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7027发布日期:2020-12-22 10:2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微型减速传动机构,外观小、速比大、转速低,超负荷使用时没有任何保护装置,输出轴与齿轮一般为过盈配合,一旦输入超负荷时,容易造成传动机构里的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等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装置,解决了传动机构受力过大时,传动机构里的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装置,包括转轴、蝶形垫、第一垫圈、第二垫圈、齿轮和螺帽,所述转轴的外周凸出环设卡持部,转轴远离卡持部的一端设有螺纹段,蝶形垫套设于转轴外且抵接卡持部,转轴部分为扁轴,齿轮、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套设于扁轴外,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抵接,螺帽安装于螺纹段外,第一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帽和齿轮抵接,第二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齿轮和蝶形垫抵接。

进一步,所述螺帽与螺纹段的连接处通过点焊固定。

进一步,所述蝶形垫采用弹簧钢制成。蝶形垫可压缩,降低螺帽对垫圈和齿轮的锁紧要求,并可对齿轮和垫圈之间的配合力进行补偿。

进一步,所述齿轮与扁轴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为钢垫圈。

进一步,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上的孔均为与扁轴适配的扁形孔。

上述离合装置的工作原理,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转动,进一步带动转轴转动,当输入的力超出传动机构的负荷时,齿轮和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的力大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齿轮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脱离,即齿轮与输出轴不同步转动,避免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离合装置,当本离合装置所受到的输入力超出负荷时,齿轮与其它部件脱离,从而避免齿轮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弥补了材料自身强度的缺陷,提高离合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产品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装置的剖视图。

转轴1、蝶形垫2、第一垫圈3、第二垫圈4、齿轮5、螺帽6、卡持部7、螺纹段8、扁轴9、间隙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装置,包括转轴1、蝶形垫2、第一垫圈3、第二垫圈4、齿轮5和螺帽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转轴的外周凸出设置卡持部7,转轴远离卡持部的一端设有螺纹段8,转轴部分为扁轴9,扁轴位于卡持部和螺纹段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蝶形垫套设于转轴外且抵接卡持部,齿轮、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套设于扁轴外,齿轮与扁轴之间具有间隙10,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抵接,螺帽安装于螺纹段外,螺帽与螺纹段的连接处通过点焊固定,第一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帽和齿轮抵接,第二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齿轮和蝶形垫抵接。蝶形垫可压缩,降低螺帽对垫圈和齿轮的锁紧要求,并可对齿轮和垫圈之间的配合力进行补偿。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蝶形垫采用弹簧钢制成,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为钢垫圈,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上的孔均为与扁轴适配的扁形孔。

上述离合装置的工作原理,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转动,进一步带动转轴转动,当输入的力超出传动机构的负荷时,齿轮和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的力大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齿轮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脱离,即齿轮与输出轴不同步转动,避免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蝶形垫、第一垫圈、第二垫圈、齿轮和螺帽,所述转轴的外周凸出环设卡持部,转轴远离卡持部的一端设有螺纹段,蝶形垫套设于转轴外且抵接卡持部,转轴部分为扁轴,齿轮、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套设于扁轴外,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抵接,螺帽安装于螺纹段外,第一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帽和齿轮抵接,第二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齿轮和蝶形垫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与螺纹段的连接处通过点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采用弹簧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与扁轴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为钢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上的孔均为与扁轴适配的扁形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装置,包括转轴、蝶形垫、第一垫圈、第二垫圈、齿轮和螺帽,所述转轴的外周凸出环设卡持部,转轴远离卡持部的一端设有螺纹段,蝶形垫套设于转轴外且抵接卡持部,转轴部分为扁轴,齿轮、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套设于扁轴外,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抵接,螺帽安装于螺纹段外,第一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帽和齿轮抵接,第二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齿轮和蝶形垫抵接。当本离合装置所受到的输入力超出负荷时,齿轮与其它部件脱离,从而避免齿轮齿轮出现断齿或打滑,弥补了材料自身强度的缺陷,提高离合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产品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肖元创;陈建能;刘春建;亢汉宁;郭鹏;梁小华;林李健;郑洁澜;田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龙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4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