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用双列推力球面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2113发布日期:2019-03-14 00:2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机用双列推力球面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轴承,更具体说是一种轧钢机用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背景技术:

在轧钢机械中,轧辊轴承多选用一个用于承受径向负荷的轴承和一个用于承受轴向负荷的轴承。两个轴承配合使用,在轴向力较大时,多选用双列推力圆锥滚子轴承或双列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作为承受轴向负荷的轴承。但是轧辊在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弯辊现象。这时轴承将出现偏载、受力不均的情况,导致轴承出现过早失效的现象,给轧钢厂带来麻烦和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调心功能的双列推力球面滚子轴承,在轧辊运转过程中出现弯辊时轴承能够受力均匀,运转正常,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机用双列推力球面滚子轴承,包括座圈、轴圈、外隔圈、滚子、保持架;所述座圈、轴圈滚道皆为球面形,滚子的外形相应地设置为球面形,滚子球面曲率半径为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0.98-0.99倍;所述轴圈设置挡边,双滚道;轴圈与座圈间设置保持架,滚子设置在保持架的兜孔里或封闭在保持架上;滚子和座圈滚道接触角为60—80°;外隔圈设置在轴圈的径向外侧、两个座圈之间。

轴承箱的一端设置凹槽,外圈及外隔圈嵌入所述凹槽中,轴承箱的另外一端设置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箱上;所述压盖把座圏压紧,两座圏将外隔圈夹紧固定。

滚子与轴圈间的轴向游隙通过改变外隔圈宽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座圈、轴圈滚道采用球面形结构,使轴承具备一定的调心性能,调心角a可达5°,甚至更大。2)滚子和滚道有一个较大的接触角a,使该轴承具备了很大的轴向负荷能力,可以和相同尺寸的双列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相媲美。3)本结构可以消除轧辊弯辊的影响,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提高了轧钢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承箱与轴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座圈,2-轴圈,3-滚子,4-保持架,5-外隔圈,6-压盖,7-轴承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2个座圈1、1个轴圈2、两列滚子3、两个保持架4、1个外隔圈5。所述座圈1的滚道11、轴圈2的滚道21皆为半径为R的球面形,滚子3的外形相应地设置为球面形;滚子球面曲率半径为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0.98-0.99倍;所述轴圈2设置挡边22,双滚道21;轴圈2与座圈1间设置保持架4,滚子3设置在保持架4的兜孔里,另外一种结构是保持架的兜孔相互连通,形成一个环状空间,滚子被封闭在所述环状空间内,也就是说,滚子3被封闭在保持架4上;滚子3和座圈1滚道间的接触角a为60—80°;外隔圈设置在轴圈的径向外侧、两个座圈之间。接触角是指滚子与座圈滚道接触点的切线和轴承轴线的夹角,所述切线与滚子轴线和轴承轴线交点相交,如图1中的角a,该角度越大轴向负荷能力越高。在轴承运转过程中,两列滚子分别承受不同方向的轴向力,当轧辊出现弯辊时,球面滚子可以在球面滚道上滑动进行自动调整,保持轴承正常运转。

滚子与轴圈间的轴向游隙通过改变外隔圈宽度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装机时轴承箱7的一端设置凹槽,外圈1及外隔圈5嵌入所述凹槽中,轴承箱7的另外一端设置盖板6,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箱上;所述压盖6把座圏1压紧,两座圏1将外隔圈5夹紧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