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塞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061发布日期:2018-08-29 01: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一种压塞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医疗等行业,需要对瓶装类进行灌装,通常都需要使用灌装机,现有罐装机压塞的驱动结构复杂,罐装速度慢,形成的流水线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难以与高速运转的生产流水线匹配。目前的压塞升降装置一般采用手摇升降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51057637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装加塞轧盖一体机,包括理瓶转盘机构,理瓶转盘机构的下游设置有输瓶机构,沿输瓶机构的瓶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伺服灌装机构、加塞机构、挂盖机构、轧盖机构和出瓶机构,所述输瓶机构包括输送调整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输送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板和输瓶板;该申请是采用缓冲压缩弹簧进行压塞,该种压塞结构复杂,不利于流水线式生产。申请号为201510811241.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装机手摇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机架和安装在安装机架上的升降架和流水线式输送机构,在升降架上安装有加料斗,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在升降架的上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上部空腔,上部空腔与加料斗的出料口连通,上部空腔的底部连接灌装通道,在安装机架上设置升降轴,升降轴的上端与升降架固定连接,升降轴的修单与执行机构连接;该申请是采用手摇式进行压塞,该种压塞方式复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塞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塞升降装置,包括支撑部、升降杆、丝杠传动部和驱动部,所述支撑部上安装有压塞装置,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传动部与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丝杠传动部相连接并为所述丝杠传动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部驱动丝杠传动部来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支撑部上的压塞装置上下移动进行压塞,驱动结构简单,可同时带动多根升降杆上下移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丝杠传动部包括支撑架、丝杆和传动块,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且其下端穿设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内且竖直布置,所述丝杆的上端或下端从所述支撑架穿出并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传动块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丝杆和升降杆都穿设在支撑架内,便于采用驱动部驱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杆在支撑架内上下移动,而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所述传动块包括丝杆螺母和固定块,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固定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丝杆螺母和固定块,并将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块上,便于丝杆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时,也增加了丝杆与固定块的连接空间,可在固定块上连接多个升降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传动轮组和为所述传动轮组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轮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丝杆同轴联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传动轮组和驱动电机,可方便驱动丝杆与传动轮组同轴联动,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效率更高。

进一步,所述传动轮组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主动带轮和若干从动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与若干所述从动轮相连接并带动若干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丝杆一一对应且同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若干从动轮转动,结构紧凑,一个主动带轮可同时带动多个从动轮转动,进而可带动多个丝杆转动。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还包括若干张紧轮和若干调节杆,若干所述张紧轮抵接在所述同步带的外侧,若干调节杆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若干张紧轮一一对应连接以调整所述张紧轮的张紧力。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张紧轮和调节杆,并将张紧轮抵接在同步带的外侧,通过调节杆调节张紧轮的张紧力,可使整个传动系统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调节孔和与所述调节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张紧轮轮轴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节杆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其一端与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调节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架上开设调节孔和安装孔,并将调节杆插接在安装孔内,通过调整调节杆在安装孔内的深度来调整张紧轮的张紧力,调整方式更加灵活可靠。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所述驱动部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或下支撑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下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在上下支撑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杆,并将驱动部安装在上支撑板或下支撑板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将丝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丝杆的安装定位更加稳定,上下驱动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丝杆为两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根丝杆,使得丝杆的传动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丝杠传动部上端的部分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撑座,可对升降杆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塞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部;2、升降杆;21、支撑座;3、压塞装置;4、支撑架;41、上支撑板;42、下支撑板;43、支撑杆;5、丝杆;6、固定块;7、丝杆螺母;8、驱动部;81、驱动电机;82、主动带轮;83、从动轮;84、张紧轮;85、同步带;86、调节杆;87、调节孔;88、调节螺母;9、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压塞升降装置,包括支撑部1、升降杆2、丝杠传动部和驱动部8,所述支撑部1上安装有压塞装置3,所述升降杆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1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传动部与所述升降杆2的下端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升降杆2上下移动;所述驱动部8与所述丝杠传动部相连接并为所述丝杠传动部提供动力。本实施例通过驱动部驱动丝杠传动部来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支撑部上的压塞装置上下移动进行压塞,驱动结构简单,可同时带动多根升降杆上下移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丝杠传动部包括支撑架4、丝杆5和传动块,所述升降杆2与所述支撑架4滑动连接且其下端穿设在所述支撑架4内;所述丝杆5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4内且竖直布置,所述丝杆5的上端或下端从所述支撑架4穿出并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传动块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5上并与所述升降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将丝杆和升降杆都穿设在支撑架内,便于采用驱动部驱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杆在支撑架内上下移动,而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丝杠传动部中的丝杆5可以为若干个,优选采用两根丝杆5,采用两根丝杆,可以使得丝杆的传动过程更加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传动块包括丝杆螺母7和固定块6,所述丝杆螺母7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5上,所述固定块6套设在所述丝杆5上并与所述丝杆螺母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2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6上。通过设置丝杆螺母和固定块,并将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块上,便于丝杆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时,也增加了丝杆与固定块的连接空间,可在固定块上连接多个升降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优选方案,可直接在传动块上开设若干螺纹孔,直接将丝杆螺纹连接在传动块上的螺纹孔内即可。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块6采用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丝杆螺母固定在通孔内,丝杆螺纹连接在丝杆螺母上并与固定块垂直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驱动部8包括传动轮组和为所述传动轮组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81,所述传动轮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4上并与所述丝杆5同轴联动。通过设置传动轮组和驱动电机,可方便驱动丝杆与传动轮组同轴联动,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效率更高。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81优选采用伺服电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传动轮组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4上的主动带轮82和若干从动轮83,所述主动带轮82与所述驱动电机8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82通过同步带85与若干所述从动轮83相连接并带动若干所述从动轮83转动,所述从动轮83与所述丝杆5一一对应且同轴固定连接。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若干从动轮转动,结构紧凑,一个主动带轮可同时带动多个从动轮转动,进而可带动多个丝杆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同步带85内侧设有若干传动齿,同步带85绕设在主动带轮82和从动轮83的外侧并分别与主动带轮82和从动轮83相啮合。本实施例中的从动轮83个数为两个,主动带轮82位于两个从动轮83中间位置的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驱动部8还包括若干张紧轮84和若干调节杆86,若干所述张紧轮84抵接在所述同步带85的外侧,若干调节杆86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4上并与若干张紧轮84一一对应连接以调整所述张紧轮84的张紧力。通过设置张紧轮和调节杆,并将张紧轮抵接在同步带的外侧,通过调节杆调节张紧轮的张紧力,可使整个传动系统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张紧轮84个数优选为两个,对称布置在同步带85的两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架4上开设有调节孔87和与所述调节孔84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张紧轮84轮轴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孔87内,所述调节杆86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其一端与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调节孔87内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在支撑架上开设调节孔和安装孔,并将调节杆插接在安装孔内,通过调整调节杆在安装孔内的深度来调整张紧轮的张紧力,调整方式更加灵活可靠。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节孔87上下贯穿设置,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支撑架4的一侧且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调节孔87和支撑架4的周侧。所述调节杆86位于支撑架4外的一端上固定有固定螺母,所述调节杆86上旋接有两个定位螺母,一个定位螺母旋接在所述调节杆86位于所述调节孔87内的一段上,另一个定位螺母旋接在所述调节杆86位于所述调节孔87外的一段上。当调节杆调整好张紧轮的位置后,可通过旋紧两个定位螺母实现调节杆的定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架4包括上支撑板41、下支撑板42以及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板41和下支撑板42之间的若干支撑杆43,所述丝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41和下支撑板42上;所述驱动部8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41或下支撑板42上且位于上支撑板41和下支撑板42之间。通过设置上下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在上下支撑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杆,并将驱动部安装在上支撑板或下支撑板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将丝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丝杆的安装定位更加稳定,上下驱动更加安全可靠。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孔87开设在下支撑板42上且贯穿下支撑板42设置,安装孔开设在下支撑板42上且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调节孔87与下支撑板42的周侧边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升降杆2位于所述丝杠传动部上端的部分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21。通过设置支撑座,可对升降杆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的压塞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驱动同步带转动,两个张紧轮通过调节杆来张紧同步带,同步带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两个从动轮分别与两根丝杆同轴固定连接并带动两根丝杆同向转动,两根丝杆上都安装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上都固定有固定块,丝杆带动丝杆螺母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块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固定块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升降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杆上端的支撑部上下移动,支撑部上的压塞装置也随之上下移动进行抽真空充氮加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