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9132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离合器鼓油孔231 j朝向外径方向流动后,被离合器从动盘毂232h在附图上分成左右方向,只有其中一部分润滑油从从动盘毂油孔232g供给到倒车制动器232。
[0094]因此,倒车制动器232的润滑效率和冷却效率不足,此外,在利用温度传感器9进行温度检测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0095](第2比较例)
[0096]接着,说明图8所示的比较例。
[0097]该第2比较例与实施方式I 一样,利用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031a支承前进离合器031的从动盘031d和倒车制动器032的驱动盘032b。
[0098]另外,在该第2比较例中,与实施方式I不同,以使前进离合器031和倒车制动器032这两者的轴向位置不同的方式配置前进离合器031和倒车制动器032。
[0099]另外,在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031a上形成有缸室031e,在该缸室031e内设置有用于使前进离合器031接合的离合器活塞031f。
[0100]另外,在罩体032a上形成有缸室031 e,在该缸室031 e内设置有用于使倒车制动器032接合的离合器活塞031f。
[0101]而且,形成用于冷却前进离合器031的第I润滑油路径081的离合器鼓油孔031g沿着径向贯穿于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031a上的前进离合器031的设置位置。而且,在壳体036上,在离合器鼓油孔031g的径向的正面位置设置有第I温度传感器09a。
[0102]另外,形成用于冷却倒车制动器032的润滑油路径082的离合器鼓油孔032g沿着径向贯穿于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031a上的倒车制动器032的设置位置。而且,形成第2润滑油路径082的罩体油孔032g沿着径向贯穿于罩体032a上的倒车制动器032的设置位置、即离合器鼓油孔032g的外径方向位置。而且,在壳体036上,在罩体油孔032g的径向的正面位置设置有第2温度传感器09b。
[0103]因此,在该第2比较例中,冷却用的润滑油经由第I润滑油路径081和第2润滑油路径082这两条路径并列地进行供给。
[0104]这样一来,在第2比较例中,因为第I润滑油路径081和第2润滑油路径082并列地形成,所以润滑效率差,另外空间效率也低。
[0105]此外,需要分别利用第I温度传感器09a和第2温度传感器09b独立地检测前进离合器031的温度和倒车制动器032的温度,导致成本上升。
[0106]接着,说明实施方式I的作用。
[0107](前进时)
[0108]在前进起步时,前进离合器31接合,倒车制动器32分离。此时,润滑油经由润滑油路径80进行循环,对于夹设在该润滑油路径80的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而言,因为只有前进离合器31接合,所以由温度传感器9检测出的润滑油温度表示前进离合器31的温度。
[0109](倒车时)
[0110]在倒车起步时,前进离合器31分离,倒车制动器32接合。此时,润滑油经由润滑油路径80进行循环,对于夹设在该润滑油路径80的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而言,因为只有倒车制动器32接合,所以由温度传感器9检测出的润滑油温度表示倒车制动器32的温度。
[0111](实施方式I的效果)
[0112]对于实施方式I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而言,能够获得下述所列举出的效果。
[0113](I)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
[0114]其是如下驱动力传递装置:在输入轴30a和输出轴30b之间具有多个摩擦接合元件,能够形成作为第I驱动力传递状态的前进状态和作为第2驱动传递状态的倒车状态,该第I驱动力传递状态是使作为第I摩擦接合元件的前进离合器31接合而使作为第2摩擦接合元件的倒车制动器32分离的状态,该第2驱动传递状态是使作为第I摩擦接合元件的前进离合器31分离而使作为第2摩擦接合元件的倒车制动器32接合的状态,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0115]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在轴向上重叠且沿着径向配置为内外两层,
[0116]在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外周位置配置有温度传感器9,
[0117]形成有使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冷却用润滑油从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内侧沿着径向经过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而到达温度传感器9的润滑油路径80。
[0118]因为只形成一条用于冷却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个摩擦接合元件的润滑油路径80,所以与像比较例那样润滑路径分叉、形成多条润滑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润滑效率提尚。
[0119]而且,在实施方式I中,能够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9分别检测出选择性接合的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温度。由此,与需要多个温度传感器9的第2比较例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与第I比较例相比,能够使检测精度提高。
[0120](2)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0121]温度传感器9配置于沿着轴向与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重叠的位置。
[0122]因此,与将温度传感器9的位置配置在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外周位置且沿着轴向不重叠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温度检测精度。
[0123](3)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该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0124]失效判断部110a,其用于判定与作为两个摩擦接合元件的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这两者的温度相关的安全性,
[0125]该失效判断部I1a并列进行基于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的第I判断和基于第2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第2判断,该第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作为与润滑油路径不同的位置的油盘(省略图示)的润滑油温度。
[0126]因此,即使两个系统的失效判断中的一者产生不良,失效判断也能够继续进行,能够实现失效判断以及基于该失效判断的保护系统的精度提高。
[0127](4)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0128]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其在内周支承作为两个摩擦接合元件中的配置于内侧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前进离合器31的离合盘(从动盘31d),而在外周支承作为两个摩擦接合元件中的配置于外侧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倒车制动器32的离合盘(驱动盘32b),
[0129]在该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的轴向上的设置有离合盘(从动盘31d,驱动盘32b)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径向贯穿该兼用作从动盘毂并形成润滑油路径的离合器鼓油孔 31h0
[0130]因此,能够将形成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之间的润滑油路径80的部分设为一条路径,与像第I比较例那样在两个构件上形成油孔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润滑油路径的分散,且提高温度的检测精度。
[0131](5)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0132]输入轴30a以可从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电动发电机2侧输入驱动力的方式与电动发电机2相连结,另一方面,输出轴30b以可将驱动力传递到作为车辆的驱动轮侧的变速器输入轴40的方式与变速器输入轴40相连结,
[0133]在输入轴30a和输出轴30b之间具有行星齿轮30,
[0134]将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设置为前进、倒车切换装置3,该前进、倒车切换装置3通过进行行星齿轮30的旋转要件的固定和分离,在作为第I驱动力传递状态的前进时,使输入轴30a和输出轴30b这两者的旋转方向为同一方向,在作为第2驱动力传递状态的倒车时,使输入轴30a和输出轴30b这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
[0135]采用使两个摩擦接合元件选择性地接合和分离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3,能够获得上述⑴?⑷的效果。
[01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对于在驱动力传递系统中不具有流体接头的结构而言,在起步时,作为WSC模式,使在前进时和倒车时选择性地接合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3的前进离合器31或者倒车制动器32滑动。
[0137]此时,前进离合器31或者倒车制动器32发热,因此,为了确保它们的耐久性,需要利用温度传感器9来检测温度,以防止它们处于过度加热状态。
[0138]因此,在利用温度传感器9来进行前进离合器31和倒车制动器32的温度检测时,使上述(I)?(4)的效果有效。
[0139](6)作为实施方式I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前进、倒车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0140]行星齿轮30具有:与输入轴30a相连结的太阳轮33、与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相连结的齿圈35以及与输出轴30b相连结的齿轮架34,
[0141]作为第I摩擦接合元件的前进离合器31设置在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和齿轮架34之间,以使得在接合时将齿轮架34和齿圈35固定,
[0142]作为第2摩擦接合元件的倒车制动器32设置在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和设置于兼用作从动盘毂的离合器鼓31a的外周且固定于壳体36的罩体32a之间,以使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