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统和回转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1813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润滑系统和回转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和回转焙烧炉。



背景技术:

焙烧处理是催化剂制备的关键环节,随着催化剂行业的快速发展,回转焙烧炉在催化剂制备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回转焙烧炉炉体在回转的时候由托轮支撑并对炉体旋转定向,托轮又由滚轮进行支撑。炉体旋转时,滚轮与托轮之间相对转动,由于炉体重量较大,炉体旋转时,滚轮与托轮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要保证滚轮与托轮表面润滑良好,以降低滚轮与托轮的磨损,延长滚轮与托轮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人工润滑,例如操作人员使用毛毡或毛刷对滚轮和托轮涂抹所述润滑油。由于回转焙烧炉属于大型设备,滚轮和托轮的高度较高,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润滑效果差,而且风险较高。在现有技术中,也有的通过润滑系统利用喷嘴对滚轮和托轮进行润滑,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润滑效果,但是会造成所述润滑油飞溅,多余的所述润滑油会滴落地上,造成污染和浪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效率低下、润滑效果差、不够环保且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效果良好,且清洁、环保、高效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用于润滑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的供油单元及用于回收润滑油的回油单元;所述回油单元包括第一回油容纳槽;所述第二滚动体的底部浸入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中;所述供油单元包括用于润滑所述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的接触面的第一润滑结构和利用所述润滑油的自重为所述第一润滑结构供油的供油储油器;所述供油储油器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内的液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向所述第一润滑结构供油。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系统包括为所述润滑油在所述供油单元和所述回油单元之间循环提供动力的泵;所述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容器;所述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供油储油器。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单元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二回油容纳槽,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体的下方以收集从所述第一滚动体落下的所述润滑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单元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的第一管路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为定时开启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向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内排放所述润滑油。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的出油口处并通往所述泵的第二管路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的液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打开,以通过所述泵将所述润滑油排往所述供油储油器。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润滑结构和所述供油储油器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一润滑结构为刷子,所述刷子的把手端伸入所述第三管路中;所述刷子的刷毛端抵接所述第二滚动体。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中的液位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和所述泵之间的以清洁所述润滑油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回转焙烧炉,所述回转焙烧炉包括转炉和根据以上所述的润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转炉同轴并固接在所述转炉的外周;所述第二滚动体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支撑在所述第一滚动体的下方并和所述第一滚动体同时滚动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润滑结构给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提供润滑的同时,通过第一回油容纳槽对从润滑油进行回收,同时将第二滚动体的下端部浸入第一回油容纳槽中采用浸润式对第二滚动体进行润滑;其中,第一润滑结构利用润滑油的自重通过供油储油器供油;供油储油器设置为:第一回油容纳槽内的液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供油储油器向第一润滑结构供油。这样,既保证了润滑效果,又能够防止润滑油洒落,同时节能、环保又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滚动体;2-第二滚动体;3-供油单元;31-第一润滑结构;32-供油储油器;4-回油单元;41-回油容器;411-第一回油容纳槽;412-第二回油容纳槽;42-过滤器;421-滤网;5-泵;61-第一液位检测单元;62-第二液位检测单元;7-转炉;8-支座;81-第一立板;82-第二立板;83-底板;k1-第一控制阀;k2-第二控制阀;k3-第三控制阀;g1-第一管路;g2-第二管路;g3-第三管路;g4-第四管路;g5-第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背离”、“朝向”、“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与实际使用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润滑系统包括用于润滑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的供油单元3及用于回收润滑油的回油单元4;所述回油单元4包括第一回油容纳槽411;所述第二滚动体2的底部浸入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所述供油单元3包括用于润滑所述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的接触面的第一润滑结构31和利用所述润滑油的自重为所述第一润滑结构31供油的供油储油器32;所述供油储油器32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内的液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向所述第一润滑结构31供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润滑结构31给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提供润滑的同时,通过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对润滑油进行回收,同时将第二滚动体2的下端部浸入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采用浸润的方式对第二滚动体2进行润滑;其中,第一润滑结构31利用润滑油的自重通过供油储油器32供油;供油储油器32设置为: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内的液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供油储油器32向第一润滑结构31供油。这样,既保证了润滑效果,又能够防止润滑油洒落,同时节能环保又高效。

优选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为所述润滑油在所述供油单元3和所述回油单元4之间循环提供动力的泵5;所述泵5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容器41;所述泵5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供油储油器32。通过设置泵5,可以在回油单元4中的润滑油太多的时候将回油单元4中的润滑油泵送至供油储油器32中进行存储以作为第一润滑结构31的油源;这样,可以使润滑油在供油单元3和回油单元4中循环利用。

优选地,所述回油单元4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二回油容纳槽412,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体1的下方以收集从所述第一滚动体1落下的所述润滑油。由于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为滚动接触,在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转动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会分别从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的表面落下。通过设置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可以将从第一滚动体1滴落的润滑油收集起来,避免洒落,收集起来的润滑油还可以循环再利用,这样,既节约又环保。

优选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2,多个第二滚动体2沿第一滚动体1的轴线轴对称支撑在第一滚动体1的下方。如图1所示,这样,既可以稳定的支撑第一滚动体1,又能减小第一滚动体1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位于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下方。这样,当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的润滑油太多的时候,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在接收从第一滚动体1上滴落的润滑油的同时还可以接收从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输送来的润滑油,从而保证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润滑系统包括用于限定第二滚动体2位置的支座8;每个第二滚动体2对应设置一个支座8。所述支座8包括沿第二滚动体2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及固接于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的下端端部的底板83;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81、第二立板82之间并位于底板83之上的空间内,并在第二滚动体2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第一回油容槽411的主体部分设置为上端开口的立方体储槽,该立方体储槽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从第二滚动体2的轴线两侧向外倾斜的倾斜板;这样,在增大第一回油容槽411的开口面积的同时可以防止润滑油在第二滚动体2转动时的飞溅,从而有利于环保和节约资源。

进一步的,第二滚动体2浸入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深度大约为第二滚动体2半径的1/2。这样,既能够对第二滚动体2进行良好的润滑,又不会使第二滚动体2运转时阻力太大。其中,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液位通过安装在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内的第一液位检测单元61来检测。

优选地,所述回油单元4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和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的第一管路g1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g1中的第一控制阀k1;所述第一控制阀k1设置为定时开启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向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内排放所述润滑油。由于所述润滑油在运行过程中会受热干涸并吸附环境中的杂质,因此会造成润滑油中产生颗粒物,进而影响润滑效果,所以第一控制阀k1设置为定时开启,使第一回油容槽411的部分润滑油定时流入第二回油容槽412,以保证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内的润滑油的清洁度。在上述设置中,通过设置第一管路g1,当需要从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向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中排放润滑油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润滑油四处飞溅。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k1,可以便捷的控制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向第二回油容纳槽412排放含有杂质的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g1连接在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下端,这样,从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排出的润滑油会包含更多的杂质,这样,相当于定时给第一回油容纳槽411进行清污,有利于第一回油容纳槽411润滑油保持清洁。

优选地,所述回油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的出油口处并通往所述泵5的第二管路g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g2上的第二控制阀k2;所述第二控制阀k2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的液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打开,这样,可以将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中多余的润滑油排出至指定地点,防止润滑油从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的上端开口处溢出并污染环境,其中,第二控制阀k2和泵5优选设置为可联动,当第二控制阀k2打开时泵5自动打开,以通过所述泵5将润滑油排往所述供油储油器32;第二控制阀k2关闭时,泵5自动关闭。这样,泵5和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之间不需要再设置另外的储油容器,从第二回油容纳槽412排出的润滑油可以经过泵5使供油单元3和回油单元4形成闭式循环。

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中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单元62,通过第二液位检测单元62可检测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中润滑油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至处理模块,通过处理模块发送指令控制第二控制阀k2和泵5同时动作,以在第二回油容纳槽412排放润滑油的同时,油从泵5的进油口进入泵5然后从泵5的出油口排送至供油储油器32中进行存储以供第一润滑结构31使用。

优选地,回油单元4包括连接在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和泵5之间的过滤器42,通过设置过滤器42可以将润滑油进行清洁,从而在润滑油循环再利用的时候不会对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过滤器42包括具有上盖的密闭式壳体,在该壳体限定的容纳腔中容纳有滤网421,过滤器42的上端具有过滤器进油口,过滤器42的下端具有过滤器出油口;从第二回油容纳槽412传输的包含有杂质的润滑油从过滤器进油口进入过滤器42内,然后通过滤网421过滤后,从过滤器出油口排出,通过第五管路g5进入泵5的进油口后在泵5的作用下被输送至供油储油器32中进行储存。其中,润滑油中的杂质留存在过滤器42中,可以定期清除。

第二回油容槽412内设有第二液位检测单元62,当第二回油容槽412内的液位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可以同时打开第二控制阀k2并启动所述泵5,所述润滑油进入过滤器42,通过滤网421去除颗粒物杂质后,由所述泵5将清洁后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供油储油器32中。其中,滤网421采用金属滤网,因为该系统中输送的是润滑油,所以采用金属滤网既可以保证滤网421的强度,又不会被腐蚀。

优选地,所述供油单元3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润滑结构31和所述供油储油器32的第三管路g3;所述第一润滑结构31为刷子,所述刷子的把手端伸入所述第三管路g3中;所述刷子的刷毛端抵接所述第二滚动体2。第一润滑结构31设置为刷子,刷子的刷毛可以使润滑油均匀、平整地涂覆在第二滚动体2上,同时也能防止所述润滑油飞溅。

优选地,所述供油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g3上的第三控制阀k3,所述第三控制阀k3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的液位开启或关闭。如图1所示的实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的第一液位检测单元61可检测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润滑油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至处理模块,通过处理模块发送指令控制第三控制阀k3动作。当第一回油容槽411内的润滑油液位过低时,通过打开所述第三控制阀k3,使润滑油进入通过第三管路g3流向为刷子的第一润滑结构31,然后通过刷子的刷毛端流入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当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的液位达到第一设定值之后,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k3关闭,停止从供油储油器32向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添加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和所述泵5之间的以清洁所述润滑油的过滤器42。在该润滑系统中,当随着润滑工作的进行,润滑油逐渐消耗减少需要添加润滑油的时候,优选将新的润滑油加入供油储油器32中,当然也可以加入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只要能够让新的润滑油进入供油单元3和回油单元4之中循环使用均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回转焙烧炉,所述回转焙烧炉包括转炉7和根据以上所述的润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滚动体1和所述转炉7同轴并固接在所述转炉7的外周;所述第二滚动体2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2支撑在所述第一滚动体1的下方并和所述第一滚动体1同时滚动接触。所述回转焙烧炉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同上述润滑系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2所示,由于转炉7比较长,通常第二滚动体2沿转炉7的轴线两侧对称分布;并沿转炉7的轴线间隔布置多对第二滚动体2。

优选地,第一滚动体1和第二滚动体2进行润滑的时候,可以将一个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对应一个第二滚动体2,这样,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体积很小即可满足要求,既节约材料也便于安装。

优选地,安装在转炉7的同一截面处的两个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共用一个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第二回油容纳槽412设置在该两个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中间并位于转炉7的正下方;然后这两个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g1连通第一回油容纳槽411和第二回油容纳槽412。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第二回油容纳槽412的使用数量。

优选地,第一滚动体1和所有第二滚动体2共用一个泵5和供油储油器32;供油储油器32和泵5之间通过第四管路g4连通;每个第二滚动体2和供油储油器32通过对应的第三管路g3连通。每个第三控制阀k3设置在每个第三管路g3上;每个第三控制阀k3根据对应的第一回油容纳槽411的液位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多个第二回油容纳槽412共用一个过滤器42;过滤器42的过滤器进油口处设置分支结构,分支结构的不同分支接通不同的第二回油容纳槽412。这样,可以节约过滤器42的使用数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可以将供油储油器32设置在过滤器42和泵5之间,泵5根据第一回油容纳槽411中的液位启动或停止。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第一润滑结构31可以是刷子,也可以是喷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