相对于原来的结构,将更晚接触到制动鼓的表面,可以使得整个刹车片的外表面几乎同时接触制动鼓,使得接触面积相较于原来更大,不至于使得局部过于磨损。微观上看,轮缸活塞推动制动蹄使得刹车片的材料压入制动鼓内壁,在这种结构下,压入量较为一致,摩擦力将更为一致,使得刹车片各处的磨损量更为一致。因此提高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由于领蹄的摩擦力矩比从蹄更大,两制动蹄刹车片的磨损程度不一样,在制动时,从蹄刹车片靠近从蹄支点的磨损相较于领蹄刹车片靠近领蹄支点的位置磨损较小。因此还设置从蹄刹车片的偏心距相较于领蹄刹车片的偏心距更小,即d1>d2,由于偏心距更小,从蹄刹车片的径向厚度变化更平缓,符合从蹄磨损更小的原理。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案使得刹车片的摩擦面积和摩擦位置的变化更小,防止刹车片局部磨损,也就防止了刹车片因为摩擦面积和位置变化引起的制动力不一致,提高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因为从蹄的磨损相对领蹄来说要低,还通过设置从蹄刹车片的偏心距相对领蹄刹车片的偏心距更小,使得从蹄的径向厚度尺寸变化更“缓”,使得从蹄的磨损程度符合实际要求,提高了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制动鼓,所述制动鼓的轴心与所述领蹄、从蹄的制动轴心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双向制动轮缸,所述双向制动轮缸包括第一个方向的第一活塞,第二个方向的第二活塞;所述领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塞;所述从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塞。

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至领蹄刹车片,另一端连接至从蹄刹车片。复位弹簧用于使得刹车片复位,防止刹车片和制动鼓继续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鼓式制动器的示意图;

图2为领蹄刹车片的示意图;

图3为从蹄刹车片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制动鼓、2-领蹄、3-从蹄、4-领蹄刹车片、5-从蹄刹车片、6-复位弹簧、7-领蹄支点、8-从蹄支点、9-双向制动轮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为一较佳的实施例,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1、领蹄2、从蹄3、领蹄刹车片4、从蹄刹车片5、复位弹簧6、领蹄支点7、从蹄支点8、双向制动轮缸9;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内圆弧面和所述领蹄2的外圆弧面固定连接;所述领蹄2的制动轴心和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内圆弧面的轴心重合;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内圆弧面和所述从蹄3的外圆弧面固定连接;所述从蹄3的制动轴心和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内圆弧面的轴心重合;所述领蹄2一端铰接于所述领蹄支点7,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双向制动轮缸9的一端的活塞上;所述从蹄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从蹄支点8,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双向制动轮缸9的另一端的活塞上;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与领蹄刹车片4的内圆弧面的轴心偏离设置,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所述领蹄支点7的一端向另一端的逐渐变大;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位于领蹄刹车片4的内圆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与从蹄刹车片5的内圆弧面的轴心偏离设置,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所述从蹄支点8的一端向另一端的逐渐变大;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外圆弧面的轴心位于从蹄刹车片5的内圆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外圆弧面的轴心距离所述领蹄刹车片4的内圆弧面的轴心距离为d1;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外圆弧面的轴心距离所述从蹄刹车片5的内圆弧面的轴心距离为d2;所述d1>d2。由于在踩下刹车时,靠近支点的刹车片外表面将首先接触制动鼓1内表面,因此靠近支点的外表面更多的被磨损。将刹车片的外圆弧轴心和内圆弧轴心偏心设计,且刹车片的径向厚度沿靠近支点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在制动轮缸的活塞推动制动蹄时,由于本方案中靠近支点的刹车片厚度较小,相对于原来的结构,将更晚接触到制动鼓1的表面,可以使得整个刹车片的外表面几乎同时接触制动鼓1,使得接触面积相较于原来更大,不至于使得局部过于磨损。微观上看,轮缸活塞推动制动蹄使得刹车片的材料压入制动鼓内壁1,在这种结构下,压入量较为一致,摩擦力将更为一致,使得刹车片各处的磨损量更为一致。因此提高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领蹄2的摩擦力矩是从蹄3的2~2.5倍,因此两制动蹄刹车片的磨损程度也就不一样,在制动时,从蹄刹车片5靠近从蹄支点8的磨损相较于领蹄刹车片4靠近领蹄支点7的位置磨损较小。为了防止刹车片磨损不一致,还设置从蹄刹车片5的偏心距相较于领蹄刹车片4的偏心距更小,即d1>d2,由于偏心距更小,从蹄刹车片5的径向厚度变化更平缓,符合从蹄3磨损更小的原理。该方案使得刹车片的摩擦面积的变化更小,防止刹车片局部磨损,也就防止了刹车片因为摩擦面积变化引起的制动力不一致,提高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因为从蹄3的磨损相对领蹄2来说要低,还通过设置从蹄刹车片5的偏心距相对领蹄刹车片4的偏心距更小,使得从蹄3的径向厚度尺寸变化更“缓”,使得从蹄3的磨损程度符合实际要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