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38441阅读:来源:国知局
9的偏心量ε越小,则连杆33的往复行程变得越小,第I输出轴13的I次的旋转角减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变大。并且,当偏心盘19的偏心量ε为零时,即使输入轴12旋转,连杆33也停止移动,因此,第I输出轴13不旋转,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成为最大(无限大)的W。
[0084]当变速轴15相对于输入轴12不进行相对旋转时,即输入轴12和变速轴15以同一速度旋转时,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维持固定。为了使输入轴12和变速轴15以同一速度旋转,只要以与输入轴12相同的速度驱动电动马达24旋转即可。其理由在于,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I齿圈30与输入轴12连接并以与该输入轴12相同的速度旋转,但是,如果以与此相同的速度驱动电动马达24,则太阳齿轮28和第I齿圈30以同一速度旋转,因此行星齿轮机构25成为锁定状态,整体上一体地旋转。其结果是,与一体地旋转的第I齿圈30及第2齿圈31连接的输入轴12和变速轴15实现一体化,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而不进行相对旋转。
[0085]如果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转速使电动马达24的转速增速或减速,则与输入轴12结合的第I齿圈30和与电动马达24连接的太阳齿轮28相对旋转,因此,行星架27相对于第I齿圈30相对旋转。此时,相互啮合的第I齿圈30与第I小齿轮29a的齿数比、和相互啮合的第2齿圈31与第2小齿轮29b的齿数比稍微不同,因此,与第I齿圈30连接的输入轴12和与第2齿圈31连接的变速轴15相对旋转。
[0086]这样,当变速轴15相对于输入轴12相对旋转时,齿圈19b与各变速单元14的小齿轮17啮合的偏心盘19的偏心凹部19a、19被与输入轴12成一体的偏心凸轮18的引导部18a、18a引导而旋转,从而使得偏心盘19的中心02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轴线L的偏心量
ε变化。
[0087]图7的(A)是示出变速比最小的状态(变速比:0D)的图,此时,偏心盘19的中心02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轴线L的偏心量ε是与从输入轴12的轴线L至偏心凸轮18的中心01为止的距离d和从偏心凸轮18的中心01至偏心盘19的中心02为止的距离d之和、SP2d相等的最大值。当变速轴15相对于输入轴12相对旋转时,偏心盘19相对于与输入轴12成一体的偏心凸轮18相对旋转,由此,如图7的⑶和图7的(C)所示,偏心盘19的中心02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轴线L的偏心量ε从最大值的2d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变速比增加。如果使变速轴15相对于输入轴12进一步相对旋转,则偏心盘19相对于与输入轴12成一体的偏心凸轮18进一步相对旋转,由此,如图7的⑶所示,最后偏心盘19的中心02与输入轴12的轴线L重合,偏心量ε变为零,变速比成为最大(无限大)的状态(变速比:UD),对第I输出轴13的动力传递被切断。
[0088]如图10示意性地所示,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和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能够对驻车档、倒车档、空档以及前进档进行切换。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能够对通常行驶/发动机制动状态、怠速停止状态和故障状态进行切换。另外,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能够以与无级变速器T的6个变速单元14…不同的路径传递驱动力的辅助性的动力传递路径。S卩,在变速单元14…的上游侧(发动机E侧)的输入轴12上设置的第I链轮51和在传递轴55上设置的第2链轮52通过环状链条53连接,所述传递轴55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于变速单元14…的下游侧(差速器D侧)的第I输出轴13的外周,这些第I链轮51、第2链轮52和环状链条53构成了辅助驱动力传递构件54。
[0089]根据图11可以清楚地知道,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除了具备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于车轴的外周的筒状的第I输出轴13外,还具备: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在车轴的外周的筒状的第2输出轴56 ;和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在该第2输出轴56的外周的筒状的第3输出轴57。在第I输出轴13的右端形成有第4外周花键13a,在第2输出轴56的左端形成有第5外周花键56a,在第3输出轴57的左端形成有第6外周花键57a。
[0090]构成由牙嵌离合器形成的第I啮合切换机构58的第4外周花键13a、第5外周花键56a和第6外周花键57a沿轴向排列,第5外周花键56a和第6外周花键57a的外径彼此相等,并且比第4外周花键13a的外径小。另外,第I啮合切换机构58的套筒59具备外径较大的第2内周花键59a、和外径较小的第3内周花键59b,第2内周花键59a始终与第4外周花键13a啮合,第3内周花键59b始终与第6外周花键57a啮合,第3内周花键59b仅在图11所示的向左移动时与第5外周花键56a啮合。S卩,当套筒59通过叉59c从图11所示的向左移动状态向右移动时,第3内周花键59b与第5外周花键56a的啮合被解除。
[0091]行星齿轮机构60具备作为第I构件的太阳齿轮61、作为第3构件的行星架62、作为第2构件的齿圈63、以及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行星架62上的多个小齿轮64…,小齿轮64…与太阳齿轮61和齿圈63啮合。太阳齿轮61与第3输出轴57的右端连接,齿圈63与第2输出轴56的右端连接。
[0092]在由牙嵌离合器构成的第2啮合切换机构65的套筒66上形成的第I内周花键66a与在行星架62的外周部形成的外周花键62a和在壳体67上形成的外周花键67a啮合。因此,当套筒66通过叉66b向左移动至图11所示的位置时,行星架62从壳体67分离,当套筒66通过叉66b从图11所示的位置向右移动时,行星架62与壳体67结合在一起。
[0093]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设置在传递轴55和第I输出轴13之间,且具备:设在传递轴55上的第I外周花键55a ;设在第I输出轴13上的第2外周花键13b和第3外周花键13c ;具备内周花键68a的套筒68 ;驱动套筒68的叉68b ;以及配置在第I输出轴13和第2外周花键13b之间的第2单向离合器69。
[0094]套筒68能够取得下述位置:将第I外周花键55a和第2外周花键13b结合在一起的向左移动位置;将第I外周花键55a、第2外周花键13b和第3外周花键13c结合在一起的中央位置;以及将第2外周花键13b和第3外周花键13c结合在一起的向右移动位置。另外,当第I输出轴13的转速超过传递轴55的转速时,配置在第I输出轴13和第2外周花键13b之间的第2单向离合器69接合。
[0095]构成差速器D的外围的差速器壳体70与第2输出轴56的右端连接。差速器D具备:一对小齿轮72、72,它们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轴71,该小齿轮轴71固定于差速器壳体70上;和侧齿轮73、73,它们被固定设置于车轴的端部,并与小齿轮72、72啮合。
[0096]接下来,说明对驻车档、倒车档、空档和前进档进行切换的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的作用。
[0097]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使第I啮合切换机构58的套筒59向左移动而将第I输出轴13、第2输出轴56和第3输出轴57结合成一体、并且使第2啮合切换机构65的套筒66向右移动而将行星齿轮机构60的行星架62与壳体67结合在一起时,驻车档确立。
[0098]当处于驻车档时,与差速器壳体70成一体的第2输出轴56与行星齿轮机构60的齿圈63结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第2输出轴56经由第I啮合切换机构58和第3输出轴57与行星齿轮机构60的太阳齿轮61连接,而且,行星齿轮机构60的行星架62经由第2啮合切换机构65与壳体67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行星齿轮机构60成为锁定状态,经由差速器D与行星齿轮机构60连接的驱动轮被约束成不能旋转。
[0099]如图12和图14所示,当使第I啮合切换机构58的套筒59向右移动而将第I输出轴13和第3输出轴57结合在一起并使第2输出轴56分离、并且使第2啮合切换机构65的套筒66向右移动而将行星齿轮机构60的行星架62与壳体67结合在一起时,倒车档确立。
[0100]当处于倒车档时,从无级变速器T输出至第I输出轴13的驱动力以第I啮合切换机构58 —第3输出轴57 —太阳齿轮61 —行星架62 —齿圈63的路径被传递至差速器壳体70,同时在行星齿轮机构60中被减速且成为逆向旋转,由此能够使车辆后退行驶。
[0101]如图12和图15所示,当使第I啮合切换机构58的套筒59向右移动而将第I输出轴13和第3输出轴57结合在一起并使第2输出轴56分离、并且使第2啮合切换机构65的套筒66向左移动而使行星齿轮机构60的行星架62从壳体67分离时,空档确立。
[0102]当处于空档时,行星齿轮机构60的行星架62从壳体67分离,因此齿圈6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