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压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395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压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用于空调器中工作状态的转换,属于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滑板式二位四通电磁阀已在空调中广泛得到使用。该阀主要有一个高压气室和二个高低压混合气室与一个低压气室所组成。主要部件由阀体左右端盖、换向管、主气管、高低压活塞、滑板及毛细管所组成。阀体上装有毛细管就会经常出现堵塞的现象,经常造成制冷系统出现故障,由于高压氟里昂的换向是采用滑块移动来实现。因此,滑块与阀体之间、活塞两端就会出现池漏;当工作温度受环境影响较高时,由于阀体外壳的膨涨,就会使泄漏进一步加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消除堵塞现象、不使阀失灵,采用电磁铁直接推高压活塞实现高压氟里昴流向的换向,并能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的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采用滑导杆(3)四根分别安装在阀体(1)两端内孔中,每个内孔各2根,螺杆(7)上套装高压活塞(6),螺杆(17)两端分别套装低压活塞(15)、(18),滑导杆(3)上装有滑导片(4),滑导片(4)分别与螺杆(7)、(17)紧固,右端盖(8)内装有推杆(14),推杆(14)外装有导磁套(9),导磁套(9)上套装电磁线圈(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主气管(5)接头焊在阀体(1)上三个孔的中间,主气管(5)下面就形成了一个高压气室。换向管(2)接头焊接在主气管(5)旁阀体(1)上,回流管(16)焊接在主气管(5)对面阀体(1)上,从而形成一个低压气室。滑导杆(3)采用四根分别安装在阀体(1)两端内孔内,每个内孔各安装二根,螺杆(7)上装有高压活塞(6),螺杆(7)穿过高压气室下面的横孔通道,调正好位置固定。螺杆(17)的两端各套一个低压活塞(15)、(18),并穿过低压气室上面的横孔通道,调正好位置固定。在滑导杆(3)(每二根)上装有滑导片(4)各一块,采用紧固螺钉将滑导片(4)与螺杆(7)、(17)牢牢地紧固在一起,使高压活塞的螺杆(7)与带低压活塞的螺杆(17)及滑导片(4)形成一个整体的桥架,可在滑导杆(3)上左右滑动。左端盖(20)安装在阀体(1)左边,左端盖(20)与滑导片(4)间安装宝塔弹簧(19),使宝塔弹簧(19)将桥架压向右边,这时,高压活塞(6)关闭高压气室的右通道。而低压活塞(18)关闭低压气室的左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空调器正常制冷工作。右端盖(8)安装在阀体(1)的右边,推杆(14)安装在右端盖(8)内,推杆(14)顶住滑导片(4),推杆(14)外装有导磁套(9),导磁套(9)外套装有电磁线圈(10),推杆(14)顶端装有挡铁(13),并采用垫圈(12)、紧固螺母(11)固定。调节好电磁铁间距,然后进行测试。测试时只将电磁线圈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开始工作,当电磁铁工作开始,推杆(14)向左移动,借助电磁铁的推力将桥架推向左边,在这种情况下,高低压活塞就起到了变换方向的目的,达到了换向的要求。测试时,除了检测其换向动作是否灵敏,还需检测内泄流能否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电磁铁直接推动高压活塞,从而实现高压氟里昴流向的变换,消除了毛细管堵塞而使阀失灵的可能;2、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大幅度降低了内池流率,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3、安装调试方便,便于维修保养。
权利要求1弹压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左右端盖、换向管、主气管、高低压活塞,其特征是采用滑导杆(3)四根分别安装在阀体(1)两端内孔中,每个内孔各二根,螺杆(7)上套装高压活塞(6),螺杆(17)两端分别套装低压活塞(15)、(18),滑导杆(3)上装有滑导片(4),滑导片(4)分别与螺杆(7)、螺杆(17)紧固,右端盖(8)内装有推杆(14)、推杆(14)外装有导磁套(9),导磁套(9)上套装电磁线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是在左端盖(20)与滑导片(4)间装有弹簧(19)。
专利摘要一种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用于空调器中工作状态的转换属于控制装置。其主要采用滑导杆四根分别安装在阀体内孔中,两根螺杆上分别套装高压活塞及低压活塞,滑导杆上再装上滑导片,滑导片分别与两根螺杆紧固形成一个整体桥架,右端盖内装有推杆,推杆外装有导磁套,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电磁铁直接推动高压活塞,从而实现高压氟里昂流向的变换,消除了毛细管堵塞而使阀失灵,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大幅度降低了内池流率,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6K31/06GK2240656SQ9524069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7日
发明者杜炳根, 周三南, 张榕 申请人:杜炳根, 周三南, 张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