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954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的通断及短路检查设备,其价格昂贵,精度要求高,检查参数设定极其复杂,检查结果判定干扰因素较多。该设备的工作方式简单描述如下1.上基板断线检查(图1)对于上基板断线检查是通过对被检查电极的一端配置一个通电用的描绘头,再在电极的另一端配置连接GND的描绘刷而进行的。
其原理是,由描绘头在电极上加压使其产生直流信号并产生电流,然后再通过此测定产生的电压,计算出上基板电极的电阻值,并由此电阻值来判断上基板电极是否合格。
2.上基板前面板短路检查(图2)上基板前面板短路检查是通过对被检查电极的一端配置一个通电用的描绘头,再在另一端配置受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受电感应)而进行的。
其原理是,由描绘头在电极上加压使其产生直流信号并用非接触感应器感应受电信号,并根据此感应受电信号水平的强弱来判断是否有不合格品。合格品检查时(图3),信号只对一根电极加压,而在短路时因信号要对多根电极加压,所以受电信号的水平要比合格品时上升,利用此现象对短路的有无进行判断。
3.下基板后面板断线检查(图4)下基板后面板断线检查是通过对被检查电极的一端配置给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给电感应),再在另一头配置受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受电感应)而进行的。
其原理是,由给电感应向电极加压使其产生交流信号,在通过受电感应接受由电极流出的信号.由此受电信号水平的强弱来判断不良的有无。
合格品检查时(图5),因从给电感应到受电感应之间有信号通过、并反映到受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上。而在不良时,通过信号的电极因在半途中断、所以信号无法传送到受电感应器上,也就无法在受电感应上反映信号。利用此现象来判断有无断线。
下基板后面板短路检查(图6)短路检查是通过对被检查电极的一头配置给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给电感应器),在检查电极旁边的一头配置受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后进行的。
由给电感应器加压使其产生交流信号在通过受电感应接受由电极流出的信号.由此受电信号水平的强弱来判断不良的有无。
合格品检查时(图7),因从给电感应到受电感应之间无信号通过、受电用的非接触感应器上就无信号的出现。而在不良时,因旁边电极上有信号通过,所以也会传到受电感应出,所以受电感应器上就会有信号的出现电感应器上,也就无法在受电感应上反映信号。利用此现象来判断有无短路现象。
以上检查方式,对基板表面状态要求较高,各描绘头及描绘刷距离基板的相对位置要求精确,缺陷电极很容易造成对其相邻电极的误判,另外,在实际检查一块面板时,必须频繁地更换相关设定参数及判定波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该装置能够替代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上述通断设备,对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状态进行检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直流信号源,二极管、导电橡胶条和金属描绘头构成,所述的二极管和导电橡胶条连接在直流信号源的输出端,导电橡胶条和被测上、下基板的电极以及金属描绘头构成通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特点是所述的二极管的正极上连接有电压表。
导电橡胶条是由填充有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直接挤压成型。
导电橡胶条宽度为6~10mm,高度为1.5~2.0mm。
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选择镀银玻璃颗粒填充硅橡胶、纯银颗粒填充硅橡胶、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铜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镍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铝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镍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其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描绘头是通电用的描绘头。
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具有以下的技术特点1.检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不必再使用描绘刷、感应头等非常敏感的部件。
2.上下基板、断线/短路均使用同一种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
3.大大降低了误判的几率,不必要再参照复杂的波形进行判断。
4.操作变得简单,不必再使用繁杂的软件系统。
5.改变了目前业内通用的上基板采用接触式检查、下基板采用非接触式检查的复杂方式,使得检查结果更易判断。


图1是传统上基板断线检查方式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直流信号源,2、测定回路内部电阻,3、描绘头,4、描绘刷,5、电极位置。
图2是传统上基板短路检查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描绘头,3、受电感应,4、电极位置。
图3是传统上基板短路检查合格品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描绘头,3短路位置,4受电感应,5电极位置。
图4是传统下基板断线检查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给电感应,3、受电感应,4、电极位置。
图5是传统下基板断线检查合格品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给电感应,3、断线位置,4、受电感应,5、电极位置。
图6是传统下基板短路检查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给电感应,3、受电感应,4、电极位置。
图7是传统下基板短路检查合格品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交流信号源,2、给电感应,3、短路位置,4、受电感应,5、电极位。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原理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直流信号源,2、测定回路内部电阻,3、导电橡胶条,4、描绘头,5、检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直流信号源1,直流信号源有内阻2,在直流信号源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二极管,直流信号源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导电橡胶条3;一个金属描绘头4,该金属描绘头4在上、下基板进行断线/短路检查时,通过导电橡胶条3和被测上、下基板的电极构成通电回路。测量的过程中,在二极管的正极上连接有电压表。
导电橡胶条是由填充有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直接挤压成型。
导电橡胶条宽度为6~10mm,高度为1.5~2.0mm。
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选择镀银玻璃颗粒填充硅橡胶、纯银颗粒填充硅橡胶、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铜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镍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铝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镍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其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描绘头是通电用的描绘头。
使用该装置进行测量时,将长度约等于等离子面板的导电橡胶条,垂直于电极方向贴压在电极的一侧,使用金属描绘头在另一侧加压检查。
断线检查是由金属描绘头在电极上加压使其产生直流信号并产生电流,然后再通过此测定产生的电压,计算出基片电极的电阻值;并由此计算出的电阻值来判断被测上、下基板的电阻值的良否。
短路检查由描绘头在电极上加压使其产生直流信号并用导电橡胶条3来受电;并此受电信号水平的强弱来判断是否有不合格品。
检查合格品时信号只对一根电极加压,而在短路时因信号要对多根电极加压,所以据通过此时的电压计算出的电阻值大约只有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利用此现象对短路的有无进行判断。
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直流信号源,二极管、导电橡胶条和金属描绘头构成,所述的二极管和导电橡胶条连接在直流信号源的输出端,导电橡胶条和被测上、下基板的电极以及金属描绘头构成通电回路。
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的正极上连接有电压表。
3.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橡胶条是由填充有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直接挤压成型。
4.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橡胶条宽度为6~10mm,高度为1.5~2.0mm。
5.如权利要求3的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颗粒的硅橡胶或氟硅橡胶选择镀银玻璃颗粒填充硅橡胶、纯银颗粒填充硅橡胶、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铜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镍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银铝颗粒填充硅橡胶、镀镍石墨颗粒填充硅橡胶其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描绘头是通电用的描绘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上、下基板断线/短路检查装置,由直流信号源,二极管、导电橡胶条和金属描绘头构成,所述的二极管和导电橡胶条连接在直流信号源的输出端,导电橡胶条和被测上、下基板的电极以及金属描绘头构成通电回路。能够替代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上述通断设备,操作变得简单,不必再使用繁杂的软件系统,使用该装置能使检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不必再使用描绘刷、感应头等非常敏感的部件,而且上下基板、断线/短路均使用同一种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误判的几率,不必要再参照复杂的波形进行判断。改变了目前业内通用的上基板采用接触式检查、下基板采用非接触式检查的复杂方式,使得检查结果更易判断。
文档编号G01R31/24GK2884515SQ20062007827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
发明者张小芳 申请人: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