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刹车分泵及双缸连体刹车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0358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第二段一致。第六段是右皮碗隔离的另一台阶,直径比第五段大,与第四段一致。第七段外连接过渡轴,直径比第六段小。第八段外连接螺纹,直径与第七段一致。
[0074]油杯盖是一个长方体,其长度与宽度与栗体上油杯的长度和宽度一样。在油杯盖的前后中心上,油杯盖左、右两端有二个螺钉孔。两螺钉孔中心距与栗体油杯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一样。两螺纹孔与栗体油杯两螺纹孔相匹配。
[0075]油杯垫是长方体橡胶垫片,其长度和宽度与油杯盖的长度和宽度一样。油杯垫片的二个螺钉孔的位置、直径与油杯盖螺钉孔的位置、直径一样。
[0076]低凸台形成的横向通孔,其与进油孔9相贯通。该横向通孔的一端由螺钉堵头19封住,螺钉堵头19还套有垫片20。柱塞13活动式地伸入横向通孔,其第一段的端面正对螺钉堵头19的内端面。第八段以及第七段的端部处于横向通孔之外。
[0077]柱塞13的第二段以及第五段均安装有皮碗14。
[0078]柱塞13的第七段外套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分别顶于第六段、低凸台的通孔内台阶部。低凸台的通孔内壁还形成一环形槽,该环形槽装入O形圈21,0形圈21与柱塞13的第七段外壁相触。
[0079]内凹油杯的上部开口,其开口处通过油杯盖17罩盖,两者间留有空隙,油杯盖17与油杯的上口之间还垫入衬垫16,油杯盖17与衬垫16通过螺丝18而固定于油杯的上口。
[0080]油杯底部形成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与低凸台的横向通孔贯通。从导孔的第一端开始,布设顺序依次是:进油孔9、第一通油孔、第一皮碗、第二通油孔、第二皮碗。当柱塞13被抽拉后向外运动,从导孔第一端开始,顺序依次是:进油孔9、第一皮碗、第一通油孔、第二皮碗、第二通油孔。
[0081]将O形油封装在柱塞孔右边的环形凹槽内,分别将二个皮碗安装在柱塞皮碗的安装位置上,柱塞弹簧通过柱塞的第八部分,一端顶在右皮碗的隔离台阶上,再将装好的柱塞总成从横向的柱塞通孔向左边插入柱塞孔内,使柱塞弹簧顶柱柱塞孔的内壁台阶,柱塞第八部分螺纹在柱塞通孔外,用堵头螺钉堵住柱塞通孔右端。在柱塞上部的油杯内加满液压油,在排完主栗、分栗内部的空气后,垫上油杯垫,油杯盖用两螺钉固定油杯开口部位。
[0082]通过柱塞第八部分的外力作用下,将柱塞向左移动,使柱塞左皮碗左边部分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孔9,进入分栗活塞孔内,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使所有分栗向外移动。
[0083]实施例3
[008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导柱外无弹簧,同一活塞通孔内,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内刹车片,另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顶板。
[0085]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1或实施例2。
[0086]实施例4
[0087]参见图2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同不之处在于柱塞的动作结构:柱塞13分八部分,第一部分外连接过渡轴,第二部分是右皮碗隔尚台阶,直径比第一部分大,第三部分是右皮碗14安装位置,直径比第二部分小,第四部分是梯形螺纹位置,直径与第二部分一样,第五部分是左皮碗隔离台阶,直径与第二部分一样,第六部分是左皮碗14安装位置,直径与第三部分一样,第七部分是隔离台阶,直径与第二部分一样,第八部分是柱塞弹簧15安装位置。
[0088]在栗体的低凸台处,以低凸台上、下中心线和低凸台前后中心线为中心点,有一个通过油杯圆桶形柱塞孔,开口朝向左边,左边边缘有一个环形卡簧凹槽,孔径比大通孔要大。
[0089]分别将二个皮碗安装在柱塞皮碗的安装位置上,柱塞弹簧通过柱塞的第八部分,一端顶在右皮碗的隔离台阶上,再将装好的柱塞总成从横向的柱塞通孔向左边插入柱塞孔内,使柱塞弹簧顶柱柱塞孔的内壁台阶,将卡簧与第二部分隔离台阶右边相贴,装入柱塞孔卡簧槽内,在柱塞上部的油杯内加满液压油,在排完主栗、分栗内部的空气后,垫上油杯垫,油杯盖用两螺钉固定油杯开口部位。
[0090]通过柱塞第一部分的外力作用下,将柱塞向左移动,使柱塞左皮碗左边部分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孔9,进入分栗活塞孔内,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使所有分栗向外移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随后,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柱塞复位。
[0091]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2。
[0092]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双缸刹车分栗,其特征是包括栗体、活塞、内刹车片、外刹车片、导柱及顶板,顶板、栗体、内刹车片、外刹车片依次相平行布设,两根所述的导柱分别依次穿过顶板、栗体、内刹车片及外刹车片的两端,导柱与顶板固定连接,导柱与栗体及内刹车片间隙配合,导柱与外刹车片固定连接;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之间留有间距;栗体形成两个对称的活塞通孔,两个活塞通孔都与导柱相平行,每个活塞通孔各装入两个所述的活塞,同一活塞通孔内的两个活塞的内端相对并留有间距;栗体开设有进油孔及放气孔,进油孔、放气孔都与栗体的两个活塞通孔相贯通; 同一活塞通孔内的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内刹车片,另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顶板;或者,两导柱各外套一根弹簧,弹簧两端顶于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同一活塞通孔内的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与内刹车片相贴,另一活塞的外端面与顶板相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刹车分栗,其特征是:栗体的每个活塞通孔内壁形成两个0形油封凹槽,两0形油封处于活塞通孔的两端,0形油封凹槽内装入0形油封,0形油封与相对应活塞的外壁相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刹车分栗,其特征是: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都形成凸台,内刹车片的凸台与外刹车片的凸台平行相对且留有间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刹车分栗,其特征是:于导柱间隙配合的栗体通孔内壁形成两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装一油封。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缸刹车分栗,其特征是:所述栗体的进油孔为台阶螺纹孔即进油孔的内段为螺纹段,外端为台阶面,该台阶面与螺纹段的中心线垂直。6.双缸连体刹车栗,其特征是包括栗体、活塞、内刹车片、外刹车片、导柱、顶板及柱塞,顶板、栗体、内刹车片、外刹车片依次相平行布设,两根所述的导柱分别依次穿过顶板、栗体、内刹车片及外刹车片的两端,导柱与顶板固定连接,导柱与栗体及内刹车片间隙配合,导柱与外刹车片固定连接;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之间留有间距;栗体形成两个对称的活塞通孔,活塞通孔与导柱相平行,每个活塞通孔各装入两个所述的活塞,同一活塞通孔内的两个活塞的内端相对并留有间距;栗体开设有进油孔及放气孔,进油孔、放气孔都与栗体的两个活塞通孔相贯通; 同一活塞通孔内的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内刹车片,另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顶板;或者,两导柱各外套一根弹簧,弹簧两端顶于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同一活塞通孔内的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与内刹车片相贴,另一活塞的外端面与顶板相贴; 栗体的上表面形成低凸台,低凸台之上形成油杯;低凸台形成一导孔,该导孔的第一端与外界相通,该导孔与通过栗体的进油孔与活塞通孔贯通,该导孔通过第一通油孔、第二通油孔与上部的油杯贯通;柱塞从导孔的第一端伸入,柱塞外装第一皮碗、第二皮碗,第一皮碗、第二皮碗的外径与导孔的内径相适配;进油孔、第一通油孔、第一皮碗、第二通油孔、第二皮碗沿导孔的长度方向依次布设;柱塞外套一柱塞弹簧,柱塞弹簧对动作后的柱塞进行复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缸连体刹车栗,其特征是:油杯的上部呈开口状,开口由油杯rm -^.ΠΠ 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缸连体刹车栗,其特征是:油杯盖与油杯的开口处留有空隙。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缸连体刹车栗,其特征是:导孔贯通低凸台的两端,其中第二端由螺钉堵头封住;柱塞的内端正对螺钉堵头,另一端为螺纹段,该螺纹段伸出导孔第一端之外。10.如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双缸连体刹车栗,其特征是:第一皮碗与第二皮碗之间的柱塞外壁形成螺纹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双缸刹车分泵及双缸连体刹车泵。本发明双缸刹车分泵,顶板、泵体、内刹车片、外刹车片依次平行布设,导柱依次顶板、泵体、内刹车片及外刹车片,导柱与顶板固定连接,导柱与泵体及内刹车片间隙配合,导柱与外刹车片固定连接;内外刹车片之间留有间距;泵体形成两活塞通孔,活塞通孔与导柱平行,活塞通孔装入两活塞,活塞通孔内的两活塞的内端相对并留有间距;泵体开有进油孔及放气孔,进油孔、放气孔都与泵体的两个活塞通孔相贯通;同一活塞通孔内的其中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内刹车片,另一活塞的外端面固接顶板;或者,导柱外套弹簧,弹簧两端顶于内外刹车片,一活塞的外端面与内刹车片相贴,另一活塞的外端面与顶板相贴。
【IPC分类】F16D65/092, F16D125/04, F16D125/08, F16D69/00, F16D65/14, F16D125/02, F16D121/04
【公开号】CN105257742
【申请号】CN201510784346
【发明人】王新平, 王沛
【申请人】王新平, 王沛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