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7344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包括:试样管,所述试样管采取包括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的双管形式,所述内管从所述外管的一端突出长度L;以及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设置有突出套管的盖,所述突出套管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位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的一端;和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长度L的长度,所述套筒部具有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开口端,所述联接部被设计成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
【专利说明】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用于通过在被滴入收集容器中的包含目标成分的溶液处吹出一定量的气体来使该溶液雾化,然后使溶剂干燥以收集固体形式(粉末)的目标成分。本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可以适当地用在制备分离-精制系统中,该制备分离-精制系统用于通过使用液相色谱仪从溶液中分离一种或多种成分并且对每种成分进行精制和收集。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收集将以库(library)的形式存储的试样,使用液相色谱仪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被用在制药或类似领域中。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系统中,通过液相色谱仪将试样溶液中的目标成分(化合物)暂时分离。然后分离的目标成分被弓I入到对应的捕获柱(trapcolumn)中并被暂时捕获在捕获柱中。随后,溶剂通过各捕获柱以从捕获柱洗提出被捕获的成分并且将包含目标成分的溶液收集在容器中。然后,使被收集的溶液经受干燥处理以移除溶剂并收集固体形式的目标成分。
[0003]一般通过加热被收集的溶液来进行干燥处理。该处理需在适度的温度下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将会使目标成分变质。因此,处理时间将会相当长,对于某些成分的处理时间可能达到几个小时或者甚至达到一天。该干燥处理消耗了制备分离-精制过程中的最长时间段。因此,需要缩短该时间段。
[0004]在专利文献2-5中公开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其中,在收集容器中滴入溶液,向收集容器中供给一定量的空气、氮气或其它类型的气体以使溶液雾化,从而促进溶剂的蒸发。
[0005]在下文借助于图8说明根据专利文献2-5的方法的干燥处理(在本说明书中被称作“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的一般步骤。制备分离-精制系统具有如图8的(c)所示的针50,该针50具有双管结构,该双管结构包括:溶液引入管50A ;和气体引入管50B,其周向地覆盖溶液引入管50A。保持在温度调节块54中的收集容器53放置在针50的下方。收集容器53具有容器主体51和可以被置于容器主体51的上开口的盖52。盖52具有两个隔片52A和夹持在这两个隔片52A之间的圆环状缓冲垫52B。
[0006]在该处理中,针50下降,穿过隔片52A并且通过缓冲垫52B的中心孔,直到针50的顶端被插入到收集容器53为止。随着针50的该下降运动,排气管道55也向下移动并且通过缓冲垫52B的弹力气密地按压在盖52上从而盖住由针50在盖52中产生的孔。随后,溶液和气体被分别通过溶液引入管50A和气体引入管50B引入到收集容器53中。
[0007]在溶液通过溶液引入管50A之后,溶液从插入到收集容器53中的针50的顶端滴下,同时,一定量的气体从周围的气体引入管50B喷出。通过来自气体引入管50B的该气流,从溶液引入管50A滴下的溶液被剪切成微小液滴(薄雾)并且附着于收集容器53的内壁。由于收集容器53被容器周围的温度调节块54预加热,已附着于内壁的微小液滴中的溶剂蒸发,仅残留下粉末形式的目标成分(溶质)。引入到收集容器53中的气体和蒸发的溶剂从孔和针50之间的间隙通过排气管道55排出到收集容器53的外部。
[0008]【背景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9217号公报[0011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02009/044425号
[0012]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TO2009/044426号
[0013]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TO2009/044427号
[0014]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02009/044428号

【发明内容】

[001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在图8中示出的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中,所获得的目标成分的粉末由于从气体引入管50B喷出的气体而在收集容器53中散落。在处理期间,一部分散落的粉末附着于针50的外表面,当在下一收集容器中进行不同成分的粉末化时这将引起携带(carry-over)污染。
[0017]为了防止这种污染,制备分离-精制系统设置有用于清洗针的顶端的口。每次在一个收集容器中完成一种成分的粉末的制备,针移动到该口并清洗针的顶端。然而,如果存在大量的将连续地经受粉末化处理的成分,清洗用于每次完成一种成分的粉末化的针需要相当大量的清洗时间。
[001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不会由在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中散落的粉末引起污染。
[001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0]目的在于解决前述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包括:试样管,所述试样管采取包括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的双管形式,所述内管从所述外管的一端突出长度L ;以及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设置有突出套管的盖,所述突出套管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位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的一端;和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长度L的长度,所述套筒部具有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开口端,所述联接部被设计成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
[0021]在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在试样管的外管联接到设置于收集容器的盖的突出套管的联接部并且试样管的内管的突出部插入到突出套管的套筒部中的状态下,供给溶液和气体。这种联接创建了试样管的内管的突出部用作内管并且突出套管的套筒部用作外管的双管结构,因而允许溶液和气体分别通过内管和外管。利用试样管的内管的突出部和套筒部的该双管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能够进行前述的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因为试样管的外管未插入到容器主体中,而试样管的内管的突出部(长度L)被突出套管的等于或大于长度L的套筒部遮蔽,所以防止了试样管的内管和外管两者受到在处理中散落的粉末污染。因此,当在下一收集容器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成分的粉末化时,将不会发生上述污染。
[0022]在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溶液的雾化效率取决于突出套管(特别地,套筒部)的内部形状以及突出套管的顶端相对于溶液管(即,试样管的内管)的顶端的位置。为了改善溶液雾化效率,突出套管和试样管可以优选地被设计成如下方式:所述突出套管的套筒部具有内截面面积小于其它部分的内截面面积的窄部,并且以使得当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联接到所述突出套管的联接部时所述内管的顶端位于所述窄部处的方式确定所述长度L。利用该设计,通过突出套管的气流集中到内管的顶端附近,因而有助于剪切从溶液管滴下的溶液。
[0023]具有截面面积朝向末端逐渐增大的内部空间的筒状罩可以优选地被安装到所述突出套管的所述开口端。该罩防止从所述开口端喷出的薄雾遍及容器主体的整个内壁地散落,薄雾的大部分附着到比罩低的区域中的内壁,并且转变成粉末。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从内壁面刮掉粉末化的目标成分。
[0024]发明的效果
[0025]与传统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各收集容器具有设置于盖的突出套管。该突出套管防止由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组成的试样管受到在处理中散落的粉末污染。因此,即使连续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溶质的粉末化,也不会发生污染。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能够适当地用在制备分离-精制系统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的示意性构造图。
[0027]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的收集容器和试样管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以及图2的(b)是在试样管的外管联接到设置于收集容器的突出套管的状态下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0028]图3的(a)是示出当试样管的外管联接到突出套管时突出套管的套筒部的顶端附近的部分的尺寸的图;以及图3的(b)是示出通过使用具有如图3的(a)所示的尺寸的试样管和突出套管而在收集容器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的照片。
[0029]图4的(a)是示出当试样管的外管联接到突出套管使得内管的顶端和突出套管的顶端位于相同高度时突出套管和试样管的内管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构造图;以及图4的(b)是示出在该条件下在收集容器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的照片。
[0030]图5的(a)是示出当试样管的外管联接到突出套管使得试样管的内管从突出套管突出时突出套管和试样管的内管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构造图;以及图5的(b)是示出在该条件下在收集容器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的照片。
[0031]图6的(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使用的突出套管的变型例的示意图;以及图6的(b)是示出在试样管连接到该变型例的突出套管的状态下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示意图。
[0032]图7是示出通过使用该变型例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而在收集容器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的照片。
[0033]图8是示出通过传统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进行粉末化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4]下文参照图1示出的示意性构造图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进行说明。如将在稍后说明的,该制备分离-精制系统被设计成处理包含目标成分的溶液,该溶液是通过制备液相色谱仪(未示出)提前分馏的。还可以通过将制备液相色谱仪直接连接到制备分离-精制系统使得由制备液相色谱仪分馏的溶液被直接引入到制备分离-精制系统中而改变构造。
[0035]在图1中,溶液容器I收容预先分馏的包含目标成分的溶液。该溶液的溶剂主要是在制备液相色谱仪中使用的移动相。纯水容器2收容纯水(H2O),而洗提溶剂容器3收容二氯甲烷(DCM)。选择阀4切换流路,从而选择性地允许收容在容器1、2和3中的三种液体中的一种液体流动到流路5中。在流路5中设置有用于以预定流量引出并送出液体的送液泵6。
[0036]流路5的出口端被连接到选择阀7的端口 a。通向充填有用于捕获目标成分的吸附剂的捕获柱8的流路10连接到选择阀7的端口 b,通向气体流路22 (将在稍后说明)的流路11连接到端口 C。选择阀7选择性地将流路10或流路11连接到流路5。
[0037]通过柱架9将捕获柱8以入口端(流路10被连接到该入口端)朝下并且出口端(流路12被连接到该出口端,将在稍后说明)朝上的方式保持在大致竖直位置。尽管在图1中示出仅一个捕获柱8,柱架9可以保持多个捕获柱8,如由图1中的虚线所示。
[0038]一端连接到捕获柱8的出口端的流路12具有连接到选择阀15的端口 a的另一端,该选择阀15被装入馏分收集器头16中。流路14连接到选择阀15的端口 b,通向废液口的流路13连接到端口 C。选择阀15选择性地将流路13或流路14连接到流路12。
[0039]设置有试样管17和排气管道18的馏分收集器头16能够通过由多个马达和其它组成部件组成的XYZ驱动机构29而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移动。试样管17是具有连接到流路14的内管40和连接到流路22的外管41的双管(图2的(a))。如稍后将说明的,包含目标成分的溶液通过流路14被供给到内管40中,而气体或二氯甲烷通过流路22被供给到外管41。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试样管17的内管40从外管41的下端突出长度L。
[0040]用于收集由制备分离-精制处理获得的目标成分的各收集容器21单独地收容在容器架24上的一个温度调节块27中,该容器架24设置有加热器25和温度传感器26 (例如热敏电阻)。容器架24和温度调节块27由诸如铝等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容器架24和温度调节块27的外表面覆盖有绝缘材料,以防止热溢出到周围。
[0041]各收集容器21至少使其底部紧密地安装到温度调节块27,从而便于来自温度调节块27的热的传导。作为更优选的形式,收集容器21的周向侧面还可以与温度调节块27接触。与容器架24分隔开设置的温度调节器28调节供给到加热器25的电流,使得由温度传感器26监控的温度将是目标温度。利用该操作,收集容器21被加热到并且被维持在适当的恒定温度。
[0042]收集容器21具有容器主体19,在容器主体19的上开口处安装有盖20。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盖20具有突出套管(protrusion sleeve tube)42(在下文中简称为“套管”)和排气口 43 (图2的(a))。套管42具有:位于套管42的入口端的联接部42A,其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试样管17的外管41的顶端;以及位于套管42的出口端的套筒部42B,其用于覆盖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突出部(图2的(b))。套筒部42B具有等于或大于内管40的突出部的长度L的长度,使得套筒部42B能够完全地覆盖内管40的突出部。防止粉末化的溶质通过的过滤器44设置于排气口 43。盖20还设置有圆环状的缓冲垫(doughnut-shapedcushion) 45,其用于提高盖20和排气管道18之间的密封性。
[0043]馏分收集器头16通过XYZ驱动机构29移动到被收容在容器架24中的收集容器21中的任意一个收集容器上方的位置,然后下降。利用该操作,如图2的(b)所示,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突出部插入到套筒部42B中,试样管17的外管41与联接部42A联接。如已说明的,套筒部42B的长度比内管40的突出部的长度L长。因此,利用套筒部42B完全地覆盖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突出部。随着试样管17的下降运动,排气管道18也向下运动,并通过设置于盖20的缓冲垫45的弹力而气密地按压在盖20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将在稍后说明的,进行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
[0044]代替用于使馏分收集器头16移动的XYZ驱动机构29,用于使容器架24移动的驱动机构可以被用于将外管41联接到联接部42A。
[0045]包括比例阀23A、气缸23B和其它组成部件的气体供给单元23通过流路22将气体供给到试样管17的外管41中。
[0046]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其它组成部件的控制器30通过根据预定程序控制以下操作来自动进行制备分离-精制处理:选择阀4、7和15的切换操作;送液泵6和气体供给单元23的操作(流量或流速);温度调节器28的目标温度的设定;馏分收集器头16通过XYZ驱动机构29的运动;以及其它操作。操作单元31被设置成允许使用者输入和设定用于制备分离-精制处理的条件和其它信息。
[0047]在下文中说明通过图1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来进行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的过程。最初,控制器30设定选择阀4、7和15以建立用于在捕获柱8中的吸附剂上捕获目标成分的流路。具体地,选择阀4被设定成连接溶液容器I (端口 b)和流路5 (端口 a),选择阀7被设定成连接流路5 (端口 a)和流路10 (端口 b),选择阀15被设定成连接流路12和流路13。随后,送液泵6被激活以便以预定流量供给液体。
[0048]送液泵6从溶液容器I引出溶液,并且将溶液送到捕获柱8。在溶液通过捕获柱8时,溶液中的目标成分被捕获在捕获柱8中的吸附剂上。已移除了目标成分的移动相通过流路12和流路13排入到废液口中。
[0049]在向捕获柱8供给溶液预定时间段之后或者直到在溶液容器I中预备的溶液被用完为止,控制器30切换选择阀4以便连接纯水容器2 (端口 c)和流路5 (端口 a)。然后,送液泵6开始从纯水容器2引出纯水并且将纯水送到捕获柱8中。结果,从捕获柱8移除在之前的捕获目标成分步骤期间已经附着到吸附剂的诸如盐等不期望的水溶性物质。通过纯水的供给,刚好在供水开始之前残留在捕获柱8内部的移动相被水替换,从而使得捕获柱8充满水。在吸附剂上捕获的目标成分被强力吸附并且几乎不会被洗提到水中。因此,此时,目标成分以被捕获的状态保留在捕获柱8中。
[0050]随后,控制器30使馏分收集器头16通过XYZ驱动机构29而移动到预先指定的收集容器21上方的位置,并且使馏分收集器头16下降从而将试样管17的外管41的顶端联接到套管42的联接部42A (图2的(b))。结果,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突出部被插入到套管42中。排气管道18也向下移动,并通过设置于盖20的缓冲垫45的弹力而气密地按压在盖20上。此后,切换选择阀4,从而连接洗提溶剂容器3 (端口 d)和流路5 (端口 a)。然后,送液泵6开始从洗提溶剂容器3引出二氯甲烷并且将二氯甲烷送到捕获柱8中。在该步骤中,以比前述的送出溶液或纯水的操作中的送液流量低的预定送液流量来操作送液泵
6。控制器30还给出关于目标温度的指示以命令温度调节器28开始对温度调节块27进行加热。因而,开始加热收集容器21。例如,目标温度被设定为近似等于或稍微高于二氯甲烷的沸点,例如在40至45摄氏度的范围。
[0051]被引入到捕获柱8中的二氯甲烷几乎不会与捕获柱8中的水混合,二氯甲烷和水之间的界面逐渐上升。也就是说,二氯甲烷的液面从捕获柱8的底部逐渐升高,向上推动水。如此被推动的水从捕获柱8的上出口端溢出并且通过选择阀15和流路13流动到废液口。同时,由于二氯甲烷的强洗提力,捕获在捕获柱8中的目标成分被洗提到在捕获柱8中积聚的二氯甲烷中。
[0052]在预定时间段之后,当从捕获柱8将水完全移除之后,选择阀15从流路13 (端口c)切换到流路14 (端口 b),以开始目标成分的制备分离。此外,控制器30还命令气体供给器23开始供给氮气(或者其它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器23供给的气体通过流路22和外管41流动到套管42中,并且开始从套筒部42B的顶端喷出。来自捕获柱8的溶液,即包含目标成分的二氯甲烷流动通过流路12和流路14,最终从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顶端滴下,其中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突出部插入到套管42中。在溶液滴下时,通过围绕溶液吹出的气流,溶液被剪切成微小液滴并且向周围散落。为了提高溶液的剪切(雾化)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的套管42被设计成使得套管42的内径在套筒部42B的顶端部较小,套筒部42B的长度被调节成使得内管40的顶端位于该顶端部(具有较小直径的部分)处。利用此设计,通过套管42的气流集中在内管40的顶端附近,因而有助于剪切从内管40滴下的溶液。
[0053]收集容器21通过温度调节块27与作为热源的加热器25的热传导而被加热到与二氯甲烷的沸点一样高的温度。因此,当溶液的微小液滴附着于收集容器21的内周壁或内底壁时,液滴中的溶剂(二氯甲烷)立即蒸发,留下粉末形式的目标成分。所得到的目标成分的粉末收集在收集容器21的内周壁和内底壁。被引入到收集容器21中的气体和蒸发的溶剂通过排气口 43和排气管道18排出到收集容器21的外侧。
[0054]在完成前述步骤之后,馏分收集器头16向上移动。如果随后将进行用于另一目标成分的粉末化处理,则馏分收集器头16移动到设定下一个收集容器21的位置,进行相似的处理。
[0055]在使用图1的制备分离-精制系统以前述方式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的情况下,溶质可能在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顶端析出,并且阻塞内管40和套管42之间的气体喷出口。在该情况下,暂时中断从气体供给单元23供给气体,并且将选择阀7从流路10 (端口 b)切换到流路11 (端口 C)。此刻,从洗提溶剂容器3引出的二氯甲烷重新流向流路11,并且停止向收集容器21中滴入来自捕获柱8的溶液。
[0056]送到流路11的二氯甲烷被引入到流路22中,并且经过外管41流动到套管42中。如已提到地,二氯甲烷具有强洗提力。因此,阻塞套管42的气体喷出口的析出溶质溶解在被引入的二氯甲烷中,并且被清洗掉。随后,选择阀7从流路11(端口 c)切换到流路10(端口 b)并且重新开始从气体供给单元23供给气体,由此继续前述吹气式蒸发干燥处理。
[0057]当试样管17的外管41联接到套管42的联接部42A时,本实施方式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的粉末化性能取决于试样管17的内管40的顶端相对于套管42的顶端的位置。为了确认该事实,已经使用本装置的不同设置来进行三次实验。图3的(a)示出了用于第一次实验的设置,其中内管40的内径为0.8mm,内管的外径为1.2mm,套管42在顶端部(距离顶端1.5mm的长度)处的内径为1.23mm,其它部分处的套筒部42B的内径为2.6mm,内管40的突出部比套管42的套筒部42B短1mm。在本实验中,在容器主体19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在图3的(b)中的照片中示出。在第二次实验中,内管40的突出部的长度与套管42的套筒部42B的长度相同(图4的(a))。在容器主体19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在图4的(b)中的照片中示出。作为比较例进行第三次实验,其中,内管40的突出部比套管42的套筒部42B长Imm (图5的(a))。在容器主体19中获得的粉末的状态在图5的(b)中的照片中示出。在这些实验中的任意一次实验中,引入到内管40中的溶液的流量为0.lmL/min (应该注意的是,流量取决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在0.lmL/min至0.5mL/min的范围内变化),引入到外管41的气体的流量为1.6L/min。内管40和套管42两者由PEEK (聚醚醚酮)树脂制成。外管41由SUS (不锈钢)制成。 [0058]在图3的(b)的照片中,在容器主体19的整个内壁面上发现粉末,几乎没有溶液残留在容器主体19的内部。通过比较,在图4的(b)的照片中,仅能在内壁面的一部分上发现粉末。此外,能够在容器主体19的底部处发现没有转变成粉末的溶液成油状沉淀。在图5的(b)的照片中,在内壁面上几乎没有发现粉末,而在容器主体19的底部沉淀的油状溶液的量最大。
[0059]这些结果表明内管40的突出部的长度和套管42的套筒部42B的长度应该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内管40的顶端位于套管42的顶端的后面。此外,内管40的顶端应该优选地被设计成位于套管42的具有较小内径的部分处。
[0060]图6的(a)示出了套管42的变型例。在该变型例中,具有截面面积朝向末端逐渐增大的内部空间的筒状罩46被安装到套管42的顶端。该罩46可以从套管42移除以及可安装到套管42,或者该罩46可以与套管42 —体化成单个部件。当设置该罩46时,粉末将主要附着到容器主体19的内壁面的下部,如图7的照片所示。因此,可以更容易地从内壁面刮掉粉末化的目标成分。
[0061]到现在为止,已借助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自然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化或变型。
[0062]附图标记的说明
[0063]I…溶液容器
[0064]2…纯水容器
[0065]3…洗提溶剂容器
[0066]4…选择阀
[0067]5、10、11、12、13、14、22...流路
[0068]6…送液泵
[0069]7…选择阀
[0070]8…捕获柱
[0071]9…柱架
[0072]15…选择阀
[0073]16…馏分收集器头[0074]17…试样管
[0075]40…内管
[0076]41…外管
[0077]18…排气管道
[0078]19…容器主体
[0079]20 …盖 [0080]42…套管
[0081]42A…联接部
[0082]42B…套筒部
[0083]43…排气口
[0084]44...过滤器
[0085]4δ…缓冲垫
[0086]46 …罩
[0087]21…收集容器
[0088]23…气体供给单元
[0089]23A…比例阀
[0090]23B…气缸
[0091]24…容器架
[0092]25…加热器
[0093]26…温度传感器
[0094]27…温度调节块
[0095]28…温度调节器
[0096]29…XYZ驱动机构
[0097]30…控制器
[0098]31...操作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包括: 试样管,所述试样管采取包括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的双管形式,所述内管从所述外管的一端突出长度L ;以及 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设置有突出套管的盖,所述突出套管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位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的一端;和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长度L的长度,所述套筒部具有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开口端,所述联接部被设计成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套筒部具有内截面面积小于其它部分的内截面面积的窄部,并且以使得当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联接到所述突出套管的联接部时所述内管的顶端位于所述窄部处的方式确定所述长度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截面面积朝向末端逐渐增大的内部空间的筒状罩被安装到所述突出套管的所述开口端。
4.一种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所述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将与收集容器一起使用,所述收集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设置有突出套管的盖,所述突出套管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位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的一端;和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具有等于或大于长度L的长度,所述套筒部具有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开口端,并且所述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包括: 试样管,所述试样管采取包括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的双管形式,所述外管被设计成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所述联接部,所述内管从所述外管的一端突出所述长度L0
5.一种收集容器盖,所述收集容器盖能够安装到将在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中使用的收集容器的容器主体以及能够从所述容器主体拆卸,所述吹气式蒸发干燥装置具有试样管,所述试样管采取包括用于溶液的内管和用于气体的外管的双管形式,所述内管从所述外管的一端突出长度L, 其中,所述收集容器盖包括突出套管,所述突出套管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位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的一端;和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长度L的长度,所述套筒部具有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开口端,所述联接部被设计成将以气密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套管的套筒部具有内截面面积小于其它部分的内截面面积的窄部,并且以使得当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联接到所述突出套管的联接部时所述内管的顶端位于所述窄部处的方式确定所述长度L。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收集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具有截面面积朝向末端逐渐增大的内部空间的筒状罩被安装到所述突出套管的所述开口端。
【文档编号】G01N30/08GK103623615SQ20131036757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山崎智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